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肉苁蓉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作用机制
1
作者 步润峰 张浩然 +4 位作者 龙思雨 季书妍 吕雪 杨占君 贾建新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29-1239,1253,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肉苁蓉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最佳给药剂量。方法:将40只雄性7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odel),肉苁蓉总苷低剂量(L-GCs)、中剂量(M-GCs)和高剂...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肉苁蓉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最佳给药剂量。方法:将40只雄性7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odel),肉苁蓉总苷低剂量(L-GCs)、中剂量(M-GCs)和高剂量给药组(H-GCs),10只雄性同月龄抗老化SAMR1小鼠作为SAMR1对照组。GCs灌胃给药3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Y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学习和空间记忆与探索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中PI3K、Akt、P-Akt、Tau和P-Tau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肉苁蓉中筛选出8个有效成分,核心基因有Akt1、TNF、CASP3等;与肉苁蓉治疗AD相关的信号通路有PI3K-Akt、TNF和AGE-RAGE等;动物实验表明:与Model组相比,GCs组在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和总路程显著下降(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中,GCs组的PI3K和P-Akt/Akt的表达有显著增高(P<0.05),而P-Tau/Tau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GCs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及调节P-Tau蛋白表达以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阿尔茨海默症 肉苁蓉 SAMP8小鼠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