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2012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不同区间的径流响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谈晓珊 王婕 +4 位作者 唐雄朋 杨娜 罗贤 李杨 王国庆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1-8,共8页
气候变化是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及径流响应对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资料和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干流8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温、降... 气候变化是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及径流响应对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资料和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干流8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温、降水的演变趋势以及不同阶段降水-径流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0-2012年期间,澜湄流域不同区间年气温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其中,上游区间升温幅度较大,超过0.2℃/10a;同期,澜湄流域的8个区间只有"旧州-允景洪"区间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其余各区年降水量均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此外,所有区间春季降水量均为增加趋势,冬季降水量大多为减少趋势;8个区间的年径流系数序列突变大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澜湄流域不同区间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相同降水条件下,"琅勃拉邦-穆达汉"区间在2000年以后的产流量大多高于前期,而"旧州-允景洪"区间和"清盛-琅勃拉邦"区间后期径流量大多低于第1阶段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趋势 径流响应 气温 降水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径流演变及年内分配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杨 王婕 +3 位作者 唐雄朋 罗贤 谈晓珊 王国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148,共8页
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是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分析径流演变特征是跨境流域国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澜沧江—湄公河干流8个水文站1960—2012年的实测径流资料,在进行区间划分及区间径流量计算的基础上,采用Mann... 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是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分析径流演变特征是跨境流域国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澜沧江—湄公河干流8个水文站1960—2012年的实测径流资料,在进行区间划分及区间径流量计算的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有序聚类突变诊断方法分析了径流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旧州和穆达汉站实测径流量呈现非显著性增加趋势,其余6个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其中允景洪站径流减少显著;呈现增加或减少趋势的区间径流量各占一半。(2)站点及区间径流量均存在有突变特征,最早的突变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最晚的突变年份发生在2008年;并且区间径流量和站点径流量在20世纪90年代及其以后的时期发生突变的占比明显高于前期。(3)环境变化特别是水电开发对允景洪—万象区间干流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的影响较为明显,1990—2012年期间主汛期流量较1960—1989年期间流量减小,但后期非汛期流量较前期略有增大,说明以水电开发为主的环境变化对该区间站点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削峰补枯,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澜沧江—湄公河的防洪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径流量 演变趋势 年内分配 国际跨境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15年叶尼塞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郑雨凝 李杨 +3 位作者 鞠琴 宁忠瑞 王国庆 鲍振鑫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2,40,共7页
叶尼塞河是亚洲北部具有代表性的河流之一。以叶尼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方法、小波分析法和滑动T检验,诊断了该流域1951—2015年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以及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5年,该流... 叶尼塞河是亚洲北部具有代表性的河流之一。以叶尼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方法、小波分析法和滑动T检验,诊断了该流域1951—2015年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以及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5年,该流域的实测流量和降水量均呈现显著性增加趋势,平均线性增加率分别为437(m^(3)/s)/(10年)和5.2 mm/(10年);气温呈显著性升高趋势,平均线性增加率为0.283℃/(10年);年平均流量要素序列的突变主要发生在1983年,流域年平均流量、降水量和气温都存在一个3~4年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尼塞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趋势 阶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16年哥伦比亚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文鑫 王兴泽 +3 位作者 孙晋秋 李杨 刘颖 鞠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69,共6页
基于哥伦比亚河流域1951—2016年的气温、降水和流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有序聚类分析法、滑动T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等,分析了1951—2016年哥伦比亚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6年,哥伦比亚... 基于哥伦比亚河流域1951—2016年的气温、降水和流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有序聚类分析法、滑动T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等,分析了1951—2016年哥伦比亚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6年,哥伦比亚河流域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年尺度上周期性不明显;降水量呈现非显著性减少趋势,存在33年的主周期和23年的副周期;径流深呈显著性减少趋势,其周期性与降水量的周期性保持一致。受气候和其他环境要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实测径流深序列在1973年、1986年、2000年存在较为明显的突变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河流域 径流深 气温 降水量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亚加拉河1951—2016年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及其响应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汪琳 龚丽飞 +3 位作者 李杨 舒章康 李晨希 贺瑞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0,共8页
尼亚加拉河是世界第一大瀑布的水源地,其水量的变化对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水力资源利用至关重要。分别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有序聚类法、小波功率谱法研究尼亚加拉河流域1951—2016年间的气温、降水、径流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以径... 尼亚加拉河是世界第一大瀑布的水源地,其水量的变化对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水力资源利用至关重要。分别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有序聚类法、小波功率谱法研究尼亚加拉河流域1951—2016年间的气温、降水、径流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以径流深突变点分阶段分析了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6年间,尼亚加拉河流域的气温自1997年后显著升高;降水量自1964年之后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且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流域径流深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根据突变点将径流深序列划分为1951—1967年、1968—1997年、1998—2016年3个阶段,第Ⅱ阶段的流域径流深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表明在此阶段其他非降水因素对径流深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亚加拉河 水文气象要素 时空演变 阶段性变化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河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胡一帆 刘颖 +3 位作者 李杨 李文鑫 李小平 薛运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6,共8页
尼日尔河是非洲的主要江河之一,基于该流域1951—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过去这60年来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年内分布以及降水量-径流深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51—2... 尼日尔河是非洲的主要江河之一,基于该流域1951—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过去这60年来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年内分布以及降水量-径流深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2年期间,尼日尔河流域年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年均气温在1992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和年径流深都呈现下降趋势,年径流深下降突变点在1966年,年降水量下降突变发生在1962年;在年内分配上,气温、降水量、径流深的多年月平均峰值不同期,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5月份,而降水量和径流深的月平均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份和11月份,径流深峰值较降水量峰值推迟3个月出现;年均气温在30年时间尺度上的信号震荡最强,30年为其第1主周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深的震荡主周期均为30年;根据年降水量、年径流深和年均气温的突变点,将水文气象资料系列划分为1951—1966年、1967—1992年和1993—2012年3个阶段,发现不同阶段的降水量-径流深响应关系差别较大,非气候因素对区域水文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特征 周期分析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