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基础地力及增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迎男 高娃 +5 位作者 郜翻身 朴明姬 樊明寿 贾立国 柳昱 郑海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5-1353,共9页
【目的】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省份之一,探究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基础地力状况,评价基础地力和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关系,为指导不同生态区及土壤肥力下的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5年在内蒙古4个马铃薯主产区... 【目的】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省份之一,探究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基础地力状况,评价基础地力和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关系,为指导不同生态区及土壤肥力下的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5年在内蒙古4个马铃薯主产区开展的1118个试验点无肥区(CK)和施氮磷钾肥(NPK)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数据。以无肥区马铃薯产量来评价土壤的基础地力,计算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采用边界线拟合方法预测马铃薯最大潜在产量,计算其可获得的产量差,进而明确基础地力对主产区马铃薯产量及产量差的影响。采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基础地力对马铃薯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内蒙古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马铃薯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13.10、14.67、15.71和16.45t/hm^2;氮磷钾推荐施肥产量依次在20.90、23.17、25.34、26.54 t/hm^2;平均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7.6%、62.7%、63.9%和66.2%。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土壤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逐渐增大。马铃薯施肥产量与土壤基础地力呈显著正相关,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马铃薯施肥产量与土壤基础地力直线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769、0.876、0.770和0.790 (P <0.0001)。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马铃薯施肥产量与预测的最高施肥产量的差值变小,施肥产量的稳定性指数下降,可持续性指数增大。【结论】内蒙古马铃薯各主产区的土壤基础地力产量、施肥产量及地力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的马铃薯基础地力产量、施肥产量及地力贡献率指标均显著高于阴山南麓区。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施肥可获得的最高预测产量分别为53.68、62.87、65.39和69.65 t/hm^2。土壤基础地力与马铃薯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基础地力的提高增大了产量的可持续性指数,有利于马铃薯的高产、稳产。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土壤对产量的贡献率增加,施肥可获得的产量潜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土壤基础地力 地力贡献率 产量差 稳定性指数 可持续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残膜回收利用对策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白云龙 李晓龙 +4 位作者 张胜 包丽华 刘莉平 林利龙 郑海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145,共7页
内蒙古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约束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1年以后全区地膜覆盖总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农用地膜年使用量超过了4.9万t,并且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次调... 内蒙古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约束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1年以后全区地膜覆盖总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农用地膜年使用量超过了4.9万t,并且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次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在0.006~0.008 mm之间,回收率仅为60%左右,全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84 kg/hm^2,回收率较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低20%左右,而地膜残留量较公报数据高40.5%。地膜残留主要分布在0~20 cm耕层土壤中,并且近年刚开始实行地膜覆盖的地块年平均地膜残留量增长速度显著高于覆膜年限较长的地块。针对内蒙古地区地膜污染现状,从地膜的标准化生产、节约使用、高效回收以及未来需要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政策等机制体制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达到地膜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和农作物增产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地膜残留污染 地膜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土施肥技术对内蒙古通辽市玉米养分管理的影响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娃 郑海春 +1 位作者 郜翻身 樊明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4-552,共9页
【目的】明确通辽市玉米施肥现状,对该地区玉米养分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通辽市2005—2007年和2010—2012年两个时期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通辽市2010—2012年玉米化肥投入总量为333.5~383.5 kg/hm^2,氮、磷、钾... 【目的】明确通辽市玉米施肥现状,对该地区玉米养分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通辽市2005—2007年和2010—2012年两个时期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通辽市2010—2012年玉米化肥投入总量为333.5~383.5 kg/hm^2,氮、磷、钾投入量分别为210.0~237.0 kg/hm^2、85.5~106.5 kg/hm^2、38.0~40.0 kg/hm^2。与2005~2007年比,总养分投入量没有差异,其中氮肥投入量没有差异;磷肥投入量有所减少,旱地和水浇地分别减少28.5 kg/hm^2、15.0 kg/hm^2;钾肥投入量旱地和水浇地分别增加23.0 kg/hm^2和20.0kg/hm^2。2)与最佳施肥量比,目前玉米氮肥投入量偏高,磷肥和钾肥投入量偏低,特别是钾肥投入量明显不足。3)通辽玉米施肥主要以基肥+1次追肥方式为主,旱地全部为基肥+1次追肥,水浇地90%为基肥+1次追肥,仅有10%为基肥+2次追肥。旱地和水浇地氮肥基追比例分别为1∶2.9和1∶3.3,较合理。4)通辽市玉米基肥施用的化肥品种主要为磷酸二铵和复合肥,追肥为尿素。复合肥以通用型复合肥为主,其中旱地玉米施用的复合肥配方为15–15–15、18–18–18、17–17–17、19–19–19的占77.6%,水浇地玉米施用的复合肥配方为15–15–15、12–15–8、15–20–10的占78.1%。旱地和水浇地玉米施用的复合肥配方差异较大。5)有机肥施用农户少,仅占27%。6)玉米氮磷钾比例为1∶0.45~0.46∶0.10~0.22,氮磷比例较合理,氮钾比例与玉米的需肥规律差异较大。内蒙古通辽市玉米施肥存在氮肥施用过量、磷肥施用偏低、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玉米 施肥现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水平的内蒙古阴山地区马铃薯施肥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瑞 樊明寿 +4 位作者 郑海春 郜翻身 高娃 王伟妮 赵晓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1-188,共8页
明确内蒙古阴山地区马铃薯施肥现状,为实现内蒙古马铃薯的稳产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内蒙古阴山地区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基于马铃薯产量确定合理施肥量,对农户实际施肥量进行评价,分析农户施肥存在的问题。旱地马... 明确内蒙古阴山地区马铃薯施肥现状,为实现内蒙古马铃薯的稳产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内蒙古阴山地区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基于马铃薯产量确定合理施肥量,对农户实际施肥量进行评价,分析农户施肥存在的问题。旱地马铃薯平均产量16.6 t/hm^2,水浇地马铃薯平均产量35.9 t/hm^2,水浇地马铃薯产量明显高于旱地马铃薯。旱地马铃薯施氮量介于0~363 kg/hm^2,平均103.6 kg/hm^2;施磷量介于0~354 kg/hm^2,平均75.9 kg/hm^2;施钾量介于0~330 kg/hm^2,平均46.0 kg/hm^2。水浇地马铃薯施氮量介于45~471 kg/hm^2,平均224.5 kg/hm^2;施磷量介于0~393 kg/hm^2,平均172.4 kg/hm^2;施钾量介于0~414 kg/hm^2,平均167.7 kg/hm^2。马铃薯的产量和施肥量变异均很大,且氮、磷和钾用量与马铃薯产量不同步。不管是旱地马铃薯,还是水浇地马铃薯,当产量水平由低到高,施氮过量的农户总的趋势是降低的,施氮量适中的农户比例逐渐增加,施氮不足的农户比例逐渐增多;施磷量分布趋势与不同产量水平施氮量分布类似;农户施钾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施钾不足。内蒙古阴山地区有71.6%的农户不施有机肥,且有机肥施用量很低,平均7.1 t/hm^2。内蒙古阴山地区马铃薯养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化肥施用过量和不足并存,有机肥施用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马铃薯 产量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生态区不同类型向日葵氮肥响应差异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伟妮 高娃 +5 位作者 郑硕 郜翻身 苏伟 李瑞 李娜 王小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利用2006~2016年内蒙古向日葵"3414"田间试验数据,评估食用向日葵和油用向日葵在不同生态区之间的氮肥响应及其差异,并分析土壤基础供氮能力对向日葵氮肥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推荐施氮条件下,食用向日葵在河套灌区、阴山北... 利用2006~2016年内蒙古向日葵"3414"田间试验数据,评估食用向日葵和油用向日葵在不同生态区之间的氮肥响应及其差异,并分析土壤基础供氮能力对向日葵氮肥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推荐施氮条件下,食用向日葵在河套灌区、阴山北麓区和燕山丘陵区的施氮增产幅度分别为35.1%、47.6%和35.5%,偏生产力分别为24.1、22.8和22.7 kg/kg,农学利用率分别为5.6、6.6和5.7 kg/kg;油用向日葵在河套灌区、大兴安岭南麓区和燕山丘陵区的施氮增产幅度分别为32.8%、39.3%和18.9%,偏生产力分别为26.2、39.7和37.7 kg/kg,农学利用率分别为5.6、10.8和6.0 kg/kg。食葵和油葵的100 kg籽粒吸氮量均值分别为4.6和4.7 kg,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0.1%和38.9%,生理利用率分别为20.3和20.8 kg/kg。上述结果表明,内蒙古食葵施氮的增产效果优于油葵,食葵产量对外源氮肥的依赖程度也高于油葵,因而食葵相较于油葵更应重视氮肥的管理和调控;不同生态区自然环境和土壤地力的差异也显著影响了向日葵的氮肥增产效应,河套灌区应积极进行土壤培肥,燕山丘陵区和大兴安岭南麓区可适当增加施氮量,阴山北麓区则应以维持向日葵需求为标准适当减少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食用向日葵 油用向日葵 氮肥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娃 景宇鹏 +3 位作者 樊明寿 郜翻身 郑海春 陈玉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31,共10页
为评价盐渍化土地经不同利用方式后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内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农田地、林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2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中选取关键指标,计算... 为评价盐渍化土地经不同利用方式后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内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农田地、林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2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中选取关键指标,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以评价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林地、牧草地、农田地和改良地均能有效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表征土默川平原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全盐量、饱和含水量、细菌、铵态氮和氯离子,其权重分别为0.35、0.23、0.17、0.10、0.08和0.06;4个土壤质量指数的结果表明,农田地、林地和牧草地的土壤质量指数均高于盐荒地、改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默川平原 土地利用方式 盐渍化土壤 土壤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河套灌区玉米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春晓 郑海春 +3 位作者 郜翻身 高娃 王霞 王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04,共6页
为了探讨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检测和治理措施,采用大田土壤淋溶试验,分析了河套灌区农田在缓控释尿素、活性炭、生物菌肥处理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动态变化特征及氮肥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缓控释尿素、活性炭、... 为了探讨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检测和治理措施,采用大田土壤淋溶试验,分析了河套灌区农田在缓控释尿素、活性炭、生物菌肥处理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动态变化特征及氮肥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缓控释尿素、活性炭、微生物菌肥处理与常规处理相比,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土壤NO-3-N、NH+4-N含量变化不太显著,而苗期土壤NO-3-N含量平均分别提高24.76%、18.36%、4.31%,收获期平均分别降低23.98%、12.53%、5.47%;苗期土壤中NH+4-N含量较常规处理分别平均提高28.21%、15.47%、5.24%,收获期平均分别降低26.33%、16.93%、7.37%;氮肥利用率分别较常规处理提高15.71%、10.65%和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养分淋失 治理措施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思德玉米专用缓释肥料应用效果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春阳 张亚平 +3 位作者 杨庆锋 杜迎辉 肖艳 白云龙 《现代化农业》 2018年第1期17-18,共2页
通过对玉米上应用富思德玉米专用缓释肥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通过施用富思德玉米专用缓释肥料与常规施肥对比,富思德玉米专用缓释肥料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产量增加310.5kg/hm^2,化肥纯量减少30kg/hm^2,经济效益增加115.50元... 通过对玉米上应用富思德玉米专用缓释肥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通过施用富思德玉米专用缓释肥料与常规施肥对比,富思德玉米专用缓释肥料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产量增加310.5kg/hm^2,化肥纯量减少30kg/hm^2,经济效益增加115.5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思德 玉米专用缓释肥料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营养价值对密度调控的响应 被引量:40
9
作者 孙继颖 高聚林 +7 位作者 王志刚 于晓芳 胡树平 刘剑 包海柱 霍鲜鲜 白云龙 闫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33-1742,共10页
为探讨青贮玉米(Zea mays L.)产量及品质对密度调控的响应机制,本试验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 为探讨青贮玉米(Zea mays L.)产量及品质对密度调控的响应机制,本试验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冀承单3号籽粒产量高于真金青贮31号的籽粒产量,而冀承单3号的秸秆产量及全株产量低于真金青贮31号,冀承单3号及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籽粒产量的密度均低于其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冀承单3号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为8.25×104株·hm-2,全株青贮产量达21364.69 kg·hm-2;冀承单3号获得最高粗饲料分级指数的密度为7.11×104株·hm-2,粗饲料分级指数达35.13 MJ·d-1;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为7.31×104株·hm-2,产量达25254.82 kg·hm-2;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粗饲料分级指数的密度为7.01×104株·hm-2,粗饲料分级指数达24.12 MJ·d-1。综合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推荐冀承单3号高产优质种植密度为7.11×104株·hm-2~8.25×104株·hm-2,推荐真金青贮31号高产优质种植密度为7.01×104株·hm-2~7.31×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品种类型 饲用产量 饲用营养价值 密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不同器官产量贡献率对密度调控的响应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继颖 高聚林 +6 位作者 王志刚 于晓芳 包海柱 胡树平 刘剑 白云龙 闫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为揭示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各器官产量对于密度调控的响应规律,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分别为45000,60000,75000,90000,97500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了青贮玉米不同... 为揭示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各器官产量对于密度调控的响应规律,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分别为45000,60000,75000,90000,97500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了青贮玉米不同器官对全株饲用产量贡献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冀承单3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籽粒,其次是茎秆和叶片;在45000株/hm^2及97500株/hm^2密度下,真金青贮31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叶片,其次为茎秆,再次为籽粒;而在75000株/hm^2密度下,真金青贮31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籽粒,其次为叶片,再次为茎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秆及叶片产量贡献率呈现先降后升变化趋势,苞叶、穗轴及籽粒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而茎秆及叶片含水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苞叶、穗轴及籽粒含水率随着密度增加呈现先降后升变化趋势。全株产量与鲜草器官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籽粒器官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各器官产量均与其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从全株青贮产量最高角度,推荐冀承单3号适宜种植密度90000株/hm^2,推荐真金青贮31号适宜种植密度75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饲用产品器官 产量贡献率 密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丘陵区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金萌 李晓龙 +4 位作者 白云龙 闫东 吕乐慧 王昇 郑海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16,共4页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京单128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3种锌肥施用方式[底施锌肥(DS)、冲施锌肥(CS)、喷施锌肥(PS)]研究了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燕山丘陵区春玉米穗部性状、产量及籽粒含锌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锌肥能够显著提高春玉米产...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京单128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3种锌肥施用方式[底施锌肥(DS)、冲施锌肥(CS)、喷施锌肥(PS)]研究了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对燕山丘陵区春玉米穗部性状、产量及籽粒含锌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锌肥能够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增产效果表现为PS>CS>DS>CK,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5.2%、12.0%和5.4%。增施锌肥后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呈增加趋势,禿尖长呈明显降低趋势,其中禿尖长和行粒数变异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55.2%和6.8%,说明增施锌肥主要是通过降低果穗禿尖、增加行粒数来增加穗粒数,从而增加产量。同时增施锌肥能够显著增加玉米籽粒锌含量,施用效果也表现为PS>CS>DS>CK,平均增幅分别为50.4%、36.9%和30.8%。由此认为,在典型缺锌地区的燕山丘陵区种植玉米时增施锌肥是增加玉米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施用方式上以喷施最佳,冲施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丘陵区 春玉米 锌肥施用方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至损与培育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向前 路战远 +7 位作者 张德健 程玉臣 王玉芬 方静 史功赋 郑海春 王瑞 王建国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第6期73-78,共6页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土壤风蚀是耕地退化和生产力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农田扬尘污染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短板。因此,加强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土壤风蚀的防治和地...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土壤风蚀是耕地退化和生产力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农田扬尘污染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短板。因此,加强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土壤风蚀的防治和地力培育工作是解决我国北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问题的关键。文章针对大兴安岭沿麓、燕山丘陵区和阴山沿麓等典型生态类型区农田土壤退化、地力下降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在长期定位试验、室内控制试验和模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揭示了风蚀退化农田耕层结构劣化的风蚀作用机制、土壤肥力下降机理和持水力变化特征,创新了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与模式,为内蒙古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风蚀防治和可持续培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风蚀退化农田 地力至损 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丰缺指标法的区域施肥管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宏艳 索全义 +1 位作者 郑海春 郜翻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48-1655,共8页
【目的】采用GIS定位和养分丰缺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西辽河平原耕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点,建立直观、精准的推荐施肥系统。【方法】西辽河平原包括科尔沁区、开鲁县、奈曼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 【目的】采用GIS定位和养分丰缺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西辽河平原耕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点,建立直观、精准的推荐施肥系统。【方法】西辽河平原包括科尔沁区、开鲁县、奈曼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以该区域的15421个土壤测试数据和143个玉米“3414试验”数据为基础,运用GIS方法计算耕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空间插值结果,结合土壤丰缺指标,将西辽河平原耕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分区,确定不同土壤氮磷钾养分组合下的施肥量,并制作玉米氮磷钾分区施肥图。【结果】西辽河平原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不均,大部分土壤碱解氮含量较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中等。耕地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呈低氮–中磷–中钾(碱解氮≤69.5 mg/kg、有效磷4.18~10.40 mg/kg、速效钾90.3~152.5 mg/kg)、中氮–中磷–中钾(碱解氮69.5~107.9 mg/kg、有效磷4.18~10.40 mg/kg、速效钾90.3~152.5 mg/kg)、中氮–中磷–高钾(碱解氮69.5~107.9 mg/kg、有效磷4.18~10.40 mg/kg、速效钾>152.5 mg/kg)的面积占比分别为42.4%、14.1%、13.5%。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x)与经济最佳施肥量(y)之间存在较好的对数关系,氮施肥模型y=–102.5ln(x)+617.22,磷施肥模型y=–36.11ln(x)+174.1,钾施肥模型为y=–25.89ln(x)+180.96。不同土壤养分组合种植玉米所需的经济最佳N–P_(2)O_(5)–K_(2)O用量(kg/hm2)组合分别为202–110–58、168–107–57、164–102–47。【结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相对产量存在较好的对数函数关系。西辽河灌区土壤有效氮磷钾丰缺指标的划分以75%和85%作为相对产量的分级区间较为合适。在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大数据的支撑下,采用GIS和丰缺指标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准确快捷地构建区域施肥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丰缺指标法 土壤养分 区域 施肥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