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主要病虫2002年发生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忠恕 刘家骧 +3 位作者 陈阳 吉飞雪 陈亚男 金鸿彪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年第2期4-6,共3页
根据内蒙古气象台2002年4~9月份气象数值预报、病虫越冬基数调查、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病虫发生规律及病虫历年发生情况分析,预计200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地螟、麦蚜、蝗虫、常发区的粘虫、通辽市和赤峰市南部的玉米螟、局部地区的地下... 根据内蒙古气象台2002年4~9月份气象数值预报、病虫越冬基数调查、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病虫发生规律及病虫历年发生情况分析,预计200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地螟、麦蚜、蝗虫、常发区的粘虫、通辽市和赤峰市南部的玉米螟、局部地区的地下害虫将偏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2002年 发生趋势 农作物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周期性时间序列预测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粘虫长期运动规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阳 宫瑞杰 +4 位作者 王久春 马清源 谢友荣 陈亚男 苏爱华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年第6期58-60,共3页
二代粘虫在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中等发生,在通辽市中南部旗(县、区)中等偏重到重发生,为探讨二代粘虫在内蒙古的中长期和超长期的运动规律,搜集寄主作物布局相对稳定和粘虫生态环境变化相对较小的内蒙古自治区粘虫常发区赤峰市翁牛特旗... 二代粘虫在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中等发生,在通辽市中南部旗(县、区)中等偏重到重发生,为探讨二代粘虫在内蒙古的中长期和超长期的运动规律,搜集寄主作物布局相对稳定和粘虫生态环境变化相对较小的内蒙古自治区粘虫常发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国家区域测报站和通辽市奈曼旗系统测报站的粘虫历史记载数据,用计算机利用季节水平周期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通辽市奈曼旗粘虫发生周期为16年,下一周期16年预测平均值为42.47×103hm2,较上一周期均值25.84×103hm2,高64.36%。赤峰市翁牛特旗中长周期为8年,下一周期预测平均值为33.12×103hm2,较上一不完全周期均值25.02×103hm2,高3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 内蒙古 粘虫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主要病虫2001年发生趋势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家骧 陈阳 +1 位作者 李占清 融晓君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年第3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内蒙古 农作物病虫害 预测预报 发生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崔俊生 杨宝胜 杨立国 《大豆通报》 2001年第1期4-4,23,共2页
大豆是我区主栽作物之一 ,从 80年代至今 ,大豆总播种面积从近 2 0万hm2 发展到 53 3万hm2 ;单产水平从 50kg/ 667m2 增加至 1 0 0kg/ 667m2 ;良种普及率从 55%提高到 90 % ;豆田化学除草率达 70 % ,存在重迎茬减产问题。在充分调查分... 大豆是我区主栽作物之一 ,从 80年代至今 ,大豆总播种面积从近 2 0万hm2 发展到 53 3万hm2 ;单产水平从 50kg/ 667m2 增加至 1 0 0kg/ 667m2 ;良种普及率从 55%提高到 90 % ;豆田化学除草率达 70 % ,存在重迎茬减产问题。在充分调查分析大豆主产区生产背景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引进和繁育良种、加强病虫综合治理、推广高产配套技术、发展深加工及培养大豆科技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现状 发展 内蒙古 播种面积 产量 除草剂 良种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加工型番茄晚疫病、日灼病发生情况及流行原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双平 赵廷昌 +3 位作者 胡俊 李登云 黄俊霞 张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7-159,共3页
2007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种植的加工型番茄大面积发生晚疫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生面积1.43万hm2,造成产量损失63.89万t。本文介绍了晚疫病、日灼病发生概况,对其大流行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气象因素是该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2007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种植的加工型番茄大面积发生晚疫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生面积1.43万hm2,造成产量损失63.89万t。本文介绍了晚疫病、日灼病发生概况,对其大流行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气象因素是该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连续10d的阴雨是诱发晚疫病大流行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型番茄 晚疫病 发生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粉菌的种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阳 王立新 +1 位作者 刘家骧 白音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年第4期25-26,共2页
对内蒙古地区白粉菌进行调查,鉴定出寄生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大青山周围的22科41种植物上的7属24种白粉菌,其中有13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22科41种寄主植物中,有9种寄主为国内新记录,16种为内蒙古新记录。
关键词 白粉菌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被引量:4
7
作者 黄俊霞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年第F12期65-67,共3页
植物检疫作为保护生产安全和服务经济贸易的重要措施,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发挥植物检疫重要作用,是我们植物检疫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植物检疫工作 农业生产安全 经济贸易 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植物检疫法规建设,做好植物检疫工作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静敏 融晓君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年第4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内蒙古 植物检疫 法规建设 检疫对象 检疫植物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燕麦籽粒和主要燕麦产品中β-葡聚糖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庆华 南金生 +5 位作者 王跃飞 安江红 张文静 王鑫 杜伟 韩冰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223-226,229,共5页
为了评价裸燕麦籽粒和燕麦主要产品中β-葡聚糖含量,试验采用改良双酶法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6个常见裸燕麦品种的籽粒中β-葡聚糖含量平均为4.68%,内莜6号最高(8.30%),花早2号最低(2.47%);11种燕麦片中β-葡聚糖含量平均为4.17%,MP9... 为了评价裸燕麦籽粒和燕麦主要产品中β-葡聚糖含量,试验采用改良双酶法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6个常见裸燕麦品种的籽粒中β-葡聚糖含量平均为4.68%,内莜6号最高(8.30%),花早2号最低(2.47%);11种燕麦片中β-葡聚糖含量平均为4.17%,MP9燕麦片最高(5.40%),MP5燕麦片最低(3.33%);对6个裸燕麦品种籽粒及其研磨成的面粉进行检测,从籽粒加工成面粉β-葡聚糖平均损失44.65%,神池燕麦损失最高(59.10%),岢岚燕麦损失最低(11.47%)。通过对裸燕麦籽粒和燕麦主要产品β-葡聚糖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发现不同品种、产品中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为燕麦产品选择及选育高营养品质的燕麦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籽粒 燕麦片 燕麦面粉 Β-葡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病毒检测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永生 刘巨元 +3 位作者 南玉恒 王树清 邱军玉 朱理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8年第6期31-32,共2页
苹果病毒病在我国苹果产区普遍发生。据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1980~1986年调查,现有苹果栽培品种带毒株率为60%~80%,有些品种可达100%。只因有的病毒为潜隐性的,没有明显症状而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病毒病... 苹果病毒病在我国苹果产区普遍发生。据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1980~1986年调查,现有苹果栽培品种带毒株率为60%~80%,有些品种可达100%。只因有的病毒为潜隐性的,没有明显症状而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病毒病已给苹果栽培生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病毒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1代草地螟将为我国发生最重的世代 被引量:11
11
作者 罗礼智 姜玉英 +1 位作者 黄绍哲 杨宝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6-101,共6页
本文通过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发生危害规律、2009年1代幼虫的虫源数量以及温湿条件可能变化趋势的分析,对我国2009年1代幼虫的发生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2009年1代幼虫的有效虫源面积为600万hm2,总量为43 022亿头,为2004年1... 本文通过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发生危害规律、2009年1代幼虫的虫源数量以及温湿条件可能变化趋势的分析,对我国2009年1代幼虫的发生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2009年1代幼虫的有效虫源面积为600万hm2,总量为43 022亿头,为2004年1代幼虫虫源数量的113倍。为此,预测2009年1代幼虫的发生危害面积将超过1 100万hm2,为历年历代最重。到时将有430万亿头幼虫危害,如不防治,将有2.15亿t的植物被吃掉。其中以东北和华北地区受害较重。同时还会波及一些与虫源区相邻、但历史上较少发生草地螟危害的地区。东北地区将会出现发生危害早,本地虫源与外来虫源混合发生,受害十分严重的现象。由于越冬成虫的羽化时期长,蛾蜂多、虫态重叠、作物多次受害的现象将十分突出。最后,本文就如何应对2009年1代幼虫大发生,减少草地螟灾害损失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1代幼虫 大发生 迁飞 预测预报 越冬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饲燕2号’燕麦草选育报告 被引量:13
12
作者 田青松 于东洋 +3 位作者 张瑞霞 候向阳 韩冰 白音德力格尔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9-466,共8页
牧草生育期是影响牧草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培育出生育期短、高产量的优质牧草新品种,以母本‘永492’和父本‘歇里·努瓦尔’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燕麦饲草新品种‘蒙饲燕2号’。‘蒙饲燕2号’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盐以及抗倒伏能力。生... 牧草生育期是影响牧草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培育出生育期短、高产量的优质牧草新品种,以母本‘永492’和父本‘歇里·努瓦尔’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燕麦饲草新品种‘蒙饲燕2号’。‘蒙饲燕2号’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盐以及抗倒伏能力。生产试验结果表明,2015—2016年‘蒙饲燕2号’燕麦草的平均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分别为32 406.06kg·hm^(-2),10 935.85kg·hm^(-2)和2 364.91kg·hm^(-2),较对照品种分别平均提高了19.49%,19.22%和5.84%。生育期90天,株高135cm,穗长20.4cm;穗粒数65.5个,穗粒重1.25g;千粒重31.0g。在内蒙古及其毗邻省区均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新品种 '蒙饲燕2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回收法确认我国北方地区草地螟的迁飞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阳 姜玉英 +4 位作者 刘家骧 吕英 孟正平 陈静 唐继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2,共7页
为了证实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螟蛾科)由我国华北越冬区向东北迁飞危害的假说并提供直接的证据,采用网捕成虫喷雾染料标记释放回收的方法,于2009年越冬代草地螟成虫盛发期间(6月1-4日)分别在内蒙古武川县(41.07°... 为了证实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螟蛾科)由我国华北越冬区向东北迁飞危害的假说并提供直接的证据,采用网捕成虫喷雾染料标记释放回收的方法,于2009年越冬代草地螟成虫盛发期间(6月1-4日)分别在内蒙古武川县(41.07°N,111.42°E)和察右中旗(41.13°N,112.58°E)的6个标放点共标记当地越冬代草地螟成虫约181万头并自然释放。标记释放后,在东北、西北和华北11个草地螟常发省(市、区)组织各级监测预警部门利用虫情测报灯、捕虫网和性诱剂诱捕器等多种器械进行回收,先后于2009年6月7-29日在内蒙古科右中旗、乌兰浩特、扎兰屯分别回收到由察右中旗标记释放的成虫9头,在辽宁省北票市回收到由武川县标记释放的成虫1头。标记释放点至回收点直线距离为725~1117km。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确认的草地螟最远迁飞距离。这些证据不仅证实了我国越冬代草地螟成虫能从华北迁往东北危害,而且为进一步了解草地螟的种群动态规律,改善草地螟的预测预报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迁飞 标记释放回收 迁飞距离 迁飞路线 越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药剂防控厚皮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宝玉 孙福庆 +7 位作者 杨玉文 白庆荣 杨立国 张斌 刘庆岩 武建华 刘洁 赵廷昌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4-78,共5页
为了筛选防控果斑病的高效化学药剂,实现农药减施增效,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硫噻等药剂防控果斑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只用硫噻200倍液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整枝打杈前、整枝打杈后的防效分别为74.7%和43.4%;硫噻种子消毒和田间硫噻喷雾(1000倍... 为了筛选防控果斑病的高效化学药剂,实现农药减施增效,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硫噻等药剂防控果斑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只用硫噻200倍液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整枝打杈前、整枝打杈后的防效分别为74.7%和43.4%;硫噻种子消毒和田间硫噻喷雾(1000倍液)处理的整枝打杈前、整枝打杈后的防效分别为94.9%和92.0%,硫噻种子消毒和田间氧化亚铜喷雾处理的整枝打杈前、整枝打杈后的防效分别为94.9%和82.8%,两种处理病瓜率分别为1.9%、2.5%,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其他地点试验中,厚皮甜瓜苗期喷施硫噻1000倍液,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因此生产中优先推荐硫噻种子消毒和商品化的氧化亚铜喷雾防控果斑病。田间示范结果表明,种子消毒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示范区比对照区全程减药48.7%,病瓜率减少34.4%,每667 m^2增加经济收益1806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果斑病 噻唑 种子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地区玉米螟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宫瑞杰 李玉民 +1 位作者 刘家骧 陈阳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56-57,共2页
玉米螟是赤峰市玉米的主要害虫,田间被害率为13.2%~86.5%,为制定玉米螟相应的防治策略,1999-2002年赤峰市植保植检站组织旗县区植保站对玉米螟在赤峰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玉米螟的发生危害规律。
关键词 玉米螟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型高淀粉玉米品种内单35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江岸 张来厚 +6 位作者 冯勇 苏二虎 薛春雷 韩新田 韩宇婷 曹春玲 郭煜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4期35-39,共5页
【目的】根据普通玉米的熟期以及玉米淀粉深加工市场对品质的需求,进行区域性高淀粉型新品种的选育,旨在缓解内蒙古玉米市场品种混杂、品种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方法】玉米杂交育种技术、多点鉴定和传统玉米栽培技术相结合。【结果】... 【目的】根据普通玉米的熟期以及玉米淀粉深加工市场对品质的需求,进行区域性高淀粉型新品种的选育,旨在缓解内蒙古玉米市场品种混杂、品种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方法】玉米杂交育种技术、多点鉴定和传统玉米栽培技术相结合。【结果】试验以M10ND101为母本、MXZJ853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杂交种内单35;2015年内单35在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和鄂尔多斯市6个鉴定点7次重复试验,平均产量为12910.5 kg/hm2,比对照金山33增产7.61%,增产幅度显著,籽粒含水率与对照品种基本一致;2016—2017年参加蒙科玉联合体试验,其中,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356.5 kg/hm2,比对照增产6.25%;生育期128.4 d;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该玉米品种粗淀粉含量为76.86%,为高淀粉玉米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感大斑病(7S)、中抗弯孢菌叶斑病(5MR)、中抗丝黑穗病(7.1%MR)、中抗茎腐病(14.7%MR)、抗玉米螟(3.9R)。内单35种植过程中注意水肥用量,适时延长蹲苗时间,严防大斑病。【结论】玉米新品种内单35为高淀粉玉米品种,成熟条件下,粗淀粉含量达到76.86%,于2018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650℃以上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内单35 高淀粉品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细菌性黄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静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年第6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褐斑病 细菌性 平菇 防治 栽培比较 侧耳属 糙皮侧耳 人工栽培 紫孢侧耳 金顶侧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18
作者 田静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年第B12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流失 社会管理 专用设备 国家安全 使用期限 物质形态 组成部分 社会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构建
19
作者 田静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年第B12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 构建 自然和谐 职业活动 行为准则 组成部分 道德建设 道德体系 民主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荣旗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
作者 郝桂娟 杨宝胜 谷淑湘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年第5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阿荣旗 大豆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