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乌兰盖盆地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研究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吴驰华 伊海生 +2 位作者 刘有良 夏国清 龚大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43-1252,共10页
乌兰盖盆地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可划分为冲积扇相、湖泊相、湖底扇相3种沉积相类型。以煤层作为等时对比标志层(煤层位于K1d2段),编制了乌兰盖盆地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2—K1d4段地层厚度等值线图、最深煤层深度等值线图和砂泥比等... 乌兰盖盆地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可划分为冲积扇相、湖泊相、湖底扇相3种沉积相类型。以煤层作为等时对比标志层(煤层位于K1d2段),编制了乌兰盖盆地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2—K1d4段地层厚度等值线图、最深煤层深度等值线图和砂泥比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乌兰盖盆地中轴线地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存在2个深湖相区,这一地区是深色泥岩广泛分布的地区;紧邻深湖区逐渐过渡为灰绿色砂泥岩相的浅湖相带,地形坡度和缓,东南侧和西南侧坡度起伏大,其间发育有2个孤立、平行盆地边缘的浅湖相区;浅湖相区的间隔地带为滨湖相区,岩性主要为1套浅灰色砂岩夹砾岩的组合,盆地沉积物质来源于北部巴音宝力格古陆和南侧大兴安岭古陆。通过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分析认为,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K1d)生烃坳陷位于巴其北坳陷和高力罕坳陷的半深湖—深湖沉积区,该区地层沉积厚度大、范围广,是下一步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探的重要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盖盆地 早白垩世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生烃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旗索纳嘠铅锌银矿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与成矿意义 被引量:28
2
作者 梁玉伟 余存林 +6 位作者 沈国珍 孙庆茹 李进文 杨郧城 佘宏全 张斌 谭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7-779,共13页
内蒙古东乌旗索纳嘠铅锌银矿区赋矿侵入岩为一由中粗粒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钾长花岗岩组成的杂岩体。三种岩石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依次为(319.6±4.1)Ma、(172.5±1.4)Ma和(165.5±1.8)Ma。三者均以高钾、富... 内蒙古东乌旗索纳嘠铅锌银矿区赋矿侵入岩为一由中粗粒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钾长花岗岩组成的杂岩体。三种岩石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依次为(319.6±4.1)Ma、(172.5±1.4)Ma和(165.5±1.8)Ma。三者均以高钾、富碱、贫镁为特征,均属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分异程度较高。岩石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相对富集,均具负铕异常;均富集U、Th,Rb/Sr值大于壳源Rb/Sr值,应属S型花岗岩。根据花岗岩地球化学和区域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中粗粒花岗岩形成于晚石炭世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中侏罗世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产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为同源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富含成矿元素Pb和Zn,而且其成岩年龄与辉钼矿(163.4±2.4)Ma~(166.6±2.4)Ma的Re-Os同位素年龄基本一致,可能为成矿母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年龄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金属成矿 内蒙古东乌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上其木干岩体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地球化学及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海云 孙妍 +2 位作者 包平 白俊 孙晓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7-670,共14页
上其木干岩体位于新疆阿克陶县上其木干,区域上沿乔拉克克-苏盖特-阿加尔东断裂呈NW-SE向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为66.06%~75.13%,Al_2O_3含量为12.45%~14.78%,(K_2O+Na_2O)平均含量为8.82%,K_2O/Na_2O均值为1.25,铝... 上其木干岩体位于新疆阿克陶县上其木干,区域上沿乔拉克克-苏盖特-阿加尔东断裂呈NW-SE向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SiO_2含量为66.06%~75.13%,Al_2O_3含量为12.45%~14.78%,(K_2O+Na_2O)平均含量为8.82%,K_2O/Na_2O均值为1.25,铝指数A/CNK(0.89~0.98)<1.1,属高钾偏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中等(∑REE=231×10^(-6)~404×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平滑右倾型,δEu平均为0.17,具有明显的Eu亏损;明显富集相容元素Ni、Co、Cr、V,不相容元素Rb、Th以及高场强元素Zr、Hf等元素,强烈亏损Ba、Sr、P和Ti元素,相对亏损Nb和Ta元素。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到二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5.4±1.9 Ma(MSWD=6.0),认为岩体属于晚三叠世早期的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判别图解显示岩石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具有A型花岗岩特点,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的张性环境,标志着西昆仑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早期造山作用的结束和板内构造演化的开始,为后碰撞环境向板内伸展环境的过渡,同时也标志着古特提斯洋在该区晚三叠世早期恰好完全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A型花岗岩 古特提斯洋 西昆仑上其木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西段东升庙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吴亚飞 王小龙 +3 位作者 曾键年 曹建劲 陆顺富 孙晓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0-829,共10页
华北板块北缘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沿板块北缘发育有上千千米的近东西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带,东升庙岩体是该岩浆岩带西段上具有代表性的岩体之一。但对该岩体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基本没有开展。为揭示华北板块北缘复杂的构造... 华北板块北缘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沿板块北缘发育有上千千米的近东西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带,东升庙岩体是该岩浆岩带西段上具有代表性的岩体之一。但对该岩体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基本没有开展。为揭示华北板块北缘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对该岩体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东升庙岩体富含SiO2(70.70%~76.46%)、Al2O3(12.66%~14.98%)和Na2O(3.60%~5.49%),而贫TiO2(0.02%~0.08%)、MgO(0.07%~0.49%)和Fe2O3(0.02%~2.46%),其A/CNK值为0.90~1.15,为弱过铝质-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Rb、U、K、Hf,亏损Ba、Sr、Nb、Ti;稀土总量很低(18.50×10-6~63.15×10-6),具负Eu异常和M型四组分效应。176 Hf/177 Hf值为0.2821~0.2823,εHf(t)=-13.4^-17.3,tDM2=1.9~2.1Ga。结合其他资料,可以认为东升庙岩体是典型的壳源S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为古老的古元古代陆壳物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于华北—欧亚板块同碰撞末—后碰撞初的转换构造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升庙花岗岩 华北板块 S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同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