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冰雹特征及基于机器学习的冰雹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辛悦 苏立娟 +3 位作者 郑旭程 李慧 衣娜娜 靳雨晨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利用1959—2021年内蒙古人工观测冰雹记录,分析冰雹分布的时空特征,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冰雹识别方法。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上,冰雹事件出现的站数和站日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冰雹多集中在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一带,冰雹多... 利用1959—2021年内蒙古人工观测冰雹记录,分析冰雹分布的时空特征,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冰雹识别方法。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上,冰雹事件出现的站数和站日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冰雹多集中在阴山山脉和大兴安岭一带,冰雹多发区沿山脉伸展分布。(2)冰雹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每年5—9月是冰雹频发月份,占全年雹日的91.79%,雹日中12:00—19:00是冰雹的多发时段。(3)利用随机森林、LightGBM、K近邻和决策树4种机器学习算法,通过数据预处理、预报因子选择、模型训练、模型调优等步骤,对内蒙古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建模与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冰雹天气过程,各模型的TS评分均达到0.83以上,命中率达到92%以上,随机森林算法在测试集上识别效果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冰雹预报预警和人工防雹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站日数 时空特征 机器学习 冰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预报技术架构与产品开发
2
作者 杭月荷 姜学恭 +7 位作者 杨泽华 徐艳琴 哈斯塔木嘎 林弘杰 甄林峰 马宏伟 张敏 石霖晟杰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0-512,共13页
通用航空飞行高度低,航空器重量轻,以日间目视飞行为主,对气象要素预报的准确率、时效性及对流性天气预报的精准性要求高。基于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预报服务需求,建立航空气象服务产品体系。采取多源资料融合、动力和智能降尺度、人工智... 通用航空飞行高度低,航空器重量轻,以日间目视飞行为主,对气象要素预报的准确率、时效性及对流性天气预报的精准性要求高。基于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预报服务需求,建立航空气象服务产品体系。采取多源资料融合、动力和智能降尺度、人工智能与模式集成等手段,围绕航空气象三大服务领域(机场、进近区和航路),开展机场强对流、沙尘能见度、精细化风场及航路危险天气等预报预警产品研发,可为内蒙古5个通用航空机场和19个支(干)线机场的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产品检验结果表明:降水、能见度和风场要素预报准确率较高,并能预报出天气转折时段,可满足机场预报服务需求;沙尘、对流云等空间预报产品可较准确覆盖落区。但短时强降水预报量偏小,风场变化预报不理想,对能见度500 m以下的强沙尘暴预报能力偏弱,航路危险天气存在个别空报等不足,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气象 机场精细化预报 颠簸积冰 对流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樊婷 张存厚 +1 位作者 张德广 苏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7,84,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降水模式土壤水分响应机制,为防治荒漠草原植被退化及土地荒漠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为例,基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2016-2018年逐时土壤水分、降水量资料,利用统计学等方法,研究荒漠草原降水对土壤水... [目的]研究不同降水模式土壤水分响应机制,为防治荒漠草原植被退化及土地荒漠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为例,基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2016-2018年逐时土壤水分、降水量资料,利用统计学等方法,研究荒漠草原降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对于5.1~10.0,10.1~25.0mm和大于25 mm降水事件,土壤水分响应深度分别为10,20 cm和50 cm,响应天数分别为6,7~9 d和10 d.5.1~15.0 mm和20.1~25.0 mm的降水,降水强度越大,土壤水分入渗深度越大;15.1~20.0 mm的降水,降水强度越大,土壤水分入渗深度越小.5.1~15.0,15.1~20.0,20.1~25.0 mm降水事件,0-10 cm土壤水分在降水强度较小时,土壤水分均在1h后显著响应;在降水强度较大时,土壤水分分别在5,8h及8h后显著响应.[结论]土壤水分对降水响应主要依赖于降水模式,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时间等.5.1~15.0 mm和20.1~25.0 mm降水量时,降水强度对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具有正反馈作用,对入渗速率具有负反馈作用;15.1~20.0 mm降水量时,降水强度对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和速率均具有负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垂直变化 土壤水分 降水变化 降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覆盖率对内蒙古沙尘天气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衣娜娜 姜学恭 +2 位作者 董祝雷 樊茹霞 史金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1-538,共18页
利用WRF-Chem模式及不同植被覆盖率的敏感试验,模拟了内蒙古地区一次典型沙尘过程,研究了植被覆盖率对沙尘天气强度演变及远距离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能较好地再现实际沙尘输送过程。沙源地植被覆盖率增加5%,起沙总量削减5... 利用WRF-Chem模式及不同植被覆盖率的敏感试验,模拟了内蒙古地区一次典型沙尘过程,研究了植被覆盖率对沙尘天气强度演变及远距离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能较好地再现实际沙尘输送过程。沙源地植被覆盖率增加5%,起沙总量削减50%,下游地区地面沙尘浓度的削减>80%,PM10与PM2.5浓度的削减接近或超过80%,空气质量由严重污染降低到轻度污染,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植被覆盖率增加≥15%,大粒径沙粒对起沙量的贡献率逐渐增加,沙尘输送过程中沉降速率增大,导致下游地区沙尘天气峰值浓度出现时间提前。初步得出结论:植被覆盖率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植被对细粒子的捕获作用增强。所以,植树造林等荒漠化治理工作应该首先在细粒子为主的半荒漠化地区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率 WRF-Chem 模式 沙尘浓度时空分布 PM10 与PM2.5 沙尘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马铃薯干旱等级指标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云文丽 苗百岭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0-226,共7页
根据马铃薯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规律,结合内蒙古实际降水供水情况确定了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为表征马铃薯水分亏缺程度的指标。利用内蒙古地区有代表性的26个种植站点1981—2015年的马铃薯产量资料和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开展水分亏缺... 根据马铃薯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规律,结合内蒙古实际降水供水情况确定了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为表征马铃薯水分亏缺程度的指标。利用内蒙古地区有代表性的26个种植站点1981—2015年的马铃薯产量资料和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开展水分亏缺指数和减产率、相对生长高度的相关分析,建立该区域马铃薯干旱灾害等级指标,结合中国气象局行业标准中规定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等级划分,得出了马铃薯播种~出苗、出苗~分枝、分枝~开花、开花~成熟4个生育阶段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的等级指标。根据水分亏缺指数,马铃薯4个生育阶段发生轻旱的临界值分别为35%、25%、20%和30%,发生中旱的临界值分别为50%、40%、35%和45%,发生重旱的临界值分别为65%、55%、50%和60%,发生特旱的临界值分别为80%、70%、65%和75%。利用2016—2018年全区80个马铃薯种植站点干旱实况进行指标验证,4个发育时期评价数据等级一致和相差一级的分别占总数据的83.33%、82.92%、76.25%和92.50%,表明研究建立的水分亏缺指数对干旱发生情况的判别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等级指标 马铃薯 水分亏缺指数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雷电活动及雷灾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晓东 冯旭宇 +1 位作者 宋昊泽 博格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1期60-65,共6页
基于内蒙古气象部门2013-2014年23站雷电定位资料和雷灾统计资料,运用ArcGIS软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内蒙古高原地区地闪频次、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地区正地闪占总地闪的10%左右,正闪比例高... 基于内蒙古气象部门2013-2014年23站雷电定位资料和雷灾统计资料,运用ArcGIS软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内蒙古高原地区地闪频次、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地区正地闪占总地闪的10%左右,正闪比例高于南方省市;该地区50%以上的地闪强度集中在15~35 k A范围,正地闪的电流强度为负地闪的2倍左右;每年3、4月份的地闪平均电流强度最大,1 d当中上午电流强度要大于午后的强度值;地闪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地闪的最大密度和电流强度值分别在20次/km^2和10 k A/km^2左右;从雷灾分析来看,雷电灾害主要发生在6-8月份,电子电器设备发生雷电灾害次数最多,居民家庭雷电防护措施仍需完善;雷击人员伤亡则主要发生在农村牧区的户外环境,农牧民的防雷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密度 地闪强度 雷电灾害 防雷意识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5数据的内蒙古辉腾锡勒草原生物量估算最佳植被指数选取
7
作者 张韬 王希平 +2 位作者 刘佳惠 姜艳丰 张秋良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119,共6页
随着植被指数在草原估产中的广泛应用,不同研究区内最佳植被指数的选取为更多学者所探讨。基于Spot5遥感数据计算NDVI等6种植被指数,结合野外调查方法,对精准定位的样点进行不同植被指数与生物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研究区最佳植被指数... 随着植被指数在草原估产中的广泛应用,不同研究区内最佳植被指数的选取为更多学者所探讨。基于Spot5遥感数据计算NDVI等6种植被指数,结合野外调查方法,对精准定位的样点进行不同植被指数与生物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研究区最佳植被指数。结果表明:1)Spot5数据计算6种植被指数与样点生物量之间其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2)样点生物量与NDVI,SAVI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3,0.802,相关系数R〉0.8,高度相关;PVI,DVI,RVI,MASVI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8,0.735,0.672,0.671,相关系数R介于0.3~0.8之间,中度相关。3)试验性的应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研究区最佳植被指数,为研究区确定其他植被特征指标如植被盖度,以及条件相似的研究区提供快速、有效的植被指数选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生物量 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形因素对雷电灾害的影响及其权重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晓东 冯旭宇 +2 位作者 李庆君 王曼霏 张晓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905,共7页
为了揭示内蒙古地形对雷电灾害的影响规律,基于内蒙古1998-2018年雷电灾害资料和数字高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熵值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地形因素对雷电灾害的影响及其权重。结果表明,内蒙古近21年来雷灾点主要分布在高程为200~2 000 m的... 为了揭示内蒙古地形对雷电灾害的影响规律,基于内蒙古1998-2018年雷电灾害资料和数字高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熵值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地形因素对雷电灾害的影响及其权重。结果表明,内蒙古近21年来雷灾点主要分布在高程为200~2 000 m的范围内,高程在2 000 m以上基本没有雷灾发生;雷灾点个数随坡度、地形起伏度的增加呈现指数降低趋势,雷灾点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10°的地区,且多分布在0~75 m的地形起伏度区间内;从坡向上来看,南坡的雷灾点个数最多(占45.53%),北坡的雷灾点个数最少;在地形因子的不同分级中0~500 m的高程、15°~35°的坡度、0~20 m的地形起伏度和西南坡及平地区域发生雷灾的概率较大。运用熵值法分析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度和坡向不同地形因素造成雷电灾害权重来看,高程和坡向因素贡献程度较大。该研究结果对于雷电灾害的风险区划及防御规划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地形 熵值法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北部一次致灾大到暴雪天气分析 被引量:60
9
作者 孟雪峰 孙永刚 姜艳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77-883,共7页
应用基本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一次漏报的内蒙古东北地区致灾大到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雪天气过程与内蒙古大雪、暴雪天气学概念模型有所不同,没有强劲的水汽输送建立,垂直上升运动大值区集中在850~500 hP... 应用基本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一次漏报的内蒙古东北地区致灾大到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雪天气过程与内蒙古大雪、暴雪天气学概念模型有所不同,没有强劲的水汽输送建立,垂直上升运动大值区集中在850~500 hPa层,强降雪呈现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小、灾害严重的中尺度特点。这次过程中,850 hPa有很强的暖平流配合500 hPa西南气流中弱冷平流,对流层中低层温度平流随高度减小,有利于对流层中低层的不稳定层结的建立;地面副冷锋与气旋合并加强,850 hPa中尺度低涡强烈发展,加强了对流层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强降雪形成的主要原因。边界层"冷垫"作用对强降雪有一定的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预报 温度平流 不稳定层结 冷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气候变化及其草地生产潜力的区域性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泽龙 杜文旭 +2 位作者 侯琼 李喜仓 王冰晨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62-66,共5页
运用48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在以聚类分析方法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区进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以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作为草地生产潜力估算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 运用48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在以聚类分析方法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区进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以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作为草地生产潜力估算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草地生产潜力趋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中部地区,气温与降水有不断增加的潜势,草地生产力增长趋势明显;而在大兴安岭南麓与西侧的草地区域,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降水是草地生产力提高的限制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生产力 草地生产潜力 内蒙古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冰雹天气云地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汉超 毕力格 +2 位作者 田颖 贺志宇 郑旭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48-154,共7页
利用闪电定位数据和雷达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地区2009~2015年37次冰雹过程的地闪特征进行分析。地闪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地闪占总地闪比例大于25%。正地闪强度较大,负地闪强度较小,地闪发生频数在降雹前一般低于3 fl/5 ... 利用闪电定位数据和雷达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地区2009~2015年37次冰雹过程的地闪特征进行分析。地闪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地闪占总地闪比例大于25%。正地闪强度较大,负地闪强度较小,地闪发生频数在降雹前一般低于3 fl/5 min,降雹后负地闪频数有明显增大。雷达和地闪定位数据的个例对比分析表明,降雹前强回波区附近以正地闪为主,地闪频数低,地闪的空间分布与对流云系的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地闪的空间分布可能指示云系移动方向,强回波区正地闪的时空分布可能对冰雹天气的预判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正地闪 空间分布 雷达回波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乌丽雅苏 孟克其劳 苏立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1期7611-7616,共6页
根据2007—2008年内蒙古西部呼和浩特站,二连浩特站逐日08时地面及探空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得出两个站点全年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值,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 根据2007—2008年内蒙古西部呼和浩特站,二连浩特站逐日08时地面及探空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得出两个站点全年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值,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两站的W-e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汽总量与地面水汽压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出的W-e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趋近于1,拟合程度较高。此回归方程为不具有探空条件的气象站点提供了利用地面水汽压计算水汽总量的简便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 水汽总量 地面水汽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农牧交错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国兰 杨丽桃 王宇宸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90-1899,共10页
为探究典型农牧交错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利用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几个气象要素及O_(3)、SO_(2)等空气污染物要素,揭示其中影响负氧离子浓度大小的有利及不利因子,并对比研究区内不同下垫面及环境中大气负... 为探究典型农牧交错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利用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几个气象要素及O_(3)、SO_(2)等空气污染物要素,揭示其中影响负氧离子浓度大小的有利及不利因子,并对比研究区内不同下垫面及环境中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差异,以期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提供决策思路。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重点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予以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全天06:00最高,14:00−15:00最低;负氧离子浓度夜间明显高于白天;不同下垫面及环境下负氧离子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差异随季节变化而不同。2)负氧离子浓度存在明显月际变化,6月−10月间以8月为中心基本呈正态分布,7月−8月负氧离子浓度达全年最高;12月至次年4月起伏较小。3)气温与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与负氧离子浓度月际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负氧离子浓度变化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且不随时间尺度而改变;负氧离子浓度月际变化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气压、日照时数无相关性。4)负氧离子浓度日均值与空气污染物指标因子PM 10、CO、SO_(2)、NO_(2)、O_(3)均呈负相关关系,但四季中各相关因子随季节不同而存在差异;与PM 2.5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空气污染物 气象要素 影响因子 相关性 草原 生态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与向日葵霜冻的关键温度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海梅 侯琼 +2 位作者 云文丽 高飞翔 杨钦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48-2953,共6页
以玉米和向日葵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MSX-2F人工模拟霜箱系统模拟自然霜冻的降温过程,通过测定幼苗叶片的温度,观测植株冻伤、死亡情况,观测河套灌区两种主要作物玉米和向日葵的过冷却点、结冰点温度,确定以上两种作物受冻的临界温度。... 以玉米和向日葵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MSX-2F人工模拟霜箱系统模拟自然霜冻的降温过程,通过测定幼苗叶片的温度,观测植株冻伤、死亡情况,观测河套灌区两种主要作物玉米和向日葵的过冷却点、结冰点温度,确定以上两种作物受冻的临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幼苗全部冻死的最低温度为≤-5℃;向日葵幼苗全部冻死的最低温度为≤-6℃;(2)玉米幼苗的过冷却点主要分布在-3.5—-5℃之间,而向日葵幼苗的过冷却点主要分布在-4.0—-5.5℃之间;(3)玉米叶龄、高度与组织过冷能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过冷却点温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冰点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向日葵的抗寒能力比玉米强;玉米在一定叶龄范围内,苗龄越大,高度越高,其过冷却点越低,结冰点越低,抗寒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霜冻 抗寒能力 过冷却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平均状态的土地砾化程度监测评估研究
15
作者 叶虎 裴浩 +3 位作者 苗百岭 姜艳丰 徐丽娜 贾成朕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了从取样、测量到评估分析全流程提高土地砾化程度监测指标——地表砾石覆盖度的监测评估精度,以内蒙古高原西部的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市为研究区,设计不同尺寸的样方,开展二次平均状态取样方法研究。采用地面测量法和测量盘法对比确... 为了从取样、测量到评估分析全流程提高土地砾化程度监测指标——地表砾石覆盖度的监测评估精度,以内蒙古高原西部的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市为研究区,设计不同尺寸的样方,开展二次平均状态取样方法研究。采用地面测量法和测量盘法对比确定小样方中砾石覆盖度的最佳测量方法,通过大、小样方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特征分析确定大样方及样地砾石覆盖度的最佳评估方式。同时,探讨了构建“仿生态学”的必要性和初步思路。结果表明:(1)二次平均状态法通过缩减样方尺寸、增加样本数量的方式,使样本更具代表性,且样方尺寸的减小可使测量盘的尺寸随之缩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地表砾石覆盖度测量精度。(2)由小样方到大样方再到样地,数据的离散程度越来越小,右偏及尖峰型分布越来越明显,研究区砾化程度的总体特征越来越凸显,同时大样方及样地的砾石覆盖度、地表单位面积砾石质量相关性较高,说明基于二次平均状态取样的土地砾化程度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用于改进土地砾化程度监测流程及精度,并提高野外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化土地 地表砾石覆盖度 地表单位面积砾石质量 二次平均状态 仿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达拉特旗盐滩地紫花苜蓿返青温度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泽龙 郑晓艳 +5 位作者 王云彬 范丽娇 赵建军 陈泉勇 苗百岭 李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281-284,共4页
分析内蒙古达拉特旗盐滩地紫花苜蓿返青气象条件,旨在探究气象服务过程中对紫花苜蓿返青的可预报性气象指标,为提升当地紫花苜蓿气象服务能力提供业务参考。结合2018年达拉特旗盐滩地紫花苜蓿生产田间调查数据,利用达拉特旗国家气象观测... 分析内蒙古达拉特旗盐滩地紫花苜蓿返青气象条件,旨在探究气象服务过程中对紫花苜蓿返青的可预报性气象指标,为提升当地紫花苜蓿气象服务能力提供业务参考。结合2018年达拉特旗盐滩地紫花苜蓿生产田间调查数据,利用达拉特旗国家气象观测站20052018年间的日观测统计资料建立数据集,选择气温与地温的14个气象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以及温度的动态分析。综合分析结果可知,日平均地表温度是能够较好地反映达拉特旗盐滩地紫花苜蓿返青气象条件的一个气象指标,当日平均地表温度超过且持续在0℃以上波动时,可以作为开始返青的气象预报时间点。当80cm地温开始高于160cm地温时,可作为紫花苜蓿返青即将进入普遍期的气象预测时间节点。当160cm地温开始高于320cm地温时,可作为紫花苜蓿返青即将结束并开始进入旺盛分枝期的气象预测时间节点。当日平均地表温度将要降到0℃或以下,或者降温幅度超过10℃以上时,可作为达拉特旗返青紫花苜蓿遭受冻害的气象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气象服务 返青 河套灌区 地温 气象预测 气象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5中尺度模式在内蒙古地区一次降水过程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宇 李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179-184,共6页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嵌套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人工影响天气所改进后的云微物理过程方案,对2016年4月1—2日发生在内蒙古的降水过程进行模拟与验证,将MM5模式的预报产品与实况资料进行对比发现,MM5模式对内蒙古的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嵌套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人工影响天气所改进后的云微物理过程方案,对2016年4月1—2日发生在内蒙古的降水过程进行模拟与验证,将MM5模式的预报产品与实况资料进行对比发现,MM5模式对内蒙古的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模拟结果表明:针对受高空低槽影响的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降水过程,综合云和降水预报产品的云系发展演变特征、云系宏观特征、云垂直结构和性质、降水场检验分析,模式较好地预报出了此次降水过程。在云系的发展演变、移动路径、云系垂直结构、降水落区和雨量等方面的预报效果较好,而对内蒙古东部地区云系性质、云系覆盖范围、降水范围与观测结果还有一定差距。其中可降水量的预报能够把握住可降水量的大值区和高值中心等;云水含量和冰晶浓度的预报能给出不同高度层上不同位置上的变化情况;云场的预报所涉及的云的范围、边界形状和趋势预报均同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模式对云的预报是可信的;降水的预报与实际情况十分吻合,降水的落区、降水的等级以及降水预报的准确率等均能较好地反映出实际的情况。因此MM5模式用于内蒙古地区的降水预报是可行的,但本文中MM5模式对降水的模拟结果与实况相比仍然偏大,其原因可能与模式的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有关,以及与所用资料的精度也是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模式 降水预报 数值模拟 内蒙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公益林生态系统支持与调节功能评估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淑云 白雪莹 +2 位作者 王梁泓 刘俊芬 高媛媛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本文以大地貌作为主导因素将内蒙古自治区公益林划分为9个类型区,对每一类型区的年固土量、林木养分固持量、涵养水源量、固碳量和防风固沙量等5个功能指标进行了量化评估,并选取2004年、2013年和2019年3期数据对全区公益林的森林生态... 本文以大地貌作为主导因素将内蒙古自治区公益林划分为9个类型区,对每一类型区的年固土量、林木养分固持量、涵养水源量、固碳量和防风固沙量等5个功能指标进行了量化评估,并选取2004年、2013年和2019年3期数据对全区公益林的森林生态系统支持与调节功能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9年,内蒙古公益林平均固土量增加7.87 t·hm^(-2),林木养分固持量增加27.73 kg·hm^(-2),涵养水源量增加45.41 t·hm^(-2),植被固碳量增加0.20 t·hm^(-2),防风固沙量增加12.18 t·hm^(-2)。不同生态监测类型区公益林支持与调节功能存在差异,燕山山地类型区的固土能力最强,不同年份大兴安岭类型区的林木养分固持量、涵养水源量、固碳量均为最大;2004年、2019年防风固沙量最高均为西辽河平原类型区,分别为240.67 t·hm^(-2)和208.42 t·hm^(-2),2013年内蒙古高原东部类型区防风固沙量最高,为105.11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森林生态系统 支持与调节功能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杭锦旗生态畜牧业发展对策
19
作者 白利云 杨泽龙 巴彦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0期371-372,共2页
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于西部草原区实现草原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双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杭锦旗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畜牧生产必须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通过人工饲草种植系列试验,在牧草引种、... 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于西部草原区实现草原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双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杭锦旗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畜牧生产必须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通过人工饲草种植系列试验,在牧草引种、饲草免耕种植、人工饲草基地种植模式与优化配置以及牧草种植改良盐碱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有生产指导意义的试验结果。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杭锦旗畜牧生产实际提出发展对策,为当地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饲草种植 免耕 内蒙古杭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影响及其优化策略
20
作者 王丹斓 《农家科技》 2024年第30期193-195,共3页
随着现代水利工程的发展进步,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广大农民的推崇。农业发展离不开气象条件的支持,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应充分认识气象条件对农业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影响,特别是关注冰雹、洪涝、冰冻等农业气象条... 随着现代水利工程的发展进步,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广大农民的推崇。农业发展离不开气象条件的支持,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应充分认识气象条件对农业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影响,特别是关注冰雹、洪涝、冰冻等农业气象条件对节水灌溉条件影响。本文将充分分析气象条件对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节水灌溉实际情况,分析气象条件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影响及其优化策略,以期促进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条件 农业节水灌溉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