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共轭有机硼化合物的多功能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靳瑞发 赵丽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88-9194,共7页
设计了6种可作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发光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的π-共轭有机硼化合物。利用密度泛函(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前线分子轨道、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电荷传输性质。通过前线分子轨道分析发现,所... 设计了6种可作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发光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的π-共轭有机硼化合物。利用密度泛函(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前线分子轨道、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电荷传输性质。通过前线分子轨道分析发现,所设计化合物的吸收和荧光发射导致的电子跃迁具有明显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引入不同的π-共轭桥影响化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能量、能隙、光学和电荷传输性质。同时,预测了所设计化合物的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π-共轭有机硼化合物有望成为性能良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共轭有机硼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光学性质 电荷传输性质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氨基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酸性橙7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凯 曹洪玉 +3 位作者 靳瑞发 孙菱翎 李秀华 邱广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1137-21143,共7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微球(MM),利用乙二胺与磁性微球进行开环反应得到表面含有氨基的磁性微球(MM-EDA)。通过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样品磁力振荡计(VSM)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对染料酸性橙7(AO7)...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微球(MM),利用乙二胺与磁性微球进行开环反应得到表面含有氨基的磁性微球(MM-EDA)。通过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样品磁力振荡计(VSM)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对染料酸性橙7(AO7)的吸附。探索了初始浓度、吸附时间、pH值和共存离子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研究了MM-EDA对AO7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H值=3左右溶液中,吸附量最大。在室温下,吸附在120min内达到饱和,且对AO7的饱和吸附量接近300mg/g。吸附规律较好地符合准二阶动力学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说明吸附为自发、吸热的熵增加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MM-EDA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磁性微球 乙二胺 吸附 酸性橙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沸石的制备及对橙黄G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凯 孙菱翎 +2 位作者 邱广明 陈伟伟 蔡金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3-2138,共6页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粉煤灰基沸石,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孔径分布(BET)进行表征,合成的沸石结晶性好,具有多孔结构。以橙黄G为吸附模型染料,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时...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粉煤灰基沸石,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孔径分布(BET)进行表征,合成的沸石结晶性好,具有多孔结构。以橙黄G为吸附模型染料,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橙黄G的吸附量的影响,探讨了橙黄G染料在粉煤灰基沸石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粉煤灰基沸石对橙黄G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pH值=4时,吸附量最大;粉煤灰基沸石对橙黄G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6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25℃下,最大吸附量高达45.6mg/g,Langmuir等温吸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粉煤灰基沸石对溶液中橙黄G的吸附,说明该吸附过程是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沸石 橙黄G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3)_3NH^+胺碱金属分子设计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杰 肖文敏 +1 位作者 罗冬梅 靳瑞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9-253,共5页
在MP2/6-311+g(d)水平下,设计和理论研究了六个胺碱金属分子(CH_3)_3NHM(M=Li,Na,K,Li_3O,Na_3O,K_3O)的结构及非线性光学性质(NLO)。结果显示:分子的电子云均是弥散松束缚的,均产生了额外电子,是一个电荷分离体系。(CH_3)_3N体系的第... 在MP2/6-311+g(d)水平下,设计和理论研究了六个胺碱金属分子(CH_3)_3NHM(M=Li,Na,K,Li_3O,Na_3O,K_3O)的结构及非线性光学性质(NLO)。结果显示:分子的电子云均是弥散松束缚的,均产生了额外电子,是一个电荷分离体系。(CH_3)_3N体系的第一超极化率(β_0)为165 a.u.,加入H^+后(CH_3)_3NH^+的β_0值是164 a.u.,加入碱金属及超碱金属离子后第一超极化率(β_0)明显增大,(CH_3)_3NHNa分子的β_0值(9664a.u.)及(CH_3)_3NHK_3O分子β_0值(9648a.u.)是(CH_3)_3N与(CH_3)_3NH^+的β_0值的58倍多,说明加入Na原子是提高NLO响应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碱金属 非线性光学 第一超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GMA)-IDA-Cu(Ⅱ)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凯 邱广明 +2 位作者 赵丽娟 靳瑞发 李秀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62-8067,共6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P(St-GMA)微球,通过开环反应将亚氨基二乙酸(iminodiacetic acid,IDA)接枝在微球的表面,然后与金属离子的螯合,制备了一种P(St-GMA)-IDA-Cu(Ⅱ)微球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电导率仪等对其进行...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P(St-GMA)微球,通过开环反应将亚氨基二乙酸(iminodiacetic acid,IDA)接枝在微球的表面,然后与金属离子的螯合,制备了一种P(St-GMA)-IDA-Cu(Ⅱ)微球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电导率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St-GMA)-IDA-Cu(Ⅱ)微球对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和吸附时间等对BSA的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pH=6时,吸附量最大;在298K时,P(St-GMA)-IDA-Cu(Ⅱ)微球的最大吸附量为37.66mg/g,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拟合动力学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微球 吸附 牛血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针草主要化学成分与水分子间氢键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罗冬梅 肖文敏 靳瑞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87-1594,共8页
研究降糖中药中有效化学成分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氢键的作用,探讨其对药物分子几何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因为药物分子在人体中起作用的同时,H2O是必须参与其中的。在B3 LYP水平上用Gaussian09程序包分别优化了H2O,降糖中药鬼针草(... 研究降糖中药中有效化学成分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氢键的作用,探讨其对药物分子几何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因为药物分子在人体中起作用的同时,H2O是必须参与其中的。在B3 LYP水平上用Gaussian09程序包分别优化了H2O,降糖中药鬼针草(一种用途广泛的具有降血糖功效的传统中药)中有效化学成分Okanin(奥卡宁)、Luteolin(木犀草素)、Quercitin(槲皮素)、6,7,3'4'-tetrahydroxy auroe(6,7,3'4'-四羟基橙酮)分子与H2O相互作用后的几何构型,得到相应的几何结构优化参数、偶极矩、电荷分布等,并在同一水平上计算了相互作用能,我们首先分析了电荷分布知氢键形成的电场环境,然后分析几何参数变化知氢键的特点,最后分析相互作用能知氢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此四种分子均可与水分子形成稳定的氢键(其氢键的键长分别为Luteolin-H2O 1.936,Okanin-H2O 1.805,Quercitin-H2O 1.827,6,7,3'4'-tetrahydroxy auroe-H2O 1.812),其中Luteolin(木犀草素)分子和Quercitin(槲皮素)分子与水形成氢键的键能最大,是因为这两个药物分子的邻位羟基均有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分子 氢键 鬼针草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溶出铁、镍离子与Uridine(脲苷)络合物的性能研究
7
作者 罗冬梅 肖文敏 程睿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6-41,共6页
中药传统熬制一般采用陶瓷器皿,因陶瓷具有强度高、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耐腐蚀等优于金属器皿(金属离子过量则有毒,因此不用金属器皿熬药)的性能,且陶瓷器皿中适当缓慢溶出微量的金属离子,与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发生络合作用,从而可... 中药传统熬制一般采用陶瓷器皿,因陶瓷具有强度高、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耐腐蚀等优于金属器皿(金属离子过量则有毒,因此不用金属器皿熬药)的性能,且陶瓷器皿中适当缓慢溶出微量的金属离子,与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发生络合作用,从而可能增强药效。采用量子化学中的DFT(密度泛函)法,在B3LYP水平上,使用Gauss09程序包研究陶瓷中所含微量Fe离子和Ni离子分别与中药分子中的有效化学成分Uridine(脲苷)的络合体系,得到相应的优化几何结构、激发态、NBO电荷分布、相互作用能等。结果表明:陶瓷器皿中溶出的Fe离子和Ni离子均能与uridine分子有效络合且相互作用能相近,说明络合物均能稳定存在且稳定性相当,增强了中药中有效化学成分的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Uridine(脲苷) Fe2+ NI2+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 PVA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姚凯凯 邱广明 +3 位作者 王海博 王凯 李玲 田瑞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0,69,共6页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氯乙烯/聚乙烯醇(PVC/PVA)共混膜,讨论了聚乙烯醇与聚氯乙烯的共混相容性,以及聚乙烯醇含量对共混膜透过性能、亲水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氯乙烯/聚乙烯醇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当铸膜液中聚合物...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氯乙烯/聚乙烯醇(PVC/PVA)共混膜,讨论了聚乙烯醇与聚氯乙烯的共混相容性,以及聚乙烯醇含量对共混膜透过性能、亲水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氯乙烯/聚乙烯醇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当铸膜液中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2%、聚合物中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膜亲水性较好,水通量可由160.3 L/(m^2·h)增大到298.5 L/(m^2·h),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为82.5%,同时膜的弹性和韧性明显增强;聚乙烯醇可以有效地改善聚氯乙烯超滤膜的亲水性和机械性能,是优良的聚氯乙烯膜共混改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乙烯醇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A沸石分子筛/PVDF/SMA-g-PEG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东旭 王海博 +5 位作者 田瓅 张艳丽 王凯 李春丽 邱广明 田瑞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4,62,共8页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水通量、抗污染能力和使用寿命,对PVDF膜进行亲水化改性.将有机-无机材料共混杂化,选取4A沸石分子筛作为无机添加剂引入PVDF/SMA-g-PEG有机基体中,制备4A沸石分子筛/PVDF/SMA-g-PEG杂化膜.分别采用扫...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水通量、抗污染能力和使用寿命,对PVDF膜进行亲水化改性.将有机-无机材料共混杂化,选取4A沸石分子筛作为无机添加剂引入PVDF/SMA-g-PEG有机基体中,制备4A沸石分子筛/PVDF/SMA-g-PEG杂化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观察了膜样品的表面结构.测定膜样品孔隙率达76.31%,纯水通量为700.30L/(m^2·h),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为65.5%,污染后纯水通量恢复率为94.6%,膜样品在100s内接触角的变化率逐渐增大.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4A分子筛质量分数为16%时,与PVDF膜相比分别增长了84.9%和213.6%.4A沸石分子筛质量分数为16%的4A分子筛/PVDF/SMA-g-PEG共混膜的亲水性、抗污染性和力学性能均高于PVDF膜,故其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4A分子筛 SMA-g-PEG 共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尔酮衍生物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沃彤 高爽 +2 位作者 张涵 徐思源 肖文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6-1341,共6页
以含咔唑环的查尔酮作为母体,在同一位置引入不同的供吸电子基团,设计了6个查尔酮衍生物分子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其结构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发现:不同的供吸电子基团引入对母体的几何构型影响均较小。且在含咔唑环的查尔酮衍生... 以含咔唑环的查尔酮作为母体,在同一位置引入不同的供吸电子基团,设计了6个查尔酮衍生物分子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其结构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发现:不同的供吸电子基团引入对母体的几何构型影响均较小。且在含咔唑环的查尔酮衍生物上引入官能团为吸电子基(R=-C_(2)H_(5),R′=-NO_(2))时,含咔唑环的查尔酮衍生物的NLO效应最好。硝基的引入对分子β0值的影响最大,为10548 a.u.,约是母体1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超极化率 咔唑 查尔酮 供吸电子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V0.01Y2.99Al5N0.01F0.01O11.98/BiPO4/Pt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降解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丽敏 靳瑞发 +1 位作者 马凤英 李曙光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1-209,I0001,共10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上转换发光材料Er^3+:V0.01Y2.99Al5N0.01F0.01O11.98(Er:YAG),然后利用水热法合成了BiPO4,再利用高温煅烧法合成了Er:YAG/BiPO4/Pt复合物光催化剂.通过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上转换发光材料Er^3+:V0.01Y2.99Al5N0.01F0.01O11.98(Er:YAG),然后利用水热法合成了BiPO4,再利用高温煅烧法合成了Er:YAG/BiPO4/Pt复合物光催化剂.通过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光谱(PL)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对样品的组成、形貌及光学特征进行了表征.此外,还研究了不同甘油添加量、Er:YAG和BiPO4的摩尔比例和复合温度及光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次数对Er:YAG/BiPO4/Pt复合物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Er:YAG/BiPO4/Pt复合物光催化剂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它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光催化剂用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材料 Er^3+:V0.01Y2.99Al5N0.01F0.01O11.98 BiPO4 光催化活性 亚甲基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