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思路
1
作者 徐艳红 梁洁 王友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1171-11173,共3页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在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影响下,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发展,但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又存在隐性交易等情况,扰乱了建设用地市场的正常秩序。该研究从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流转法律体系、加强土...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在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影响下,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发展,但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又存在隐性交易等情况,扰乱了建设用地市场的正常秩序。该研究从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流转法律体系、加强土地总体规划及用途管制宏观调控、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确权发证基础工作、建立土地市场价格评估体系及交易平台、征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具体思路,使农村牧区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保障农牧民取得更多的财产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发展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市地重划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借鉴探析
2
作者 徐艳红 梁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2期11515-11517,共3页
台湾地区市地重划的目的在于促进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价值。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社会状况与台湾市地重划初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通过可行性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可以借鉴台湾市地重划模式中的有益经验,以达到为城市用地者提供... 台湾地区市地重划的目的在于促进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价值。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社会状况与台湾市地重划初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通过可行性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可以借鉴台湾市地重划模式中的有益经验,以达到为城市用地者提供更多的城市土地,对被征地农民实行最有利补偿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地重划 内蒙古自治区 应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钟莉娜 郭旭东 +2 位作者 赵文武 刘世梁 吴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32,共8页
研究目的: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探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方法:数理统计、遥感与GIS、模型模拟。研究结果:基于1985年、2000年、2008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达拉特旗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在此基... 研究目的: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探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方法:数理统计、遥感与GIS、模型模拟。研究结果:基于1985年、2000年、2008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达拉特旗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论:达拉特旗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农田和森林,1985年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的分配趋向均衡化;研究期间达拉特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达拉特旗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是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多样性保护和气候调节,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年际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 功能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土地利用演变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0
4
作者 田雅楠 马龙 吴全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黄河流域生态最为脆弱的区段之一,同时又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极”,对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意义和社会经济意义。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不断加剧,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黄河流域生态最为脆弱的区段之一,同时又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极”,对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意义和社会经济意义。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不断加剧,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地利用转变对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的作用过程尚不够明确。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构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估体系,重点分析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特征,识别二者相互作用关系,以期揭示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景观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2000—2015年景观格局演替过程中人工类型显著增加,其中增加面积最为显著的类型依次为其他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和水库坑塘;流域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值偏高,风险值低于0.5的I级景观生态风险区域不足流域面积的0.18%,十五年间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均值在0.65—0.68之间,景观生态高风险区域占比有所降低,低风险区域占比同样出现了降低,中等风险区域面积大幅增加,改善明显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灌区和呼包鄂城市群;2000—2015年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疏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水库坑塘和戈壁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变化最为显著,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替与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生态风险演化特征,均能说明流域治理和生态整治对于流域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表明流域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偏高,亟需进行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 黄河流域 空间格局 时空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污染土地修复模式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姚喜军 张衍毓 +1 位作者 王志勇 隋莹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0951-10955,共5页
对国内外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且就内蒙古土壤修复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为内蒙古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通过查阅文献、数据汇总、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发现近年来内蒙古在土壤修复方面做出一定的成效,但是技... 对国内外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且就内蒙古土壤修复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为内蒙古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通过查阅文献、数据汇总、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发现近年来内蒙古在土壤修复方面做出一定的成效,但是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还很不完善,未达到国内平均水平。所以,应制定完善土壤修复的地方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大土壤修复领域的科研投入,引进新技术,鼓励自主创新;将土壤修复与相关行业的项目结合,配套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土壤污染防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污染 修复模式 对策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贡献—风险”的农地征收转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 被引量:24
6
作者 徐进才 徐艳红 +3 位作者 庞欣超 姚喜军 郝梦洁 靳春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5,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结论: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主要是因投资、用途转换、供求关系变化以及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参与主体通过对增值因素产生作用对增值收益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承担相应风险。"贡献—风险"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贡献及其承担的风险,体现了按贡献分配、按风险调节的分配思路,同时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方法基本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征收转用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贡献—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矿区土地复垦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6
7
作者 庞欣超 王友凤 +1 位作者 吴全 范晓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0期244-246,共3页
近年来内蒙古采矿用地逐年递增,因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得不到及时复垦,成为制约内蒙古矿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该研究通过调研分析了内蒙古矿区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采矿用地复垦难度较大、土地复垦资金匮乏、破坏土地... 近年来内蒙古采矿用地逐年递增,因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得不到及时复垦,成为制约内蒙古矿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该研究通过调研分析了内蒙古矿区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采矿用地复垦难度较大、土地复垦资金匮乏、破坏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复垦表土得不到保障、缺少专门的土地复垦管理机构以及土地复垦意识薄弱等6个方面。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编制科学的矿业用地复垦方案、完善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采取分期复垦措施、加大监督管理、引进公众参与机制等促进矿区土地复垦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问题 建议 矿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杭锦旗草场资源遥感调查及草畜平衡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特日格乐 徐艳红 +1 位作者 李莹 吴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325-328,共4页
以内蒙古杭锦旗为研究区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外业调查数据以及MODIS遥感影像数据,通过估算杭锦旗草地地上生物量和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并根据天然草地实际载畜量与理论载畜量研究制定了一个草畜平衡表。结果表明,杭锦旗的草和畜的平... 以内蒙古杭锦旗为研究区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外业调查数据以及MODIS遥感影像数据,通过估算杭锦旗草地地上生物量和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并根据天然草地实际载畜量与理论载畜量研究制定了一个草畜平衡表。结果表明,杭锦旗的草和畜的平衡状况较好,超载率是1.5%;杭锦旗2010和2011年都没有超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草畜平衡 内蒙古杭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耕地区土地整治方式分析
9
作者 庞欣超 王利权 吴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8期323-324,共2页
分析了内蒙古西部耕地现状,结合土地整治4大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对耕地质量所起到的作用,得出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地整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点问题,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地整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 耕地质量 土地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耕后备资源评价与限制性因素分析——以内蒙古杭锦旗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286-288,324,共4页
以内蒙古杭锦旗辖区内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以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作为评价底图,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研究区内的677 021.40 hm2耕地后备资源了宜耕性评价,并分析了杭锦旗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限制... 以内蒙古杭锦旗辖区内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以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作为评价底图,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研究区内的677 021.40 hm2耕地后备资源了宜耕性评价,并分析了杭锦旗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杭锦旗宜耕后备资源面积总面积为52 200.02 hm2,占评价对象面积的7.71%。灌溉条件与土层厚度是限制本地区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杭锦旗未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评价 杭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欣超 范晓冰 吴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304-305,共2页
结合鄂尔多斯市耕地数量与利用现状,分析影响鄂尔多斯市耕地质量主要因素,确定影响因子,构建影响模型,划分影响因子重要性,得出提高耕地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 鄂尔多斯市 耕地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耦合协调方法研究——以阿鲁科尔沁旗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乌日罕 吴全 +2 位作者 布仁 香宝 扎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86-293,共8页
以阿鲁科尔沁旗为研究区域,以所属各乡镇为研究单元,运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综合效益指数及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对全旗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的空间差异及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旗土地利用程度呈中等状态,14个乡... 以阿鲁科尔沁旗为研究区域,以所属各乡镇为研究单元,运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综合效益指数及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对全旗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的空间差异及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旗土地利用程度呈中等状态,14个乡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平均值为203. 2;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数平均值为1. 160,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 451、0. 392、0. 317;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益空间差异较大,土地利用效益从区域中心向外围呈逐渐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的耦合度平均值为0. 454,总体呈拮抗状态,协调度平均值为0. 308,总体呈中度协调状态,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间的协调度与耦合度居高的乡镇多为牧草地占多数和以畜牧业为支撑产业的乡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效益 耦合度 协调度 阿鲁科尔沁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军 运向军 段新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254-256,共3页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及资料,对鄂尔多斯市历年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6~2012年鄂尔多斯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且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生态承载力处于赤字阶段,2012年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为30.175 1 hm^2,是其...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及资料,对鄂尔多斯市历年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6~2012年鄂尔多斯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且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生态承载力处于赤字阶段,2012年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为30.175 1 hm^2,是其生态承载力的10.78倍。土地的生态承载长期力入不敷出,说明当地人们严重透支着未来土地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鄂尔多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金霍洛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喜军 徐进才 +3 位作者 刘静 吴全 徐艳红 李有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为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在4类土地利用方式(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天然牧草地和农地)下,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差异性,运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4种土地类型在0~3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质量分数... 为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在4类土地利用方式(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天然牧草地和农地)下,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差异性,运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4种土地类型在0~3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质量分数及pH值。结果表明:1)4类土地在0~3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全磷量和全钾量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依次为农地>天然牧草地>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土壤全量氮磷钾最大值分别为天然牧草地、天然牧草地和灌木林地,最小值分别为采矿用地、灌木林地和天然牧草地;2)在垂直剖面上,采矿用地和天然牧草地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农地和灌木林地的有机质质量分数最大值出现在20~30 cm深度的土层,4类土地的土壤全氮量和全磷量均有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全钾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不明显。4类土地的土壤全氮和全钾质量分数整体而言较为理想,全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欠缺。农地全磷质量分数基本能满足主要作物的生长需求,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不能满足主要作物的生长需求。本研究可为内蒙古中部工矿开采区土地合理利用以及退化的生态环境恢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地利用方式 伊金霍洛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以准格尔旗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晓玲 徐艳红 +1 位作者 姚喜军 鲁丽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295-297,共3页
利用2008、2010、2013年的3期遥感数据,基于RS与GSI技术,研究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使用分层分类的方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专题信息提取,获得准格尔旗2008-2010年、2010-2013年2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据此全面分析... 利用2008、2010、2013年的3期遥感数据,基于RS与GSI技术,研究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使用分层分类的方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专题信息提取,获得准格尔旗2008-2010年、2010-2013年2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据此全面分析了准格尔旗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在利用传统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模型,从总动态度、地类活跃度的层面结合3期遥感数据分析了5年来准格尔旗土地利用总动态变化度、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活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总动态度 地类活跃度 准格尔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向东 《农业工程》 2019年第6期90-92,共3页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开始为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土地,因此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土地流转是必然过程。但是当前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土地流转与新型城...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开始为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土地,因此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土地流转是必然过程。但是当前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土地流转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受到影响。为解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然后指出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对城镇化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土地 流转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镶黄旗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茹罕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3期49-50,共2页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为例,在大量搜集和分析了土地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原始资料基础上,客观评价镶黄旗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问题,为当地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建设 镶黄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力作用下4种植物根系易损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有芳 刘静 +4 位作者 张欣 李雪松 姚喜军 王晨嘉 苏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为探讨根系在轴向拉力和径向折力下的易损部位。[方法]以3 4 a的柠条、沙柳、沙棘和白沙蒿为研究对象,采用TY8000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测定4种植物侧根分支处和相邻直根的抗拉力与抗折力。[结果]表明:在1 4 mm根径范围内,4种植物侧... [目的]为探讨根系在轴向拉力和径向折力下的易损部位。[方法]以3 4 a的柠条、沙柳、沙棘和白沙蒿为研究对象,采用TY8000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测定4种植物侧根分支处和相邻直根的抗拉力与抗折力。[结果]表明:在1 4 mm根径范围内,4种植物侧根分支处和相邻直根的抗拉力、抗折力均与直径呈幂函数正相关,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均与直径呈幂函数负相关;同径级时,每种植物单根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表现为侧根分支处小于相邻直根,4种植物侧根分支处和相邻直根的抗拉强度为柠条((23.70±3.97)、(28.02±4.40)MPa)>沙柳((14.86±1.28)、(20.33±1.76)MPa)>沙棘((10.60±2.40)、(15.86±3.90)MPa)>白沙蒿((5.07±1.25)、(8.80±1.74)MPa),侧根分支处和相邻直根的抗折强度为:柠条((33.66±7.74)、(47.06±4.41)MPa)>沙柳((17.31±1.91)、(27.54±3.82)MPa)>沙棘((3.97±1.23)、(8.75±1.70)MPa)>白沙蒿((2.18±0.39)、(6.15±1.01)MPa)。[结论]无论受轴向拉力还是径向折力,4种植物根系易损部位均为侧根分支处。造成垂直根模型(WWM)和纤维束模型(FBM)预测根系固土能力偏高的补充原因为:(1)模型根系全部计入直根的抗拉力,忽略了侧根分支处,而侧根分支处是根系固土的薄弱点。(2)模型假设所有根系为轴向受拉的杆件。实际根土复合体发生剪切时,根可能承受轴向拉力,也可能承受径向折力。对于抗折强度小于抗拉强度的植物,模型必然高估根的实际固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根分支处 相邻直根 抗拉力 抗折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年份和放牧方式对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及营养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霞 王珍 +1 位作者 运向军 卫智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共9页
牧草品质直接体现了草地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法对不同降雨年份和放牧方式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钙、磷和无氮浸出物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干旱... 牧草品质直接体现了草地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法对不同降雨年份和放牧方式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钙、磷和无氮浸出物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干旱的2011年,自由放牧显著降低了群落的ANPP,而在降雨量充足的2012年,休牧60d的ANPP值最高;2)相比于欠雨年份,降雨量充足的年份生长高峰期ANPP、粗蛋白、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是其的2.67,1.08,1.27,1.26和3.75倍;3)相比其他处理,粗蛋白、磷的含量在休牧60d含量最高;4)在不同降雨量的两个放牧季节内,随着放牧的进行,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是在7或8月份达到一个峰值,而在植物枯黄期(10月份)值最低,而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在7月份最低,而在植物枯黄期最高。降雨量与荒漠草原植物群落ANPP及植物群落营养季节动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休牧60d为合理的草原利用方式;不同年际间放牧和季节气候变化共同制约了群落营养成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利用方式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植物侧根分支处的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喜军 王林和 +1 位作者 刘静 刘小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98,共8页
【目的】探讨3~4年生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沙地柏(Sabina valgaris Ant.)、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 Ch Y.Yang)、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侧根... 【目的】探讨3~4年生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沙地柏(Sabina valgaris Ant.)、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 Ch Y.Yang)、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侧根分支处的抗拉力学特性,为植物固土护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境内和林格尔县境内采集5种植物根系,每种植物采3株标准株,对直径0.5~4mm的根系按0.5mm分级,采用织物强力机(加载速度为200mm/min)测定5种植物各径级根系的室内轴向抗拉力并计算抗拉强度,同时分析根型(鲱骨型、二分枝型)、生长时期(生长季初期(5月)、生长旺盛期(8月))、土壤含水量(0%,6.8%,18.8%,26.6%)对侧根分支处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5种植物侧根分支处断裂比例均在60%以上,侧根分支处抗拉能力明显不及相邻的直段根;无论是鲱骨型还是二分枝型,5种植物侧根分支处的抗拉力均低于相邻直段根的抗拉力,柠条、沙柳、沙地柏、白沙蒿和沙棘直段根的抗拉力分别是相邻侧根分支处抗拉力的1.39倍、1.33倍、1.46倍、1.63倍和1.91倍;5种植物2种根型侧根分支处抗拉力和抗拉强度的种间差异相同,均表现为柠条〉沙柳〉沙地柏〉沙棘〉白沙蒿,根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生长旺盛期柠条、沙柳、沙地柏、白沙蒿、沙棘侧根分支处抗拉强度均值分别为30.57,18.19,9.52,8.54和5.34MPa,生长季初期分别为26.79,15.25,10.17,6.76和6.10 MPa,生长时期对5种植物侧根分支处抗拉强度的影响均在α=0.01水平下差异显著;5种植物侧根分支处的抗拉强度均随周边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含水量对其影响显著。【结论】5种植物侧根分支处是根系抗拉的薄弱点,其抗拉力是正确评价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根分支处 直段根 抗拉力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