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H99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平安 吴新荣 +7 位作者 孙瑞芬 石海波 薛春雷 常悦 唐宽刚 梁亚晖 任芹勇 李晓东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2期21-26,共6页
【目的】利用转基因手段培育抗除草剂玉米品种以解决草害问题。【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玉米自交系H99的幼胚进行遗传转化研究,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设置不同胚的大小、农杆菌的菌液浓度和共培养时间处理,比较分析转基因幼胚GUS的瞬... 【目的】利用转基因手段培育抗除草剂玉米品种以解决草害问题。【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玉米自交系H99的幼胚进行遗传转化研究,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设置不同胚的大小、农杆菌的菌液浓度和共培养时间处理,比较分析转基因幼胚GUS的瞬时表达率。【结果】幼胚大小1.5~2.0 mm、农杆菌的侵染浓度OD_(600)为0.4、侵染5 min、共培养3 d,GUS的瞬时表达率最高。PCR检测证明成功获得7株阳性转基因苗,且抗性鉴定实验证明转基因苗具有草铵膦抗性。【结论】为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优化和培育抗除草剂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草甘膦基因(EPSPS) 农杆菌介导法 遗传转化 GUS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介导抗草甘膦基因对玉米自交系A188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平安 吴新荣 +5 位作者 孙瑞芬 常悦 石海波 唐宽刚 梁亚晖 李晓东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有效利用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治,培育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种质材料,进一步完善玉米转基因育种技术。【方法】采用基因枪对玉米自交系A188幼胚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实施单因素试验,分别设置不同胚的大小、除草剂浓度,比较分析... 【目的】有效利用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治,培育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种质材料,进一步完善玉米转基因育种技术。【方法】采用基因枪对玉米自交系A188幼胚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实施单因素试验,分别设置不同胚的大小、除草剂浓度,比较分析愈伤组织诱导率。【结果】玉米幼胚大小为1.5~2.0 mm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93.3%);双丙氨膦浓度为3 mg/L时是除草剂最佳筛选浓度;PCR检测证明得到5株转基因苗,同时转基因苗抗性鉴定试验表现出较强草甘膦抗性。【结论】建立基因枪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为培育抗除草剂玉米种质材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草甘膦基因(EPSPS) 基因枪介导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早熟高油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甘豆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 刘坤雨 +6 位作者 于海强 王雪娇 赵晓宇 孙波涛 高圆丽 王佰华 李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甘豆5号是以登科13为母本、黑河43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21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该品种平均亩产151.4 kg,粗蛋白质含量41.73%,粗脂肪含量20.60%,具有适应性强、丰产性好、蛋白脂肪含量高、抗倒伏、耐炸荚等优良特性,适宜... 甘豆5号是以登科13为母本、黑河43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21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该品种平均亩产151.4 kg,粗蛋白质含量41.73%,粗脂肪含量20.60%,具有适应性强、丰产性好、蛋白脂肪含量高、抗倒伏、耐炸荚等优良特性,适宜在10℃以上活动积温>1900℃的地区种植,生育期103 d左右。为了加快我国高油大豆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本文作者介绍了极早熟高油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甘豆5号的育种经过及栽培技术,旨在为我国极早熟高油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经验,并为第五积温带极早熟大豆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甘豆5号 极早熟 育种经过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CDD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优化、验证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强 苏二虎 +3 位作者 高聚林 李丽君 谢岷 于晓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0-315,320,共7页
CDDP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技术。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大豆CDDP-PCR反应的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dNTPs浓度和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大豆CDDP-PCR体系为:Mg2+浓度2.0 mmol.L-1、... CDDP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技术。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大豆CDDP-PCR反应的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dNTPs浓度和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大豆CDDP-PCR体系为:Mg2+浓度2.0 mmol.L-1、Taq聚合酶用量1.5 U、引物浓度0.375μmol.L-1、dNTPs浓度0.3 mmol.L-1、DNA模板用量40 ng。该反应体系在16个大豆品种的验证中表现稳定可靠。利用大豆品种吉育75、本地黑豆及其9株F2代对该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验证,结果显示,杂交后代植株中出现了双亲的位点及亲本位点的缺失。并从21条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13条引物。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DDP 正交设计 体系验证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表型性状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强 高聚林 +1 位作者 苏二虎 廉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2-759,共8页
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151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农艺、产量、品质等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2年的精准鉴定,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表型性状两年变异系数分别为6.50%~52.03%和6.71%~50... 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151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农艺、产量、品质等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2年的精准鉴定,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表型性状两年变异系数分别为6.50%~52.03%和6.71%~50.90%,变异较大。不同品种间,除每荚粒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性状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除与有效分枝数、蛋白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它性状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产量性状因子、生长发育因子、粒重脂肪因子和株型蛋白因子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78.088%,基本可以反映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表型性状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