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土石山区油松林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莎仁图雅 齐容镰 +1 位作者 郗雯 王美珍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8-11,20,共5页
为探究林分密度对土石山区油松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大青山南坡4种不同林分密度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与室内浸水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枯落物蓄积量以及持水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 为探究林分密度对土石山区油松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大青山南坡4种不同林分密度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与室内浸水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枯落物蓄积量以及持水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厚度范围为1.94~3.85 cm,枯落物储量范围为8.49~19.94 t·hm^-2,厚度与储量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4种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范围为23.82~45.81 t·hm^-2,大小顺序为2564株·hm^-2>3189株·hm^-2>1828株·hm^-2>1473株·hm^-2;最大持水率范围为225.11%~287.16%,大小依次为1473株·hm^-2>1828株·hm^-2>2564株·hm^-2>3189株·hm^-2;(3)不同林分密度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W=aln(t)+b;枯落物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V=ktn。综上所述,密度为2564株·hm^-2的油松林,其枯落物持水特性表现最好,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建议在相似立地条件下,油松林营建应向此范围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林分密度 油松林 枯落物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油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酶活性及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高海燕 杨制国 +2 位作者 张胜男 黄海广 闫德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目的】研究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及酶活性变化过程,为该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流动沙地为对照(0 a),选择固沙18、34、48、56 a油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样品分层采集,用于土壤化学性质... 【目的】研究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及酶活性变化过程,为该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流动沙地为对照(0 a),选择固沙18、34、48、56 a油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样品分层采集,用于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测定;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林龄土壤酶活性变化过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全钾、速效氮则无明显变化。不同林龄0~2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中性蛋白酶活性随林龄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并具有明显表聚现象,蔗糖酶活性在18 a时活性最高,随后下降。林龄、土层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全钾、速效磷、速效钾与土壤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7种化学性质在前两轴累积解释土壤酶活性的76.06%,对土壤酶活性影响重要性排序为全氮>速效磷>全钾>有机质>全磷>速效钾>速效氮,全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差异的关键因子。【结论】油松人工林能有效改善沙地土壤肥力,提高土壤酶活性,并随林龄增加改善作用增强;同时人工造林56 a时,油松人工林地未出现衰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油松人工林 土壤酶活性 土壤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淋对苜蓿干燥过程中营养品质及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丽英 王玉芝 +4 位作者 刘志刚 刘红梅 杨溢文 丁霞 孙林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2-2139,共8页
雨淋极易造成北方地区2、3茬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发霉变质,为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干燥过程中雨淋对其营养品质变化及真菌群落演替的影响,本试验测定分析雨淋和未雨淋处理下干燥过程中苜蓿的含水量、营养成分及真菌群落结构... 雨淋极易造成北方地区2、3茬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发霉变质,为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干燥过程中雨淋对其营养品质变化及真菌群落演替的影响,本试验测定分析雨淋和未雨淋处理下干燥过程中苜蓿的含水量、营养成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收获时淋雨可导致苜蓿干燥时间延长3~4 d。与未雨淋苜蓿相比,雨淋组苜蓿干燥第9 d时,其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WSC)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49%,0.92%,0.83%,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分别显著升高了3.60%和3.81%(P<0.05)。随干燥时间延长,雨淋组和未雨淋组苜蓿的干物质(Dry matter,DM)、NDF及ADF含量均显著上升,CP,SP,WSC含量均显著下降。苜蓿干燥过程中主要有7类霉菌(Alternaria,Mycocentrospora,Ascohyta,Fusarium,Moesziomyces,Stemphylium,Cladosporium)附着于干草表面,雨淋可使苜蓿干草7类霉菌丰度值之和增加13.89%。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菌刺孢属与C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WSC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雨淋显著延长苜蓿干燥时间,加剧苜蓿营养流失与霉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淋 干燥 苜蓿干草 营养品质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多肽对苜蓿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邹雨琪 王志军 +5 位作者 刘丽英 原野 潘泽宇 孟和高勒 宝乐尔 格根图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85-2693,共9页
螺旋藻多肽是从螺旋藻(一种蓝绿色藻类)中提取的多肽分子。因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和多种氨基酸,可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饲料的抗氧化活性和发酵品质。本研究揭示了添加不同浓度螺旋藻... 螺旋藻多肽是从螺旋藻(一种蓝绿色藻类)中提取的多肽分子。因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和多种氨基酸,可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饲料的抗氧化活性和发酵品质。本研究揭示了添加不同浓度螺旋藻多肽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细菌群落的影响,试验以初花期紫花苜蓿为原料,设置螺旋藻多肽添加剂量设3个梯度,分别为1%,3%,5%,每组设3个重复,以添加量为0%作对照组(CK组)。避光室温保存,自然发酵60 d后进行营养成分、发酵品质、细菌群落的测定。结果表明:添加螺旋藻多肽能提升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s,WSC)含量,提高乳酸(Lactic acid,LA)含量,LA含量由对照组的2.22 g·kg^(-1)提升至5.67 g·kg^(-1),还可降低酸碱度(Pouvoir hydrogene,pH)、丁酸(Butyric acid,BA)和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_(3)-N)含量,改善发酵品质。螺旋藻多肽的应用拓宽了紫花苜蓿青贮添加剂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多肽 紫花苜蓿青贮饲料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生物土壤结皮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雪锋 刘矜杰 +3 位作者 陈晓锋 梁海荣 刘平生 莎仁图雅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21-27,共7页
为探明库布齐沙漠不同演替阶段生物土壤结皮(BSCs)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关系,本研究借助Ion S5TMXL测序平台对库布齐沙漠不同区域BSCs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对比分析了各采样点裸沙、藻结皮和苔藓结皮细菌的群落结构、... 为探明库布齐沙漠不同演替阶段生物土壤结皮(BSCs)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关系,本研究借助Ion S5TMXL测序平台对库布齐沙漠不同区域BSCs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对比分析了各采样点裸沙、藻结皮和苔藓结皮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BSCs发育演替,土壤有机质(OM)、总氮(TN)、总叶绿素a(Chla)、总糖(TS)呈增加趋势,且OM和TS最为显著,而pH值呈降低趋势;(2)和裸沙比较,藻结皮中,蓝藻门占比由3.11%上升为22.88%,酸杆菌门占比从3.53%上升为7.88%,而苔藓结皮中,蓝藻门占比降低到8.78%,酸杆菌门占比升高到12.21%;(3)苔藓结皮与OM、总磷(TP)、TN、TS、Chla呈正相关,而与pH值呈负相关,OM和pH值是影响裸沙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BSCS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闫婷 黄海广 +1 位作者 闫德仁 松晓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20-23,共4页
降雨和地下水位等动态变化对固沙植被生长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定位定时自动观测方法,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多伦生态站风沙土地下水位变化及其对降雨特征的响应。结果表明,沙地地下水位埋深年平均在2.95~3.00 m,其变化幅度小于10... 降雨和地下水位等动态变化对固沙植被生长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定位定时自动观测方法,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多伦生态站风沙土地下水位变化及其对降雨特征的响应。结果表明,沙地地下水位埋深年平均在2.95~3.00 m,其变化幅度小于10 cm。在植物生长季地下水位处于最低期,其他时间基本属于地下水位回升恢复期。持续累计降雨大于40 mm时对地下水位变化有影响,当降雨量达56.64 mm时,地下水位埋深明显回升。年地下水位埋深呈现波浪式变化趋势,且降雨对沙地地下水位的补给具有滞后效应,并与持续累计降雨量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地下水位 累计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适宜气候区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婷 闫德仁 杨制国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42-45,58,共5页
采用适宜指标预测沙地樟子松在引种地是否能够完成天然更新过程对指导科学造林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选择平均气温、有效积温、无霜期、蒸发量等4项指标,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划分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能否天然更新的气候区。结果表明:具有寒... 采用适宜指标预测沙地樟子松在引种地是否能够完成天然更新过程对指导科学造林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选择平均气温、有效积温、无霜期、蒸发量等4项指标,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划分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能否天然更新的气候区。结果表明:具有寒冷、低温、无霜期90~120 d等气候特征的地区为其天然更新最适宜或适宜气候区,包括鄂温克旗、多伦县、红花尔基林业局、西乌珠穆沁旗、塞罕坝机械林场、右玉县、讷河市、扶余县等16个地区;而具有气温高、有效积温3000℃及以上、平均无霜期150 d以上等气候特征的地区为天然更新较不适宜气候区,包括科尔沁区、科左中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磴口县、民勤县等11个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天然更新 气候区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风蚀坑土壤质地与持水能力特征
8
作者 张额真 袁立敏 +2 位作者 蒙仲举 赵阳 包志鑫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5-234,共10页
[目的]为揭示呼伦贝尔草原风蚀坑4个典型部位的土壤质地差异和持水能力变化特征。[方法]将风蚀坑分为边缘区(A区)、沙坑区(B区)、重度积沙区(C区)、轻度覆沙区(D区)4个部位,以天然草地为对照(CK区),对各样地0~200 cm土层土壤粒径、土壤... [目的]为揭示呼伦贝尔草原风蚀坑4个典型部位的土壤质地差异和持水能力变化特征。[方法]将风蚀坑分为边缘区(A区)、沙坑区(B区)、重度积沙区(C区)、轻度覆沙区(D区)4个部位,以天然草地为对照(CK区),对各样地0~200 cm土层土壤粒径、土壤体积质量、田间持水量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PCA分析。[结果]1)呼伦贝尔草原风蚀坑0~200 cm土层土壤以中砂为主,不含砾石,平均粒径大小为B区(1.41Φ)>A区(1.48Φ)>C区(1.52Φ)>D区(1.98Φ)>CK区(2.45Φ)。2)风蚀坑4个部位土壤粒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分选系数总体分选性较差,峰态数值表现为尖窄,偏度都呈极正偏,分形维数总体为2.1~2.2。3)平均粒径沿主害风(西北风)逐渐变细,C区和D区的分选作用较强,而A、B的分选作用较弱。4)风蚀坑土壤体积质量为1.55~1.70 g/cm^(3),土壤水分体积分数为CK区(4.51%)>A区(4.4%)>D区(4.35%)>B区(4.23%)>C区(4.2%),田间持水量为CK区(17.97%)>D区(16.95%)>A区(15.53%)>B区(15.26%)>C区(14.51%)。5)风蚀坑不同部位的土壤水分体积分数与土壤机械组成中的黏粒、粉粒、细砂、极细砂呈正相关,与土壤机械组成中的中砂、粗砂、极粗砂呈负相关。[结论]风蚀坑总体平均粒度呈沿主风向变细,C区持水能力最弱,D区持水能力最强,为风蚀坑的分部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土壤粒径 田间持水量 风蚀 呼伦贝尔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云杉菌根真菌的鉴定及其促生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胜男 杨制国 +1 位作者 袁立敏 胡小龙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筛选和鉴定沙地云杉菌根真菌,对沙地云杉育苗以及种群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沙地云杉根段筛选获得8株菌根真菌,经ITS基因测序比对,分别属于镰刀菌属、皮伞属等5属,其中皮伞属为优势菌属。其中4株菌能够在磷酸三钙固体PKO平板上生... 筛选和鉴定沙地云杉菌根真菌,对沙地云杉育苗以及种群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沙地云杉根段筛选获得8株菌根真菌,经ITS基因测序比对,分别属于镰刀菌属、皮伞属等5属,其中皮伞属为优势菌属。其中4株菌能够在磷酸三钙固体PKO平板上生长,1株能够在硅酸盐固体平板上生长。盆栽实验表明,接种菌株Marasmius scorodonius YSF5能够明显提高沙地云杉幼苗地上部分干重,较空白对照提高20.44%;Marasmius scorodonius YSF5还能够显著促进沙地云杉幼苗根干物质量的积累,较空白对照提高67.37%;接种菌根真菌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提高比例分别为23.99%~101.34%、27.27%~212.12%和15.07%~52.48%。综合分析表明,Mycetinis sp.YSF2、Marasmius scorodonius YSF5、Ambomucor senatoinflatus YSF7和Mycetinis sp.YSF9具有较强的促生能力,这些菌株可储备为保育和人工栽培沙地云杉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云杉 菌根真菌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防风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宇 袁立敏 +3 位作者 党晓宏 蒙仲举 辛静 郭强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风滚”扩散是植物种子传播与个体扩张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草地、沙地均存在大量的风滚植物,冬春季在气流作用下运动并堆停在各种障碍物周围,其中,网围栏拦截形成风滚植物障体较为常见,此类障体对过境风沙也会产生明显的... “风滚”扩散是植物种子传播与个体扩张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草地、沙地均存在大量的风滚植物,冬春季在气流作用下运动并堆停在各种障碍物周围,其中,网围栏拦截形成风滚植物障体较为常见,此类障体对过境风沙也会产生明显的阻挡作用。为探究风滚植物障体的防风效应,本研究模拟了网围栏拦截不同数量的风滚植物,设计了具有密、中、疏3种疏透度的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障高H为1 m),通过野外试验研究了防风效能、风沙动力学粗糙度及风速流场特征,并探索了高度、疏透度等沙障工程参数对防风效益的影响,为防沙治沙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能够影响周边风场特征,可影响至障后7 H距离、0~90 cm高度范围(;2)密、中、疏3种沙障均能够显著降低过境风速强度,具有较好的防风效能。3种沙障风速最小值均出现在障后3 H距离处,但随着疏透度的减小,沙障防风效能呈现增加的趋势,防风效能最高值出现在密型沙障后10 cm处,可达到50%。(3)密、中、疏3种沙障均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3种沙障整体上呈现密型>中型>疏型的趋势,粗糙度最大值出现在密型沙障,可达2.97 cm。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能有效对过境风速产生影响,具有很好的防风效应,能够为防沙治沙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障 透风程度 风速流场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洞试验的樟子松农田防护林防风效果研究
11
作者 石振邦 张计标 +2 位作者 袁立敏 蒙仲举 胡志健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能力。本研究以樟子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种行带式配置防护林防风效益风洞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配置防护林防护区不...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能力。本研究以樟子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种行带式配置防护林防风效益风洞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配置防护林防护区不同距离范围内风速及其流场特征,研究了樟子松防护林不同行带配置与防护效益关系,为常绿针叶树种农田防护林营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防风效能随着林带行数的增加而增强,且林带后1 H~3 H内风速显著降低,形成风影区,风影区面积随着林带行数的增加而变大。(2)樟子松防护林带后风速流场发生显著变化,在12 m·s^(-1)风速条件下,1~5行1带的5种林带防风效能分别为15.1%、26.2%、37.5%、51.7%和51.9%,4行1带、5行1带结构配置防风效能均在50.0%以上。(3)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效果,建议在干旱区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更新中可采用樟子松造林,最适结构配置为4行1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农田防护林带 风洞试验 林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林模式林下草本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海龙 曾楠 +3 位作者 刘洋 张小全 林阔成 靳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41-2148,共8页
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山杏(Armeniaca sibiric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等乔、灌木配置而成的不同造林模式所营造的2585hm^2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山杏(Armeniaca sibiric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等乔、灌木配置而成的不同造林模式所营造的2585hm^2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对7种造林模式林下草本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包括油松纯林-YS、大樟子松纯林(造林苗木规格1.5 m)-DZ、小樟子松纯林(造林苗木规格0.5 m)-XZ、柠条锦鸡儿纯林-NT、柠条锦鸡儿与大樟子松混交林-ND、柠条锦鸡儿与小樟子松混交林-NX、山杏与樟子松混交林-SZ,并以天然保护性草坡(CK)为对照,了解林下草本植物群落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NT的草本植物群落3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43.9%、49.6%和45.3%)低于其他造林模式,混交林造林模式的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高于纯林。(2)NX和XZ林地土壤有效钾、有效磷含量相比其他造林模式处于较高水平,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均高于CK,除NT和NX外,其他5种造林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CK,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RDA1轴和RDA2轴共同解释了全部方差的77.68%。综上,7种造林模式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均高于天然保护性草坡,且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全氮、有效钾和有机质上。可见,不同造林模式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但今后的造林工程需要重视不同树种间的合理搭配,以促进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 造林模式 草本植物群落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蛮汉山典型森林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银祥 季蒙 +7 位作者 曹恭祥 邢钰坤 杨跃文 王志波 赵志俊 火凤翎 赵冬苑 白高娃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24-29,共6页
为准确认识蛮汉山典型森林土壤物理特性和养分含量特征,本研究以蛮汉山地区5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土壤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和养分含量与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类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为准确认识蛮汉山典型森林土壤物理特性和养分含量特征,本研究以蛮汉山地区5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土壤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和养分含量与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类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即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呈减少趋势;林地土壤均为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值7.47~8.03),未出现明显酸化或碱化;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全量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林地土壤质量表现为虎榛子天然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天然次生林>山杨天然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为促进林地土壤不断改善,在蛮汉山地区进行林业生态建设时,应同时考虑树种选择和林分结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蛮汉山 典型森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胡杨2号对不同强度盐胁迫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雪锋 吴振廷 +1 位作者 梁海荣 张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1-17,共7页
本文通过大田控制试验,以库布其沙漠栽植的4 a生小胡杨2号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梯度NaCl处理(0、100 mmol·L^(-1)、200 mmol·L^(-1)、300 mmol·L^(-1)),探究其光合及其酶活性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1)轻度盐胁迫可以提... 本文通过大田控制试验,以库布其沙漠栽植的4 a生小胡杨2号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梯度NaCl处理(0、100 mmol·L^(-1)、200 mmol·L^(-1)、300 mmol·L^(-1)),探究其光合及其酶活性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1)轻度盐胁迫可以提高小胡杨2号的净光合速率,而中、重度盐胁迫下则会抑制净光合速率。(2)随盐胁迫程度的加重,小胡杨2号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在一定盐溶液浓度范围内逐渐下降,其降低了对强光的利用能力,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同时减少呼吸消耗保存光合产物以抵御逆境。(3)随盐浓度的升高,小胡杨2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上升,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及提高保护酶活性等减少有害物质对细胞的损伤,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但重度盐胁迫下其生理保护作用会受到抑制。综合分析表明:200 mmol·L^(-1)以上的盐胁迫对小胡杨2号产生抑制作用,但大田条件下,仍在小胡杨2号的耐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其沙漠 小胡杨2号 盐胁迫 光合特征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组成及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志波 白高娃 +5 位作者 李银祥 张海东 于楠楠 侯建利 刘佳 姚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15-19,共5页
以阴山山地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凋落物年凋落量、组成、月动态变化及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年凋落总量为4.74 t·hm^(-2),其中,落叶2.64 t·hm^(-... 以阴山山地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凋落物年凋落量、组成、月动态变化及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年凋落总量为4.74 t·hm^(-2),其中,落叶2.64 t·hm^(-2),落枝1.53 t·hm^(-2),落果0.50 t·hm^(-2),落皮0.07 t·hm^(-2),分别占总凋落量的55.69%、32.28%、10.55%和1.48%。各组分中,落叶在10月份凋落量最大,为1.56 t·hm^(-2),落枝和落果5月份凋落量最大,分别为0.28 t·hm^(-2)和0.10 t·hm^(-2)。林地凋落物现存量为5.04 t·hm^(-2),其中,未分解层3.67 t·hm^(-2),半分解层1.37 t·hm^(-2)。研究结果可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质循环和林地养分平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凋落量 凋落物组成 凋落物现存量 月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固沙材料对风蚀和土壤环境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海广 张胜男 +3 位作者 闫德仁 袁立敏 杨制国 高海燕 《防护林科技》 2022年第3期72-76,共5页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是造成土地沙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化学固沙由于能够迅速固定流沙表面、减少风蚀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化学固沙在治理沙化土地方面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综述了化学固沙材料对...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是造成土地沙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化学固沙由于能够迅速固定流沙表面、减少风蚀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化学固沙在治理沙化土地方面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综述了化学固沙材料对土壤抗风蚀性、水分、植被及土壤性质方面的影响,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流沙的生态治理与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固沙 固沙剂 风蚀控制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胡杨2号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莎仁图雅 齐容镰 何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5期112-115,共4页
以小胡杨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并用模型拟合得出相关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2号净光合速率( P 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与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同在12:00时达到峰值,分别为 21.98... 以小胡杨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并用模型拟合得出相关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2号净光合速率( P 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与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同在12:00时达到峰值,分别为 21.98 μmol/(m^2 ·s)和3.86 μmol/mmol;蒸腾速率( T r)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胞间CO 2浓度( C i)大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小胡杨2号光饱和点(LSP)为1 768.87 μmol/(m^2 ·s),光补偿点(LCP)为32.87 μmol/(m^2 ·s),最大净光合速率( P nmax )为20.59 μmol/(m^2·s),是一种抗旱性良好并对强光有很好适应性的杂交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胡杨2号 日变化 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基固沙剂固土性能及其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廷婕 袁立敏 +3 位作者 高永 王春颖 贾瑞庭 徐铮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1,共7页
植物基固沙剂是以植物材料提取物为主成分的环保型固沙剂,为研究其应用于沙质耕地是否具有可行性,以3种植物基固沙剂(刺槐型、亚麻型和向日葵型)和沙土为研究对象,喷施等量清水处理为CK,开展不同用量植物基固沙剂对沙土形成的固结层抗... 植物基固沙剂是以植物材料提取物为主成分的环保型固沙剂,为研究其应用于沙质耕地是否具有可行性,以3种植物基固沙剂(刺槐型、亚麻型和向日葵型)和沙土为研究对象,喷施等量清水处理为CK,开展不同用量植物基固沙剂对沙土形成的固结层抗压、抗风蚀及其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刺槐型、亚麻型、向日葵型固沙剂喷施于风沙土地表,均可形成1~14 mm厚度固结层,其平均抗压强度较CK分别提高206.21%,147.51%,72.74%。(2)3种植物基固沙剂均具有显著的固沙效果,随用量增加土壤抗风蚀能力均显著增强,在5 g/m^(2)用量下风蚀量最低,较CK分别减少65.92%,58.33%和69.55%。(3)刺槐型、亚麻型固沙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及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向日葵型固沙剂有抑制作用,且随用量增加抑制效果明显,在3 g/m^(2)用量时种子发芽受到显著抑制,发芽率较CK降低62.50%;在4 g/m^(2)用量时,根系萌蘖受到显著抑制;在2 g/m^(2)用量时,芽生长受到显著抑制。(4)固结层对幼苗破土有一定影响,刺槐型固沙剂固结层影响最大,当达到5 g/m^(2)用量时,小麦、苜蓿的出苗率较CK分别显著降低10.54%,3.90%,但幼苗顶破固结层后,3种固沙剂均对小麦、苜蓿植株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考虑抗压强度、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因素,在C3、C4、Y3、Y4用量下有较好的抗风蚀效果,且对植物无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植物资源类固沙剂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耕地土壤风蚀治理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防治 固沙剂 植物 沙质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研究现状及改善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振廷 黄卫丽 +5 位作者 莎仁图雅 王春颖 鲁敏 武永智 刘雪锋 杨沫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57-60,共4页
落叶松为华北地区高山针叶林带中的主要森林树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加大,落叶松人工林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目前,由于其林分结构不合理、林分密度过大,出现了林地土壤肥力持续下降,并引起了林木生长量的下降等问题... 落叶松为华北地区高山针叶林带中的主要森林树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加大,落叶松人工林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目前,由于其林分结构不合理、林分密度过大,出现了林地土壤肥力持续下降,并引起了林木生长量的下降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现状及改善措施,并指出一是通过自然干预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及财力的消耗,二是进行科学合理的造林经营管理,可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这可为落叶松造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肥力 影响方式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草本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白 海龙 +3 位作者 王冰 萨如拉 杨宏伟 李凤滋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9-16,28,共9页
本研究分析了林分密度对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高台林场和五道沟林场林分密度分别在378~4 000株·hm^(-2)和822~2 467株·hm^(-2)之间;林下草本植物种共发... 本研究分析了林分密度对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上高台林场和五道沟林场林分密度分别在378~4 000株·hm^(-2)和822~2 467株·hm^(-2)之间;林下草本植物种共发现31种,分属15科26属,以禾本科和菊科居多,重要值最大的分别是并头黄芩和赖草。(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下草本物种数分别从16种和17种减少至5种和9种;并且最低密度相比最高密度,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增加,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草本层地上生物量也显著增加。(3)在10~60 cm土层,林分密度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在0~10 cm、10~20 cm土层,林分密度与土壤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林下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可知,当林分密度为822株·hm^(-2)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草本物种数、重要值、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均较高,土壤物理性质也有所改善。因此,822株·hm^(-2)是较合理的林分密度,可以有效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华北落叶松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