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生物信息学识别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翟永青 马艳红 +7 位作者 范菠菠 房永雨 张学峰 于卓 李坤 吴婧 闫秀秀 赵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4-692,共9页
为挖掘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干旱胁迫响应的脱水素基因,本研究在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进行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不同干旱处理的脱水素基因进... 为挖掘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干旱胁迫响应的脱水素基因,本研究在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进行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不同干旱处理的脱水素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到6个具有脱水素蛋白保守结构域的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蛋白大小在81~275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分子量在0.83~2.75 kD之间;理论等电点在5.14~10.00之间;6个脱水素基因预测均位于细胞核;AmDHNs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包括motif1和motif2;系统进化树发现DN14936_c0_g6,DN18948_c1_g4与已知具有抗旱功能的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qRT-PCR分析与对照(CK)相比5个基因在干旱处理下显著差异表达,1个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转录组测序数据和qRT-PCR分析表明6个基因的表达量随干旱处理时间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可为蒙古冰草抗旱相关脱水素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验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脱水素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钙对盐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佳琪 赵欣宇 +7 位作者 秦子涵 刘思齐 殷国梅 孙娟娟 杨玉光 梁燕 潘尚军 赵金梅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25,共10页
本研究以白燕7号燕麦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喷施外源钙对盐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在复合盐胁迫(NaCl∶Na_(2)SO_(4)=1∶1)浓度为200 mmol/L条件下,于燕麦幼苗(三叶一心)期叶面喷施浓度10、20、30、40 mmol/L CaCl_(2),分析不同浓度... 本研究以白燕7号燕麦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喷施外源钙对盐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在复合盐胁迫(NaCl∶Na_(2)SO_(4)=1∶1)浓度为200 mmol/L条件下,于燕麦幼苗(三叶一心)期叶面喷施浓度10、20、30、40 mmol/L CaCl_(2),分析不同浓度CaCl_(2)对燕麦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筛选适合缓解盐胁迫损伤的Ca^(2+)浓度。结果表明,200 mmol/L盐胁迫显著抑制燕麦幼苗的正常生长。与不施钙处理相比,外源喷施10 mmol/L的CaCl_(2)处理燕麦幼苗的株高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了9.31%和46.99%(P<0.05),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55.32%和18.84%(P<0.05);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在CaCl_(2)处理浓度为10、20 mmol/L时显著下降(P<0.05),且在10 mmol/L时最低,分别降低了48.59%和33.74%;燕麦根系中的K^(+)含量在CaCl_(2)处理浓度为10、20 mmol/L时高于不施钙处理,20 mmol/L时差异显著(P<0.05),达30.62%,Na^(+)/K^(+)也在CaCl_(2)处理浓度为20 mmol/L时显著降低29.35%(P<0.05);燕麦叶片中的K^(+)含量在CaCl_(2)处理浓度为10、20、30 mmol/L时高于不施钙处理,30 mmol/L时达到显著差异(P<0.05),增加了26.22%,Na^(+)/K^(+)在CaCl_(2)处理浓度为30 mmol/L时最低。综上,添加外源Ca^(2+)最佳浓度为10 mmol/L,可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损伤,缓解盐胁迫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胁迫 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燕麦需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洪仁 王显国 +3 位作者 李茂娜 白春利 杜雪燕 李林霞 《中国奶牛》 2023年第8期61-65,共5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燕麦(Avena spp.)需水规律。不同地区燕麦需水量和需水强度存在较大差别;生产期影响燕麦需水量和需水强度;我国燕麦需水量和需水强度范围分别为280~570 mm和3.0~4.8 mm/d。我国主产区燕麦需水强度动态和生长发育阶段...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燕麦(Avena spp.)需水规律。不同地区燕麦需水量和需水强度存在较大差别;生产期影响燕麦需水量和需水强度;我国燕麦需水量和需水强度范围分别为280~570 mm和3.0~4.8 mm/d。我国主产区燕麦需水强度动态和生长发育阶段需水模数动态大体上呈先逐渐升高、后逐渐降低的单峰曲线。不同地区燕麦生长发育阶段干旱减产率及其模式差别巨大,需水关键期各不相同;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都可能成为燕麦需水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饲草燕麦 籽实燕麦 需水量 需水强度 需水模数 需水关键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燕麦耗水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洪仁 王显国 +3 位作者 李茂娜 白春利 杜雪燕 李林霞 《中国奶牛》 2023年第5期60-66,共7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燕麦(Avena spp.)耗水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燕麦耗水量的影响因子包括降水量、降雨季节分配、地形、播种期、灌溉、施肥、混播、耕作方式和茬口;在一定范围内,雨养燕麦耗水量与降水量直线正相关,灌溉燕麦耗水量...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燕麦(Avena spp.)耗水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燕麦耗水量的影响因子包括降水量、降雨季节分配、地形、播种期、灌溉、施肥、混播、耕作方式和茬口;在一定范围内,雨养燕麦耗水量与降水量直线正相关,灌溉燕麦耗水量与灌溉量直线正相关;我国燕麦耗水量范围为79~597mm。籽实燕麦棵间蒸发耗水占全部蒸腾蒸发耗水比例之动态曲线呈单谷型,谷值位于抽穗-灌浆阶段,为23%~30%;播种-拔节阶段燕麦棵间蒸发耗水比例最高,为44%~50%;燕麦全生产期平均棵间蒸发耗水比例为3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饲草燕麦 籽实燕麦 耗水量 棵间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燕麦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洪仁 王显国 +3 位作者 李茂娜 白春利 杜雪燕 李林霞 《中国奶牛》 2023年第2期59-66,共8页
本文对我国燕麦(Avena spp.)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总结。燕麦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包括降水量、降雨季节分配、地形、播种期、灌溉、施肥、混播、耕作方式、茬口、品种、刈割次数、耗水量和产量。施肥提高燕麦水分利... 本文对我国燕麦(Avena spp.)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总结。燕麦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包括降水量、降雨季节分配、地形、播种期、灌溉、施肥、混播、耕作方式、茬口、品种、刈割次数、耗水量和产量。施肥提高燕麦水分利用效率。多次刈割降低饲草燕麦水分利用效率。随着降水量、灌溉量和耗水量的逐渐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动态可能呈抛物线型,或直线上升+直线下降型,或直线上升+高平台+直线下降型。随着产量逐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呈直线或曲线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饲草燕麦 籽实燕麦 水分利用效率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燕麦耗水强度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6
作者 孙洪仁 王显国 +3 位作者 李茂娜 白春利 杜雪燕 李林霞 《中国奶牛》 2023年第6期62-66,共5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燕麦(Avena spp.)耗水强度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燕麦耗水强度的影响因子包括降水量、降雨季节分配、地形、播种期、灌溉、施肥、混播、耕作方式和茬口;在一定范围内,雨养燕麦耗水强度与降水量直线正相关,灌溉燕麦...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燕麦(Avena spp.)耗水强度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燕麦耗水强度的影响因子包括降水量、降雨季节分配、地形、播种期、灌溉、施肥、混播、耕作方式和茬口;在一定范围内,雨养燕麦耗水强度与降水量直线正相关,灌溉燕麦耗水强度与灌溉量直线正相关;我国燕麦耗水强度范围为0.6~5.8 mm/d。我国各地燕麦耗水强度动态曲线差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饲草燕麦 籽实燕麦 耗水强度 动态曲线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草渣与小麦秸混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薛艳林 孙杰 +2 位作者 聂明达 白春生 玉柱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4,共3页
试验对苜蓿草渣直接青贮及苜蓿草渣与小麦秸不同比例(8.0∶2.0、7.5∶2.5、7.0∶3.0和6.5∶3.5)混贮效果、最佳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小麦秸与苜蓿草渣混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苜蓿草渣直接青贮(P<0.05),pH值、乙酸含量显著低于... 试验对苜蓿草渣直接青贮及苜蓿草渣与小麦秸不同比例(8.0∶2.0、7.5∶2.5、7.0∶3.0和6.5∶3.5)混贮效果、最佳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小麦秸与苜蓿草渣混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苜蓿草渣直接青贮(P<0.05),pH值、乙酸含量显著低于直接青贮(P<0.05),添加小麦秸可以改善苜蓿草渣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试验表明,苜蓿草渣与小麦秸按6.5∶3.5混贮时pH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乳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Flieg评价得分最高,为优等饲料,苜蓿草渣与小麦秸混贮的最佳配比为6.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渣 小麦秸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乌珠穆沁旗家庭牧场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思博 殷国梅 +7 位作者 高博 赵逸文 冀超 马崇勇 单艳敏 丁海君 白春利 孙林 《草原与草业》 2021年第2期36-39,共4页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西乌珠穆沁旗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采用跟踪测试方法,全面记录家庭牧场的草地利用情况、植被状况和畜群数量变化等,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牧场试验户植物地上生物现存量高于对照户;家畜体重变化...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西乌珠穆沁旗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采用跟踪测试方法,全面记录家庭牧场的草地利用情况、植被状况和畜群数量变化等,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牧场试验户植物地上生物现存量高于对照户;家畜体重变化随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增长逐渐增加,随植物地上生物量的降低而下降;根据家畜体重及草场植物地上生物量对畜群结构进行调整(减少家庭牧场家畜数量、增加饲草料量),使草畜趋于平衡,家庭牧场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牧场 草畜平衡 放牧 资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草组合对乌珠穆沁羔羊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9
作者 赵金梅 殷国梅 +5 位作者 孙世贤 张晓庆 薛艳林 冀超 李薇 卫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4,共7页
为分析不同饲草组合代替部分精饲料对羔羊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4~5月龄健康乌珠穆沁公羔羊30只,分为5组分别接受对照组、青贮组、苜蓿组、柠条组、完全组5种不同日粮处理(对照组日粮的精粗比为75∶25,其余组为50∶5... 为分析不同饲草组合代替部分精饲料对羔羊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用4~5月龄健康乌珠穆沁公羔羊30只,分为5组分别接受对照组、青贮组、苜蓿组、柠条组、完全组5种不同日粮处理(对照组日粮的精粗比为75∶25,其余组为50∶50),测定各组的日采食量、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并计算毛利润。结果表明:(1)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显著低于苜蓿组和柠条组(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AST/ALT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苜蓿组和柠条组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高于完全组和青贮组(P<0.05),青贮组、完全组和柠条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完全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对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日增重表现为完全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青贮组最低,苜蓿组和柠条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料重比最高,显著高于完全组、苜蓿组和柠条组(P<0.05)。(3)青贮组的日粮价格及成本最低,完全组、柠条组和苜蓿组次之,对照组最高;完全组每只羊增重价值和毛利润最高,苜蓿组次之,青贮组最低。综合以上,优质饲草组合取代舍饲羔羊日粮中25%的精饲料有利于改善羔羊的健康状况,5个组合中10%苜蓿干草+10%柠条粉+15%青贮玉米+15%玉米秸秆+50%精饲料组合效果最好,羔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适合内蒙古牧区家庭牧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组合 乌珠穆沁羔羊 血液生化指标 增重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昊然 高凤芹 +4 位作者 薛艳林 蒋恒 娜娜 王娇 孙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90,共9页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无添加对照组(CK)、青贮邦(A组,植物乳杆菌)、康富青S乳酸菌青贮剂(B组,布氏乳杆菌)、壮乐美青贮发酵剂(C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芯来旺I-秸秆青贮剂(D组,植物乳杆菌+布氏...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无添加对照组(CK)、青贮邦(A组,植物乳杆菌)、康富青S乳酸菌青贮剂(B组,布氏乳杆菌)、壮乐美青贮发酵剂(C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芯来旺I-秸秆青贮剂(D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屎肠球菌)、保时青-加强型C(E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处理,并于青贮60 d测定燕麦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C组和D组的pH值、氨态氮/总氮低于CK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D组的干物质含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C组和D组的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高于A组和B组(P<0.05);D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E组和B组(P<0.05),各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A组和B组氨态氮/总氮、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菌群分析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C、D、E组青贮细菌多样性降低,A组和B组细菌多样性升高;属水平上,各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差异较大;乳酸菌中,与CK组相比,各组酸鱼乳杆菌相对丰度均降低,C、D、E组以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占绝对优势。综上,乳酸菌剂改变了燕麦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D组青贮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青贮 乳酸菌添加剂 青贮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苜蓿草渣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1
11
作者 薛艳林 白春生 +3 位作者 玉柱 孙杰 单战 孙娟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39-343,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苜蓿草渣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对照组、蔗糖(2%、3%、3.5%)、玉米粉(5%、7.5%、10%)、甲酸(0.2%、0.3%、0.4%)、乳酸菌(2.5g/t)、乳酸菌+蔗糖(2.5 g/t+2%、2.5 g/t+3%、2.5g/t+3.5%)、乳酸菌+玉米粉(2.5 g/t... 为了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苜蓿草渣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对照组、蔗糖(2%、3%、3.5%)、玉米粉(5%、7.5%、10%)、甲酸(0.2%、0.3%、0.4%)、乳酸菌(2.5g/t)、乳酸菌+蔗糖(2.5 g/t+2%、2.5 g/t+3%、2.5g/t+3.5%)、乳酸菌+玉米粉(2.5 g/t+5%、2.5 g/t+7.5%、2.5 g/t+10%)17个处理组,调制草渣青贮饲料。结果表明:草渣直接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较差;蔗糖、玉米粉和甲酸可以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单独添加乳酸菌不能提高青贮饲料品质;乳酸菌分别与蔗糖和玉米粉混合使用,与二者单独添加相比较,其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同样也未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草渣 青贮 添加剂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纤维素酶和苹果渣对苜蓿草渣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薛艳林 玉柱 +3 位作者 白春生 孙杰 单战 孙娟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1,共4页
为了研究纤维素酶和苹果渣对苜蓿草渣青贮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对照组、添加纤维素酶(2.5g/t)和添加苹果渣(5%、10%、15%)5个处理组,调制草渣青贮饲料。结果表明:草渣直接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较差,纤维素酶和苹果渣可以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 为了研究纤维素酶和苹果渣对苜蓿草渣青贮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对照组、添加纤维素酶(2.5g/t)和添加苹果渣(5%、10%、15%)5个处理组,调制草渣青贮饲料。结果表明:草渣直接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较差,纤维素酶和苹果渣可以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添加苹果渣可抑制青贮过程中蛋白质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渣 纤维素酶 苹果渣 青贮饲料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制剂对小麦秸黄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薛艳林 白春生 +3 位作者 玉柱 单战 孙娟娟 孙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38-40,共3页
为研究青贮添加剂对小麦秸黄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乳酸菌(LAB)(2.5g/t)处理组、纤维素酶(CE)(2.5g/t)处理组、乳酸菌+纤维素酶(LAB+CE)(2.5g/t+2.5g/t)处理组。结果显示:各添加剂处理均显著... 为研究青贮添加剂对小麦秸黄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乳酸菌(LAB)(2.5g/t)处理组、纤维素酶(CE)(2.5g/t)处理组、乳酸菌+纤维素酶(LAB+CE)(2.5g/t+2.5g/t)处理组。结果显示:各添加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小麦秸黄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含量(%,总氮)、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乳酸、总酸和粗蛋白质(CP)含量(P<0.05)。试验表明,青贮添加剂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小麦秸黄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小麦秸的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黄贮 乳酸菌 纤维素酶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燕麦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洪仁 王显国 +3 位作者 李茂娜 白春利 杜雪燕 李林霞 《中国奶牛》 2023年第3期61-65,共5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燕麦(Avena spp.)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我国燕麦饲草、籽实和生物水分利用效率范围依次为5.7~58.4、1.0~21.3和3.4~95.8kg/(mm·hm^(2))。我国燕麦饲草、籽实和生物耗水系数范围依次为171~1754、470~10000和1...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燕麦(Avena spp.)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我国燕麦饲草、籽实和生物水分利用效率范围依次为5.7~58.4、1.0~21.3和3.4~95.8kg/(mm·hm^(2))。我国燕麦饲草、籽实和生物耗水系数范围依次为171~1754、470~10000和104~2941。我国燕麦饲草、籽实和生物水分利用效率及耗水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依次为10.3、21.3和28.2,饲草燕麦生产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远较籽实燕麦生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饲草燕麦 籽实燕麦 水分利用效率 耗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品种对沙地紫花苜蓿抗氧化特性与越冬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永雷 张玉霞 +4 位作者 王显国 候文慧 王月林 孙明雪 杜晓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77-1283,共7页
为探讨不同播种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根颈抗氧化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越冬的关系,本试验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5天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土壤冻融交替期)、11... 为探讨不同播种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根颈抗氧化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越冬的关系,本试验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5天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1日(土壤封冻期)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3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均明显下降,紫花苜蓿根颈中CAT,POD,SOD酶活均呈下降趋势;越冬率与10月11日紫花苜蓿根颈的SOD酶活性及11月11日根颈的POD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10月11日和11月11日根颈的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紫花苜蓿根颈中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是其适应低温的关键酶,在阿鲁科尔沁地区,7月21日之前播种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越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紫花苜蓿 越冬率 抗氧化特性 播种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优先效应对植物群落构建的影响及其生态恢复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晓红 牛建明 +4 位作者 李元恒 伊风艳 孙世贤 金轲 李西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7-225,共9页
植物群落构建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但如何定向培育植物群落以加快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恢复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优先效应是指在植物群落重塑中,早期到达物种对随后到达物种的建植、生长及繁殖等产生促进、抑... 植物群落构建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但如何定向培育植物群落以加快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恢复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优先效应是指在植物群落重塑中,早期到达物种对随后到达物种的建植、生长及繁殖等产生促进、抑制或无影响的现象,其对群落结构调整、功能维持及演替动态等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植物群落的人为构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此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北美和欧洲国家,用于解决外来物种入侵、多样性保护、植被建设与管理等问题,而在我国的研究尚十分少见。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综述了物种优先效应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其主要驱动因素、响应机制及量化方法等内容。结果表明:优先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受物种特性、组装顺序、环境条件及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两个主要的驱动机制为生态位抢占和生态位修饰;存在研究区域较为局限,试验观测时间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交互研究少及理论支持缺乏等问题。本研究结合我国退化植被恢复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我国生态恢复工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顺序 优先效应 群落构建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黄芪间作对高丹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悦 房永雨 +4 位作者 刘拴成 穆俊祥 于新超 卜令超 田牧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0-137,共8页
为探究高丹草/黄芪间作对高丹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高丹草单作为对照(S),设置3种高丹草与黄芪的间作模式(2∶1,2∶2,4∶2),通过测定高丹草农艺性状以及采用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分析高丹草/黄芪间作对高丹草生物性状和... 为探究高丹草/黄芪间作对高丹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高丹草单作为对照(S),设置3种高丹草与黄芪的间作模式(2∶1,2∶2,4∶2),通过测定高丹草农艺性状以及采用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分析高丹草/黄芪间作对高丹草生物性状和高丹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高丹草间作模式下高丹草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等生物性状总体上高于高丹草单作模式,且就平均而言高丹草/黄芪2∶1的间作模式效果最好。采用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丹草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 rDN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对4个样品土壤细菌16S测序共得到优化序列172643条,碱基对数范围为13515561~22878067 bp,平均序列长度分布范围为415.62~417.42 bp。高丹草/黄芪间作使高丹草根际微生物群落Chao 1指数和Ace指数均显著大于单作模式(P<0.05),高丹草根际土壤的优势菌种(相对丰度大于10%)分别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3种不同间作模式土壤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高丹草单作土壤,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高丹草单作土壤。不同高丹草间作模式下,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变化,说明高丹草/黄芪间作模式可以改善高丹草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为推广应用高丹草多样性种植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黄芪 间作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类对苜蓿叶蛋白中SOD的冻干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艳林 薛春放 +4 位作者 白春生 玉柱 许庆方 单战 孙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研究海藻糖(0.1%,0.2%,0.3%)、蔗糖(0.1%,0.2%,0.3%)、乳糖(0.1%,0.2%,0.3%)和蔗糖+乳糖(0.1%+0.2%,0.15%+0.15%,0.2%+0.1%)对苜蓿叶蛋白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苜蓿(Medicago sativaL.)叶蛋白的化学成分,探讨适合的冻干保... 研究海藻糖(0.1%,0.2%,0.3%)、蔗糖(0.1%,0.2%,0.3%)、乳糖(0.1%,0.2%,0.3%)和蔗糖+乳糖(0.1%+0.2%,0.15%+0.15%,0.2%+0.1%)对苜蓿叶蛋白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苜蓿(Medicago sativaL.)叶蛋白的化学成分,探讨适合的冻干保护剂。结果表明:糖类冻干保护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苜蓿叶蛋白中SOD活性具有保护作用,其中海藻糖处理(0.1%、0.2%和0.3%)、0.1%和0.2%乳糖处理、混合糖处理SOD活性保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0.3%海藻糖处理和1∶1比例的蔗糖和乳糖组合处理保护效果最好;0.3%蔗糖和0.3%乳糖处理对SOD未起到保护作用。苜蓿叶蛋白中富含蛋白质,而且各种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比例较为平衡,其中赖氨酸含量比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悦 房永雨 +3 位作者 于卓 杨东升 柴文娟 刘拴成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5期119-124,共6页
【目的】建立高丹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高丹草转基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试验以高丹草成熟种子为外植体,采用MS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外源激素配比(2,4-D、NAA、6-BA、IBA)对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分化和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 【目的】建立高丹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高丹草转基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试验以高丹草成熟种子为外植体,采用MS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外源激素配比(2,4-D、NAA、6-BA、IBA)对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分化和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1.5 mg/L),诱导率达到65.63%;芽分化培养基为MS+NAA(0.5 mg/L)+6-BA(1.5 mg/L),分化率为80.21%;生根培养基为MS+IBA(1.0 mg/L),生根率达74.30%;移栽组培苗选择花土∶珍珠岩∶蛭石=3∶1∶1的营养土作为移栽基质,生长状况较好。【结论】高丹草成熟种子的再生体系为诱导培养基MS+2,4-D(1.5 mg/L),芽分化培养基为MS+NAA(0.5 mg/L)+6-BA(1.5 mg/L),生根培养基为MS+IBA(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成熟种子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科草木樨1号选育及其利用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明 白春利 +5 位作者 赵和平 高洪文 丁海君 王赞 张雨军 戈力兵 《草原与草业》 2014年第4期56-58,共3页
草木樨是一种优良牧草、绿肥和水土保持作物,具备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可以综合利用等特点,为当今许多国家所提倡。我国北方生产上常用的草木樨为二年生草木樨,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栽培,缺乏适宜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草木樨是一种优良牧草、绿肥和水土保持作物,具备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可以综合利用等特点,为当今许多国家所提倡。我国北方生产上常用的草木樨为二年生草木樨,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栽培,缺乏适宜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一年生优良草木樨品种。为此,我们于2007年开始引进俄罗斯一年生野生黄花草木樨种质资源,通过混合选育,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于2013年经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为育成品种,定名为牧科草木樨1号(品种登记号:N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科草木樨1号 利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