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VID-19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晓琪 周海军 +3 位作者 张萌萌 王正中 刘环宇 闫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28-3137,共10页
为阻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我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在全国大部分城市PM_(2.5)浓度显著下降的背景下,呼和浩特市PM_(2.5)浓度不降反升,仍出现多次重污染过程,其成因尚不明确.基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PM_(2.5)、PM_(... 为阻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我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在全国大部分城市PM_(2.5)浓度显著下降的背景下,呼和浩特市PM_(2.5)浓度不降反升,仍出现多次重污染过程,其成因尚不明确.基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结合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研究疫情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潜在源区贡献函数(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识别污染物潜在源区,为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发生重度以上污染天6 d,占监测总天数的19.3%.与历史同期比较,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PM_(2.5)、PM_(10)、CO和O_(3)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SO_(2)和NO_(2)呈降低趋势.与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PM_(2.5)、PM_(10)、SO_(2)、NO_(2)和CO分别下降38.6%、31.7%、46.1%、35.8%和37.0%,O_(3)上升109.4%.高相对湿度和低风速是呼和浩特市“疫情霾”形成的主要原因.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大气PM_(2.5)主要受本地源或近距离传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管控措施 大气污染 影响因素 潜在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娜 春喜 +2 位作者 周海军 张娅璐 王晓珍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113,共6页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乃至我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然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计算该市2001-2017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影响因素,并评价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乃至我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然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计算该市2001-2017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影响因素,并评价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结果表明:①17年来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先小幅度波动上涨、再稳步下降的总趋势,其中,农业用水是主要组成部分;技术效应是实现水资源生态足迹下降的核心驱动力。②水资源生态赤字、压力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均有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所占比重过大。③GDP增长与用水量处于强、弱脱钩交替的稳定状态,农业用水脱钩关系优于工业,并且从回归分析可知工业脱钩关系不稳定,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大产业的用水比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LMDI模型 脱钩分析 水资源 经济发展 水资源生态赤字 压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4种典型沙生灌木林下的沉积物粒度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吴雪琴 解云虎 +2 位作者 刘晓茜 丁婧 海春兴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7,共9页
绿洲荒漠过渡带是沙漠和绿洲相互转化的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带,如何选择适宜该区域生长的沙生灌木是从事沙漠和绿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分析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内沙蒿、白刺、梭梭和花棒4种典型沙生灌木林下沉积物... 绿洲荒漠过渡带是沙漠和绿洲相互转化的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带,如何选择适宜该区域生长的沙生灌木是从事沙漠和绿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分析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内沙蒿、白刺、梭梭和花棒4种典型沙生灌木林下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4种灌木林下表土沉积物组成均以中沙为主;林下沉积物粒级体积分数变化规律表现为沙蒿和白刺相同,梭梭和花棒相同。2)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范围为1.39Φ~1.88Φ,白刺林下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从根部到外围无明显变化,与其他3种灌木相比颗粒变细;白刺林下沉积物分选性为中等,其他3种灌木林下沉积物分选性为较好;偏度均为负偏;峰度均为中等峰。3)细颗粒在沙蒿林下西南方向、白刺林下西北方向、梭梭林下东南方向、花棒林下东北方向累积。4)沉积物粒度在4种灌木西南100 cm处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西北100 cm处与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白刺作为过渡带内主要沙生灌木,其固沙和保土能力高于其他沙生灌木,且灌丛生长属集中连片簇生,防护范围较其他沙生灌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灌木 粒度特征 荒漠绿洲过渡带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沙粒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6
4
作者 乌日查呼 春喜 +1 位作者 张卫青 张样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6,共8页
对浑善达克沙地进行野外考察和采集表层沙样,通过激光粒度仪测量其沙粒粒径,分析其内部不同区域沉积物粒度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和沉积环境,为治理该沙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内部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上有较大的差... 对浑善达克沙地进行野外考察和采集表层沙样,通过激光粒度仪测量其沙粒粒径,分析其内部不同区域沉积物粒度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和沉积环境,为治理该沙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内部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上有较大的差异,总体以细沙和中沙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43.9%和34.72%;粉沙、极细沙、粗砂含量较少。中值粒径从西到东逐渐变细;分选系数为0.94Φ,分选性整体较差,沿盛行风向有变好的趋势;偏度和峰度均值分别为0.16和1.23。粒度频率曲线指示该沙地沉积环境多样,沉积过程复杂。中西部沙物质以河流及湖泊沉积为主;东部则主要分布风成沉积,其部分物质可能来源于沙地内部的河流碎屑物或更西部的河湖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表层沉积物 粒度特征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大气臭氧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海军 樊庆云 +3 位作者 卢振国 张军 刘涛 目仁更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包头市2015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包头市臭氧(O_3)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全市O_3日最大8 h均值有26 d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且主要出现在6—8月,夏季O_3污染问题突出。白天太阳辐射较... 利用包头市2015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包头市臭氧(O_3)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全市O_3日最大8 h均值有26 d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且主要出现在6—8月,夏季O_3污染问题突出。白天太阳辐射较强,O_3浓度明显高于夜间。夏季O_3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冬季早1 h,这与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有关。O_3前体物浓度采暖季高于非采暖季,O_3浓度呈相反规律。东河鸿龙湾离城区相对较远,颗粒物浓度低,太阳辐射较强,致使O_3浓度高于其他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臭氧前体物 污染特征 包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