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滴水沟闪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胡鸿飞 张永全 +2 位作者 胡华斌 张超 张利忠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8-1315,共8页
滴水沟闪长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狼山构造带。结合前人的锆石 U-Pb 测年资料,可确定其形成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体属钙碱性系列,相对富集 Rb、Ba、Th、K、P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Nb、Ta、Ti ... 滴水沟闪长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狼山构造带。结合前人的锆石 U-Pb 测年资料,可确定其形成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体属钙碱性系列,相对富集 Rb、Ba、Th、K、P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Nb、Ta、Ti 等高场强元素,具有低 Rb /Sr(0.05~0.10)值、高 Ba/Rb(11.45~22.16)值,且 A /CNK <1.1;REE 含量显示,滴水沟闪长岩体为轻稀土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高度分异,轻稀土元素发生明显的分馏作用,铕异常不明显(δEu =0.92~1.13),反映了俯冲带岩浆岩的特征,推测其物质来源为幔壳混源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形成于活动板块边缘(碰撞前)火山弧环境,与晚石炭世晚期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北缘西段的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地球化学特征 滴水沟岩体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金刚石成矿地质条件初探
2
作者 陈红路 陶莉 +2 位作者 王继刚 李丽芳 王占先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2-35,共4页
为实现我国金刚石找矿的重大突破,笔者运用当代金刚石成矿新理论,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金刚石成矿地质条件。但囿于笔者水平,有不当之处请不吝指教。
关键词 金刚石 成矿 地质条件 金刚石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东南缘阿克塔什塔格地区古元古代壳源碳酸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辛后田 罗照华 +2 位作者 刘永顺 王树庆 张利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7-17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阿克塔什塔格地区,变质基底杂岩中发育火成碳酸岩侵入体,呈似层状侵入于米兰岩群和新太古代TTG花岗片麻岩中。碳酸岩主要由方解石(45%~90%)、透辉石(15%)和含量不等的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可见少量金云母、方柱石,...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阿克塔什塔格地区,变质基底杂岩中发育火成碳酸岩侵入体,呈似层状侵入于米兰岩群和新太古代TTG花岗片麻岩中。碳酸岩主要由方解石(45%~90%)、透辉石(15%)和含量不等的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可见少量金云母、方柱石,矿物组成较为简单。常量元素中Fe、Mg、Mn、Ti、P等元素低于世界已知幔源碳酸岩10个数量级之上,而Si、Al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Ti,并且稀土总量仅为(25.74~63.01)×10-6,锆石Th/U比为0.04~0.36。上述特征明显有别于幔源成因的碳酸岩,可能指示米兰岩群大理岩在古元古代的深熔作用,即由米兰岩群中的大理岩在古元古代深熔作用条件下形成。挑选其中的锆石利用U-Pb SHRIMP法测年,获得年龄为(1 931±18)Ma。该碳酸岩体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壳源碳酸岩的成因类型,也暗示塔里木克拉通的新太古代基底变质岩在古元古代末期发生过深熔作用和混合岩化,是塔里木克拉通对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汇聚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克拉通 壳源碳酸岩 基底杂岩 锆石U-PB SHRIMP定年 古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葫芦沟金矿床地质与稀土元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蓝妮拉 陈有斌 +4 位作者 刘巍 高崇辉 李文龙 吴二 马璟璟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5期14-20,共7页
葫芦沟金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黄铜矿和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矿石结构为他形—半自形、自形晶粒和压碎结构,矿石构造以团块状和碎裂状为主;矿区近矿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 葫芦沟金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黄铜矿和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矿石结构为他形—半自形、自形晶粒和压碎结构,矿石构造以团块状和碎裂状为主;矿区近矿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钾化、黄铁矿化和绢英岩化。通过对矿区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葫芦沟金矿床物质来源于太古宇太华群,属于赋存于古老变质岩中的中低温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稀土元素 葫芦沟金矿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铜镍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照伟 李文渊 +4 位作者 高永宝 郭周平 张江伟 李侃 张利忠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40-148,共9页
青海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是南祁连山一条重要岩带,其内产出若干基性-超基性岩体。通过对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化隆群结晶基底的综合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其相关其他地质信息,发现该基性-超基性岩带中的岩体都不同程... 青海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是南祁连山一条重要岩带,其内产出若干基性-超基性岩体。通过对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化隆群结晶基底的综合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其相关其他地质信息,发现该基性-超基性岩带中的岩体都不同程度侵位于化隆群中,并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加之带内几处典型的铜镍成矿表现,可见青海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具有较好的铜镍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现有的野外工作及找矿实践亦表明了在巨厚红层覆盖下所发育的基性-超基性岩体表现了重要的铜镍矿化显示,同时提示在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还有发现新的同类型岩体和铜镍矿床的潜在条件,其资源潜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超基性岩 成矿条件 找矿潜力 化隆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小红 杨建国 +3 位作者 谢燮 王磊 黄振泉 石成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78-1183,共6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探讨红山铁矿床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红山铁矿床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研究表明,与铁矿密切共生的呈层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灰色、...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研究,探讨红山铁矿床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红山铁矿床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铁矿体呈共生关系的硅质岩。研究表明,与铁矿密切共生的呈层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灰色、紫红色硅质岩总体属于低硅类型的硅质岩。在SiO2-Al2O3判别图解中,SiO2与Al2O3负相关,样品数据点均落入热水沉积区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呈平缓型,与东太平洋热泉水、红海热卤水具有相似的正Eu异常和配分模式,δEu值均大于1,显示热水沉积的特征;硅质岩中的V、Ni、Cu、B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陆缘海盆热水沉积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热水沉积 红山铁矿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的成因讨论 被引量:17
7
作者 宋忠宝 张雨莲 +6 位作者 张照伟 张晓飞 陈向阳 栗亚芝 王翠菊 张元丰 张利忠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34-139,共6页
锡铁山铅锌矿是目前青海省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其属于以沉积岩为主要围岩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大理岩和(碳质)片岩可作为一种找矿标志,但不能作为矿床类型划分依据。该区经历了多次喷发旋回,因此形成的铅锌矿也具有旋回层,应在今... 锡铁山铅锌矿是目前青海省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其属于以沉积岩为主要围岩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大理岩和(碳质)片岩可作为一种找矿标志,但不能作为矿床类型划分依据。该区经历了多次喷发旋回,因此形成的铅锌矿也具有旋回层,应在今后的地质勘查找矿中特别注意,一个旋回层的结束就代表成矿作用的结束。从钻孔的资料和岩心看,该区至少有7次喷发旋回,也许更多,也就是说有多次成矿作用。找矿的类型为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流沉积型 铅锌矿 大理岩 片岩 锡铁山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牛圈银金多金属矿床硫化物Rb-Sr年龄和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紫烨 刘晓雨 +2 位作者 李随民 胡华斌 杨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51-960,共10页
在对牛圈矿区实地踏勘、野外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矿)石样品同位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成分的测试分析,认为牛圈银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岩(矿)石样品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与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 在对牛圈矿区实地踏勘、野外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矿)石样品同位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成分的测试分析,认为牛圈银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岩(矿)石样品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与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均显示出轻稀土元素分馏较强,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二者均有较强的Eu负异常分布特征,表明矿石与花岗岩之间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即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石英包裹体中氢氧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特征,是岩浆水和循环的大气降水的混合。利用单矿物闪锌矿和共生矿物组合黄铁矿与方铅矿Rb-Sr等时线方法测定了牛圈矿床成矿年龄,测试结果显示矿石矿物的形成年龄为(154.1±2.6)Ma,属于燕山中期,推断与燕山期的岩浆岩侵入有密切关系,上述认识为矿床成因类型厘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Rb-Sr等时线定年 地球化学 牛圈银金多金属矿床 冀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龙套-萨瓦亚尔顿-库姆托尔金矿带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丽 计文化 +5 位作者 董福辰 曹新 罗彦军 朱志新 张润红 宋建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64-71,共8页
南天山金矿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金矿资源地,产出数个超大型金矿。这些矿床有许多共同点:如大地构造背景、构造环境、含矿岩系、容矿岩石、控矿构造、矿体形态、矿石类型、主要金属矿物、载金矿物、围岩蚀变、成矿时代和成矿方式等相似... 南天山金矿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金矿资源地,产出数个超大型金矿。这些矿床有许多共同点:如大地构造背景、构造环境、含矿岩系、容矿岩石、控矿构造、矿体形态、矿石类型、主要金属矿物、载金矿物、围岩蚀变、成矿时代和成矿方式等相似。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构造位置、物质成分、围岩蚀变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本区一些基本的成矿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矿带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关系密切,华力西期与花岗岩活动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应是主要的成矿作用。因此,该矿带应属于细脉浸染型金矿较为合适。南天山尚有寻找此类金矿的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南天山 华力西造山带 金矿 细脉浸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与玉龙斑岩铜矿成矿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栗亚芝 宋忠宝 +4 位作者 杜玉良 贾群子 陈向阳 张雨莲 张利忠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继玉龙特大型斑岩铜矿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两处矿床的含矿斑岩体——花岗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矿时代等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认为纳日贡玛和玉龙斑...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继玉龙特大型斑岩铜矿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两处矿床的含矿斑岩体——花岗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矿时代等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认为纳日贡玛和玉龙斑岩铜矿的成矿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环境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成矿特征 纳日贡玛 玉龙 三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以额济纳旗芦草井地区中二叠统菊石滩组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亭 陈高潮 +3 位作者 石成义 李金超 魏建设 韩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9-156,共8页
额济纳旗芦草井中二叠统菊石滩组发育厚度较大的暗色泥岩,TOC含量平均值达0.5%,C29ααα-20R/(20S+20R)与C29αββ/(αββ+ααα)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分析其沉积环境,了解有利... 额济纳旗芦草井中二叠统菊石滩组发育厚度较大的暗色泥岩,TOC含量平均值达0.5%,C29ααα-20R/(20S+20R)与C29αββ/(αββ+ααα)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分析其沉积环境,了解有利烃源岩沉积相带展布,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裂谷(裂陷)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研究区菊石滩组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综合分析中二叠统沉积环境,通过分析甾烷C27、C28、C29纵向上相对百分含量分布特征和类异戊二烯烃姥鲛烷(Pr)和植烷(Ph)比值,建立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从而探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芦草井地区 生物标志化合物 二叠系菊石滩组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龙铜矿成矿类型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小红 杨合群 +4 位作者 李英 石成义 王兴安 孙南一 李金铭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2期80-87,共8页
根据对月龙铜铅矿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含矿岩体和矿化特征等的分析,认识到该矿产出于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的南侧,属于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地质环境。含矿地层为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母岩为花岗斑岩,已发现的矿化主要... 根据对月龙铜铅矿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含矿岩体和矿化特征等的分析,认识到该矿产出于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的南侧,属于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地质环境。含矿地层为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母岩为花岗斑岩,已发现的矿化主要在围岩硅化白云岩与花岗斑岩接触带附近。根据岩石化学判别,认为该花岗斑岩属"S"型花岗岩类型,具有钾质花岗岩的特征。对比本区已发现的重要斑岩铜矿床———公婆泉矿床和白山堂矿床,认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应属于同一成因类型。考虑到月龙铜铅矿的花岗斑岩体剥蚀浅,区域上还有相似的一些岩体,因而本区仍具有寻找斑岩型(包括岩体内部的细脉-浸染状,接触带的交代充填状和外部的脉状矿化)铜矿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甘蒙北山 花岗斑岩 岩石化学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