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窟野河流域生长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1
作者 郭喜悦 荀学义 +3 位作者 刘东伟 张敏 陈海英 包福祥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4-313,共10页
为探讨窟野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该研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气候因素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与情景模拟评估等方法分析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规... 为探讨窟野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该研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气候因素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与情景模拟评估等方法分析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规律,剥离气候因素和人为干扰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组分,探讨两种组分在植被动态演变过程的定量贡献,进而阐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2年窟野河流域多年平均植NDVI自北向南逐渐递增,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008/a,耕地植被覆盖改善状况最好,建设用地植被覆盖恢复效果最差;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窟野河流域植被覆盖的影响正、负效应并存,尤以人类活动的正向推动作用更甚;不同植被类型NDVI均以极显著(P<0.05)增加趋势为主;水域和建设用地植被覆盖受负面影响最大,但以不显著(P>0.05)减少趋势为主;在植被覆盖向好发展区域,人类干预贡献占比为98.78%,气候变化归因权重仅占1.22%;在植被覆盖逐渐恶化区域,人类干预贡献占比为95.31%,气候变化归因权重仅占4.69%;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植被覆盖受气候影响相对较大。研究结果期望能为窟野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植被恢复与政府管理及生态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窟野河流域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城县冰雹灾害对农牧业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海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33-233,239,共2页
冰雹灾害是制约凉城县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气候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凉城县的冰雹特征,阐述了冰雹灾害对凉城县农牧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防御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 冰雹 农牧业 影响 防御措施 内蒙古凉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6年凉城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姝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13-213,215,共2页
本文利用1981—2016年凉城县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对凉城县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6年凉城县年平均气温为5.9℃,气候倾向率为0.36℃/10年,气温升高趋势显著,四季平均气温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8... 本文利用1981—2016年凉城县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对凉城县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6年凉城县年平均气温为5.9℃,气候倾向率为0.36℃/10年,气温升高趋势显著,四季平均气温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81—2016年凉城县年降水量为406.5 mm,气候倾向率为-0.976 mm/10年,除夏季和冬季外,其余2季降水量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凉城县气候变化趋势较显著,对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农业生产 影响 内蒙古凉城 1981—201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珍 薛羽 邓姝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95-195,199,共2页
利用常规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属高压脊发展型,偏于亚洲地区的一侧极涡中心携带大量强冷空气南下移向亚洲地区,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脊前偏北气... 利用常规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属高压脊发展型,偏于亚洲地区的一侧极涡中心携带大量强冷空气南下移向亚洲地区,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脊前偏北气流引导作用以及鄂霍茨克海高压的阻挡,极地冷空气出现积聚、加强并南下,我国暴发了大范围寒潮降温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冷平流 强降温 内蒙古凉城 2016年1月20—24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8月1日凉城县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
5
作者 陈海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03-204,共2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5年8月1日凉城县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属一次飑线过程,破坏性强大;主要由斜压锋生所产生,高空较强冷平流使垂直温度梯度变大,低空较强暖湿...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5年8月1日凉城县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属一次飑线过程,破坏性强大;主要由斜压锋生所产生,高空较强冷平流使垂直温度梯度变大,低空较强暖湿气流促使水平梯度变大,高低空冷暖平流构成锋区;斜压锋生的强烈抬升构成动力强迫,促使强对流天气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内蒙古凉城 2015年8月1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7年凉城县霜冻天气变化特征及防御措施
6
作者 赵慧珍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16-216,219,共2页
本文选取1981—2017年凉城县霜冻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凉城县霜冻天气变化规律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防御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霜冻 农业生产 影响 措施 内蒙古凉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11月5日凉城县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7
作者 邓姝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02-202,204,共2页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5日凉城县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凉城县位于冷高压边缘位置处,地面以东风为主,气压梯度较大,在凉城县有冷暖空气交汇,不稳定性增强,是特大暴雨天气形...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5日凉城县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凉城县位于冷高压边缘位置处,地面以东风为主,气压梯度较大,在凉城县有冷暖空气交汇,不稳定性增强,是特大暴雨天气形成的原因;凉城县上空有偏东气流、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强冷高压3股气流,增强凉城县不稳定能量,从低层到高层相对湿度均>90%;河套至凉城县200~500 hPa以正散度区为主,而500~850 hPa以负散度为主,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抽吸作用有利于强烈上升运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内蒙古凉城 2015年11月5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