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监测报告(节选) 被引量:1
1
作者 《草原与草业》 2022年第2期61-62,共2页
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监测评估制度》,准确掌握全区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2021年内蒙古草原管理部门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全区草原保护、修复和利用等... 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监测评估制度》,准确掌握全区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2021年内蒙古草原管理部门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全区草原保护、修复和利用等情况进行监测,在数据汇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监测报告》,经专家会商后进行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监测 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放牧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吴佳芯 张育涵 +1 位作者 李邵宇 韩国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9-1488,共10页
探究长期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对干旱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基地的长期放牧平台,设置4个不同放牧强度:轻度(Light grazin... 探究长期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对干旱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基地的长期放牧平台,设置4个不同放牧强度:轻度(Light grazing,LG)、中度(Moderate grazing,MG)、重度(Heavy grazing,HG)和对照(Control,CK),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特性,并利用Bowman-Cole磷分级体系测定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揭示不同组分有机磷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磷组分占比情况为:中活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稳性有机磷。其中,活性有机磷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显著增加,中活性有机磷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显著降低,而稳性有机磷含量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放牧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和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来调控活性有机磷含量;放牧通过改变土壤磷养分间接调控中活性有机磷含量。综上,长期放牧对荒漠草原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可通过提高微生物代谢底物养分缓解放牧导致的磷资源短缺,这将有助于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从而维持草地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有机磷组分 微生物生物量磷 土壤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积极探索防沙治沙有效路径
3
作者 姜海光 霍艳双 +2 位作者 李卓君 薄红霞 陈佳欣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5期2-5,共4页
内蒙古作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始终肩负着荒漠化防治的重任。因此,做好内蒙古的防沙治沙工作,对于全国乃至全球荒漠化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 内蒙古作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始终肩负着荒漠化防治的重任。因此,做好内蒙古的防沙治沙工作,对于全国乃至全球荒漠化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一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一系列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荒漠化和沙化程度连续“双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防治 生态文明思想 内蒙古 防沙治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退耕还林、还草和还湿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格根塔娜 王建和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9-14,共6页
以内蒙古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大杨树镇大兴安岭南麓地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退耕还林地、退耕还草地和退耕还湿地为研究样地,对退耕还林、还草和还湿工程3年后3种不同造林模式和农耕地、次生林地对照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以内蒙古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大杨树镇大兴安岭南麓地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退耕还林地、退耕还草地和退耕还湿地为研究样地,对退耕还林、还草和还湿工程3年后3种不同造林模式和农耕地、次生林地对照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还草地和退耕还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都在0~20 cm深土层最大,在40~60 cm深土层最小;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整体表现为:还林地>农耕地>次生林>还草地>还湿地;(2)退耕还林地中土壤全磷、全氮、全碳含量均呈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退耕还草、退耕还湿地与农耕地相比,在0~40 cm深土层土壤的全碳含量均高于退耕还林、还草和还湿地;(3)退耕还草地土壤化学性质整体比退耕还林、还湿地稳定且更好。退耕还草、还湿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20~40 cm深土层最小,0~20 cm深土层碱解氮含量最大,退耕还草地土壤碱解氮含量远远大于其他退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还草与还湿 土壤化学性质 内蒙古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保险试点建设成效显著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瑾 王建和 +1 位作者 余隽勇 滕思翰 《内蒙古林业》 2022年第7期12-15,共4页
内蒙古草原广袤辽阔,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区草地面积81561.26万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其中,天然牧草地71882.99万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8%,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分... 内蒙古草原广袤辽阔,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区草地面积81561.26万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其中,天然牧草地71882.99万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8%,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分布在全区33个牧业旗和21个半牧业旗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草地面积 国土调查 天然牧草 欧亚大陆 保险试点 牧业旗县 成效显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干扰下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子扩散与种子库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陈奕霏 镡建国 +5 位作者 庄玲 唐佳明 杨佳川 吴水欣 孙世贤 郭月峰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子扩散的影响研究较少,且影响短花针茅种子进入土壤的主导因素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放牧强度梯度,测... 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子扩散的影响研究较少,且影响短花针茅种子进入土壤的主导因素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放牧强度梯度,测定样地植被盖度、地表枯落物量、短花针茅生殖枝高度及短花针茅种子分布特征,并通过降雨模拟试验,测定降雨量和降雨次数对短花针茅种子埋藏率的影响,继而对放牧干扰下种子扩散和进入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短花针茅种子数量减少,放牧强度和短花针茅种子数量具有负相关性。(2)短花针茅种子在小尺度范围内具有邻近扩散特征,且短花针茅种子扩散后分布与其生殖枝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3)短花针茅种子埋藏率受近地表0~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回归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短花针茅种子 扩散 种子埋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森林碳汇功能提升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包雪源 《内蒙古林业》 2023年第3期37-39,共3页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的林业生态建设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在内蒙古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山...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的林业生态建设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在内蒙古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分区施策、重点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边疆 林业生态建设 天然林保护 生态安全屏障 退耕还林还草 森林碳汇 生命共同体 显著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探索 稳步推进内蒙古退耕还林工程 被引量:1
8
作者 格根塔娜 《内蒙古林业》 2021年第7期12-15,共4页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为打造祖国北疆绿色屏障,从2000年起,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随后退耕还林范围逐步扩大。全面启动稳步推进早期探索及试点示范。1994年,原乌兰察布盟为了改变恶劣生态环境与贫困面貌,先行开展...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为打造祖国北疆绿色屏障,从2000年起,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随后退耕还林范围逐步扩大。全面启动稳步推进早期探索及试点示范。1994年,原乌兰察布盟为了改变恶劣生态环境与贫困面貌,先行开展退耕还林的探索和实践,制定"进一退二还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步推进 退耕还林工程 乌兰察布盟 优化产业结构 绿色屏障 早期探索 畜牧业 环境与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稳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9
作者 姜海光 《内蒙古林业》 2023年第5期13-16,共4页
内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是祖国的“北大门”,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境内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目前,内蒙古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 内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是祖国的“北大门”,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境内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目前,内蒙古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六类自然保护地372处、1593.34万公顷,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面积 稳步推进 自然保护地 风景名胜区 地质公园 生态功能区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荒漠草原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和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振宁 镡建国 +2 位作者 孙世贤 庄玲 陈奕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98-3705,共8页
研究荒漠草原地区不同放牧处理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以及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及动态变化,为该地区放牧制度制定及草原土壤侵蚀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荒漠草原地区4种不同放牧处理和1个对照组的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放牧对土壤粒径、... 研究荒漠草原地区不同放牧处理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以及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及动态变化,为该地区放牧制度制定及草原土壤侵蚀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荒漠草原地区4种不同放牧处理和1个对照组的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放牧对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及养分的影响,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随放牧强度增加,样地中土壤粘粒和粉粒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粘粒的下降比例在0.14%~0.88%,粉粒的下降比例在1.21%~4.65%之间,砂粒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上升比例在1.07%~5.53%之间,围封禁牧能有效提高土壤细颗粒含量。(2)土壤分形维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分形维数D值在对照处理下最大,在极重度放牧下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处理。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粘粒和粉粒的关系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砂粒的关系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颗粒组成是限制分形维数的重要因素,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荒漠草原地区,适度地进行放牧能有效提高土壤质量,但应该控制在中度及以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粒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草原蝗虫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文广 李蔓 +4 位作者 白沅鑫 赵万凯 杨婷 温雅昕 马崇勇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本文对2015—2023年包头市草原蝗害综合防控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问题对策。结果表明,生物防治、生态治理、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得到优化,防控技术体系基本形成;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综合防治、加大培训宣传... 本文对2015—2023年包头市草原蝗害综合防控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问题对策。结果表明,生物防治、生态治理、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得到优化,防控技术体系基本形成;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综合防治、加大培训宣传,切实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点和问题,实现草原蝗虫的绿色可持续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蝗虫 生物防治 生态治理 化学防治 综合防控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
12
作者 梁东亮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倍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加强对草原生态的管理与修复力度。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展现项目的整体布局、实施内容、主要做法、建设成效以及生态建设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做好《实施方案》编制就显得尤... 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倍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加强对草原生态的管理与修复力度。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展现项目的整体布局、实施内容、主要做法、建设成效以及生态建设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做好《实施方案》编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项目管理的一些理解,简要介绍了《实施方案》编制的方法、内容及有关技术指标,为今后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项目 实施方案 编制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原保险发展模式、现实困境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涛 朱彩霞 +1 位作者 王建和 张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6-246,共21页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畜牧业基地以及碳库载体,构建以草原保险为核心的风险保障体系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区乡村振兴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定性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均...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畜牧业基地以及碳库载体,构建以草原保险为核心的风险保障体系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区乡村振兴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定性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草原保险产品体系,以指数保险为核心转移牧草风险,然而我国草原保险目前正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尚未建立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产品体系,在试点过程中,仍面临着保费筹集困难、推广模式缺乏统一性、产品供给动力不足、费率厘定缺乏理论依据以及定损理赔成本过高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我国需要尽快完善草原保险政策制度与产品体系,构建央地保费补贴联动机制;健全多层次灾害风险保障体系,创新“综合保险+指数保险”发展模式;开发多样化草原保险产品,满足投保主体多元风险管理需求;推进草原风险区划与费率厘定,建立差异化动态定价机制;制定统一的查勘定损技术标准,优化完善核保理赔机制;提高草原保险科技水平,提升保险产品创新与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保险 国际经验 运作模式 现实困境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手社会力量 共筑绿色长城
14
作者 霍艳双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7期19-20,共2页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其生态地位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内蒙古地理上横跨西北干旱区、华北半干旱区、东北湿润区三大自然地理单元,依次分布着荒漠、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复...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其生态地位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内蒙古地理上横跨西北干旱区、华北半干旱区、东北湿润区三大自然地理单元,依次分布着荒漠、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复杂性并存,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疏松裸露的地表基质与频繁的强风天气叠加,使其成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最广、类型最全、危害最重的省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土地 内蒙古 半干旱区 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砒砂岩区不同地形土壤质量评价
15
作者 包雪源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14,21,共9页
探究砒砂岩区的土壤质量状况,对于改善该区生态环境、指导人工林培育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地形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6项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了土壤质量... 探究砒砂岩区的土壤质量状况,对于改善该区生态环境、指导人工林培育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地形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6项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通过线性函数法(SL)、非线性函数法(SNL)对全数据集(Total data set,TDS)进行指标归一化处理,分别进行全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计算,对不同地形的砒砂岩区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砒砂岩的土壤养分含量偏低,其平均水平仅仅达到5级(贫瘠)的水准;(2)砒砂岩区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由土壤厚度、全磷、粉粒、砂粒、含水率和碱解氮构成,可以解释全数据集72.586%的信息;(3)研究区土壤质量指数均值为0.373,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阴坡>阳坡,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本研究为砒砂岩区土壤质量诊断及选择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地形 最小数据集 砒砂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草对羊草和大针茅种群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的影响
16
作者 孙丽 王晓晶 +2 位作者 候伟峰 梁东亮 宝音陶格涛 《草原与草业》 2025年第3期28-31,共4页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研究对象,通过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Mowing Reducing Productivity Index,MRPI)相应的计算公式,对两个种群1 a一割的连续割草制度下40 a的指数动态过程进行...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研究对象,通过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Mowing Reducing Productivity Index,MRPI)相应的计算公式,对两个种群1 a一割的连续割草制度下40 a的指数动态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累计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随着刈割年限的增加波动幅度变小。大针茅累计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随着刈割年限的增加波动幅度变大。两个种群相比表明,羊草种群耐割能力较差,而大针茅则属于耐割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 羊草 大针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生产保险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瑾 王建和 +2 位作者 王宝璐 何瑞光 汪国辉 《草原与草业》 2021年第4期39-44,共6页
内蒙古草原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开展草原管理是推进我区生态安全和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将草原保险作为推进内蒙古草原管理水平提升的金融工具,发挥保险在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生产上的风险防范、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 内蒙古草原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开展草原管理是推进我区生态安全和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将草原保险作为推进内蒙古草原管理水平提升的金融工具,发挥保险在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生产上的风险防范、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为自然灾害造成的草原沙化、生态退化等凸显问题以及畜牧业稳定发展提供金融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开展草原综合保险,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有效降低天然草原的灾害风险;有利于将党和国家的支牧惠牧政策落到实处,保障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牧民稳定增收,助推脱贫攻坚;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农业保险业务发展领域,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原 生态保护 畜牧业 保险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行政策性草原保险试点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瑾 《内蒙古林业》 2021年第9期6-7,共2页
内蒙古自治区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全区草原生态治理和保护修复效果明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局部地区草原沙化、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2019年8月份,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银保监会组成联合调研组,... 内蒙古自治区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全区草原生态治理和保护修复效果明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局部地区草原沙化、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2019年8月份,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银保监会组成联合调研组,到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草原保险调研活动,探索推行草原生态资源保护的政策性保险模式。国家调研组希望内蒙古自治区能够试点先行,探索方式,积累经验,总结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保险 草原生态保护 生态安全屏障 草原沙化 联合调研组 生态资源保护 生态退化 保险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根+施肥对羊草人工草地草产量及其芽库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世贤 杜华 +3 位作者 哈斯巴特尔 李芳 陈翔 镡建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5,共9页
针对旱作羊草人工草地多年利用后羊草产量下降、草地生产力降低等问题,本研究以退化羊草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不切根、不施肥)、切根+施肥(切根+尿素、切根+磷酸二铵)处理,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羊草功能性状、种群特征、芽库数量... 针对旱作羊草人工草地多年利用后羊草产量下降、草地生产力降低等问题,本研究以退化羊草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不切根、不施肥)、切根+施肥(切根+尿素、切根+磷酸二铵)处理,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羊草功能性状、种群特征、芽库数量以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切根+尿素和切根+磷酸二铵处理对羊草的功能性状有显著影响,切根+尿素和切根+磷酸二铵处理羊草单株的茎粗、株高、叶宽和叶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切根+尿素处理下羊草茎粗、株高和叶宽最大,分别为1.67 cm、48.55 cm和0.65 cm,较对照提高了60.57%、52.77%和44.50%。切根+施肥处理提高了羊草营养枝高度、生殖枝高度、枝条数和干草产量,切根+尿素处理增幅均最大,其中,切根+尿素处理干草产量达359.00 g/m^(2),增幅达85.24%。切根+磷酸二铵处理显著增加了羊草人工草地的地下芽库数量,羊草芽库达到458个/m^(2),较对照提高129.00%。另外,切根+磷酸二铵管理措施显著提高了羊草根茎中的茉莉酸(JA)和生长素(IAA)含量,羊草根茎中的JA和IAA与芽库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表明,切根+施肥是退化羊草人工草地管理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根 施肥 羊草人工草地 芽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时期和青贮时间对羊草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逸超 那亚 +5 位作者 张育涵 魏晓斌 郑少龙 盛盼杰 马唯钦 贾玉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54-3660,共7页
在羊草裹包青贮的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收获时期和青贮时间是影响青贮效果的关键。本试验设置不同收获时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青贮时间(15,30,45,60 d),分析其对羊草裹包青贮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每组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在抽... 在羊草裹包青贮的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收获时期和青贮时间是影响青贮效果的关键。本试验设置不同收获时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青贮时间(15,30,45,60 d),分析其对羊草裹包青贮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每组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在抽穗期收获,并青贮45,60 d的羊草裹包青贮,其干物质,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含量较高,pH值和氨态氮含量较低,乳酸菌数量较多,青贮效果较好(P<0.05)。合理调控青贮收获时期和青贮时间,能有效提高羊草裹包青贮饲料的品质,保障羊草资源的利用率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裹包青贮 收获时期 青贮时间 青贮品质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