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地区鲜食葡萄主栽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俊 陈海军 +5 位作者 赵镒 王利军 耿牡丹 侯杰 杨雪峰 石慧芹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依托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包头润泽园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平台,以该地区6个鲜食葡萄主要栽培品种的(茉莉香、巨峰、维多利亚、夏黑无核、京亚和玫瑰香)一年生休眠枝条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枝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脯氨... 依托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包头润泽园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平台,以该地区6个鲜食葡萄主要栽培品种的(茉莉香、巨峰、维多利亚、夏黑无核、京亚和玫瑰香)一年生休眠枝条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枝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3项生理生化指标,并用隶属函数的方法对其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供试品种的SOD、MDA和Pro含量在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平均隶属度介于0.42~0.64。根据隶属函数判断其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夏黑无核>维多利亚=京亚>茉莉香>玫瑰香>巨峰,其抗寒性处于中抗和低抗2个级别水平。其中,夏黑无核、维多利亚和京亚3个栽培品种属于中抗等级(3级),其余3个品种属于低抗等级水平(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鲜食葡萄 抗寒性 生理指标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北红’‘北玫’在内蒙古包头的试栽表现 被引量:2
2
作者 尹继平 袁云刚 +4 位作者 钟延平 高文华 王利军 海文涛 张志伟 《北方果树》 2021年第2期56-57,共2页
‘北红’和‘北玫’为中国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利用‘玫瑰香’和山葡萄进行种间杂交育成,高抗寒、抗病。2015年包头市果树果品科学技术研究所从中国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引进试栽,现将试栽表现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栽培技术 植物研究所 北玫 试栽 种间杂交 山葡萄 玫瑰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2010年文献计量学分析
3
作者 张岚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文章对2006-2010年《内蒙古农业科技》进行了载文量与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栏目载文量分析、期刊应用分析、高引文献分析、高引文献作者分布分析,并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农业科技 文献计量学 引文分析 载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硒对葡萄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燕 刘俊 +2 位作者 张欣 盛雅晶 王永军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1期115-117,共3页
试验以87-1、无核白鸡心和夕阳红3个葡萄品种为材料,从幼果发育期起,每隔15 d分别喷施14,17,20,23 g/L的氨基酸硒叶面肥,直到果实成熟前15 d停止。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硒对葡萄果实的外观品质影响较小,可有效地改善果实性状,提高产量。... 试验以87-1、无核白鸡心和夕阳红3个葡萄品种为材料,从幼果发育期起,每隔15 d分别喷施14,17,20,23 g/L的氨基酸硒叶面肥,直到果实成熟前15 d停止。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硒对葡萄果实的外观品质影响较小,可有效地改善果实性状,提高产量。其中平均穗重、穗长、穗宽、果粒横纵径、果形指数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叶面喷硒 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糖蛋白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泽宇 王军 +1 位作者 何劲莉 刘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47-351,共5页
甘露糖蛋白是一种在酵母自溶时,从酵母细胞壁中释放的可溶性糖蛋白。本文介绍甘露糖蛋白的结构及特性,综述该蛋白对葡萄酒中花青素、单宁、乳酸菌、芳香类物质及蛋白质的作用及机理,如稳定花青素、单宁及蛋白质,促进乳酸菌生长,保护芳... 甘露糖蛋白是一种在酵母自溶时,从酵母细胞壁中释放的可溶性糖蛋白。本文介绍甘露糖蛋白的结构及特性,综述该蛋白对葡萄酒中花青素、单宁、乳酸菌、芳香类物质及蛋白质的作用及机理,如稳定花青素、单宁及蛋白质,促进乳酸菌生长,保护芳香化合物等。甘露糖蛋白对于葡萄酒工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蛋白 葡萄酒酒质 花青素 单宁 芳香类物质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调查及生态调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培民 王建平 +3 位作者 钟延平 苏慧明 石慧芹 张力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109,共5页
以内蒙古枸杞产区主要害虫枸杞瘿螨为研究对象,于2008-2013年分别在内蒙古托克托县五申镇、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和内蒙古自治区园艺研究院试验场等地,选择不同栽培环境的枸杞园地开展枸杞瘿螨发生危害调查,并进行枸杞行间套作藿香蓟、薄荷... 以内蒙古枸杞产区主要害虫枸杞瘿螨为研究对象,于2008-2013年分别在内蒙古托克托县五申镇、乌拉特前旗先锋镇和内蒙古自治区园艺研究院试验场等地,选择不同栽培环境的枸杞园地开展枸杞瘿螨发生危害调查,并进行枸杞行间套作藿香蓟、薄荷及苜蓿等开花植物生态调控枸杞瘿螨试验,为实施以植物多样性为基础的枸杞瘿螨综合调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枸杞园环围栽培向日葵、玉米和瓜类等多种植物,枸杞行间套作和毗邻向日葵、藿香蓟等开花作物,枸杞与向日葵、玉米间隔呈条幅带作栽培,对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有抑制作用。生态调控区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以6月最重,6月到8月危害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认为,药剂防治仍应是目前早春4-6月枸杞瘿螨出蛰活动期必须实施的措施,之后随着多作物生态环境的营造,可以持续控制枸杞瘿螨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瘿螨 发生 套作 带作 开花植物 向日葵 玉米 生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杞1号枸杞丰产性及抗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喜平 王建平 +2 位作者 王建民 钟延平 赵胜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9期81-82,共2页
针对蒙杞1号枸杞的抗逆性和丰产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得出,蒙杞1号枸杞与当地主栽品种宁杞1号相比,其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病虫、耐盐碱性均相当,在盐碱土、砂壤土、壤土上都能良好生长,枸杞果实产量相当,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枸杞 蒙杞1号 丰产性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份绿豆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小雷 何瑞超 +4 位作者 贾学宇 王雪 鲍红春 吴小燕 于卓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9-115,共7页
为鉴定不同绿豆种质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筛选耐盐性强的材料,本试验利用0、0.6%、0.8%、1.0%、1.2%、1.4%等6个浓度NaCl溶液对19份绿豆萌发期耐盐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受到抑制,1.0%盐浓度可以较好地反... 为鉴定不同绿豆种质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筛选耐盐性强的材料,本试验利用0、0.6%、0.8%、1.0%、1.2%、1.4%等6个浓度NaCl溶液对19份绿豆萌发期耐盐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受到抑制,1.0%盐浓度可以较好地反映材料间的耐盐性差异。经回归分析发现,参试材料的耐盐适宜浓度、半致死浓度、致死浓度分别为0.9834%、1.1239%、1.3898%,这一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几乎一致;同时经隶属函数分析发现,广育密荚9760、鑫绿1号、厚绿1号、大明绿豆等4份材料隶属均值大于0.7,推断这4份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盐性。小明绿豆和东北绿豆的隶属均值仅为0.14和0.27,2份材料对盐分敏感,属于敏感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NACL胁迫 隶属函数 种子萌发期 耐盐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芒麦和紫芒披碱草及其杂种F_1代与BC_1代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小雷 鲍红春 于卓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0,共4页
利用ISSR技术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和紫芒披碱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 C.P)及其杂种F1代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71个ISSR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6.6%。供... 利用ISSR技术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和紫芒披碱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 C.P)及其杂种F1代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71个ISSR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6.6%。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230 8~0.659 1,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大(0.712 2),以GD值0.50为基准,分为两类,母本老芒麦、正交F_1代、L-BC_1、Z-BC_1为一类。父本紫芒披碱草、反交F_1代为一类,BC_1代偏向轮回亲本老芒麦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紫芒披碱草 杂种F1代 BC1代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正、反交F1植株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小雷 鲍红春 +1 位作者 于卓 贾文姝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4-5,共2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及其正、反交F1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育阶段正、反交F1植株均继承了双亲的基带,表现稳定的遗传特性,同时正、反交F1及亲本在酶...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及其正、反交F1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育阶段正、反交F1植株均继承了双亲的基带,表现稳定的遗传特性,同时正、反交F1及亲本在酶带数目、位置方面差异显著,这从酶蛋白分子水平证明正、反交F1的真实性。同工酶酶谱表征可作为正、反交杂种F1与其亲本相互鉴定和识别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紫芒披碱草 过氧化物同工酶 酯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芒麦×紫芒披碱草杂种F_1幼穗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小雷 鲍红春 +1 位作者 于卓 马艳红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年第3期12-14,共3页
以老芒麦×紫芒披碱草种间杂种F1代的幼穗(2~4cm)为外植体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4种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筛选出最适杂种F1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2,4-D2.0mg/L,诱导率达63.3%... 以老芒麦×紫芒披碱草种间杂种F1代的幼穗(2~4cm)为外植体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4种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筛选出最适杂种F1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2,4-D2.0mg/L,诱导率达63.3%;适宜幼苗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4mg/L,分化率为75%;适宜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IBA0.5mg/L,生根率达90%;组培苗经过炼苗移栽得到了完整植株.该再生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进行秋水仙碱诱导染色体加倍提供基础,最终克服其不育性,创造饲草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紫芒披碱草 种间杂种F1 愈伤组织诱导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亚’葡萄温室优质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继平 刘俊 +4 位作者 钟延平 袁云刚 海文涛 杨艳妮 张志伟 《北方果树》 2021年第3期35-37,共3页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在本世纪初葡萄栽培面积33.3 hm^(2),品种主要是‘巨峰’和‘京亚’,全为露地栽培,管理粗放,效益低。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园艺研究院和包头市果树果品科学技术研究所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进行葡萄温室栽培试验研究,...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在本世纪初葡萄栽培面积33.3 hm^(2),品种主要是‘巨峰’和‘京亚’,全为露地栽培,管理粗放,效益低。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园艺研究院和包头市果树果品科学技术研究所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进行葡萄温室栽培试验研究,包括适宜当地设施栽培的优质品种和栽培技术,以提高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现将近几年‘京亚’葡萄温室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栽培技术 葡萄栽培 京亚 设施栽培 栽培试验研究 巨峰 优质品种 伊金霍洛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品种陇薯5号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鲍红春 李小雷 +1 位作者 王建平 李娟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31-32,共2页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5号为试材,进行了茎段的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茎段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丁酯1.0mg/L+NAA1.0mg/L,诱导率达67.5%。茎段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0.5mg/L+KT2.0mg/L+GA30.5mg/L,不定芽诱导...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5号为试材,进行了茎段的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茎段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丁酯1.0mg/L+NAA1.0mg/L,诱导率达67.5%。茎段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0.5mg/L+KT2.0mg/L+GA30.5mg/L,不定芽诱导率为66.0%。诱导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IBA0.5mg/L,生根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段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芥果皮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鲍红春 郝丽珍 +3 位作者 张凤兰 杨忠仁 李小雷 郑清岭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第4期8-14,共7页
为了寻找对白菜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而研究沙芥化感作用,通过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沙芥果皮浸提液中的甲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萃取相及剩余水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利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组成。结果... 为了寻找对白菜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而研究沙芥化感作用,通过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沙芥果皮浸提液中的甲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萃取相及剩余水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利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呈现化感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化感综合效应介于-0.01^-0.49。相同浓度处理下,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为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剩余水相>石油醚相,乙醚相为优势分离相。从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中鉴定出的主要化合物为酚酸类、有机酸类、醇醚类、芳香烃类物质,其中邻苯二甲酸和15-冠醚-5为各分离相共有的物质。各分离相萃取液浓度高于0.75g/mL对白菜种子发芽、幼苗苗高和根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芥果皮 白菜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葡萄产业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振杰 刘俊 +5 位作者 王建平 张娟 高振江 袁云刚 陈金良 李小燕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8年第2期66-71,共6页
日本是世界优质葡萄生产国,无论在葡萄育种、栽培技术,还是产业化发展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作者通过考察和调研,对日本葡萄整个产业状况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包括主栽品种、育种目标、产业分布,以及葡萄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相关农业政策对... 日本是世界优质葡萄生产国,无论在葡萄育种、栽培技术,还是产业化发展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作者通过考察和调研,对日本葡萄整个产业状况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包括主栽品种、育种目标、产业分布,以及葡萄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相关农业政策对葡萄产业的支持等。通过借鉴日本葡萄产业体系的优势和先进技术,提出我国葡萄产业需在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果农技术素质、推动产区合理布局、打造名优特品牌、加大良种培育力度、保证果品质量安全、提高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旅游观光农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9个方面加强改进,以期对内蒙古乃至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葡萄产业 育种目标 有机栽培 产业体系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西瓜嫁接砧木筛选试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莉 李荣富 +3 位作者 徐利敏 李杰 陈强 云小鹏 《中国瓜菜》 CAS 2014年第3期39-42,共4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内蒙古地区温室西瓜嫁接栽培的优良砧木,以西瓜品种‘国豫2号’为接穗,与引进的7个南瓜砧木品种进行了嫁接试验,试验对不同砧木嫁接西瓜与自根苗西瓜的嫁接成活率、田间生长表现、果实性状及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 为了筛选出适合内蒙古地区温室西瓜嫁接栽培的优良砧木,以西瓜品种‘国豫2号’为接穗,与引进的7个南瓜砧木品种进行了嫁接试验,试验对不同砧木嫁接西瓜与自根苗西瓜的嫁接成活率、田间生长表现、果实性状及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铁木真’、‘京欣砧3号’、‘正大亲兄弟’作砧木的嫁接西瓜苗综合性状较好,表现为嫁接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亲和力好,定植后生长势较强,抗病性强,667 m2产量达到3 500 kg,对果实品质基本无影响,适宜作为当地日光温室西瓜嫁接栽培的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西瓜 嫁接 砧木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沙杵菇菌株筛选试验
17
作者 鲍红春 贾博渊 +5 位作者 李小雷 何瑞超 李慧 贾晓东 贾学宇 吴小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3期56-58,共3页
为了挖掘野生沙杵菇新种质,将野外采集的沙杵菇菌丝团与菌蕾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71个菌株,利用PDA培养基进行平板培养,观测菌丝颜色、浓密度、均匀度、菌丝长势,并对优选菌株进行了原种培养及出菇试验。结果表明,71个野生沙杵菇菌株在PD... 为了挖掘野生沙杵菇新种质,将野外采集的沙杵菇菌丝团与菌蕾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71个菌株,利用PDA培养基进行平板培养,观测菌丝颜色、浓密度、均匀度、菌丝长势,并对优选菌株进行了原种培养及出菇试验。结果表明,71个野生沙杵菇菌株在PDA上均能够萌发生长,菌株SHCHG(S)02与SHCHG(L)07菌丝浓白粗壮、均匀浓密、长势强。2个野生菌株经人工栽培,可正常出菇。在熟料栽培下,菌株SHCHG(J)02与SHCHG(L)07产量高,分别达2387和2123 g/筐;生物学转化率分别为39.78%和35.38%,以上2个菌株可用于进一步鉴定、研究、栽培,以培育出产量高、质优的沙杵菇栽培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沙杵菇 菌株 菌丝形态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防寒覆盖物对葡萄越冬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石慧芹 刘俊 +3 位作者 金珂 苏慧明 邢晓冬 耿牡丹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第6期125-129,共5页
为探究不同防寒覆盖方式对葡萄越冬的影响,以茉莉香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防寒覆盖方式(分别为羊绒絮片覆盖、苇帘+地膜覆盖和土覆盖),运用电子笔式温度计对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温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天气的变化,羊绒絮片和苇... 为探究不同防寒覆盖方式对葡萄越冬的影响,以茉莉香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防寒覆盖方式(分别为羊绒絮片覆盖、苇帘+地膜覆盖和土覆盖),运用电子笔式温度计对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温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天气的变化,羊绒絮片和苇帘+地膜覆盖下的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羊绒絮片和苇帘+地膜2种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温度要显著高于土覆盖下的土壤温度;而春季葡萄萌发时,羊绒絮片覆盖下的葡萄萌发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处理下的葡萄萌发率。因此,羊绒絮片覆盖方式更适合茉莉香葡萄的越冬防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防寒覆盖物 温度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茄子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钟延平 赵胜利 +1 位作者 段钧雷 张三杰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4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究微生物菌剂对定植后茄子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茄子品种黑又亮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百泰微生物菌剂(幼苗专用)对茄子幼苗进行灌根试验。【结果】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幼苗专用)300倍稀释液... 【目的】探究微生物菌剂对定植后茄子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茄子品种黑又亮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百泰微生物菌剂(幼苗专用)对茄子幼苗进行灌根试验。【结果】施用百泰微生物菌剂(幼苗专用)300倍稀释液(处理2)在灌根后3、10、20 d时茄苗株高比对照分别提高13.45%、12.02%、10.56%,茎粗增加11.68%、10.81%、10.00%,叶面积增加14.14%、17.09%、10.57%,地上部鲜重增加26.73%、23.30%、18.43%,根鲜重增加25.40%、39.44%、36.48%,地上部干重增加26.83%、23.40%、18.19%,根干重增加27.27%、41.67%、35.00%;根冠比在灌根后10、20 d高于对照13.51%和16.22%;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含量较对照高9.88%、12.90%、10.71%,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8.22%;处理3(100倍稀释液)与处理2表现一致,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均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升代谢水平。【结论】不同浓度的百泰微生物菌剂对定植后茄子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成本投入,在生产中采用该菌剂300倍稀释液较为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茄子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野生金莲花种子发芽率及生长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娟 刘佳星 +3 位作者 王建民 张雅楠 苏慧明 张向军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6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究赤霉素(GA3)对野生金莲花种子发芽的最适浓度及GA3处理野生金莲花的植株生长情况。【方法】试验采用GA3处理金莲花种子,共设4个处理,即分别配制成浓度为400、500、600 mg/L的GA3溶液,蒸馏水为对照(CK)。待其发芽后对植株进... 【目的】探究赤霉素(GA3)对野生金莲花种子发芽的最适浓度及GA3处理野生金莲花的植株生长情况。【方法】试验采用GA3处理金莲花种子,共设4个处理,即分别配制成浓度为400、500、600 mg/L的GA3溶液,蒸馏水为对照(CK)。待其发芽后对植株进行发芽率、物候期和生长性状调查。【结果】蒸馏水(CK)处理下的金莲花种子发芽率极低,为1%;600 mg/L赤霉素处理下金莲花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55%。蒸馏水浸泡种子12 h时,金莲花种子吸水率达80.6%,到达平台期;在引种的第1年,金莲花的株高、冠幅、主茎数、侧枝数、花直径、花被数均表现出较大的变异。【结论】蒸馏水浸泡的种子发芽率极低,必须经过赤霉素处理,野生金莲花种子才能达到一定的发芽率;4个处理中,赤霉素浓度最高的处理发芽率最高,但其对植株后续长势的影响并非呈现正相关;影响金莲花种子萌发的因素并非其透水性;引种后的金莲花群体变异性较高,建议长期培育以提高其稳定性,从而使其成为能规模化种植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种子 赤霉素 发芽率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