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轴风力机近尾迹流场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志鹰 汪建文 +1 位作者 东雪青 张立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7-900,共4页
在风洞开口实验段,应用PIV锁相周期采样技术测试风力机近尾迹速度场,通过分析速度场和涡量场,得到近尾迹流场结构特征。近尾迹中存在具有形态特征强烈的叶尖涡结构向下游不断传播。由风轮旋转轴向外,近尾迹的结构组成依次为中央尾迹区... 在风洞开口实验段,应用PIV锁相周期采样技术测试风力机近尾迹速度场,通过分析速度场和涡量场,得到近尾迹流场结构特征。近尾迹中存在具有形态特征强烈的叶尖涡结构向下游不断传播。由风轮旋转轴向外,近尾迹的结构组成依次为中央尾迹区、叶尖涡诱导效应区和外部主流区。在叶尖涡诱导效应区内,涡流诱导效应使流场中存在明显的速度增益区和速度亏损区,且增益区和亏损区关于叶尖涡核中心对称。在研究区域内,叶尖涡向下游运动的轴向位移与尖速比成反比,径向位移与尖速比成正比,使叶尖涡诱导效应区影响范围随尖速比的增加径向扩展、轴向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近尾迹 流场结构 叶尖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轴风力机风轮子午面流场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立茹 汪建文 +2 位作者 刘冬冬 高志鹰 东雪青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330,共8页
利用线式互相关PIV系统,采用轴编码器定位周期采样技术,在不同尖速比下对旋转水平轴风力机风轮不同子午面下游流场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不同条件下的瞬时图、时均图,重点对叶尖涡诱导效应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风轮下游尾迹中... 利用线式互相关PIV系统,采用轴编码器定位周期采样技术,在不同尖速比下对旋转水平轴风力机风轮不同子午面下游流场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不同条件下的瞬时图、时均图,重点对叶尖涡诱导效应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风轮下游尾迹中可清晰看到叶轮近尾迹流场中的外部主流区、叶尖涡诱导效应区和中心尾迹区。其中风轮下游尾迹流管廓线是锥形螺旋体;叶尖涡核直径随轴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测试方位角的增加,尾迹中各叶片产生的叶尖涡沿螺旋锥形廓线有序地向下游扩散流动;随着尖速比的增加,内部中心尾迹区轴向速度亏损值逐渐增加,并且中心尾迹区的范围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PIV技术 尖速比 子午面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沼气池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丽颖 林丽华 +2 位作者 高虹 贾玲 田瑞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29,33,共5页
在模拟实验系统条件下,发现随着温度升高,预热时间变短,最短预热时间为29 min;循环价质温度越高有效换热效率越大,50℃,60℃,70℃的循环介质对应的热效率分别是75.7%,84.6%和99.3%;通过计算得到要维持沼气池恒温在35℃±2℃的范围内... 在模拟实验系统条件下,发现随着温度升高,预热时间变短,最短预热时间为29 min;循环价质温度越高有效换热效率越大,50℃,60℃,70℃的循环介质对应的热效率分别是75.7%,84.6%和99.3%;通过计算得到要维持沼气池恒温在35℃±2℃的范围内,每小时需向沼气池提供860 kJ.m-3的热量;夏季沼气池外侧湿度较低时,沼液在10小时内温度能保持在33℃以上;冬季及夏季湿度较高时应考虑添加其他辅助热源以及增设保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沼气池 热平衡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积灰特性及其透射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胜捷 田瑞 +4 位作者 郭枭 邱云峰 白炳林 闫素英 史志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42-250,共9页
该文以呼和浩特城区的倾斜玻璃板和光伏组件为积灰载体,测试并分析了积灰颗粒的粒径分布、形貌特征及元素组成,研究了太阳入射角与太阳总辐照度变化方向对透射衰减率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积灰量下由积灰引起的日平均总透射衰减率。研... 该文以呼和浩特城区的倾斜玻璃板和光伏组件为积灰载体,测试并分析了积灰颗粒的粒径分布、形貌特征及元素组成,研究了太阳入射角与太阳总辐照度变化方向对透射衰减率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积灰量下由积灰引起的日平均总透射衰减率。研究表明:呼和浩特城区光伏组件积灰颗粒的体积平均径为23.10μm,粉砂质量分数约为72.77%;积灰量分别为2.75、4.59、5.86 g/m^2时,积灰引起的日平均总透射衰减率分别为1.29%、3.42%、4.71%;太阳总辐照度增时段,总衰减率随太阳入射角以类线性趋势正相关变化。太阳总辐照度减时段,总衰减率随太阳入射角以微小幅度先减小再增大,当太阳入射角增至60°时,总衰减率开始线性增大;总衰减率最小值所对应的太阳总辐照度比峰值小168 W/m^2,对应的太阳入射角比最小值小25.5°。该研究可指导呼和浩特城区光伏发电系统除尘方式的选取及除尘周期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辐射 积灰 粒径分布 形貌 元素组成 透射衰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风力机风轮叶尖近尾迹区域声辐射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汪建文 白杨 +3 位作者 高志鹰 东雪青 王晓迪 由志刚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为解决小型风力机风轮叶尖近尾迹区域的噪声问题,利用BSWA VS302USB振动噪声采集分析系统,在风洞开口试验段对不同尖速比条件下的水平轴风力机风轮叶尖下游进行近尾迹声场声辐射测试,对叶尖下游的辐射噪声频谱和声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 为解决小型风力机风轮叶尖近尾迹区域的噪声问题,利用BSWA VS302USB振动噪声采集分析系统,在风洞开口试验段对不同尖速比条件下的水平轴风力机风轮叶尖下游进行近尾迹声场声辐射测试,对叶尖下游的辐射噪声频谱和声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风轮旋转过程中风力机叶尖辐射噪声频谱是由旋转风轮的基频及其谐波所构成的离散噪声叠加在宽频噪声上组成的,其中叶片离散的旋转噪声在总噪声级中占主导地位.在叶尖翼型后缘下游存在叶尖涡和附着涡诱导效应区,对流场的扰动较大;在风轮叶尖区域叶片周围存在高压力脉动区域,声压级最强部分靠近叶尖下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叶片 叶尖 近尾迹 噪声 涡流 压力脉动 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热型太阳能供暖系统热输送全过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枭 邱云峰 +3 位作者 史志国 王亚辉 宋力 田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84-5395,共12页
研究了基于低温辐射散热的储热型太阳能供暖系统。分析了平板热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特性和相变储热材料的吸/放热特性,揭示了相变储热单元温度场不均匀度的变化规律,测定了相变储热单元的热传输速率及系统的太阳能综合利用能力,优化... 研究了基于低温辐射散热的储热型太阳能供暖系统。分析了平板热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特性和相变储热材料的吸/放热特性,揭示了相变储热单元温度场不均匀度的变化规律,测定了相变储热单元的热传输速率及系统的太阳能综合利用能力,优化了毛细管网运行条件,讨论了系统经济性。结果表明:平板热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损系数为5.5447 W/(m^(2)·K),截距效率为86%;相变储热材料熔点及相变焓分别为55.69℃、163.09 J/g;相变储热单元温度场不均匀度在储热/放热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储热速率和放热速率分别为1.829、1.803 MJ/h;系统的太阳能综合利用能力为0.2132;毛细管网的最佳进口温度和散热温差分别为36、8℃;系统初投资和运维成本分别为225.8、4.28元/m^(2),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储热 太阳能 供暖系统 热输送 特性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叶尖有无小翼三维流场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立茹 汪建文 +1 位作者 曲立群 吴克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99-1604,共6页
采用多参考系模型方法对有无小翼水平轴风力机的三维流场进行数值研究。通过速度分析、压力分析及叶尖涡分析,得到:小翼消弱了叶尖涡的强度,推迟了叶尖涡产生的时间,使叶尖流动损失降低;有小翼叶片的下表面平均压力值比无小翼压力值(108... 采用多参考系模型方法对有无小翼水平轴风力机的三维流场进行数值研究。通过速度分析、压力分析及叶尖涡分析,得到:小翼消弱了叶尖涡的强度,推迟了叶尖涡产生的时间,使叶尖流动损失降低;有小翼叶片的下表面平均压力值比无小翼压力值(108Pa)增大了3.5%,且范围变宽;有小翼叶片的上表面平均压力值比无小翼压力值(-173Pa)降低了2.1%,因此有小翼叶片上下表面平均压力差比无小翼平均压力差(281Pa)增大了2.6%,扭矩增大,风力机输出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叶尖小翼 叶尖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泵互补供暖系统负荷-运行协同调控与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闫素英 潘文丽 +4 位作者 高世杰 王群 赵晓燕 王胜捷 马瑞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1-618,共8页
文章针对严寒季节供暖期太阳辐照及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供热负荷波动问题,通过数学建模及仿真方法,分析供暖期典型工况,通过调节集热器流量、热泵运行时间以及切换供热模式,以热泵为转换枢纽对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调节前... 文章针对严寒季节供暖期太阳辐照及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供热负荷波动问题,通过数学建模及仿真方法,分析供暖期典型工况,通过调节集热器流量、热泵运行时间以及切换供热模式,以热泵为转换枢纽对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调节前后系统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调节后的系统提高了在环境温度低于-8℃、太阳辐照强度低于400 W/m^(2)气候条件下的供热能力,能够满足严寒地区室内供暖需求;对比寒冷气候下的系统能耗和热泵COP,蓄热-热泵系统COP值提升至2.8;调节后系统全年能耗稍有增加,但寒冷气候时系统的供热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热泵的低温运行性能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 运行模式 协同控制 TR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光伏组件温度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郭枭 田瑞 +3 位作者 邱云峰 王轩轩 闫素英 史志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6-85,共10页
将呼和浩特地区清洁光伏组件的温度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平行风速对该温度的影响机理,确定了影响该温度的主要外界因素。在不同倾斜面直散比工况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了清洁光伏组件温度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拟合误差检验。结果表明... 将呼和浩特地区清洁光伏组件的温度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平行风速对该温度的影响机理,确定了影响该温度的主要外界因素。在不同倾斜面直散比工况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了清洁光伏组件温度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拟合误差检验。结果表明:相同平行风速下的热边界层厚度随x清洁光伏组件板面计算点距离前缘点的距离按幂函数规律正相关变化,相同x处的热边界层厚度随平行风速按乘幂函数规律负相关变化,对流传热系数随雷诺数以乘幂函数规律正相关变化;清洁光伏组件温度与倾斜面太阳总辐照度间存在较明显的线性关系;不同倾斜平面直散比条件下,环境温度对清洁光伏组件温度的平均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预测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均小于4%。依据该研究可制定清洁光伏组件的降温提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温度 多元线性回归 预测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化低温相变储热单元传热性能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枭 邱云峰 +3 位作者 王亚辉 史志国 田瑞 崔瑞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391,共8页
设计了内流式网格化低温相变储热单元。确定了影响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单一因素对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分别在储热及放热工况下,采用改进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法构建了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预测模型,... 设计了内流式网格化低温相变储热单元。确定了影响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单一因素对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分别在储热及放热工况下,采用改进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法构建了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预测模型,并检验了拟合误差。结果表明: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受相变储热材料侧平均温度及换热工质侧定性温度的协同影响,相变储热材料侧平均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换热工质侧定性温度为次要影响因素,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性。储热或放热工况下,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随单一因素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储热阶段传热系数明显高于放热阶段,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均小于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 相变储热 传热系数 影响因素 非线性回归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维蔚 王甲斌 +2 位作者 田瑞 薛奇成 巴旭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209,共8页
该文设计了一套最高可提供473 K高温热水的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为研究该系统的传热特性并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传热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了该系统的传热性能。计算结果表... 该文设计了一套最高可提供473 K高温热水的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为研究该系统的传热特性并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传热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了该系统的传热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的瞬时热效率均高于70%,且随太阳直射辐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随传热流体温度和风速的升高逐渐降低。热管式真空管接收器内工质的工作温度和压力也随太阳直射辐照强度、传热流体温度、环境温度及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在该文计算条件下,热管的工作温度在327.6~503.2 K,工作压力在0.016~2.8 MPa,符合以水作为热管工质的最佳工作范围(293~523 K)。环形区域压力和渗入气体种类对集热系统传热性能也有明显影响。当环形区域压力P<10^(–3) Pa时,接收器热损失较小且随压力变化基本保持不变;当P>10^(–3) Pa时,随着环形区域压力升高,接收器热损失逐渐增大。另外,环形区域渗入气体的导热系数越大,接收器热损失越大。该研究对了解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传热特性、优化集热系统结构、指导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传热 热管式真空管 槽式聚光器 瞬时热效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尘对槽式聚光系统镜面反射率及能流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素英 吴泽 +3 位作者 王峰 常征 吴玉庭 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773-2779,共7页
针对镜面积尘所导致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反射率降低和能流损失问题,该文通过搭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焦面能流密度分布测试装置,试验研究积尘引起的聚光镜反射率下降及能流密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测试区域内,随镜面积尘密度增加... 针对镜面积尘所导致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反射率降低和能流损失问题,该文通过搭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焦面能流密度分布测试装置,试验研究积尘引起的聚光镜反射率下降及能流密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测试区域内,随镜面积尘密度增加,镜面相对反射率的变化量不同,太阳长波辐射较短波反射率下降明显;镜面积尘对汇聚太阳光线路径发生改变,对比洁净镜面,自然积尘25 d后,在太阳直射辐照度约50 W/m2时,集热管壁面能流密度峰值下降约15 kW/m2,且集热管圆周角为180°附近处,其汇聚光线路径变化尤为显著;结合实测数据得到积尘周期和积尘密度对相对反射率的函数关系,该方程可用于大气降尘相近地区积尘后槽式聚光镜相对反射率预测,与实测值相比最大偏差在±0.84范围内。为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实践运行过程中,确定该地区该季节的最佳除尘时间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聚光器 反射率 CCD相机 积尘 能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双轴槽式太阳能系统集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胜捷 田瑞 +2 位作者 王志敏 产文武 韩晓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9-244,共6页
针对影响双轴跟踪槽式太阳能系统集热效率的多种因素,文章采用量纲分析法建立了集热效率预测模型,构建了包括Re数在内的5个无量纲量。实验测试了不同工况下系统的集热性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集热效率预测模型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影响双轴跟踪槽式太阳能系统集热效率的多种因素,文章采用量纲分析法建立了集热效率预测模型,构建了包括Re数在内的5个无量纲量。实验测试了不同工况下系统的集热性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集热效率预测模型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在文章研究范围内,Re对集热效率的影响较大,太阳辐照量、集热管几何参数以及传热工质物性等对集热效率影响相对较小;在集热效率预测模型复测样本范围内,集热效率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5%。文章建立的双轴跟踪槽式太阳能系统集热效率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可为槽式太阳能系统的工程设计和优化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槽式太阳能聚光 量纲分析 集热效率 双轴跟踪 腔体接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板结构对真空管热水器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皇海燕 闫素英 +2 位作者 田瑞 张维蔚 于文艳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针对真空管与水箱连接处出现随机涡流,不利于换热的问题,建立了真空管内加装导流板结构模型,运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加装不同长度、厚度导流板结构的热水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导流板的存在减小了管内及连接处冷热流体的混合,使速度... 针对真空管与水箱连接处出现随机涡流,不利于换热的问题,建立了真空管内加装导流板结构模型,运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加装不同长度、厚度导流板结构的热水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导流板的存在减小了管内及连接处冷热流体的混合,使速度场均匀,流动稳定无扰动,保证了冷热流体的有序流动;特别是在真空管的下半部分,流体由水箱流入真空管处的速度提高,且流动稳定无涡流;加装不同长度导流板后,真空管底部、中部以及接近水箱入口处的水流平均速度提高了20%~313%,大大地增加了真空管下半部,特别是底部的热交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玻璃真空管 导流板 换热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风电机组轴承故障监测与诊断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齐咏生 赵鹏 +2 位作者 高胜利 王林 刘月文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轴承振动信号往往呈现非线性、非平稳特性,目前常用故障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误诊率较高。为此提出基于聚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Teager能量算子提取信号的故障特征,并采用核熵成分分析(KECA)实现轴承故障的监...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轴承振动信号往往呈现非线性、非平稳特性,目前常用故障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误诊率较高。为此提出基于聚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Teager能量算子提取信号的故障特征,并采用核熵成分分析(KECA)实现轴承故障的监测与诊断策略。该方法首先基于EEMD分解对信号提取单分量本征模态函数,以满足Teager能量算子对信号的单分量要求;之后基于Teager能量算子解调算法提取特征向量:最后,将特征向量作为输入构建KECA诊断模型,实现故障的监测与诊断。将该方法应用于模拟风机滚动轴承故障试验台采集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取非平稳信号中的故障特征,实现对风机轴承的故障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聚合经验模态分解 核熵成分分析 TEAGER能量算子 滚动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方式下热管接收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维蔚 段林作 +3 位作者 袁东辉 张子敬 巴旭阳 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2-498,共7页
为研究不同加热方式下热管的传热性能,该文设计并搭建一套具有非均匀加热功能的热管传热性能实验测试台架。实验测试加热方式(均匀加热、上表面加热、下表面加热)、加热功率和放置倾角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功率和放... 为研究不同加热方式下热管的传热性能,该文设计并搭建一套具有非均匀加热功能的热管传热性能实验测试台架。实验测试加热方式(均匀加热、上表面加热、下表面加热)、加热功率和放置倾角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功率和放置倾角一定,均匀加热时热管热效率最大,下表面加热时次之,上表面加热时最小;下表面加热时,热管总传热热阻最小,蒸发段传热系数最大,外壁面平均温度最低。无论采用哪种加热方式,随着放置倾角的增大,热管热效率均逐渐减小,总传热热阻逐渐增大,蒸发段传热系数逐渐减小;蒸发段液池区域外壁面温度均明显高于液膜区域;液膜区域,沿高度方向外壁面温度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非均匀加热 热管 热效率 传热热阻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热影响系数d的太阳能烟囱集热效率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晶 蔡琦龙 +2 位作者 张维蔚 宋长忠 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9-1494,共6页
针对呼和浩特地区太阳辐照资源,以太阳能烟囱为研究对象,在呼和浩特地区应用太阳能烟囱进行可行性分析。太阳能烟囱在定集热棚半径定壁温条件下,对不同集热棚倾角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引入集热影响系数d,对集热棚内流场努赛尔数(Nu)进行... 针对呼和浩特地区太阳辐照资源,以太阳能烟囱为研究对象,在呼和浩特地区应用太阳能烟囱进行可行性分析。太阳能烟囱在定集热棚半径定壁温条件下,对不同集热棚倾角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引入集热影响系数d,对集热棚内流场努赛尔数(Nu)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倾角下温度场、压力场、速度场、集热效率。研究表明,集热棚集热影响系数d存在最大值,在不同集热棚倾角下,集热棚内温度场、压力场、速度场变化较大,集热效率存在最大值。认为在定集热棚半径条件下,集热棚倾角选取10°作为呼和浩特地区太阳能烟囱集热棚倾角更经济适合。修正了以往国内外太阳能烟囱集热棚倾角的选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烟囱 集热效率 太阳辐照 集热影响系数 努赛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分析和分析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维蔚 巴旭阳 +3 位作者 薛奇成 高虹 史志国 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51-2257,共7页
采用光学-动力学耦合的方法,建立槽式太阳能真空管接收器的三维流动、传热模型,分析影响集热系统热效率和效率的因素。为验证模拟结果准确性,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平均误差为9.4%。模拟结果显示,传热流体入口温度、环形区... 采用光学-动力学耦合的方法,建立槽式太阳能真空管接收器的三维流动、传热模型,分析影响集热系统热效率和效率的因素。为验证模拟结果准确性,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平均误差为9.4%。模拟结果显示,传热流体入口温度、环形区域压力对集热系统热效率和效率的影响最显著,间隙尺寸的影响次之,传热流体质量流速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管接收器 热效率 效率 环形区域 间隙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加热沼气池试验研究和Fluent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玲 邢世录 +2 位作者 田瑞 王丽颖 李嵩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5-88,共4页
为了寻找合适的研究太阳能加热沼气池系统的数值方法,为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提供依据,作为基础性研究工作,建立了电加热沼气池实验台,并利用Fluent软件对系统内的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之前,通过计算热量平衡来分析试验数... 为了寻找合适的研究太阳能加热沼气池系统的数值方法,为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提供依据,作为基础性研究工作,建立了电加热沼气池实验台,并利用Fluent软件对系统内的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之前,通过计算热量平衡来分析试验数据并对有偏差的数据予以修正,然后采用修正的试验数据,编写UDF表征动态边界条件,通过瑞利数的判断选用标准湍流模型,数值求解系统的非稳态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模拟过程基本反映了试验情况,模拟数据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二者误差在1%以内。该数值模拟分析准确,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池 试验研究 Fluent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腔体接收器多场耦合热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志敏 杨畅 +2 位作者 产文武 袁拓 王海博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9-1156,共8页
文章针对一种槽式太阳能利用的倒梯形腔体接收器,采用ANSYS软件对腔体倾角、工质进口温度、环境风速变化造成的接收器热性能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采用多场耦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风时,各管出口温度的变化趋势与腔体倒梯... 文章针对一种槽式太阳能利用的倒梯形腔体接收器,采用ANSYS软件对腔体倾角、工质进口温度、环境风速变化造成的接收器热性能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采用多场耦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风时,各管出口温度的变化趋势与腔体倒梯形结构相吻合,且进口温度T_(in)为353 K时的腔体热损失量是303 K时的6.9倍;腔体倾角θ_(cav)为30°,T_(in)为353 K时,中间管受扰流影响程度随风速增大逐渐减小,且风速V_(w)为3.0 m/s时的总热损失量是0.8 m/s时的2.8倍;在腔体变倾角研究中,当T_(in)为353 K,V_(w)为1.5 m/s,θ_(cav)为90°时的热损失是0°时的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集热 腔体 线聚焦 热损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