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碳中和度研究——以内蒙古段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许蕊 黄贤金 +4 位作者 王佩玉 刘泽淼 梁洁 杨琳 张秀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651-9662,共12页
基于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以及黄河流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例,通过情景分析法,建立改进的IPAT模型和集成生态圈模拟器IBIS,预测不同情景下2018—2060年研究区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达峰情况,并结合对碳汇水平... 基于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以及黄河流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例,通过情景分析法,建立改进的IPAT模型和集成生态圈模拟器IBIS,预测不同情景下2018—2060年研究区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达峰情况,并结合对碳汇水平的模拟分析2060年碳中和实现进程。结果显示(1)在基准情景、节能情景、低碳情景和粗放情景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将分别于2040年、2035年、2030年和205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碳排放量分别为12209万t、11213万t、9784万t和17635万t;(2)在IPCC RCP2.6和RCP6.0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陆地生态系统整体分别呈现出碳汇和碳源的不同效应,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1533万t和-506万t;(3)综合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汇水平,在RCP2.6气候情景下,若碳排放选取基准、节能、低碳和粗放情景,则2060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分别可实现碳中和进程的18.42%、22.37%、34.46%和9.90%;在RCP6.0气候情景下,由于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呈现出碳源效应,因此难以对碳中和进程的推进做出贡献。可见,对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而言,需要科学制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时间,未来要更进一步保护重要碳汇生态系统,提升固碳增汇能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指标;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碳指标流动;制定土地利用碳排放标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国土空间 碳达峰 碳中和度 生态过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城市近郊村庄空间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包头市黄草洼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友凤 姚喜军 +2 位作者 徐艳红 许洋 刘鹏飞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3期22-24,共3页
随着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北方城市近郊村庄在功能上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包头市九原区万水泉镇黄草洼村为例,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近郊村庄发展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城市近郊村庄发展特征及... 随着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北方城市近郊村庄在功能上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包头市九原区万水泉镇黄草洼村为例,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近郊村庄发展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城市近郊村庄发展特征及格局形成的驱动力。研究发现:黄草洼村村庄用地整体呈扩张趋势,经历了点轴、蔓延、回归三个发展阶段,空间格局由单一的生活空间逐渐向生活—生产—生态复合空间转换,空间异质性逐渐凸显,人口、经济、土地政策是村庄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城市 近郊 村庄 空间格局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与运行机制
3
作者 钱贵霞 张倩霓 王海雯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57,共11页
研究目的:剖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典型案例与运行机制,为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路径指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通过资源产权明晰、产权市场化配置、资源资产经营... 研究目的:剖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典型案例与运行机制,为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路径指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通过资源产权明晰、产权市场化配置、资源资产经营,推动“资源—资产—资本—生态产品”的形态转变,最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2)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典型案例有“生态修复+权益打包出让”“生态银行+资源整合”“生态管养+土地供应”等,不同案例在交易标的、交易方式和适用条件等方面各有差异;(3)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三个阶段依次通过夯实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基础、强化产权交易市场化运作以及生态与产业“两化”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运行机制。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尚处于探索阶段,需通过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基础理论研究、深化落实产权制度改革以及构建畅通的产权交易市场等措施,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产权交易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的锡林郭勒盟生态质量动态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熊金婷 张绍良 +4 位作者 侯湖平 冯启航 梁洁 图木 李耀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22,共10页
为监测并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数据,借助Googel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模型,对锡林郭勒盟地区2001—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变化监测和评... 为监测并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数据,借助Googel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模型,对锡林郭勒盟地区2001—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变化监测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21年,锡林郭勒盟地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均值都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又增加的趋势;生态质量差和较差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西南部,占比29%~37%,生态质量良和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占比18%~27%,生态质量较差及以下的区域面积占比仍然大于生态质量较好及以上的区域;2)2001—2021年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面积占比达8.96%,整体变好比率略大于变差比率;3)NDVI是主要生态响应因子,7个影响因子的平均Q值大小依次为绿度(NDVI)>干度(NDBSI)>湿度(WET)>盐度(SI_T)>热度(LST)。研究表明,IRSEI能够低成本,快速准确地监测区域生态质量,更好地监测矿业城市生态质量长时序变化,为区域合理制定修复决策、有序开展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测 主成分分析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景观干扰度时空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昊琛 杨希 +3 位作者 吴晓光 赵聪聪 冯彦钊 邬晓丹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6-77,共2页
为摸清准格尔旗景观干扰度时空变化特征,促进半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工作,采用2012年、2022年2期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CLCD)成果数据,运用GIS格网法测算景观干扰度,并对研究区景观干扰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摸清准格尔旗景观干扰度时空变化特征,促进半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工作,采用2012年、2022年2期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CLCD)成果数据,运用GIS格网法测算景观干扰度,并对研究区景观干扰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草地面积的变化对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影响深刻;2)区域景观干扰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流水域周边,与高人口集聚区一致;3)2012—2022年研究区整体景观受干扰度在下降,尤其是区域北部和东部黄河沿线地区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景观干扰度 时空特征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巴彦淖尔盐碱地紫花苜蓿生长、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蔡婷 王静 +7 位作者 纪峡 张晓萝 刘鹰昊 张瑞卿 刘琳 贺佳唯 李昕 王晶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5,共1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而节水灌溉技术在盐碱地紫花苜蓿种植中综合效益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巴彦淖尔地区中度盐碱地为试验点,系统比较了地下渗灌、地上喷灌、微喷灌和漫灌4种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灌溉水利用效...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而节水灌溉技术在盐碱地紫花苜蓿种植中综合效益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巴彦淖尔地区中度盐碱地为试验点,系统比较了地下渗灌、地上喷灌、微喷灌和漫灌4种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灌溉水利用效率、品质以及收益的影响,旨在筛选出兼顾节水、增产与品质提升的灌溉模式,为该地苜蓿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漫灌处理下的紫花苜蓿在2023年第二茬和2024年第一茬的生育期较其他灌溉方式提前。2023年地上喷灌处理下的苜蓿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第一茬(7月)地上喷灌的鲜草产量显著最高(P<0.05),干草产量则表现为地上喷灌显著高于漫灌(P<0.05),其他茬次未呈现显著差异。灌溉水利用效率为微喷灌(8.20 kg/m^(3))>地上喷灌(7.91 kg/m^(3))>地下渗灌(7.17 kg/m^(3))>漫灌(6.60 kg/m^(3));相较于其他灌溉方式,地上喷灌在2023年两茬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3.50%和21.90%),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相对饲喂价值最优(186.56和171.89)。两年合计数据显示,微喷灌在干草产量(36901 kg/hm^(2))、纯收益(53118.08元/hm^(2))等方面表现最佳,成本利润率最高为158%,地上喷灌次之。基于巴彦淖尔盐碱地的实际条件,综合紫花苜蓿的生产、品质及经济效益,建议考虑优先采用地上喷灌技术,既能保证较好的生产效益,又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灌溉 盐碱地 饲草品质 灌溉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政策扩散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273个地级市的事件史分析
7
作者 朱乾隆 马贤磊 +1 位作者 石晓平 图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71,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究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政策扩散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为理解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和采纳的行为逻辑以及拓展政策扩散理论在城市土地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2013—2021年中国273个地级市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 研究目的:探究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政策扩散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为理解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和采纳的行为逻辑以及拓展政策扩散理论在城市土地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2013—2021年中国273个地级市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政策扩散在时间上呈现阶梯型扩散特征;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自东部向中西部扩散,具有明显的邻近效应,且空间分布不均匀。(2)土地指标约束、地方财政状况、上级政府压力、同级政府竞争和主政官员年龄是影响地级市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政策扩散的关键因素,而地均工业产出和主政官员任期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结合地区发展实际,通过优化横向和纵向府际关系以及规范政策制定与创新程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探索“亩均论英雄”改革,以政策体系优化回应工业用地配置的治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亩均论英雄 政策扩散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分析的S-CAD政策评估方法理论研究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苏日娜 姚喜军 包那仁满都拉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期238-243,共6页
为突破传统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思维限制,借鉴公共政策评估标准,从价值/政策、事实相融合的维度,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检索法尝试构建S-CAD政策评估框架的定量评估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通过公共政策评估理论的学习,尝试构建基于“二... 为突破传统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思维限制,借鉴公共政策评估标准,从价值/政策、事实相融合的维度,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检索法尝试构建S-CAD政策评估框架的定量评估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通过公共政策评估理论的学习,尝试构建基于“二维”的S-CAD政策评估框架;(2)结合实证分析,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露天矿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政策为例,从政策评估事实维度与价值维度出发构建了包括5个指标单元、23个单项指标在内的合理、可行的采矿临时用地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在“二维”融合视角下构建的S-CAD政策评估思路可行,且具有可操作性,可为进一步完善S-CAD政策评估方法的理论及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D政策评估方法 政策评估 指标体系 采矿临时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风险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郝军 田雅楠 +1 位作者 戈锋 刘佳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32-6140,共9页
以嫩江中游内蒙古段为例,深入分析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替特征,构建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识别20a间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景观生态风险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嫩江中游内蒙古段土地利用类... 以嫩江中游内蒙古段为例,深入分析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替特征,构建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识别20a间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景观生态风险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嫩江中游内蒙古段土地利用类型以有林地为主,20a间土地利用格局总体转变不大,但天然有林地下降、湿地萎缩明显,旱地减少、水田增加,人工水库坑塘增加显著,流域景观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绰尔河和罕达罕河下游,20a间景观生态向高风险转化最为显著的类型为水库坑塘,由2000年的8.90%上升为2020年的53.99%,景观生态高风险区面积占比最高的为水田,其次为旱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筑用地,景观聚集的态势变化较小,同时也表现出高风险集聚区增加和低风险集聚区减少的趋势,景观生态风险高-高集聚区中面积占比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占整个集聚区面积的33.26%,流域中水田、水库坑塘等人工土地利用类型不仅从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还是集聚性上均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流域20a间土地开发利用格局特征,同时识别出对于增加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流域后续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嫩江中游内蒙古段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地雷达的土体构型无损探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全 姚喜军 +3 位作者 陈晓东 赵敏 赵欢 云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60-1869,共10页
土体构型对土壤水分、溶质运移过程和作物成长等有显著影响,常规测量采用人工挖土壤剖面取样、实验室化验分析等方法,其周期长效率低。针对以上问题,以探地雷达波形及其图像为研究对象,从检测土体构型的属性(层次、层厚、土质)入手,提... 土体构型对土壤水分、溶质运移过程和作物成长等有显著影响,常规测量采用人工挖土壤剖面取样、实验室化验分析等方法,其周期长效率低。针对以上问题,以探地雷达波形及其图像为研究对象,从检测土体构型的属性(层次、层厚、土质)入手,提出了一种使用探地雷达快速测量土壤土体构型的无损探测方法。基于探地雷达波形图像的纵向梯度信息能够反应土壤分层,采用包络检波法从探地雷达回波中提取包络信号,利用Hilbert分析其瞬时相位来确定分层位置;鉴于土壤介电常数与雷达回波振幅的关系,采用探地雷达回波振幅反演各层介电常数,由介电常数推算雷达波在土壤中的传播速度,以此得到土壤剖面各层厚度;根据探地雷达波形图的图像噪声与土壤砂壤比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提出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每一层土质的图像进行噪声估计求得各层土壤的含砂量,结合支持向量机进而辨识各层土壤土质。建立涵盖地域信息、土壤指标、探测信息、图像多特征融合信息的土体构型知识库,并编制快速识别土壤土体构型的信息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周边2个试验基地、6个采样点、4类土壤土体构型使用该方法进行野外探测验证。研究表明:在上述地区地表以下1 m范围内的土体构型识别正确率达到94%以上;探测的每层土壤厚度相对测量误差小于10%。该研究方法为土体构型快速检测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中观探测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体构型 探地雷达 无损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行业调查数据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估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海雯 贾俊青 +2 位作者 李北辰 董永平 哈斯尔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为科学评价城市功能区的土地适宜性、精准评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区,整合行业调查数据和利用遥感影像提取的信息,建立指标体系;以土地为本底进行量化和融合,评估城市功能区划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判... 为科学评价城市功能区的土地适宜性、精准评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区,整合行业调查数据和利用遥感影像提取的信息,建立指标体系;以土地为本底进行量化和融合,评估城市功能区划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判别分析显示,93.0%的功能区有共同多元数量特征,表明功能定位和土地用途适宜。采用阴影面积占比、植被面积占比、影像主成分等遥感因子,碳储量、建筑密度、居住功能区地价、商业功能区地价等调查数据,建立高精度多元回归模型,推算容积率,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定量评估。研究表明,基于遥感和行业调查数据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估方法可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遥感 容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