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西部地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周伟 李志峰 +3 位作者 王宏 马日亮 李志平 侯俐伶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6-8,共3页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是旱作农业的一项创造性发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种植效益,而且实现了旱作农业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文章从内蒙...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是旱作农业的一项创造性发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种植效益,而且实现了旱作农业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文章从内蒙古西部地区旱作农业的现状出发,对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的可行性和现实条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内蒙古西部旱作农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玉米 全膜双垄 推广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
2
作者 刘慧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8年第2期41-42,共2页
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炭化还田,不仅可以解决秸秆废弃或在田间焚烧的环境问题,而且能改善土壤,使得作物的产量增加,并且达到农业固碳减排的目的。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还田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残膜回收利用对策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白云龙 李晓龙 +4 位作者 张胜 包丽华 刘莉平 林利龙 郑海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145,共7页
内蒙古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约束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1年以后全区地膜覆盖总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农用地膜年使用量超过了4.9万t,并且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次调... 内蒙古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约束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1年以后全区地膜覆盖总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农用地膜年使用量超过了4.9万t,并且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次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在0.006~0.008 mm之间,回收率仅为60%左右,全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84 kg/hm^2,回收率较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低20%左右,而地膜残留量较公报数据高40.5%。地膜残留主要分布在0~20 cm耕层土壤中,并且近年刚开始实行地膜覆盖的地块年平均地膜残留量增长速度显著高于覆膜年限较长的地块。针对内蒙古地区地膜污染现状,从地膜的标准化生产、节约使用、高效回收以及未来需要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政策等机制体制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达到地膜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和农作物增产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地膜残留污染 地膜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瑞 路战远 +6 位作者 程玉臣 张德健 王玉芬 郑海春 孟德 徐润邑 吕宏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9年第11期4-5,共2页
为验证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技术在山西省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应用效果,于2019年在山西省阳高县狮子屯乡进行综合治理小区试验。结果证明,在山西省北方农牧交错区退化耕地上实施以秸秆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机械深耕为主推技术模式的退化耕地综... 为验证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技术在山西省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应用效果,于2019年在山西省阳高县狮子屯乡进行综合治理小区试验。结果证明,在山西省北方农牧交错区退化耕地上实施以秸秆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机械深耕为主推技术模式的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技术,对改善耕地质量、提高作物单产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退化耕地 综合治理 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志刚 马日亮 《垦殖与稻作》 2003年第4期18-19,共2页
2002年,赤峰市翁牛特旗35hm2水稻通过国家有机食品检测认证,并取得了有机食品使用证书。总结了有机大米的主要生产技术内容,指出了基地的选择和转换方法。提出了轮作、肥料的应用、水分管理、草害防除、病虫害的防除等耕作技术。
关键词 有机水稻 生产技术 技术规程 有机食品 基地选择 轮作 施肥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微贮饲料的制作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树筠 杨毅民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年第F12期146-147,共2页
秸秆微贮饲料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秸秆发酵活杆菌,在密闭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过程,使秸秆变成质地柔软、消化率高、具有酸香味、牛羊等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由于是用微生物处理,所以称秸秆微贮。微贮饲料以其制作简单、成... 秸秆微贮饲料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秸秆发酵活杆菌,在密闭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过程,使秸秆变成质地柔软、消化率高、具有酸香味、牛羊等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由于是用微生物处理,所以称秸秆微贮。微贮饲料以其制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近年来在农村被广泛推广。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微贮饲料 制作技术 农作物秸秆 微生物处理 秸秆发酵 发酵过程 草食家畜 制作步骤 消化率 成本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川县旱作燕麦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慧军 葛殿毅 +1 位作者 张金发 韩丽萍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3期116-116,共1页
武川县是内蒙古自治区燕麦种植的主产区。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与贮藏等方面简述了旱作燕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武川县旱作燕麦生产提供实用参考。
关键词 武川县 燕麦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套种地膜玉米技术措施
8
作者 贾跃峰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6-6,共1页
本区春小(?)玉米是在地膜玉米的基础上,根据我区农作物种植'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自然条件形成的一种栽培方式。它融先进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我国传统的套种技术于一体。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是我区提高产量的一条新路子。经过... 本区春小(?)玉米是在地膜玉米的基础上,根据我区农作物种植'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自然条件形成的一种栽培方式。它融先进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我国传统的套种技术于一体。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是我区提高产量的一条新路子。经过6年多的推广实践,得到了充分发展,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由巴盟发展到伊盟、包头、呼市、写盟、赤峰等地,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种 春小麦 玉米 地膜覆盖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技术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科技手段
9
作者 陈志强 王贵平 +1 位作者 贾振业 王跃飞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8年第3期22-23,共2页
地膜覆盖技术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科技手段陈志强王贵平贾振业王跃飞(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呼和浩特010020)地膜覆盖栽培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结合的产物。我区农业生产中,以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技术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科技手段陈志强王贵平贾振业王跃飞(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呼和浩特010020)地膜覆盖栽培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结合的产物。我区农业生产中,以地膜覆盖为龙头的立体种植技术,每年应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粮食生产 科技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大豆田水分动态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丽君 高聚林 +5 位作者 武向良 王志刚 桑丹丹 孙继颖 庞彰 李志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266,共5页
为了明确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豆田水分动态及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以行间覆膜(CFBR)、行上覆膜(CFOR)及不覆膜(NFC,对照)3种处理为措施,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依次为CFBR>CFOR>NFC;0... 为了明确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豆田水分动态及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以行间覆膜(CFBR)、行上覆膜(CFOR)及不覆膜(NFC,对照)3种处理为措施,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依次为CFBR>CFOR>NFC;0~100cm土壤贮水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可依次划分为土壤水分损耗期(播种期~分枝期)、大量损耗期(分枝期~结荚期)和缓慢恢复期(结荚期~成熟期);不同覆膜方式大豆全生育期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有较为相似的规律,都表现出"减-增-减-增"的变化趋势,不同的处理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覆膜方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菜薹维生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林宝刚 怀燕 +5 位作者 李志平 柳寒 任韵 张冬青 余华胜 华水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13-2822,共10页
为明确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以富硒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施氮量(120、180和240 kg·hm^-2)和4个采收时期(以株高20、30、40和50 cm表示),分析了油菜薹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和... 为明确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以富硒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施氮量(120、180和240 kg·hm^-2)和4个采收时期(以株高20、30、40和50 cm表示),分析了油菜薹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含量的变化;比较了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alLDH)、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并分析了维生素家族基因在菜薹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薹还原型维生素C(AsA)含量降低;氧化型维生素C(DHA)含量在株高20 cm采收时增加,但在30 cm及以上株高采收时则降低;维生素E和维生素B6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维生素B1含量增加;维生素C合成关键酶GalLDH活性先略增加后降低;AAO和DHAR活性增加,APX和MDHAR活性则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且施氮量增加后,维生素家族各基因在株高30和40 cm采收的菜薹中主要表现为正向调控,而在株高20和50 cm采收的菜薹中主要表现为负向调控。就采收时期而言,菜薹中的维生素含量在株高30~40 cm时高于其他时期;在同一施氮量下,随着菜薹采收株高的增加,维生素家族基因的表达量主要呈上调模式。综合分析可知,GalLDH活性的降低以及AAO/DHAR和APX/MDHAR代谢平衡是增施氮肥导致菜薹维生素C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油蔬两用型油菜薹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采收时期 油菜薹 维生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地区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福胜 芦雪 +1 位作者 姚影 冯志国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5期125-129,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内蒙古通辽地区地膜的使用情况及残留现状,为通辽地区确定地膜合理用量及残膜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典型地块采样的方法,对通辽地区2015—2019年土壤地膜使用情况和残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 【目的】通过调查内蒙古通辽地区地膜的使用情况及残留现状,为通辽地区确定地膜合理用量及残膜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典型地块采样的方法,对通辽地区2015—2019年土壤地膜使用情况和残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5—2019年通辽地区覆膜面积和地膜使用量基本呈下降趋势,由13.24万hm^2、0.69万t降至6.65万hm^2、0.35万t;2019年开鲁县红干椒地块土壤地膜残留量为5.82~88.90 kg/hm^2,其中2个点位地膜残留量大于75.00 kg/hm^2,地膜残留对农作物生长构成一定危害;科尔沁左翼中旗甜菜地块土壤地膜残留量为12.24~23.45 kg/hm^2,土壤地膜残留量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小。【结论】覆膜年限和残膜回收技术是影响地膜残留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覆膜时间越长残留量越高,残膜回收技术越好残留量越少。防治对策是从源头上控制地膜用量,采取推广使用新标准地膜以及可替代技术、完善地膜回收利用补偿制度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地膜 地膜残留量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正、反交F1植株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小雷 鲍红春 +1 位作者 于卓 贾文姝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4-5,共2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及其正、反交F1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育阶段正、反交F1植株均继承了双亲的基带,表现稳定的遗传特性,同时正、反交F1及亲本在酶...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及其正、反交F1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育阶段正、反交F1植株均继承了双亲的基带,表现稳定的遗传特性,同时正、反交F1及亲本在酶带数目、位置方面差异显著,这从酶蛋白分子水平证明正、反交F1的真实性。同工酶酶谱表征可作为正、反交杂种F1与其亲本相互鉴定和识别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紫芒披碱草 过氧化物同工酶 酯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菌肥对结球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红波 乔志刚 +5 位作者 王永铭 任永红 胡丽英 刘林贵 冯艳茹 庞琢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6期45-49,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肥在结球白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筛选出效果显著的菌肥产品,从而为微生物菌肥在生产中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结球白菜品种娃娃白为材料,研究5种微生物菌肥对其产量、净菜率、VC含量的影响。【结果... 【目的】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肥在结球白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筛选出效果显著的菌肥产品,从而为微生物菌肥在生产中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结球白菜品种娃娃白为材料,研究5种微生物菌肥对其产量、净菜率、VC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微生物菌肥后结球白菜平均净菜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对照)处理,其中处理4(施用菌中菌菌肥)及处理6(施用菌体碳复合微生物肥料)分别比对照增产17.32%和16.34%;各处理结球白菜的净菜率均得到提高,在施用微生物菌肥后商品菜的净菜率比对照提高5.86~7.39个百分点;处理2(施用冀微多抗菌肥)、处理3(施用冀微生根菌肥)和处理4(施用菌中菌菌肥)的商品菜VC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32%、10.24%和8.29%。【结论】5种微生物菌肥中增产效果显著的为菌中菌菌肥及菌体碳复合微生物肥料,而不同微生物菌肥较常规施肥都会提高结球白菜的净菜率和商品菜V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结球白菜 生物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大兴安岭东麓东北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德健 路战远 +6 位作者 程玉臣 李福 王玉芬 郑海春 王瑞 徐润邑 孟德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第6期15-21,共7页
研究不同灌水量对大兴安岭东麓东北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提高东北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本试验共设置5种灌水处理,并对自然降水及灌水量等指标进行监测记录,以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同时... 研究不同灌水量对大兴安岭东麓东北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提高东北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本试验共设置5种灌水处理,并对自然降水及灌水量等指标进行监测记录,以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同时结合产量进行相关计算,测得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后测定农艺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东麓玉米田,灌水量为1500 m^3/hm^2时,产量最高,为14.55 t/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6.7 kg/m^3。大兴安岭东麓地区玉米田灌水量为1500 m^3/hm^2时,较有利于提高东北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玉米 灌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新品种抗列当水平的田间鉴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荣德 段锐 +7 位作者 刘志达 于海峰 云晓鹏 乔永成 张键 杜磊 赵君 张之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7-292,298,共7页
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寄生性杂草,严重危害向日葵产业的发展。为有效鉴定向日葵登记品种列当抗性、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本研究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36个食用向日葵登记品种,在内蒙古向日葵主产区乌拉特前旗芦管壕村和四子王旗高油房村进... 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寄生性杂草,严重危害向日葵产业的发展。为有效鉴定向日葵登记品种列当抗性、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本研究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36个食用向日葵登记品种,在内蒙古向日葵主产区乌拉特前旗芦管壕村和四子王旗高油房村进行了品种列当抗性田间鉴定。结果表明,乌拉特前旗芦管壕村试验点列当生理小种为F小种,‘同欣2号’‘诚牌C93’等20份品种在该点表现为免疫水平;‘三瑞3号’‘天葵16’等11份品种呈现出高抗水平;其余5份品种田间表现为易感或者高感水平。四子王旗高油房村试验点列当生理小种为G小种,‘同欣2号’‘圣地壹号’等14份品种在该点表现为免疫;‘诚牌C93’‘三瑞3号’等16份品种表现为高抗;‘龙食葵5号’表现为中抗;其余5份品种表现为易感或者高感。其中,在两个地区均表现为免疫的品种共有13份,分别是‘同欣2号’‘圣地壹号’‘龙葵27’‘圣地777’‘启源6号’‘JR5511’‘益民931’‘益民303’‘益民966’‘益民969’‘金谷葵33’‘S2009’‘新农101’;呈现高抗列当的品种有9份,分别是‘三瑞3号’‘天葵16’‘正博鼎盛’‘双星6号’‘中食葵90’‘益民968’‘诚牌K7’‘诚牌K9’‘三瑞11号’。这些品种对列当抗性好,在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登记品种 列当 田间鉴定 抗性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农用地膜使用政策、执行标准与回收状况 被引量:79
17
作者 靳拓 薛颖昊 +4 位作者 张明明 周涛 刘宏金 张凯 习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农用地膜覆盖技术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除草等作用,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上不可或缺的农艺措施,为作物增产增收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长期重使用、轻回收,随着农用地膜的用量和覆膜年限增加,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 农用地膜覆盖技术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除草等作用,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上不可或缺的农艺措施,为作物增产增收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长期重使用、轻回收,随着农用地膜的用量和覆膜年限增加,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年增多,残膜污染已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的农用地膜污染防治工作总体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着政策不健全,监管有难度,执行不到位,回收、替代技术不成熟等困难和问题,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欧美与日本发达国家农用地膜推广使用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标准,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农用地膜管理和回收经验,为今后制定出台适应中国国情的农用地膜管理政策提供参考。建议:(1)推进全程监管,出台相关法律规章,明确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责任,建立全程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杜绝脱标地膜进入市场、铺进农田;(2)推进源头减量,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价,强化地膜使用控制,对水热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减少地膜覆盖或不再使用地膜,对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使用强度;(3)推进回收利用,推动完善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区域性绿色补贴政策;(4)推进技术创新,依托科技平台,加大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力度,加强可降解地膜产品和技术跟踪,制定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膜 使用政策 执行标准 回收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抗列当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融晓萍 韩成 +3 位作者 杨满红 贾利欣 马云鹏 乔永成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年第3期86-86,共1页
向日葵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40万hm2以上。列当危害是近年来我区向日葵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发生面积愈来愈大,危害程度愈来愈重,对产量影响很大,直接威胁到我区向日葵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向日葵 品种筛选试验 列当 内蒙古自治区 持续健康发展 危害程度 播种面积 油料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特性及其对水稻旱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会 刘宏金 +6 位作者 王金玲 武岩 刘波 孙德华 郭晓宇 春兰 刘俊鹏 《北方农业学报》 2021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评价水稻旱作栽培模式下不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实用效果。【方法】以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T1、T2、T3、T4、T5、T6)和1种普通地膜(CK)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填埋试验和水稻旱作覆膜栽培试验,监测各处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并... 【目的】评价水稻旱作栽培模式下不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实用效果。【方法】以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T1、T2、T3、T4、T5、T6)和1种普通地膜(CK)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填埋试验和水稻旱作覆膜栽培试验,监测各处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并分析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水稻旱作产量的影响。【结果】田间填埋试验中,填埋90 d后,T5处理全部进入碎裂期,T1和T2处理大部分进入碎裂期,且均已无强度和弹性;T6处理进入大裂期,降解速度最慢,且仍少有弹性。填埋180 d后,T1、T3、T4和T5处理进入无膜期,T2和T6处理仍处于碎裂期,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均已无强度和弹性。填埋365 d后,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全部降解。CK自填埋开始至填埋365 d后均未出现降解现象,且强度和弹性无变化。水稻旱作覆膜栽培试验中,与其他处理相比,T6处理于覆膜后100 d(8月6日)进入开裂期,进入开裂期时间最晚;覆膜后141 d(9月17日)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全部进入碎裂期。与CK相比,T1、T5、T6处理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8.68%、17.38%和17.06%,差异显著(P<0.05),以T1处理水稻旱作产量最高,为8806.99 kg/hm^(2)。【结论】结合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及其对水稻旱作产量影响的综合评价认为,对水稻旱作体系而言,在该试验条件下,T1和T5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度较快,且在提高水稻旱作产量、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降解特性 水稻旱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二次利用免耕栽培向日葵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利欣 融晓萍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地膜二次利用免耕栽培向日葵是在地膜玉米收获时留10~15 cm的根茬,不进行土地耕翻并保护好地膜,翌年在玉米根茬间直接播种向日葵,实现一次覆膜两年利用。既利用旧地膜的热效应,又实现免耕,还可将上年玉米未完全利用的肥料作为向日葵的种... 地膜二次利用免耕栽培向日葵是在地膜玉米收获时留10~15 cm的根茬,不进行土地耕翻并保护好地膜,翌年在玉米根茬间直接播种向日葵,实现一次覆膜两年利用。既利用旧地膜的热效应,又实现免耕,还可将上年玉米未完全利用的肥料作为向日葵的种肥,省掉秋翻、春耕、春耙,达到省肥、节种、节膜、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田间作业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增加产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免耕栽培 向日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