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反渗透膜污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伊琳 朱颖 +5 位作者 张瑞刚 王海亮 邵永巨 李宜庭 刘建国 魏敬铤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8,共9页
炼焦工艺产生的废水具有水量较大、成分复杂、盐与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可利用难度大等特点。为实现“近零排放”,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使用反渗透工艺,以提升排水水质,达到循环利用标准。但膜污染问题导致反渗透膜通量降低、... 炼焦工艺产生的废水具有水量较大、成分复杂、盐与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可利用难度大等特点。为实现“近零排放”,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使用反渗透工艺,以提升排水水质,达到循环利用标准。但膜污染问题导致反渗透膜通量降低、膜元件受损,运营与维护费用较高,进而影响反渗透膜的应用率。梳理了焦化废水水质特点与深度处理工艺特点,分别阐述了以钙盐、铁盐、硅酸盐和铝盐为主的无机污染,以多糖、腐殖酸、蛋白质为主的有机污染以及生物污染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并梳理了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无机盐垢沉积及絮凝、有机物团聚、生物膜形成等机制,分析了复合污染中阳离子静电屏蔽效应、钙镁离子促进作用及其浓度比影响、硅及二氧化硅对有机污染的作用等。基于污染类型与机制,提出了焦化废水处理中反渗透膜污染的有效缓解措施,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反渗透 无机污染 有机污染 生物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井渠轮灌下秸秆覆盖对夏玉米根系分布与产量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万锋 杨树青 +2 位作者 潘春洋 鄂继芳 娄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5-33,共9页
为探究夏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对优化井渠轮灌模式下秸秆覆盖的动态响应,设置“渠井渠”灌溉模式下常规覆膜(FM)、秸秆表覆(BF)和秸秆深埋(SM),全渠水灌溉的常规覆膜为对照(CK)4种处理,于2018年和2019年在河套灌区开展了不同耕作模式田间... 为探究夏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对优化井渠轮灌模式下秸秆覆盖的动态响应,设置“渠井渠”灌溉模式下常规覆膜(FM)、秸秆表覆(BF)和秸秆深埋(SM),全渠水灌溉的常规覆膜为对照(CK)4种处理,于2018年和2019年在河套灌区开展了不同耕作模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CK处理夏玉米根系分布呈浅宽型,根长密度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根长密度集中点在表层0~20 cm;优化井渠轮灌模式下,常规覆膜(FM)根长密度集中点在10~30 cm,提高深层根长密度不显著;秸秆覆盖显著提高根长密度(P<0.05),BF处理根系呈宽浅型分布,根长密度集中点在0~20 cm,较CK处理的0~20 cm土层根长密度提高19.6%(P<0.05);SM处理根系呈深扎型分布,根长密度集中点下移至20~40 cm,显著提高大于40 cm土层根长密度,较CK提高91.7%(P<0.05);各处理水平方向根长密度近似呈以植株为中心的标准正态分布,分布半径约15 cm;优化井渠轮灌模式显著降低夏玉米生育期耗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0.05),但FM和BF较CK平均减产10.1%和1.3%;SM综合效果较佳,较CK平均增产8.9%,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41.4%。该研究可为河套灌区合理安全利用地下微咸水资源、丰富井渠轮灌理论体系及节水增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秸秆覆盖 咸淡水 轮灌 根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脉冲条件下灌水器水沙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新坤 靳彬彬 +3 位作者 樊二东 张经坤 王琪雯 丁师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7-283,共7页
为提高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在与射流三通产生波形相同参数(周期、振幅)的高频脉冲波(正弦波、三角波、梯形波、矩形波)的条件下,以迷宫流道灌水器为研究对象,应用CFD两相流含沙量数值分析,采用k-ε湍流模型及多相流Eulerian模型,模拟高... 为提高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在与射流三通产生波形相同参数(周期、振幅)的高频脉冲波(正弦波、三角波、梯形波、矩形波)的条件下,以迷宫流道灌水器为研究对象,应用CFD两相流含沙量数值分析,采用k-ε湍流模型及多相流Eulerian模型,模拟高频脉冲条件下流量与压力水头关系、含沙量的瞬时分布,分析高频脉冲条件对颗粒物沉积区含沙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脉冲波对灌水器平均流量和抗堵塞性能影响较大,高频脉冲波的波动性和连续性对提高灌水器抗堵塞能力起主要作用;抗堵塞能力由大到小的高频脉冲波形顺序为正弦波、三角波、梯形波、矩形波;入流含沙量增加会导致旋涡区泥沙的沉积,高频脉冲波可以增强旋涡区的冲刷以提高抗堵塞性能;灌水器内各处含沙量均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升高,不同粒径下含沙量分布和变化略有不同。射流三通产生的脉冲波有利于提高灌水器的抗堵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器 射流三通 高频脉冲波 含沙量 颗粒粒径 抗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间草地土壤氮、磷、钾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智 王志军 +1 位作者 范文静 杨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林间草地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土层和植被分布格局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上层(0~30 cm)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小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掌握其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水解性氮、... 以林间草地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土层和植被分布格局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上层(0~30 cm)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小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掌握其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底层;2距离树木较近的点各层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而取样地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点上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次之,路边土壤取样点的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最低;3水解性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与土壤厚度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负相关;除速效钾外,土壤水解性氮和有效磷的分布在植被类型的影响下具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植被土层对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分布均有显著(P〈0.05)的互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间草地 水解性氮 有效磷 速效钾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黄河地涵工程冲淤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5
作者 杨喜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近年来,废黄河地涵工程出现冲淤现象,对防洪和工程安全均产生巨大隐患。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废黄河上游引河段的水流流动情况及主要冲刷区和淤积区的位置和面积,利用加丁坝挑流方式,改善上游水流状态,同时利用Flow-3D软件对地涵工程及其... 近年来,废黄河地涵工程出现冲淤现象,对防洪和工程安全均产生巨大隐患。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废黄河上游引河段的水流流动情况及主要冲刷区和淤积区的位置和面积,利用加丁坝挑流方式,改善上游水流状态,同时利用Flow-3D软件对地涵工程及其上下游河道进行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涵工程上游左岸有回旋区及低速区,极易造成淤积,而在河道中央及靠右岸的区域,水流流速较快,容易产生冲刷现象;建议采用3种方案交替运用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同时添加两道斜向下游的丁坝,对改善河道流态和防冲减淤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涵工程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丁坝 防冲减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地壕扬水灌区总干渠泥沙输移特性及冲淤平衡分析
6
作者 李超 丁峰 +2 位作者 楼瀛 梁雅祺 邵永巨 《节水灌溉》 2025年第9期60-66,73,共8页
引黄扬水灌区渠道泥沙淤积问题是影响灌区正常运行及安全的瓶颈,研究入渠泥沙特性及输移规律,确定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渠道冲淤,是解决灌区渠道泥沙淤积问题的关键。分析了麻地壕扬水灌区不同灌水期入渠泥沙粒径及含沙量沿程变化,讨论了... 引黄扬水灌区渠道泥沙淤积问题是影响灌区正常运行及安全的瓶颈,研究入渠泥沙特性及输移规律,确定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渠道冲淤,是解决灌区渠道泥沙淤积问题的关键。分析了麻地壕扬水灌区不同灌水期入渠泥沙粒径及含沙量沿程变化,讨论了不同理论下泥沙的起动流速和水流挟沙力。利用水沙输移模型,模拟了不同泥沙颗粒级配-含沙量-流量条件下总干渠的冲淤平衡点。结果表明:(1)总干渠悬移质粒径<100μm的泥沙占总含量的75%以上,水泵的抽吸和扰动作用导致泵站前池附近河道底泥进入总干渠。(2)水泵能量的输入导致总干渠含沙量沿程先升高后下降,相比于其他公式,张罗号起动流速公式和张红武挟沙力公式更适用于该灌区渠道泥沙输移水力计算,来沙中值粒径d50≥90μm时,现状输水流量和边界条件下渠道易发生淤积。(3)通过对不同泥沙颗粒级配、含沙量、流量下渠道冲淤过程的模拟,确定出17个冲淤平衡点。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该灌区总干渠泥沙冲淤过程机理,为解决渠道淤积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水灌区 泥沙输移 冲淤平衡 数值模拟 水流挟沙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