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影像组学用于胸腺上皮性肿瘤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宇 赵建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1-1264,共4页
胸腺上皮性肿瘤(TET)是前纵隔最常见原发肿瘤,主要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其组织学分型及临床分期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准确诊断TET及判断其分型有助于制定治疗决策及评估预后。CT影像组学可识别人眼难以分辨的细微差异,对于诊治TET及预测... 胸腺上皮性肿瘤(TET)是前纵隔最常见原发肿瘤,主要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其组织学分型及临床分期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准确诊断TET及判断其分型有助于制定治疗决策及评估预后。CT影像组学可识别人眼难以分辨的细微差异,对于诊治TET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T影像组学用于TET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肿瘤 腺性和上皮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实性肿块的CT和MRI表现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承晔 张晓琴 +1 位作者 杨署 刘丽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9-932,共4页
目的分析睾丸实性肿块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实性肿块性病变的CT、MR影像资料,对病灶的部位、密度/信号、大小、形态、边缘以及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18例实性肿块性病变中精原细胞瘤5例,1例肿块... 目的分析睾丸实性肿块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实性肿块性病变的CT、MR影像资料,对病灶的部位、密度/信号、大小、形态、边缘以及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 18例实性肿块性病变中精原细胞瘤5例,1例肿块巨大,伴点状钙化,4例T2WI可见低信号分隔;淋巴瘤4例,均为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T2WI以低信号为主;孤立性纤维瘤1例,密度低于肌肉;内胚窦瘤1例,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均呈明显网格状持续强化;非特异性炎性肿块4例,2例累及附睾,密度/信号不均;结核性肿块3例,1例边缘可见钙化点,2例表现为稍短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肿块。结论结合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部分睾丸实性肿块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海马亚结构体积的改变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红梅 勾少波 +2 位作者 李荣楠 金晨望 姚韧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3D高分辨T_(1)WI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海马各亚结构体积改变,旨在为青少年网络成瘾寻找一种结构影像标记物,为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16例网络成瘾者及年龄和性别相配的19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 目的:基于磁共振3D高分辨T_(1)WI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海马各亚结构体积改变,旨在为青少年网络成瘾寻找一种结构影像标记物,为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16例网络成瘾者及年龄和性别相配的19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纳入本研究。使用FreeSurfer6.0软件海马亚结构自动化模块分析每例被试的3D高分辨T_(1)WI(结构像)数据,测量12个海马亚结构的体积,比较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网络成瘾相关行为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之间海马总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网络成瘾组左侧海马旁下托的体积明显减小(P=0.009)。相关性分析显示,左侧海马旁下托的体积与网瘾量表得分(IAT)呈显著正相关(P=0.009,r=0.633)。结论:基于3D高分辨T_(1)WI的脑叶体积定量分析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左侧海马旁下托体积减小,左侧海马旁下托可能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一个结构成像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网络成瘾 海马体积 记忆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及其健康体适能情况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淑芳 王秀艳 +8 位作者 闫玉伟 娜日苏 衡玉钰 吴汝虹 金玲 安娟 梅艳 邬晓春 刘贞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188-2193,共6页
背景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患者随之增多。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健康体适能良好的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更强,因此关注老年人骨质疏松、保障其健康体适能情况十分重要。目的探究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并分析... 背景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患者随之增多。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健康体适能良好的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更强,因此关注老年人骨质疏松、保障其健康体适能情况十分重要。目的探究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健康体适能情况,为预防骨质疏松、改善健康体适能及制订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骨密度检查的250例老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骨质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健康体适能检测结果〔包括肌力(即30 s曲臂次数、30 s连续坐椅站立次数)、柔韧性(即肩臂伸展、坐位体前屈)、平衡能力(即闭眼单足站立)、有氧能力(即2 min踏步走次数)、敏捷/动态平衡能力(即起立走2.5 m所用时间)〕。结果250例老年男性研究对象中,骨质正常组76例(30.4%)、骨量减少组123例(49.2%)、骨质疏松组51例(2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围〔OR=0.710,95%CI(0.566,0.891)〕、体质指数(BMI)〔OR=0.685,95%CI(0.474,0.9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74.182,95%CI(3.738,1472.125)〕、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OR=0.745,95%CI(0.619,0.897)〕、雌二醇(E2)水平〔OR=0.784,95%CI(0.665,0.924)〕是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健康体适能各项检测,检测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三组30 s连续坐椅站立次数、肩臂伸展距离、坐位体前屈距离、闭眼单足站立时间、2 min踏步走次数、起立走2.5 m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30 s曲臂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围、BMI、HDL-C水平、25(OH)D_(3)水平、E2水平是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骨密度老年男性的健康体适能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以柔韧性、平衡能力、有氧能力、敏捷/动态平衡能力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老年人 男性 健康体适能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关节内侧髌股韧带修复联合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永祥 齐岩松 +1 位作者 王晓娜 徐永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2-816,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修复联合髌骨外侧支持带(lateral patellar retinaculum,LPR)松解术治疗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acute patellar dislocation,AP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修复联合髌骨外侧支持带(lateral patellar retinaculum,LPR)松解术治疗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acute patellar dislocation,AP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对24例青少年APD行关节镜下MPFL修复联合LPR松解术,术后给予统一康复方案。术前和术后3、6、9、12、24个月拍摄膝关节CT测量髌骨倾斜角(patella tilt angle,PTA),观察髌股关节匹配程度,采用恐惧试验评价髌骨稳定性,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Lysholm、Kujala和Tegner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髌骨位置解剖复位。21例术后随访24个月,均无复发性脱位或半脱位发生。术后末次随访PTA 16. 1°±1. 9°,显著低于术前26. 5°±3. 2°(P=0. 000);IKDC评分(68. 5±5. 2)分,显著高于术前(47. 7±3. 7)分(P=0. 004);Lysholm评分(79. 6±4. 1)分,显著高于术前(51. 0±3. 9)分(P=0. 009);Kujala评分(80. 2±3. 5)分,显著高于术前(59. 2±5. 1)分(P=0. 025);Tegner评分(4. 0±0. 9)分,显著高于术前(3. 2±1. 2)分(P=0. 033)。结论 MPFL修复联合LPR松解术治疗青少年APD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急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髌骨外侧支持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及心脏功能特点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淑芳 王秀艳 +6 位作者 闫玉伟 娜日苏 金玲 安娟 梅艳 邬晓春 刘贞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77-1781,1790,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和心脏功能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骨密度检查年龄为65~80岁的5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受试者骨骼肌指数... 目的分析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和心脏功能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骨密度检查年龄为65~80岁的5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受试者骨骼肌指数、体脂肪率、脂肪控制、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肌力;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并记录受试者心脏功能(EF、EDV、ESV、FS、HR、e/a)。结果在500例研究对象中,骨量异常人数较多,占77%,其中骨质疏松者93人(18.6%),骨量减少者292人(58.4%),骨量正常者115人(23%)。在男性中,骨质疏松者21人(8.4%),骨量减少者153人(61.2%),骨量正常者76人(30.4%);在女性中,骨质疏松者72人(28.8%),骨量减少者139人(55.6%),骨量正常者39人(15.6%);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的体脂肪率(37.20±4.13)高于男性(28.15±5.38);女性骨骼肌指数(8.20±0.58)低于男性(9.23±0.55)(P<0.05)。500例研究对象中需进行肌肉控制(增肌)的比例为55.6%(278人),需进行脂肪控制(减脂)的比例为100%(500人)。男性、女性分别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正常组,三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值、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脂肪率、脂肪控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男性组BMI、T值、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T值、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值与骨骼肌指数、BMI、右臂肌肉量及右手握力呈正相关;相较BMI,T值与骨骼肌指数、右臂肌肉量相关性更高;与肌肉控制(增肌)呈负相关(r值=-0.326,P=0.000);与体脂肪率及脂肪控制无相关性。心脏功能EDV(F=0.042,P=0.958)、ESV(F=0.008,P=0.992)、EF值(F=0.060,P=0.942)、FS值(F=0.057,P=0.945)、HR(F=0.032,P=0.9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F=3.768,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骨量异常比率较高,随着骨密度减低,骨骼肌指数及肌力也会下降,且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利用生物电阻抗测定人体成分可以分析骨质疏松患者人体成分变化,能够更细化地了解其肌肉和脂肪的含量,为进一步预防、治疗骨质疏松及优化老年人人体成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人体成分 骨骼肌指数 肌力 脂肪含量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横孔韧带显微解剖与MRI对照观察
7
作者 李俊林 王丽娜 +2 位作者 欧阳雪晖 张晓琴 郭世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通过颈椎横孔韧带的显微解剖与MRI的对照研究,评估MRI对颈椎横孔韧带的显示能力。方法:取6具正常完整成人颈椎防腐标本,采用3D-FIESTA序列扫描后,放射学家与解剖学家分别从MR图像上辨认C4~T1横孔韧带和显微镜下解剖、确认横孔韧带... 目的:通过颈椎横孔韧带的显微解剖与MRI的对照研究,评估MRI对颈椎横孔韧带的显示能力。方法:取6具正常完整成人颈椎防腐标本,采用3D-FIESTA序列扫描后,放射学家与解剖学家分别从MR图像上辨认C4~T1横孔韧带和显微镜下解剖、确认横孔韧带。结果:显微镜解剖结果示横孔韧带的出现率为39.6%。以显微镜解剖结果为对照标准,放射学家利用3D-FIESTA序列图像辨别横孔韧带的相关能力:特异性96.6%;敏感性73.7%;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84.8%;准确率87.5%。结论:3D-FIESTA序列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颈椎横孔韧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放射学家通过3D-FIESTA序列扫描图像认为某颈椎椎间孔存在横孔韧带时,其可能性约93%;反之,仍然有15%的可能性存在横孔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横孔韧带 磁共振 磁共振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