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枝状罗丹明比色探针的合成及其对Cu^2+的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振丽 杨杨 +2 位作者 高超颖 刘景林 段莉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62-2265,2286,共5页
以罗丹明B酰肼和2,4,6-三甲酰基间苯三酚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得到多枝状苯三酚-罗丹明酰腙类比色探针RbTP。该探针在丙酮-水溶液中可以快速识别Cu^2+,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对其他共存离子如Ag^3+、Al^3+、Fe^2+、Fe^3+、Zn^2+、... 以罗丹明B酰肼和2,4,6-三甲酰基间苯三酚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得到多枝状苯三酚-罗丹明酰腙类比色探针RbTP。该探针在丙酮-水溶液中可以快速识别Cu^2+,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对其他共存离子如Ag^3+、Al^3+、Fe^2+、Fe^3+、Zn^2+、Pb^2+、Ni^2+、Cd^2+、Co^2+和Hg^2+无光谱响应。在556 nm处最大吸光度与加入的Cu^2+体积(0~36μ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Cu^2+的检测限约为1.33×10^-6 mol/L。在探针RbTP溶液中分别加入Cu2+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循环5次,RbTP仍然能可逆性检测出Cu^2+。循环实验和Job's曲线测试证实,RbTP与Cu2+通过络合过程发生快速响应,二者的物质的量比近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 比色探针 Cu^2+识别 灵敏度 检测限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Cu2+和Fe3+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振丽 杨杨 +1 位作者 刘景林 许良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3-967,共5页
将罗丹明酰肼与对溴苯甲醛缩合制备了罗丹明席夫碱探针分子(RBr),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体积比为1∶1的乙腈/水溶液中,RBr对Cu^2+和Fe^3+表现出显著的吸收和荧光选择性,光谱强度与离... 将罗丹明酰肼与对溴苯甲醛缩合制备了罗丹明席夫碱探针分子(RBr),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体积比为1∶1的乙腈/水溶液中,RBr对Cu^2+和Fe^3+表现出显著的吸收和荧光选择性,光谱强度与离子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Job’s Plot实验证实RBr与Cu^2+或Fe^3+具有较好的配位作用,并形成1∶1的金属-探针络合物。RBr-Cu^2+溶液在不同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吸收光谱强度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探针 铜离子 铁离子 紫外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TiO_(2)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宁 格根海日 +1 位作者 代小 达胡白乙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97,共4页
用钛酸四丁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为前驱体,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能力的g-C_(3)N_(4)/TiO_(2)复合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样品... 用钛酸四丁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为前驱体,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能力的g-C_(3)N_(4)/TiO_(2)复合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样品的微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纳米微粒均匀地负载在锐钛矿型的TiO_(2)纤维表面,光吸收带边扩展至460nm附近。考察了g-C_(3)N_(4)/TiO_(2)复合纤维在模拟太阳光降解罗丹明B的光催化性能,该复合材料是TiO_(2)纤维的2.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法 石墨相氮化碳/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纤维 异质结构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氢化钠还原烯烃和炔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芦宝华 徐宁 +2 位作者 陈晓彤 谢晓红 李久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14-5221,共8页
不饱和烃催化加氢一直是制备某些无法从自然界得到或合成的化合物的重要途径,在化工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传统不饱和烃的加氢不仅需要催化剂,而且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氢气压力,反应条件相对苛刻,不仅对反应设备要求严格,而且在... 不饱和烃催化加氢一直是制备某些无法从自然界得到或合成的化合物的重要途径,在化工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传统不饱和烃的加氢不仅需要催化剂,而且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氢气压力,反应条件相对苛刻,不仅对反应设备要求严格,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亟需探索一种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果优异的催化体系。1942年Brown发现了NaBH_(4),其是一种廉价、安全、稳定、易于处理且具有较强还原性的氢化物,一般用来还原醛酮羰基。Brown还在1962年首次报道了NaBH_(4)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还原简单烯烃,这是NaBH_(4)作为氢供体还原不饱和烃的第一个实例,该方法成为传统不饱和烃还原的替代性方法。NaBH_(4)能还原不饱和烃是基于催化剂的存在,催化剂分为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主要为Pd、In、Ru等,非贵金属主要为Cu、Co、Ni等。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是指其金属盐或负载在载体上的金属纳米粒子,都具有高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最初的研究主要以贵金属催化剂为主,然而贵金属催化剂在价格上相对昂贵,某些贵金属催化剂存在使用后即失活的缺点,这明显增加了成本。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倾向于非贵金属催化剂,非贵金属催化剂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在催化效果上与贵金属催化剂相差无几。目前,贵金属催化剂/NaBH_(4)催化体系下,不饱和烃的转化率最高可以达到99%;而非贵金属催化剂/NaBH_(4)催化体系下,不饱和烃的转化率最高可以达到98%。可见两种催化剂催化还原不饱和烃的转化率基本一致,催化活性基本相同。因此,无特殊要求时可以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代替某些贵金属催化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aBH_(4)在不同非贵金属/贵金属催化剂条件下还原烯烃和炔烃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包括含有敏感保护基团的烯烃和炔烃,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 炔烃 催化剂 硼氢化钠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钇对Eu(TTA)3phen/PMMA温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宋亚娇 于佳 +2 位作者 吴伟斌 于洪翠 刘景林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89-193,共5页
温敏漆测温技术因具有非接触式、全方位测量、制造以及使用方便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固体场温度分布测量,尤其是对飞行器周围复杂流动气体力学行为的深入研究。本工作以稀土钇离子(Y^(3+))掺杂的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邻菲罗啉铕... 温敏漆测温技术因具有非接触式、全方位测量、制造以及使用方便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固体场温度分布测量,尤其是对飞行器周围复杂流动气体力学行为的深入研究。本工作以稀土钇离子(Y^(3+))掺杂的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邻菲罗啉铕配合物(Eu(TTA)3phen)为探针分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漆基合成了Y^(3+)掺杂Eu(TTA)3phen/PMMA温敏漆,并对探针分子的结构和温敏漆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u^(3+)和Y^(3+)的最佳配比为0.5∶0.5(物质的量比),稀土离子与配体配位成键,Y^(3+)的掺杂未影响Eu(TTA)3phen结构;Y^(3+)对Eu(TTA)3phen/PMMA温敏漆荧光发射具有增益作用;Y^(3+)掺杂Eu(TTA)3phen/PMMA温敏漆的最强荧光发射峰(616 nm)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弱,说明温度为40~80℃时,Y^(3+)掺杂Eu(TTA)3phen/PMMA温敏漆具有温度猝灭性质。此外,Y^(3+)的掺杂能够提高温敏漆的相对荧光强度变化率及测温灵敏度,因此,Y^(3+)掺杂Eu(TTA)3phen/PMMA温敏漆作为一种新型热敏材料,在光电器件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漆 稀土离子 探针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对硝基苯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波 于洪翠 +1 位作者 宋邦雄 齐瑞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16,共6页
作者在298、308和318 K下,利用动力学、等温线模型和吸附热力学研究了粉煤灰对水溶液中硝基苯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此吸附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受边界层扩散和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吸附活化能(Ea)为27.75 kJ/mol;此吸附过程较符合S... 作者在298、308和318 K下,利用动力学、等温线模型和吸附热力学研究了粉煤灰对水溶液中硝基苯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此吸附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受边界层扩散和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吸附活化能(Ea)为27.75 kJ/mol;此吸附过程较符合Sips和Langmuir模型,吸附性能良好;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G^0(-1.225^-2.760 kJ/mol)<0、0<?H^0(22.07 kJ/mol)<40 kJ/mol和?S^0(20.62J/(mol·K))>0,显示此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结合动力学模型、活化能、等温线模型和热力学参数,得出粉煤灰对硝基苯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硝基苯 动力学 等温线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_(0.5)Eu_(0.5)(TTA)_(3)phen/PMMA温敏漆的光学性质研究
7
作者 宋亚娇 于洪翠 +2 位作者 胡静 王晓晖 刘景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63-2969,共7页
利用自由基聚合作用制备了Er_(0.5)Eu_(0.5)(TTA)_(3)phen/PMMA温敏漆,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离子与配体配位成键;Er的掺杂对温敏漆荧光发射具有增益作用;20~70℃范围内,温敏漆具有热猝灭性质;Er的掺杂能够提高... 利用自由基聚合作用制备了Er_(0.5)Eu_(0.5)(TTA)_(3)phen/PMMA温敏漆,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离子与配体配位成键;Er的掺杂对温敏漆荧光发射具有增益作用;20~70℃范围内,温敏漆具有热猝灭性质;Er的掺杂能够提高温敏漆的相对荧光强度变化率及测温灵敏度。Er_(0.5)Eu_(0.5)(TTA)_(3)phen/PMMA温敏漆作为新型示温材料,在飞行器热密度测量技术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漆 稀土 探针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