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1
作者 王智勇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6期55-57,共3页
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其生态环境保护在维系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加强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在深入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当前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草畜矛盾突出、专业人才... 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其生态环境保护在维系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加强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在深入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当前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草畜矛盾突出、专业人才队伍短缺、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草畜平衡长效机制、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体系、创新生态补偿投入机制、强化科技监测预警能力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 保护现状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业苗木规范化培育技术要点
2
作者 王智勇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3期225-228,共4页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林业苗木规范化培育对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提升林业苗木培育品质,给内蒙古生态建设提供优质种苗保障,从种源选择、种子采集与处理、苗圃地选择、苗圃地规划与建设、...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林业苗木规范化培育对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提升林业苗木培育品质,给内蒙古生态建设提供优质种苗保障,从种源选择、种子采集与处理、苗圃地选择、苗圃地规划与建设、整地、播种及苗期管理等方面系统总结内蒙古林业苗木规范化培育的关键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苗木 规范化培育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草种生产现状及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智勇 徐静 +1 位作者 范亚娟 李昊峰 《草原与草业》 2023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通过对2019年—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使用和采收情况及草种采种基地建设现状的详细分析,指出了草原生态修复草种紧缺、野生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少、草种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草种质资源保护水平低、草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本文通过对2019年—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使用和采收情况及草种采种基地建设现状的详细分析,指出了草原生态修复草种紧缺、野生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少、草种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草种质资源保护水平低、草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等草种行业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加强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草种繁育技术研究、加强草种业监督管理等政策建议,对于促进我国草种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种生产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地区泓森槐引种试验初报
4
作者 张慧 赵伟波 +5 位作者 李晓光 邢钰坤 高巧梅 白高娃 付飞龙 朱帅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8期32-35,共4页
内蒙古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约占地区总面积的56.2%,是内蒙古沙漠、沙地集中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少且由东向西递减,年降水量为147~276毫米。沙生植物以旱生、超旱生的灌木、草本植物为主... 内蒙古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约占地区总面积的56.2%,是内蒙古沙漠、沙地集中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少且由东向西递减,年降水量为147~276毫米。沙生植物以旱生、超旱生的灌木、草本植物为主,种类较为单一,生态效益突出但经济效益较差,影响了农牧民植树种草的积极性,在生态修复工程中,引入适应性强且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树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引种试验 内蒙古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油松人工林蒸散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云霓 聂正英 +1 位作者 杨帆 贾喜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38-41,共4页
林分蒸散是森林水量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同步监测树干液流、树干茎流、林内穿透雨和气象因子,分析了油松人工林蒸散及其组成。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林分蒸散、冠层蒸腾、冠层截留、林地蒸散分... 林分蒸散是森林水量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同步监测树干液流、树干茎流、林内穿透雨和气象因子,分析了油松人工林蒸散及其组成。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林分蒸散、冠层蒸腾、冠层截留、林地蒸散分别为392.53 mm、83.68 mm、68.90 mm和239.95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163.36%、34.83%、28.67%和99.86%;林分蒸散的月变化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月,其次是7月、6月、5月和9月,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125.43%、174.07%、126.27%、232.13%、319.20%,均大于同期降水量。蒸散组分中,冠层蒸腾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7.49~20.96 mm;冠层截留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最大值出现在8月;林地月蒸散呈单峰型的变化趋势,8月的林地蒸散最大,为62.95 mm,5月的最小。自然降水已不能满足树木园油松林分的蒸散消耗,需要采取合理人工补水措施,保证城市环境森林植被的水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蒸腾 冠层截留 蒸散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鸟兽种类调查初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云霓 李金虎 +3 位作者 福升 乔磊 张永鑫 杨帆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42-47,共6页
利用2016-2019年对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道沟管理站和上高台管理站的鸟类和兽类调查数据,分析保护区鸟兽种类的现状。结果显示:调查过程中,鸟类共统计到72种,隶属于14目26科;雀形目的鸟类最多,达13科42种;留鸟种类占调查鸟... 利用2016-2019年对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道沟管理站和上高台管理站的鸟类和兽类调查数据,分析保护区鸟兽种类的现状。结果显示:调查过程中,鸟类共统计到72种,隶属于14目26科;雀形目的鸟类最多,达13科42种;留鸟种类占调查鸟类总数的47.22%。野生兽类共记录到30种,隶属于6目13科,啮齿目兽类最多,达4科13种。本次调查中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5种,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1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鸟类 兽类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发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徐静 春英 《内蒙古林业》 2021年第11期36-38,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的森林公园大多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兴建,自1991年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内蒙古建立第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红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森林公园已成为内蒙古保护珍贵森林风景资源、开展自然教育、发展森林旅游、践行... 内蒙古自治区的森林公园大多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兴建,自1991年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内蒙古建立第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红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森林公园已成为内蒙古保护珍贵森林风景资源、开展自然教育、发展森林旅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国有林场 森林风景资源 国家林业部 森林旅游发展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8
作者 李婧 白斯古楞 +3 位作者 虎日乐 李贺新 郭景怡 安慧君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105-109,176,共6页
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1990-2019年森林火灾历史档案和同期气象因子的数据,对该地区林火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密切。林火发生次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呈上升趋势;研究区日均相对湿... 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1990-2019年森林火灾历史档案和同期气象因子的数据,对该地区林火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密切。林火发生次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呈上升趋势;研究区日均相对湿度范围在58%~62%,火灾发生次数最多;林火发生次数与日照时数、日均温、日最高温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过火面积与日均相对湿度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间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大兴安岭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修枝成效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永晨 刘志强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51-53,共3页
卓资县上高台林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面积为4185.0 hm^(2),其中郁闭度0.7及以上的中、幼龄人工林面积为2087.5 hm^(2)。2011年冬季在口子林区圪堵户东井和水磨林区曹碾沟梁顶的华北落叶松中、幼龄人工林内进行修枝作业,并设立修枝前和... 卓资县上高台林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面积为4185.0 hm^(2),其中郁闭度0.7及以上的中、幼龄人工林面积为2087.5 hm^(2)。2011年冬季在口子林区圪堵户东井和水磨林区曹碾沟梁顶的华北落叶松中、幼龄人工林内进行修枝作业,并设立修枝前和修枝后监测样地2对,经过10 a成效观察发现:修枝后幼龄林的林分密度高于未修枝林分,修枝可明显提高幼龄林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减小单株冠幅,有效改善林分光照条件。通过调查2对监测样地的12株标准解析木,结果表明,修枝与对照相比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均提高12.5%,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提高13.8%和15.7%,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提高12.8%和13.9%。树干在6.0 m及以下,节子数量均是对照的35%,节子平均长度均是对照的72%;树干在6.0 m以上,节子数量和长度与对照相同,修枝后林分可生长为节子少而小的优质干材。修枝能有效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修枝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奋力书写“三北”工程种苗保、育、繁、推、管“五篇文章”
10
作者 高建平 闫杰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2025年是内蒙古全面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完成2000万亩以上的防沙治沙目标任务艰巨。种苗作为最基础的物资材料,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区上下奋力书写种苗保、育、繁、推、管“五篇... 2025年是内蒙古全面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完成2000万亩以上的防沙治沙目标任务艰巨。种苗作为最基础的物资材料,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区上下奋力书写种苗保、育、繁、推、管“五篇文章”,全力保障“三北”工程建设种苗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防沙治沙 生态建设 三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种产业发展对策
11
作者 王智勇 李昊峰 赵亚楠 《内蒙古林业》 2023年第3期30-33,共4页
草种是生态建设、草原保护修复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现代草种业,有效破解制约林草种业发展的瓶颈,加强育繁推一体化建设,提升草种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与供给能力,是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好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草种是生态建设、草原保护修复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现代草种业,有效破解制约林草种业发展的瓶颈,加强育繁推一体化建设,提升草种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与供给能力,是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好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内容,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守内蒙古重要战略定位,高质量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产品生产基地 战略定位 育繁推一体化 产业发展对策 生态安全屏障 供给能力 国家粮食安全 生态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中国林木种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帆 韩若霜 +2 位作者 黄海广 李双立 胡永宁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为更加全面了解中国林木种苗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对未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林木种苗领域的相关文献,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采用文献计量法从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 为更加全面了解中国林木种苗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对未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林木种苗领域的相关文献,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采用文献计量法从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4个角度对1985—2023年的1 051篇文献进行分析,并绘制出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表明(:1)按照发文时间分布我国对林木种苗的研究大致分为:起步阶段(1985—1993年)、缓慢发展阶段(1994—2001年)、黄金发展阶段(2002—2019年)和短暂退潮阶段(2020—2023年)4个阶段。(2)该领域具有核心作者群体和研究机构。由王印肖、刘红和郭振启等学者组成该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以各省市林业单位以及林业种苗管理站作为研究机构主力军。(3)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林木种苗的产业化和培育技术等主题,未来一段时间内“培育技术”和“林木种苗与林业发展的关系”可能是前沿热点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种苗 中国知网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GIS的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价
13
作者 董佳奇 杨制国 +5 位作者 许宏斌 胡永宁 张雷 李兰花 付飞龙 黄海广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6-32,共7页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分析区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可为沙漠地区开展分区治沙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以乌兰布和沙漠为研究地,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土地荒漠化、土地覆盖利用6个因子构建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分析区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可为沙漠地区开展分区治沙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以乌兰布和沙漠为研究地,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土地荒漠化、土地覆盖利用6个因子构建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及地理信息系统(Gr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开展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价,共分成5类敏感性等级。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整体生态敏感性较低,且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规律,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其次为土地覆盖利用;轻度敏感占53.12%,其次为不敏感,占34.44%,中度、高度和极度敏感占比依次为8.70%、2.50%和1.24%;高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南部,与水体、植被和人类活动程度分布趋势相似。研究结果有望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因地制宜开展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生态敏感性 AHP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枣39’离体多倍体诱导及其增殖、生根培养体系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汗青 王强 +2 位作者 庞晓明 薄文浩 李颖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6,共9页
【目的】研究秋水仙素溶液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和预培养时间对‘京枣39’离体多倍体诱导的影响,优化枣树良种‘京枣39’的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建立‘京枣39’的离体多倍体诱导体系,获得多倍体植株。【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索... 【目的】研究秋水仙素溶液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和预培养时间对‘京枣39’离体多倍体诱导的影响,优化枣树良种‘京枣39’的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建立‘京枣39’的离体多倍体诱导体系,获得多倍体植株。【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索不同秋水仙素溶液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对‘京枣39’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不同预培养时间对‘京枣39’离体多倍体诱导的影响,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京枣39’增殖培养的影响,不同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京枣39’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1)当秋水仙素溶液质量浓度为80 mg/L、处理48 h时‘京枣39’刻伤叶片存活率为(50.00±7.07)%,分化系数为(2.06±0.17)。(2)最佳预培养时间为6 d,并施以80 mg/L秋水仙素浓度处理48 h,获得了纯合四倍体‘京枣39’。(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8 mg/L 6-BA+0.4 mg/L IBA+30 g/L麦芽糖,pH=5.8,平均增殖系数为(4.22±0.22)。(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改良1/2MS+0.8 mg/L IBA+30 g/L麦芽糖,pH=5.8,平均根长为(5.22±0.19) cm;平均生根数为(3.20±0.22)。【结论】初步建立了‘京枣39’的离体多倍体诱导体系,获得了‘京枣39’的多倍体植株,并优化了其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方法。本研究为优良枣树品种‘京枣39’的种质创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为多倍体诱导在枣树以及其他果树中的应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枣39’ 多倍体诱导 秋水仙素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文丽 王智勇 +5 位作者 田春育 杨艳婷 刘倩 冯玉梅 武自念 李志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以16种赖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50条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使用密码子碱基组成分析、中性绘图分析、PR2-plot绘图分析、ENC-plot绘图分析、基因参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 以16种赖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50条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使用密码子碱基组成分析、中性绘图分析、PR2-plot绘图分析、ENC-plot绘图分析、基因参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明:(1)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富含A和U,高频密码子也多以A/U结尾。(2)赖草属有效密码子数值在39.81~61.00之间。(3)16种赖草属植物根据聚类分析可分为两组,Leymus multicaulis、Leymus karelinii、Leymus racemosus、Leymus secalinus、Leymus ramosus、Leymus paboanus、Leymus duthiei、Leymus chinensis、Leymus arenarius为一组,Leymus coreanus、Leymus komarovii、Leymus triticoides、Leymus cinereus、Leymus condensatus、Leymus mollis、Leymus angustus为一组。综合分析表明,16种赖草属植物密码子偏好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作用影响较大,密码子的偏好性较弱,种间进化差异不显著,基因间偏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属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聚类分析 密码子使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黄花苜蓿胚性愈伤诱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树栓 张雨桐 +4 位作者 石如如 高翠萍 高霞 聂宇东 石凤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3-2150,共8页
为优化黄花苜蓿胚性愈伤培养条件,本研究以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为试验材料,探讨培养基、外植体、激素浓度以及凝固剂对黄花苜蓿胚性愈伤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接种至MS培养基的愈伤块呈淡黄色,质地为粘性且... 为优化黄花苜蓿胚性愈伤培养条件,本研究以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为试验材料,探讨培养基、外植体、激素浓度以及凝固剂对黄花苜蓿胚性愈伤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接种至MS培养基的愈伤块呈淡黄色,质地为粘性且体积较大,该处理下添加1 mg·L^(-1)2,4-D和0.05 mg·L^(-1) KT愈伤诱导率可达95.24%。利用该培养条件进一步探究了凝固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发现培养基中添加6 g·L^(-1)琼脂和7 g·L^(-1)植物凝胶可以有效降低愈伤组织褐化率。因此,诱导黄花苜蓿最适培养基为:以成熟胚为外植体,其成分包括MS培养基,添加1 mg·L^(-1)2,4-D+0.05 mg·L^(-1) KT+6 g·L^(-1)琼脂/7 g·L^(-1)植物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愈伤组织 成熟胚 凝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低碳理念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宏锦 康永霞 +1 位作者 宋鑫 王强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1期42-44,共3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解决能源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解决能源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该文从相关研究背景出发,探讨了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低碳理念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实现的途径,例如选取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等在内的多种应用方法,为城市建设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园林设计 城市园林植物 低碳理念 园林植物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理念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宏锦 康永霞 +1 位作者 宋鑫 王强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4期136-139,共4页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包括植物的品种选择、空间配置、文化特征等,其对提升居住区生态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收集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现状问题,依据居住区园林植物设计的原则及环境特征,结合景观生...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包括植物的品种选择、空间配置、文化特征等,其对提升居住区生态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收集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现状问题,依据居住区园林植物设计的原则及环境特征,结合景观生态规划布局理念,按照居住区植物分区设计要求分析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内容,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植物景观 西北地区 植物分区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洒荒漠藻对库布齐沙漠植物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丽 刘雪锋 +5 位作者 李佳陶 鲁敏 乌日恒 福升 刘平生 虎日乐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6-20,共5页
为揭示荒漠藻对土壤养分改良及植被恢复的影响,在鄂尔多斯高原北缘的半固定沙地进行喷洒荒漠藻试验,调查未喷荒漠藻样地、喷荒漠藻样地内植被与土壤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喷荒漠藻样地相比,喷荒漠藻对样地灌木层植物组成影响不大,但草... 为揭示荒漠藻对土壤养分改良及植被恢复的影响,在鄂尔多斯高原北缘的半固定沙地进行喷洒荒漠藻试验,调查未喷荒漠藻样地、喷荒漠藻样地内植被与土壤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喷荒漠藻样地相比,喷荒漠藻对样地灌木层植物组成影响不大,但草本层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其天然优势种由1 a生草本植物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渡,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狼尾草明显增加,1 a生草本植物刺藜、雾冰藜被取代;与未喷荒漠藻样地相比,喷荒漠藻后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均增加,第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植被丰富度与土壤全磷呈显著正相关,植被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其他植被特征与各土壤指标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植被丰富度与植被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喷荒漠藻后,明显促进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改良,加速了自然植被的恢复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藻 植被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沙柳株型候选基因表达量与株型相关性的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嵘 赵恺 +7 位作者 贺玉娇 阿拉腾苏和 王爱君 宁静 韩若霜 孙贵荣 王瑞平 张国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91,共10页
[目的]构建北沙柳株型MAS体系实现高效定向育种。[方法]以不同株型北沙柳作为研究材料,构建预测群体、训练群体及验证群体。采用RNA⁃seq与RT⁃qPC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测序结果中FPKM值与北沙柳冠高比的相关系数作为预测值,并在大群体和... [目的]构建北沙柳株型MAS体系实现高效定向育种。[方法]以不同株型北沙柳作为研究材料,构建预测群体、训练群体及验证群体。采用RNA⁃seq与RT⁃qPC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测序结果中FPKM值与北沙柳冠高比的相关系数作为预测值,并在大群体和不同时间采样群体中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基因组合法筛选与株型相关的最佳基因组合,探讨了北沙柳株型候选基因挖掘技术。[结果]冠高比是体现株型性状较理想的特征值。RNA⁃seq结果中不同基因的预测值不同,预测值的变化范围是0.0~0.9。目标基因(选择已验证与分枝有关SpsLAZY1b、SpsTAC2基因,与调控株型有关的差异基因ZFP4、TB1、SPA2、ABF2、PYL1以及预测值较大的ATX1、FHY1、RFK1基因作为目标基因)表达量与冠高比的相关性在预测群体、训练群体以及验证群体中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ATX1、FHY1、RFK1在训练群体和验证群体中相关系数较高。按照“基因个数最少,相关系数最高”的原则,选择(ATX1+FHY1)为鉴别北沙柳株型的最佳基因组合。[结论]可利用RNA⁃seq结果筛选北沙柳株型候选基因,基因表达量与目标性状相关系数越高,功能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越密切,且水培实验不会改变北沙柳的株型。将形态学、转录组学作为一个整体来挖掘株型性状相关基因是本研究特色,利用性状与相关基因建立北沙柳株型后备基因的筛选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植物、其它性状的MAS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高比 相关系数 转录组测序技术 定量PCR技术 基因挖掘 北沙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