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美悬铃木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立国 杨晶 施季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9976-9978,共3页
[目的]对悬铃木的组织培养进行研究,为实现其优良品系的大量繁殖和保存提供指导方法。[方法]以4个优良家系的悬铃木单株为试验材料,探讨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增殖情况,筛选出各自适合的增殖培养基。[结果]在芽增殖上,4个无性系间、培养基... [目的]对悬铃木的组织培养进行研究,为实现其优良品系的大量繁殖和保存提供指导方法。[方法]以4个优良家系的悬铃木单株为试验材料,探讨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增殖情况,筛选出各自适合的增殖培养基。[结果]在芽增殖上,4个无性系间、培养基间及无性系与培养基间的交互作用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对增殖培养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筛选出了SX4、SX12、SJ28和DY18 4个无性系的最适增殖培养基分别为A4、A2、A2和A4,其中以SX4的增殖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悬铃木的组培提供了指导方法,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一球悬铃木 增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春小麦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建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内生真菌在小麦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从包头市土右旗7个地块的小麦上分期、分部位取样,对内生真菌在宿主中的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小麦器官的带菌率与成熟度成线性关系,而种子的带菌率最高,达28.... [目的]探讨内生真菌在小麦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从包头市土右旗7个地块的小麦上分期、分部位取样,对内生真菌在宿主中的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小麦器官的带菌率与成熟度成线性关系,而种子的带菌率最高,达28.03%。通过采用常规的真菌分离方法分离到30株内生菌,通过形态学、培养及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共鉴定出小麦内生真菌7个属,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有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木霉属(Trichoderma sp.)、根霉属(Rhizopus sp.)、青霉素(Penicillium sp.)、离蠕孢属(Bipolaris sp.)及类酵母属(Saccharomyces)。[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内生真菌与小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内生真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血清外泌体增加SH-SY5Y细胞糖氧剥夺耐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邹明新 刘晓蕾 +4 位作者 刘娜 崔钧贺 张璞 邵国 时静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血清外泌体对SH-SY5Y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差异表达基因对神经细胞在糖氧剥夺(OGD)耐受中的作用。方法RIPC前后分离人血清外泌体,取RIPC前外泌体(HuE-C)和RIPC后外泌体(HuE-RIPC)。将SH-SY5Y细胞分为空...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血清外泌体对SH-SY5Y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差异表达基因对神经细胞在糖氧剥夺(OGD)耐受中的作用。方法RIPC前后分离人血清外泌体,取RIPC前外泌体(HuE-C)和RIPC后外泌体(HuE-RIPC)。将SH-SY5Y细胞分为空白组(正常培养细胞),对照组(培养液加入HuE-C)和RIPC组(培养液加入HuE-RIPC),采用高通量测序各组细胞基因表达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3组细胞置于OGD条件下,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与神经低氧/缺血相关的基因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显示,RIPC组热休克蛋白(HSP)基因差异表达增加。MTS检测发现,OGD条件下,RIPC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空白组(0.673±0.056 vs 0.481±0.027,P<0.01)。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OGD条件下,RIPC组HSP70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人RIPC血清外泌体可引起众多基因表达变化,其中HSP70表达增加可能是其低氧耐受增加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外泌体 基因表达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碱韭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雪峰 高健 +3 位作者 门中华 董贵成 李丹妮 赵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6,共10页
碱韭是我国西北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物质。为促进天然碱韭的黄酮开发利用,对超声波辅助高效提取碱韭总黄酮的工艺及碱韭总黄酮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天然碱韭为试材,通过单因素... 碱韭是我国西北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物质。为促进天然碱韭的黄酮开发利用,对超声波辅助高效提取碱韭总黄酮的工艺及碱韭总黄酮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天然碱韭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确定了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和最佳范围。在此基础上,对正交试验设计和五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进行对比,确定出高效提取碱韭总黄酮的最佳组合工艺条件;同时,以维生素C为对照,比较了碱韭不同部位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O_(2)^(-)、·OH_(4)种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结果显示碱韭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分别为60%、50℃、40 min、1∶40(g∶mL)、400 W,提取率为(5.47±0.035)%,与预测值5.22%高度相符,总黄酮纯度为(34.59±0.13)%。碱韭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和还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碱韭各部分总黄酮均能够有效清除4种自由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87.87%、98.86%、91.68%和98.35%。其中对·O_(2)^(-)和·OH的清除效果优于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且叶和花的清除效果优于根。碱韭各部位总黄酮的还原能力均大于维生素C,还原能力表现为根>花>叶。研究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碱韭总黄酮工艺高效安全可靠,得到的总黄酮提取物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还原能力,可以为碱韭综合化、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韭 总黄酮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血清外泌体对神经细胞DNA甲基化水平及缺血耐受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邹明新 崔钧贺 +2 位作者 刘娜 张璞 邵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目的研究人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后产生的血清外泌体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神经细胞)DNA甲基化及氧糖剥夺(OGD)耐受的影响。方法6名男性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身高:170~180 cm;体质量:60~80 kg;状态:上午、空腹)使用RIPC训练仪进... 目的研究人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后产生的血清外泌体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神经细胞)DNA甲基化及氧糖剥夺(OGD)耐受的影响。方法6名男性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身高:170~180 cm;体质量:60~80 kg;状态:上午、空腹)使用RIPC训练仪进行缺血预适应并采集肘中静脉血和血清,使用透射电镜方法对外泌体形态进行检测和鉴定。构建神经细胞OGD模型,当正常细胞培养至70%细胞密度时,撤去1640培养基改用无糖培养基,将OGD处理的SH-SY5Y细胞与外泌体孵育后进行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组(OGD组)、OGD+HuE-C组(SH-SY5Y细胞经过OGD处理后与正常人血清外泌体共孵育)、OGD+HuE-RIPC组(SH-SY5Y细胞经过OGD处理后和RIPC人血清外泌体共孵育)。3-(4,5-二甲基噻唑-2-基)-5-(3-羧基喹啉)-2-(4-磺基苯基)-2H-四唑(MTS)法检测细胞对OGD的耐受,亚硫酸氢钠限制性内切酶试验(COBRA)分析神经细胞基因组甲基化程度,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超速离心法可以成功分离血清外泌体。显微镜下观察正常SH-SY5Y细胞胞体丰满,经历OGD后,大量细胞呈皱缩高亮的凋亡状态;加入HuE-C外泌体后细胞形态恢复有限;加入HuE-RIPC外泌体后,SH-SY5Y细胞形态有了较为明显的恢复。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RIPC外泌体对缺血状态下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MTS结果显示,在OGD模型中,将人RIPC血清外泌体与SH-SY5Y细胞共孵育后,SH-SY5Y细胞活力较OGD组明显提高(P<0.01)。COBRA实验结果显示,在SH-SY5Y细胞OGD模型中加入人RIPC血清外泌体后,SH-SY5Y细胞Alu甲基化程度下降(P=0.048),LINE-1非甲基化水平升高(P=0.040),LINE-1甲基化水平下降(P=0.004),细胞基因组甲基化呈显著下调趋势。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加入RIPC血清外泌体后,OGD模型中,SH-SY5Y细胞中EPO、VEGF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01、0.004)和EPO、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08)。结论RIPC血清外泌体可对OGD下的神经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SH-SY5Y神经细胞基因组甲基化程度并上调VEGF、EPO等缺血耐受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缺血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外泌体 缺血耐受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花发育的基因调控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德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382-17383,17386,共3页
以拟南芥为例,阐述了开花过程中基因调控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花分生组织 花序分生组织 拟南芥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含量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德宝 《南方农业》 2014年第07X期147-147,150,共2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具有含量甚微,分布范围极广,作用极强,内源产生这给提取、分离和定量分析带来很多难题。而气相色谱法可高效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做如下研究。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气相色谱法 特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分析方法的研究——高效毛细管电泳的特点及发展应用
8
作者 周德宝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5期20-20,共1页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而且存在着大量干扰物质,这给提取、分离和定量分析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至今,植物激素的提取、分离和定量分析所采取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的特点及发展应用作综合评述。
关键词 植物激素 HPLE HPCE 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3B4过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关系
9
作者 张成海 闫少春 +1 位作者 邹明新 居红格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究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12月15例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前均未结予放化疗并行肾癌根治... 目的:探究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12月15例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前均未结予放化疗并行肾癌根治术患者的组织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ccRCC。应用实时定量PCR、蛋白印迹、联合亚硫酸氢钠限制酶分析法和甲基化特异PCR等方法检测ccRCC组织中DNMT的mRNA表达,及ccRCC组织中整体甲基化(global methylation)水平和抑癌基因RASSF1A甲基化和表达水平。结果:ccRCC组织中DNMT3B4的mRNA表达增加,同时其蛋白含量也相应增加。ccRCC患者癌组织中DNA重复序列Alu的甲基化水平0.106±0.04较癌旁组织中0.115±0.0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抑制基因RASSF1A启动子区域发生高甲基化,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结论:DNMT3B4基因过表达可能与染色体不稳定以及RASSF1A基因低表达有关,在ccR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DNA甲基转移酶 ALU RASSF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砷酸钠暴露14周诱导肝癌细胞LM3氧化损伤及恶性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金丽 宋纬巍 +1 位作者 许鸣 李井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77-1684,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暴露对人肝癌细胞株LM3细胞的影响,分析亚砷酸钠促进肝癌细胞恶性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细胞亚砷酸钠染毒模型,分别用含0、1、10μmol/L亚砷酸钠的DMEM高糖培养基连续培养LM3细胞14周。暴露...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暴露对人肝癌细胞株LM3细胞的影响,分析亚砷酸钠促进肝癌细胞恶性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细胞亚砷酸钠染毒模型,分别用含0、1、10μmol/L亚砷酸钠的DMEM高糖培养基连续培养LM3细胞14周。暴露结束后,从细胞培养基中去除亚砷酸盐,用不含亚砷酸钠的培养基培养细胞1周使其恢复。以同一批次传代未经过亚砷酸钠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用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DCFH-DA活性氧荧光探针实验验证慢性亚砷酸钠暴露对LM3细胞增殖、迁移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慢性亚砷酸钠暴露对LM3细胞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相比对照组,1μmol/L和1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能显著增强LM3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均P<0.05),并促进LM3细胞的恶性迁移(均P<0.05),且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亚砷酸钠对LM3细胞的增殖并无显著影响。亚砷酸钠染毒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s 2,NOX2)、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MAPK8)基因表达水平,上调NOX2、MAPK8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亚砷酸钠暴露能增强LM3细胞的迁移能力和氧化应激水平,也能上调VEGF、NOX2、MAPK8基因的表达,提示亚砷酸钠促进LM3细胞恶性迁移的机制可能与氧化损伤及这些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 LM3细胞 增殖 氧化应激 恶性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