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中部地区风电场风速特性及尾流效应计算
1
作者 贾晓红 石岚 郝玉珠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1-433,共13页
为研究风电场尾流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某风电场33台风电机组,统计分析了2021—2023年平均风速、风向、风频分布等风资源评估参数。基于Jensen尾流模型,计算不同风向及精细化主导风向尾流区风速,探讨考虑尾流效应... 为研究风电场尾流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某风电场33台风电机组,统计分析了2021—2023年平均风速、风向、风频分布等风资源评估参数。基于Jensen尾流模型,计算不同风向及精细化主导风向尾流区风速,探讨考虑尾流效应后的风速与其他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021—2023年内蒙古中部地区风电场以西南(SW)风为主,高频风向年内变化由偏西向偏南转变,月内风向集中且风速差较小。主导风向下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频率曲线呈现正偏态分布。(2)各风向平均风速下,受尾流影响最大的风电机组风速损失率超过10%,其中西北(NW)、东南(SE)风向超过50%风电机组受尾流影响,风速损失集中分布在风电场东北(NE)向偏后位置,偏西风向风速减小更明显。(3)气压、气温和湿度对不同风向风速日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上述气象因子对风速的影响下,SW风向在4~5 m·s^(-1)风速区间内尾流模型计算效果相对好于其他风速段,风速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NW风向在9~10 m·s^(-1)风速区间内尾流模型计算风速与实测更接近,误差与气压和气温都呈正相关。SE、NE风向分别在9~10 m·s^(-1)、7~8 m·s^(-1)风速区间尾流模型计算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风电机组尾流效应分析及风电场风速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风速 风向 尾流效应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凯宁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11-14,19,共5页
利用近30年(1991-2020年)内蒙古地区12盟、市行政所在地的气象站资料,对内蒙古地区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方法开展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旅游气象指数的影响因子包括总云量、紫外线指数、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降水量... 利用近30年(1991-2020年)内蒙古地区12盟、市行政所在地的气象站资料,对内蒙古地区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方法开展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旅游气象指数的影响因子包括总云量、紫外线指数、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空气质量、天气现象。(2)旅游气象指数计算结果均在标准指数范围。计算结果与该区气候特征较为一致。冬季受低温影响,东部偏北地区等级为五的天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春秋季受沙尘影响,西部地区会出现较多等级为四或五的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子 旅游气象指数 内蒙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22年内蒙古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分析
3
作者 陈琳 黄刚 屈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6-666,共11页
对1971~2022年内蒙古地区西部、中部及东部地区二十四节气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1)三区域气温、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年循环特征。三区域平均气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分别出现在小暑和小寒节气,春分、清... 对1971~2022年内蒙古地区西部、中部及东部地区二十四节气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1)三区域气温、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年循环特征。三区域平均气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分别出现在小暑和小寒节气,春分、清明和立冬节气气温波动最大;中、西部地区在大暑节气降水量最多,东部在小暑节气最多;中、东部在大暑节气相对湿度达到最大,西部在立秋达到最大;三区域均在小满节气日照时数最长。2)1971~2022年,三区域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间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气候变化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近地面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亚男 王佳 +1 位作者 徐丽娜 韩见弘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2,共8页
使用2018—2020年内蒙古臭氧(O_(3))、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和NCEP FNL资料,统计分析内蒙古近地面O_(3)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针对全区O_(3)污染典型个例分析其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内蒙古2018—2020年O_... 使用2018—2020年内蒙古臭氧(O_(3))、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和NCEP FNL资料,统计分析内蒙古近地面O_(3)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针对全区O_(3)污染典型个例分析其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内蒙古2018—2020年O_(3)质量浓度年评价值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较2018年下降10.3%,各盟市O_(3)超标率也显著降低,仅赤峰市和通辽市略微上升。内蒙古O_(3)质量浓度高值分布在中西部偏南地区,尤其是乌海市和鄂尔多斯市;O_(3)超标率峰值主要出现在5—7月,周末效应存在东西部差异。O_(3)浓度变化和天气形势关系密切,南部暖平流和暖高压控制有利于O_(3)生成,西北部冷平流和冷涡发展使得O_(3)浓度下降;高温、低湿、微风和较高的能见度均为诱发O_(3)污染的重要气象条件,而西北大风通过降低温度、能见度和易于扩散的风向使得内蒙古O_(3)浓度降低,但同时可能会导致PM_(10)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时空分布特征 气象条件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57年太阳能资源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1
5
作者 郝玉珠 李兴华 +1 位作者 胡亚男 赵迦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5-151,共7页
利用1961—2017年全区119个气象站的辐射量和气象要素,按气象行业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18)将全区分为3个分区,分别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选取分区代表站,分别统计分析各分区太阳... 利用1961—2017年全区119个气象站的辐射量和气象要素,按气象行业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18)将全区分为3个分区,分别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选取分区代表站,分别统计分析各分区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分布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的,全区太阳辐射量变化趋势是先减少然后再缓慢增加,在1980—1990年之间辐射量达到最低;辐射量受季节影响,夏季波动较大,春季其次,秋季冬季基本平稳;影响辐射量变化的气象因子主要是云量,云层的遮挡直接影响太阳辐射,能见度对于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气溶胶粒子的浓度,浓度增加会导致太阳辐射发生散射、折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时空变化 云量 M-K法 影响因子 太阳能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分析法的内蒙古某风场风资源后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谷新波 李兴华 +1 位作者 王佳 徐丽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5-169,共5页
近年,风电项目后评估方面的研究已逐步开展起来,但多倾向于风电场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和发电量指标,以及用风电机组分布系数、风资源系数和损失系数来评价风电场运行情况。基于对比分析法.从平均风速、风向频率、最大风速、风速频率... 近年,风电项目后评估方面的研究已逐步开展起来,但多倾向于风电场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和发电量指标,以及用风电机组分布系数、风资源系数和损失系数来评价风电场运行情况。基于对比分析法.从平均风速、风向频率、最大风速、风速频率、有效风速小时数、风功率密度变化等评估要素.对内蒙古某风场风资源进行了后评估。研究表明:两阶段相比.风场参考气象站年平均风速、平均最大风速均趋于减小.趋势变化率分别为-0.015、-0.185;主风向一致均为SSE;静风频率降低21.6%:风场不同周期平均风速约减小0.80m/s,白天风速减小10.00%,夜间风速减小约12.00%:3个风速区间有效风速小时数分别减小263h、533h和925h,风速频率峰值区由6.50-7.50m/s降至4.50~5.50m/s,高频风速(超过7.00%)由4.50—9.50m/s降至2.50.8.50m/s:风功率密度与风速变化趋势较一致.其中,1月和下半年各月份2阶段风功率密度较接近。除5月外其他月份较设计阶段减小较明显:风功率密度频率峰值区对应风速区间由14.50~16.50m/s减至9.50~10.50m/s:高频区(超过7.00%)由10.50-13.50和14.50-16.50m/s变为7.50,15.5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分析 平均风速 风向风速频率 风功率密度 风电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输电导线覆冰特征及预报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凯宁 高菲 《绿色科技》 2023年第8期68-72,76,共6页
利用1991~2020年内蒙古地区119个气象观测站冬季覆冰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导线覆冰时空分布特征,确定结冰厚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了精细化导线覆冰厚度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30年来,内蒙古地区导线覆冰主要出现在1月... 利用1991~2020年内蒙古地区119个气象观测站冬季覆冰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导线覆冰时空分布特征,确定结冰厚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了精细化导线覆冰厚度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30年来,内蒙古地区导线覆冰主要出现在1月份,结冰日数与最大结冰厚度总体均呈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趋势,呼伦贝尔市西部地区结冰日数最多,超过180 d,最大结冰厚度出现在呼伦贝尔市西部、赤峰市东北部地区,建立的精细化导线覆冰厚度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报结冰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覆冰 影响因子 预报模型 方法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性天气影响下的交通气象服务进展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翟雅静 李兴华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144-147,178,共5页
详细研究了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如何对高速公路的运输及安全造成影响,以及由这些恶劣天气引起的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经济损失。研究了国内外的交通气象服务现状,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到了我国交通气象服务存在的一些不足。对如... 详细研究了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如何对高速公路的运输及安全造成影响,以及由这些恶劣天气引起的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经济损失。研究了国内外的交通气象服务现状,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到了我国交通气象服务存在的一些不足。对如何更好发展交通气象服务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降低交通安全事故,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输效率,减少财产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的目的,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灾害天气影响 交通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悦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20期133-134,共2页
文章对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发现气象信息服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更强大的指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的水平。但此项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数据库专业人才管理缺乏、农户的文化程度限... 文章对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发现气象信息服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更强大的指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的水平。但此项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数据库专业人才管理缺乏、农户的文化程度限制网络农业气象信息的利用率等,必须得到专业人员的重视,及时发挥解决措施的效用,尽快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 农业气象 信息服务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莸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春燕 贺晓 +1 位作者 高建平 刘果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40-2046,共7页
通过对蒙古莸自然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程观察,统计不同种群的结实率,分析开花物候对其生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1)蒙古莸花期在7月末至9月中旬,人工种群较自然种群的开花物候明显提前,其中始花期提早4~5d,但两个种群的花期持... 通过对蒙古莸自然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程观察,统计不同种群的结实率,分析开花物候对其生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1)蒙古莸花期在7月末至9月中旬,人工种群较自然种群的开花物候明显提前,其中始花期提早4~5d,但两个种群的花期持续天数基本一致。(2)蒙古莸个体间具有较高的开花同步性,不同种群蒙古莸植株的开花同步性指数均大于0.80,且自然种群略高;晴好天气下绝大多数花朵都集中在上午10:00以前开放,阴雨天则延迟开放或者不开放,这种"集中开花模式"增加了传粉者的访问频率,是蒙古莸提高生态适应性、保障其生殖成功的一种表现。(3)开花物候指数与结实数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花序水平上,开花数及花期持续时间与结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莸 开花物候 结实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关键品质成分的气象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惠贞 唐红艳 +1 位作者 牛冬 吕淼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为评价大豆气候品质,优化布局优质大豆产区、提升大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利用2005—2018年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主栽品种内豆4号的品质分析、发育期和同期气象观测等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典型年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大... 为评价大豆气候品质,优化布局优质大豆产区、提升大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利用2005—2018年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主栽品种内豆4号的品质分析、发育期和同期气象观测等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典型年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期,并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品质成分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而影响大豆脂肪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温度;8月上旬至9月上旬(结荚期~鼓粒期)是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共同关键期,也是影响大豆品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大豆进入开花期后,气温高、降水多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而开花初期和结荚鼓粒期气温较低、成熟期气温较高,利于大豆脂肪含量的提高。在分析生物学意义基础上优选因子,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与关键影响因子定量关系模型,拟合率均较高。通过对2019年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模拟检验,预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关键品质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处理对蒙古莸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春燕 沈新勇 +2 位作者 贺晓 刘果厚 高建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4,共4页
对蒙古莸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干热处理。结果表明,60℃和75℃各时间段、85qC下4~12h以及95℃下4~8h的干热处理,对蒙古莸种子活力无明显影响;直至95℃处理12~24h开始,各发芽指标才逐渐开始下降,而经过105℃处理8h后,蒙古... 对蒙古莸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干热处理。结果表明,60℃和75℃各时间段、85qC下4~12h以及95℃下4~8h的干热处理,对蒙古莸种子活力无明显影响;直至95℃处理12~24h开始,各发芽指标才逐渐开始下降,而经过105℃处理8h后,蒙古莸种子发芽事仍然保持在46.67%左右,说明蒙古莸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具有极强的高温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莸 种子活力 干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平均状态的土地砾化程度监测评估研究
13
作者 叶虎 裴浩 +3 位作者 苗百岭 姜艳丰 徐丽娜 贾成朕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了从取样、测量到评估分析全流程提高土地砾化程度监测指标——地表砾石覆盖度的监测评估精度,以内蒙古高原西部的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市为研究区,设计不同尺寸的样方,开展二次平均状态取样方法研究。采用地面测量法和测量盘法对比确... 为了从取样、测量到评估分析全流程提高土地砾化程度监测指标——地表砾石覆盖度的监测评估精度,以内蒙古高原西部的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市为研究区,设计不同尺寸的样方,开展二次平均状态取样方法研究。采用地面测量法和测量盘法对比确定小样方中砾石覆盖度的最佳测量方法,通过大、小样方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特征分析确定大样方及样地砾石覆盖度的最佳评估方式。同时,探讨了构建“仿生态学”的必要性和初步思路。结果表明:(1)二次平均状态法通过缩减样方尺寸、增加样本数量的方式,使样本更具代表性,且样方尺寸的减小可使测量盘的尺寸随之缩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地表砾石覆盖度测量精度。(2)由小样方到大样方再到样地,数据的离散程度越来越小,右偏及尖峰型分布越来越明显,研究区砾化程度的总体特征越来越凸显,同时大样方及样地的砾石覆盖度、地表单位面积砾石质量相关性较高,说明基于二次平均状态取样的土地砾化程度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用于改进土地砾化程度监测流程及精度,并提高野外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化土地 地表砾石覆盖度 地表单位面积砾石质量 二次平均状态 仿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电场片区风速的人工智能插补方法对比
14
作者 贾晓红 石岚 郝玉珠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风速取值的准确度对风能的评估有决定性作用,为选择合适的风力机风速插补方法,以内蒙古中部某风电场H为试验风电场,考虑季节及风向影响,划分出风力机轮毂高度风速具有高相关性的风力机分类片区,采用线性回归方法(LR)、随机森林方法(RF)... 风速取值的准确度对风能的评估有决定性作用,为选择合适的风力机风速插补方法,以内蒙古中部某风电场H为试验风电场,考虑季节及风向影响,划分出风力机轮毂高度风速具有高相关性的风力机分类片区,采用线性回归方法(LR)、随机森林方法(RF)及深度神经网络方法(DNN),分别对风力机风速进行时空插补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风力机插补风速略大于实测风速,LR方法的插补值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4、1.00 m/s,RF、DNN方法的插补效果优于LR方法,平均绝对误差减小率分别为9.93%、10.48%,均方根误差减小率分别为8.60%、8.30%。RF、DNN方法在各片区插补效果良好,主导风向片区RF方法最优。按风力机出力情况划分风速,[0,3)和[12,25)m/s风速区间推荐使用RF方法,[3,8)和[8,12)m/s风速区间更适合采用DNN方法。此外,风力机风速插补误差主要和风速大小及振荡、日变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风速 插补 随机森林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传花粉与环境条件及变应性鼻炎关系研究
15
作者 郭春燕 郝玉珠 王佳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1-342,共12页
花粉过敏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我国也备受关注,特别是中国北方地区,发病率呈增加趋势.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7~2022年逐日气传花粉浓度、同期气象条件、植被长势和过敏患者数据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市一年有两次花... 花粉过敏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我国也备受关注,特别是中国北方地区,发病率呈增加趋势.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7~2022年逐日气传花粉浓度、同期气象条件、植被长势和过敏患者数据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市一年有两次花粉播散高峰期,第一次在4月上旬,以木本植物花粉为主,持续时间短;第二高峰期在8月至9月,持续时间长,致敏影响大,以菊科蒿属等草本植物为主.研究表明1~6月≥5℃有效积温与花粉播散高峰期开始日序呈显著负相关,3月至开花同期累积降水量和累积日照时数则与结束日序呈显著正相关.积温高,花粉播散高峰期进入时间早,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则会导致高峰期延后结束,且花粉播散总量增大.各气象要素累积值以及植被指数也均与月平均花粉浓度表现为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光热水条件好,植被生长旺盛,会促进花粉播散,表现为浓度升高.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就诊人数与花粉浓度变化规律相一致,在8月达到峰值.当花粉浓度超过100粒/1000mm^(2)时,就诊高峰的出现存在0~4d的滞后时间段,其中以2d后增量效应最为明显,在一旬时间范围内患者人数与花粉浓度呈指数对应关系.以上研究结果为花粉浓度气象预报服务以及花粉过敏导致的AR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传花粉 气象条件 AR数量 相关性 呼和浩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环境和时间对蒙古莸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春燕 贺晓 +2 位作者 刘果厚 高建平 卢立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0,共4页
研究了不同储藏环境和时间对蒙古莸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期12个月的储藏时间过程中,室内储藏和4℃冷藏条件下,各时间段蒙古莸种子发芽率与新采收种子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4℃冷藏12个月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均高... 研究了不同储藏环境和时间对蒙古莸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期12个月的储藏时间过程中,室内储藏和4℃冷藏条件下,各时间段蒙古莸种子发芽率与新采收种子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4℃冷藏12个月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均高于室内储藏各指标数值。在室外环境中,蒙古莸种子储藏到9个月时,各发芽指标均急剧下降,储藏12个月后,各数值均接近于0。因此,对于蒙古莸种子,3种储藏环境的适应性应为:4℃冷藏>室内储藏>室外储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莸 储藏 萌发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胡杨叶色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气象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春燕 王佳 +2 位作者 郝玉珠 李忠 刘文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8-627,共10页
以额济纳胡杨林为研究对象,在秋季胡杨叶片转色不同时期,测定其叶色参数、色素含量,并分析同期的环境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及其与叶色参数、色素含量的相关性,探寻秋季额济纳胡杨叶片变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胡杨叶片衰老及黄叶物候景观气象... 以额济纳胡杨林为研究对象,在秋季胡杨叶片转色不同时期,测定其叶色参数、色素含量,并分析同期的环境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及其与叶色参数、色素含量的相关性,探寻秋季额济纳胡杨叶片变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胡杨叶片衰老及黄叶物候景观气象服务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在秋季额济纳胡杨叶片转色过程中,其叶色参数L^(*)、a^(*)、C^(*)值均呈逐渐上升趋势,b^(*)和h值先增大后减小,视觉上叶片颜色变化依次表现为绿色、浅黄、金黄和橘黄色。(2)胡杨叶片变色期间,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有缓慢上升再小幅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变化不大,可溶性糖含量也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的态势;与变色始期相比,变色终期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累计下降了97.5%。(3)在胡杨叶片变色同期,环境气温逐渐降低,气温日较差稳定维持在14℃左右,直接辐射量逐渐减弱,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先增大后减小,但总体表现为增大趋势,蒸发量逐渐减小。(4)在胡杨叶片转色期间,叶色参数L^(*)、a^(*)、b^(*)、C^(*)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以及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环境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与叶色参数L^(*)、a^(*)、b^(*)、C^(*)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空气相对湿度与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额济纳胡杨叶片在衰老变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由浅到深的黄叶景观,这是叶绿素快速分解,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升高的结果;气温是影响胡杨叶片衰老变黄的主要限制性气象因子,低温加速了叶绿素分解,较大的空气湿度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含量维持稳定,保持更长时间的黄叶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 胡杨 衰老 叶色参数 色素含量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金华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3期144-145,共2页
气象灾害是一种人力不可抵挡的自然现象,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可以通过预防从而减少损害。目前,防灾减灾主要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因此提高我国气象预警技术是现实所需,要将气象灾害减至最少,... 气象灾害是一种人力不可抵挡的自然现象,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可以通过预防从而减少损害。目前,防灾减灾主要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因此提高我国气象预警技术是现实所需,要将气象灾害减至最少,就要加强我国的大气监测、信息处理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气象灾害 特征 防灾减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一凡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35期41-42,共2页
该文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以支持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决策。该文介绍了农业气象与大数据技术结合的背景和意义,并提出了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必要性。详述了平台的设计思路、架构及功能模块,并使用实际案例对... 该文旨在设计和实现一个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以支持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决策。该文介绍了农业气象与大数据技术结合的背景和意义,并提出了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必要性。详述了平台的设计思路、架构及功能模块,并使用实际案例对平台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和用户反馈,总结了平台的优势和改进空间,并展望了未来农业气象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大数据 共享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FY-4A地表入射太阳辐射空间订正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丽娜 申彦波 +1 位作者 胡玥明 邢旭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筛选时次、天顶角、FY-4A AGRI全圆盘地表入射太阳辐射(SSI)、云覆盖率(CFR)、云检测(CLM)以及云类型(CLT)产品构建特征向量,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开展FY-4A SSI逐时产品的空间订正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对于提升FY-4A SSI产品的空... 筛选时次、天顶角、FY-4A AGRI全圆盘地表入射太阳辐射(SSI)、云覆盖率(CFR)、云检测(CLM)以及云类型(CLT)产品构建特征向量,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开展FY-4A SSI逐时产品的空间订正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对于提升FY-4A SSI产品的空间分布精度具有明显作用,订正后相关系数、平均偏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能很好地解决FY-4A SSI产品的过高估计及FY-4A SSI产品在太阳天顶角大于70°时无观测问题,有效提高FY-4A SSI产品在高纬度地区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照度 卫星数据 反演 空间订正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