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农田地膜残留现状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金玲 武岩 +6 位作者 刘宏金 刘会 郭晓宇 春兰 刘俊鹏 孙德华 刘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为摸清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明确地膜残留特征,制定符合内蒙古实际情况的农田地膜污染防治措施,在内蒙古典型覆膜地块布设地膜残留长期定位监测点,采用问卷调查和挖取样方的方法,对内蒙古2020年农田地膜残留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 为摸清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明确地膜残留特征,制定符合内蒙古实际情况的农田地膜污染防治措施,在内蒙古典型覆膜地块布设地膜残留长期定位监测点,采用问卷调查和挖取样方的方法,对内蒙古2020年农田地膜残留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内蒙古农田平均地膜残留量为101.7 kg/hm^(2),其中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平均地膜残留量(127.66~145.83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盟市(P<0.05);鄂尔多斯市、兴安盟、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平均地膜残留量为73.10~91.05 kg/hm^(2),显著高于乌兰察布市和通辽市(P<0.05);乌兰察布市平均地膜残留量为44.20 kg/hm^(2),显著高于通辽市19.05 kg/hm^(2)的地膜残留量(P<0.05)。农田地膜残留量随壤土、沙土、黏土变化显著增加(P<0.05)且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覆膜年限增加,农田地膜残留量呈递增趋势,覆膜年限超过30年后农田地膜残留量显著增加(P<0.05),覆膜时长与农田地膜残留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0.01~0.02 mm厚度的地膜残留量虽显著低于0.004~0.010 mm厚度的地膜残留量(P<0.05),但地膜厚度与地膜残留量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量主要受土壤质地类型和覆膜年限影响。建议各盟市进一步加强地膜源头管控、推广地膜源头减量增效技术,每年开展地膜回收工作、加强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多措并举构建农田地膜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地膜残留 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区玉米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
2
作者 赵靖丹 冯志国 +6 位作者 任致贤 李纯燕 杨世英 李晓 包菡 田晓燕 张娟 《中国沼气》 CAS 2024年第4期53-56,共4页
为丰富内蒙古东部区玉米草谷比与可收集系数测算样本数量,进一步完善秸秆资源台账数据,科学测算玉米秸秆资源量,在内蒙古东部区开展玉米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试验。通过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兴安盟扎赉特旗、通辽市科左中旗、赤... 为丰富内蒙古东部区玉米草谷比与可收集系数测算样本数量,进一步完善秸秆资源台账数据,科学测算玉米秸秆资源量,在内蒙古东部区开展玉米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试验。通过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兴安盟扎赉特旗、通辽市科左中旗、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等4个旗县20个行政村12个苏木乡镇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实测玉米草谷比为1.06~1.49,平均值为1.25;玉米秸秆可收集系数为0.78~0.86,平均值为0.82,数据可为内蒙古东部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区 玉米 草谷比 可收集系数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背景下内蒙古农业发展策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红霞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第4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策略,为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知网、维普、万方等平台查阅与“农业资源利用”“现代农业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找到与本文写作相关的内容,并进行归纳与总结,为... 【目的】探究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策略,为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知网、维普、万方等平台查阅与“农业资源利用”“现代农业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找到与本文写作相关的内容,并进行归纳与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结果】为了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促进现代化集约型农业的发展,要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做好科技强农的工作,还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后,还要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的方式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结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提升农产品产值和质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利用效率 现代农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永宁 张雷 +3 位作者 傅建伟 刘宏金 郭晓宇 王跃飞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79-84,共6页
通过调查监测内蒙古不同区域地膜的使用情况及残留现状,为不同区域地膜合理使用和残膜有效回收提供参考。2021年春季对内蒙古10个旗县的30个监测点开展典型地块采样调查,同时在每个监测点周围随机选取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农田地膜应... 通过调查监测内蒙古不同区域地膜的使用情况及残留现状,为不同区域地膜合理使用和残膜有效回收提供参考。2021年春季对内蒙古10个旗县的30个监测点开展典型地块采样调查,同时在每个监测点周围随机选取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农田地膜应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问卷300份。监测点中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开鲁县地膜残留量分别达到311.9,288.6,245.3 kg·hm^(-2),残留量较高。监测的残膜碎片中,≤4 cm^(2)的占68.9%,4~25 cm^(2)的占26.26%,≥25 cm^(2)的占4.84%。残膜监测地块与住处间距离关系为,当距离≤1 km平均残留量为103.2 kg·hm^(-2),距离为1~2 km平均残留量为120.8 kg·hm^(-2),距离≥2 km平均残留量为153.9 kg·hm^(-2)。用0.008 mm厚度的地膜,平均残留量为163.7 kg·hm^(-2),用0.01 mm厚度的地膜,平均残留量达到117.9 kg·hm^(-2)。地膜使用量大、覆膜年限长、地块与住处间距离远、使用薄地膜是残留量高的主要原因。三分之二以上的残膜以≤4 cm^(2)面积存在。随残膜量增加土壤微团聚体增多,稳定性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小、含水率减小,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土壤含水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地膜 地膜残留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地保护必要性及措施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红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1期130-131,共2页
黑土地肥力高、性状好,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些年,内蒙古黑土地流失严重,较建国初期黑土地流失面积增加约80%。随着黑土地的大面积流失,农业生产力降低、生态恶化速度加快等问题逐渐显现。以黑土地流失现状、问题为论述出发... 黑土地肥力高、性状好,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些年,内蒙古黑土地流失严重,较建国初期黑土地流失面积增加约80%。随着黑土地的大面积流失,农业生产力降低、生态恶化速度加快等问题逐渐显现。以黑土地流失现状、问题为论述出发点,探讨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就黑土地的保护治理措施,分别自从小流域着手,带点覆面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良性生态循环体系;推行合理的农耕制度,减缓黑土地的侵蚀速度;营建水土防护林,提升水土流治本效益等几方面做论述,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保护利用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深埋配施硫酸铝对西辽河平原地区苏打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希 杨树青 +4 位作者 温晓雨 郭富强 付娆 马卫华 刘红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为探索秸秆深埋和硫酸铝改良剂配施交互作用对苏打盐碱地水盐运移的影响,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开展覆膜滴灌下不同硫酸铝用量与秸秆深埋的田间试验,以甜菜为指示作物,常规处理为对照(CK),在有无秸秆深埋(A、B)的条件下分别设置4水平... 为探索秸秆深埋和硫酸铝改良剂配施交互作用对苏打盐碱地水盐运移的影响,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开展覆膜滴灌下不同硫酸铝用量与秸秆深埋的田间试验,以甜菜为指示作物,常规处理为对照(CK),在有无秸秆深埋(A、B)的条件下分别设置4水平硫酸铝添加量(30、60、90、120 g/m^(2)),揭示硫酸铝用量、秸秆深埋与土壤含水率、盐分的相关关系,提出覆膜滴灌及秸秆深埋下适宜的硫酸铝用量。结果显示,未添加秸秆处理中B3处理0~50 cm土体平均含水率最高(23.8%),比CK高8.2%,且平均含盐量最低(1.69 g/kg),比CK低12.6%;添加秸秆处理中A3处理0~50 cm土体平均含水率最高(26.6%),比B3处理高2.8%,平均含盐量也最低(1.57 g/kg),比B3处理低19%,且平均积盐率最低,比B3处理降低7.6%;A3处理在10~20和20~30 cm处土壤含水率均显著高于B3处理(P<0.05),在0~10和20~30 cm处土壤含盐量较B3处理显著降低(P<0.05);A3处理0~30 cm各土层均有脱盐趋势,达到显著水平(P<0.05),平均脱盐率11.5%;硫酸铝和秸秆深埋交互作用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0.808),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0.564)。秸秆深埋和硫酸铝改良剂综合作用可有效降低土壤pH值0.53~0.94,缓解土壤碱化度20.5%~21.9%。覆膜滴灌及秸秆深埋下硫酸铝用量在72~104 g/m^(2)为适宜当地的推荐用量。研究结果可为西辽河平原地区盐碱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滴灌 硫酸铝 秸秆深埋 苏打盐碱土 水盐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客观赋权法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证 被引量:3
7
作者 武岩 刘宏金 +7 位作者 迟文峰 罗军 张雷 苗永茂 乔志刚 李晓敏 郭云汉 王跃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的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对指导耕地质量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表达耕地质量评价高维性、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精度,...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的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对指导耕地质量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表达耕地质量评价高维性、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精度,运用客观赋权(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以野外调查及检测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优化评价指标赋值方法,从地形地貌、土壤性状、农田管理和生态安全4个方面构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并以呼和浩特市耕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5.84,处于中等水平,总体表现为中部耕地质量较好、西北部次之、东南部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贫瘠、盐渍化和灌排设施不完善成为制约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从耕地质量等级空间分布来看,1~4等较高水平耕地面积为11.19万hm^(2),占比20.13%;5~7等中等质量水平耕地面积35.67万hm^(2),占比64.14%;8~10等较低水平耕地面积为8.75万hm^(2),占比15.73%,总体分布规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研究结果与国标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CRITIC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可以准确、客观反映耕地质量水平,能有效运用于其他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是对已有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的重要补充,同时为其他地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客观赋权法 评价方法 呼和浩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化耕地秸秆深埋配施氮对玉米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袁鹏伟 杨树青 +2 位作者 张万锋 娄帅 刘红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探究盐渍化耕地秸秆深埋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在河套灌区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不施氮(N0)、施氮135 kg·hm^(-2)(N1)、施氮180 kg·hm^(-2)(N_(2))、施氮225 kg·hm^(-2)(N... 为探究盐渍化耕地秸秆深埋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在河套灌区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不施氮(N0)、施氮135 kg·hm^(-2)(N1)、施氮180 kg·hm^(-2)(N_(2))、施氮225 kg·hm^(-2)(N_(3))5个处理,分别在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采集玉米根系样品。结果表明,盐渍化耕地秸秆深埋下,适量施氮(N_(2))显著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全生育期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相比N0处理分别增加67.65%、86.71%和62.95%,根干质量两年平均增加94.63%,根冠比平均增加16.43%。过量施氮(N_(3))虽对40~60 cm土层根系有促进作用,但总体上仍表现出抑制作用,相较于N_(2)处理,N_(3)处理生育期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减少12.45%、17.48%和18.07%,根干质量两年平均减少11.68%,根冠比平均减少8.22%。相比CK处理,适量施氮(N_(2))处理两年平均增产4.96%。因此,建议河套灌区玉米适宜的施氮水平为180 kg·hm^(-2),研究成果可为优化盐渍化地区玉米施氮水平及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耕地 秸秆深埋 氮配施 根系 产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总氮来源分析及源头管控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恒钦 乔志刚 +2 位作者 李瑞月 罗军 陈德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502-2508,共7页
总氮是水体的一项重要指标,总氮超标会引起河流、湖库富营养化、海洋赤潮、地下水污染,甚至对人体造成伤害。总氮来源主要为农业种植上过量含氮肥料的施用,畜禽养殖上粪便、尿液的不规范堆积、排放,城镇生活污水管道的错接、混接,农村... 总氮是水体的一项重要指标,总氮超标会引起河流、湖库富营养化、海洋赤潮、地下水污染,甚至对人体造成伤害。总氮来源主要为农业种植上过量含氮肥料的施用,畜禽养殖上粪便、尿液的不规范堆积、排放,城镇生活污水管道的错接、混接,农村生活污水未治理造成的直排入河等。环境中总氮一般具有“晴天累积,雨天释放”的特征,各种含氮污染物日常蓄存于地面土壤、支沟支渠,随降雨冲刷入河或浸淋至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总氮形态多样且易转化,最终多以溶解性及稳定性较强的硝态氮形式存在,必须从源头进行管控,控源截污结合长效管理是降低水体总氮污染的根本途径。结合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指南、文献查阅及实际经验,文章从水体总氮存在形式及转化、来源分析及源头管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拟提高源头管控的重要性,从而为科学、有效地降低河流总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总氮 农业种植源 畜禽养殖源 城镇生活源 农村生活源 源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外来入侵物种黄花刺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0
作者 孙宇 魏春光 +4 位作者 杭欣宇 包菡 张晓霞 何娜 贾璐 《南方农业》 2024年第9期53-56,共4页
黄花刺茄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当地物种生存以致威胁生物多样性,还可能成为新疾病的源头,直接威胁人体健康。为有效遏制黄花刺茄生长和蔓延,提高黄花刺茄的防治成效,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花刺茄防治为例,... 黄花刺茄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当地物种生存以致威胁生物多样性,还可能成为新疾病的源头,直接威胁人体健康。为有效遏制黄花刺茄生长和蔓延,提高黄花刺茄的防治成效,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花刺茄防治为例,简要概述了黄花刺茄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以及鄂尔多斯市黄花刺茄的发生情况,分析了黄花刺茄对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危害,并从强化事前防范措施,提高群防群治意识;加大事中管控力度,增强综合防除能力;做好事后评估,优化改进防治技术等层面提出了黄花刺茄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刺茄 危害 防治措施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水稻微量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11
作者 韩晓君 乔志刚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551-1554,共4页
近年来,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固碳减排、肥力提升及重金属污染治理。尽管生物质炭能有效降低Cd等重金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生物有效性,然而,生物质炭的施用对水稻吸收微量元素的影响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通过田... 近年来,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固碳减排、肥力提升及重金属污染治理。尽管生物质炭能有效降低Cd等重金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生物有效性,然而,生物质炭的施用对水稻吸收微量元素的影响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小麦秸秆生物质炭(20 t·hm^(-2)和40 t·hm^(-2))对水稻不同部位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更好地了解生物质炭对水稻吸收积累微量元素的影响提供案例支撑。研究表明,水稻各部位Fe、Cu、Zn含量均为根>秸秆>籽粒,其中,水稻根中Fe含量远高于其他部位,而秸秆中Mn含量远高于根,籽粒部位最低。相较于20 t·hm^(-2)用量,40 t·hm^(-2)生物质炭处理能更好地降低水稻籽粒、秸秆和根中Fe的含量,降幅分别为56.7%、13.0%和39.4%;施用40 t·hm^(-2)生物质炭处理使水稻籽粒和秸秆中Mn含量分别降低了35.6%和43.7%。此外,仅40 t·hm^(-2)生物质炭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根中Cu的含量,降幅为47.2%,仅20 t·hm^(-2)生物质炭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秸秆中Zn的含量,降幅为17.6%。上述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处理对水稻体内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大,施用生物质炭更有利于降低水稻各部位Fe和Mn的含量,对Cu、Zn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与生物质炭的施用量有关,应关注高用量的生物质炭对水稻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微量元素 水稻 吸收积累 原位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及其在东北春玉米上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高海河 刘宏金 +4 位作者 高维常 刘勤 钱春荣 靳拓 严昌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5-107,共13页
为从源头解决地膜覆盖技术泛用、滥用问题,提高作物地膜覆盖技术的合理利用性。研究提出作物地膜覆盖适宜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地膜覆盖技术对作物自身环境要素需求与所在地提供环境要素差异的补偿程度”。该研究以东北春玉米为例,构... 为从源头解决地膜覆盖技术泛用、滥用问题,提高作物地膜覆盖技术的合理利用性。研究提出作物地膜覆盖适宜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地膜覆盖技术对作物自身环境要素需求与所在地提供环境要素差异的补偿程度”。该研究以东北春玉米为例,构建春玉米地膜覆盖适宜性的评价体系,通过数据检索的方式收集东北地区田间试验中春玉米地膜覆盖功能数据,明确作物地膜覆盖与不覆盖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经济产量相关关系,量化作物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增产功效,筛选春玉米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并计算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指数,参照作物需求阈值标准和经济效益,明确东北不同熟期春玉米地膜覆盖种植范围,形成春玉米地膜覆盖综合适宜性区划。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地膜覆盖耕作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与裸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产量与≥10℃积温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P<0.01)。基于春玉米地膜覆盖适宜性的评价体系,计算了地膜覆盖适宜指数,并将东北地区不同熟期春玉米地膜覆盖综合适宜性分为高适宜区、中适宜区、不适宜区。作物地膜覆盖适宜性相关研究可为中国地膜投入量零增长和地膜污染综合防控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土壤 温度 地膜覆盖 适宜性概念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地膜源微塑料分离检测方法优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白润昊 崔吉晓 +4 位作者 范瑞琪 李真 杨扬 刘宏金 何文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04-2412,共9页
制备了含地膜源微塑料的土壤样品,在密度分离法基础上提出以超声处理代替消解处理的样品处理方法并使用配套的定量和鉴别方法分析了样品的微塑料指标.结果表明,40kHz、30min的超声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地膜源微塑料表面杂质并满足定量鉴别要... 制备了含地膜源微塑料的土壤样品,在密度分离法基础上提出以超声处理代替消解处理的样品处理方法并使用配套的定量和鉴别方法分析了样品的微塑料指标.结果表明,40kHz、30min的超声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地膜源微塑料表面杂质并满足定量鉴别要求,也没有对微塑料产生二次破碎风险,最终微塑料回收率为92.9%;相比于消解处理,超声处理可以更大程度保留地膜源微塑料的原始表面形态以及分子结构等特征,并且不需进行繁复的移液、静置操作,使单次分离的总试剂成本降低80%以上,分离用时缩短12h以上.本研究优化的土壤地膜源微塑料分离检测方法在准确性、经济性、简便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快速、准确评估土壤地膜源微塑料丰度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微塑料 土壤 分离检测 超声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田防护林配置结构下玉米水分来源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一心 冯天骄 +4 位作者 肖辉杰 辛智鸣 刘红霞 孙元博 刘益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9-335,共7页
由于气候条件干旱,合理平衡防护林与农田作物水分需求是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林网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为研究河套灌区典型农田防护林对农田作物水分来源的影响,选择河套灌区3种典型配置的防护林系统,测定并分析附近农田距农田边缘0.3,0.4... 由于气候条件干旱,合理平衡防护林与农田作物水分需求是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林网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为研究河套灌区典型农田防护林对农田作物水分来源的影响,选择河套灌区3种典型配置的防护林系统,测定并分析附近农田距农田边缘0.3,0.4,0.6,2 H处土壤含水率、土壤和作物茎秆水氢氧同位素值。结果表明:(1)7—9月各农田样地土壤含水率普遍较低,4,5行样地在近林端处土壤含水率均低于远林端处,8行样地各处土壤含水率没有明显差异。(2)各样地土壤水氢氧同位素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贫化,其中,8行样地距农田边缘0.4~0.6 H处40—60 cm土层的土壤出现较大的同位素富集。(3)4行样地内距农田边缘0.3~0.4 H处玉米主要利用40—80 cm土层土壤水,0.6~2 H处玉米利用0—40 cm土层土壤水。5行样地0.3 H处玉米利用20—60 cm土层土壤水,0.4~2 H处玉米利用0—60 cm土层土壤水。8行0.3,2 H处玉米主要利用0—40 cm土层土壤水,0.4~0.6 H处玉米则更多地利用20—80 cm土层土壤水。研究认为,8行配置的防护林对农田作物水分利用范围影响更广,在不影响防护效果的前提下,4,5行防护林对农田作物生长用水影响范围更小。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合理配置农田防护林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农田防护林 土壤水分 农田水分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PRR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15
作者 南金生 王跃飞 +6 位作者 安江红 刘娜 温欣燕 王梦旭 王媛媛 强泽 韩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94-1403,共10页
春、夏播燕麦是长日照作物,光周期不敏感燕麦的创制使其在短日照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PRR基因是光周期途径中重要的昼夜节律调节基因。前期转录组研究表明PRR基因可能与燕麦光周期不敏感性有关。本研究从转录组和全基因组水平对燕麦PR... 春、夏播燕麦是长日照作物,光周期不敏感燕麦的创制使其在短日照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PRR基因是光周期途径中重要的昼夜节律调节基因。前期转录组研究表明PRR基因可能与燕麦光周期不敏感性有关。本研究从转录组和全基因组水平对燕麦PR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在燕麦转录组和基因组水平分别鉴定到6个和2个PRR基因,均包含REC和CCT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燕麦PRR基因与小麦、大麦、黑麦草和山羊草的亲缘关系较近;燕麦PRR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与光响应、生长发育和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qRT-PCR分析表明燕麦PRR基因的表达具有节律特征,全生育期过程中AsPRR1和AsPRR2在穗和叶的表达量均呈现由低到高、下降后再升高的双峰趋势,且AsPRR2基因的表达量高于AsPRR1。以上结果说明,AsPRR基因在燕麦光周期途径中发挥负调控作用,其下调表达促进了光周期不敏感性燕麦gp012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本研究为揭示AsPRR基因在燕麦光周期不敏感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光周期不敏感 PRR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农田氮磷淋溶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包菡 傅建伟 +4 位作者 张雷 王跃飞 罗军 刘波 邵润蛟 《北方农业学报》 2021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农田氮磷淋溶流失的影响。【方法】设置常规处理(CK)、主因子优化处理(KF)、综合优化处理(BMP)3种施肥方式,优化处理较常规处理减氮23.63%和减磷26.55%,综合优化处理为秸秆还田,分别测定玉米籽粒...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农田氮磷淋溶流失的影响。【方法】设置常规处理(CK)、主因子优化处理(KF)、综合优化处理(BMP)3种施肥方式,优化处理较常规处理减氮23.63%和减磷26.55%,综合优化处理为秸秆还田,分别测定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植株生物量、氮磷吸收量、淋溶水氮磷流失量。【结果】3种施肥方式下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植株生物量、总氮吸收量、总磷吸收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CK处理的年度总氮累积流失量、总磷累积流失量显著高于KF处理、BMP处理(P<0.05),KF处理和BMP处理的年度总氮累积流失量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49.73%和52.43%、年度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38.49%和59.18%。【结论】优化施肥方式能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降低氮磷淋溶流失的风险,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玉米 产量 氮磷淋溶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蓖麻对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跃飞 王永宁 +3 位作者 张雷 刘宏金 乔志刚 武岩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70-73,共4页
为探索不同植物对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情况,筛选出适用该地区的吸附植物,设置对照组CK、绿豆组、蓖麻组3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试验小区40 m^(2),分析种植绿豆和蓖麻对土壤中5种重金属含量影响;绿豆和蓖麻籽实、秸秆、地上部对5中重金... 为探索不同植物对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情况,筛选出适用该地区的吸附植物,设置对照组CK、绿豆组、蓖麻组3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试验小区40 m^(2),分析种植绿豆和蓖麻对土壤中5种重金属含量影响;绿豆和蓖麻籽实、秸秆、地上部对5中重金属积累情况;不同处理对5种重金属的地上部富集系数影响。种植绿豆、蓖麻均能降低土壤1重金属含量,与CK相比,绿豆组Cr、Pb、Cd和Hg分别降低11.84%、26.27%、56.97%、33.33%,蓖麻组分别降低5.35%、20.85%、33.94%、33.33%,绿豆组和蓖麻组相比,土壤Cr降低了6.32%;土壤Pb降低了6.85%;土壤Cd降低了34.86%;土壤As降低了3.29%。绿豆籽实5种重金属含量均小于绿豆秸秆,蓖麻籽实5种重金属含量均小于蓖麻秸秆,重金属在植物体内器官转移程度呈逐渐减小状态。蓖麻籽实Cr和Pb的含量仅为绿豆的0.19、0.37倍、Cd含量是绿豆的1.50倍、Hg含量与绿豆秸秆中Hg含量相当。蓖麻秸秆中Cr、Pb、Cd、As的含量分别仅为绿豆的0.44、0.17、0.30、0.69倍,蓖麻秸秆中Hg含量和绿豆秸秆中Hg含量相当。由此可见,绿豆对Cr、Pb、Cd和As的地上部富集能力高于蓖麻,二者对Hg的富集能力相当。绿豆和蓖麻对重金属均有较好吸附作用,绿豆吸附效果优于蓖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绿豆 蓖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施肥技术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永川 吴雪琨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5期59-61,共3页
施肥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小麦产量、质量的影响体现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文章阐述了小麦的营养特性,探讨了小麦施肥的关键技术,旨在为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科学施肥、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营养特性 需肥规律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红霞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再生资源。通过介绍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分析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的影响,总结了当前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秸秆还田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促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生态发展。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改良 问题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剂在轻度重金属污染玉米田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永宁 王跃飞 +5 位作者 傅建伟 刘宏金 郭晓宇 苗永茂 吕明举 张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3期147-151,共5页
通过在内蒙古中部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中施用5种土壤调理剂、5种微生物菌剂,比较重金属在土壤、玉米籽粒中的积累情况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可降低土壤和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的适宜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剂。结果表明,试验中的土壤调理... 通过在内蒙古中部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中施用5种土壤调理剂、5种微生物菌剂,比较重金属在土壤、玉米籽粒中的积累情况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可降低土壤和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的适宜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剂。结果表明,试验中的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剂均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其中土壤调理剂对玉米籽粒中砷含量、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籽粒中镉和砷含量的降低效果较好,有3种土壤调理剂和2种微生物菌剂处理增加了玉米产量。综合考虑,江苏天象、南京宁粮两种土壤调理剂和迈科珍微生物菌剂在降低土壤、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和增加玉米产量方面效果较好,建议在该地区进一步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调理剂 微生物菌剂 玉米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