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肌肉含量与骨量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导致SLE患者肌肉含量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0例SLE患者和55例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及法国MEDI-LINK超声骨密度仪对研究对象进行二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3D体积骨密度(皮质骨、骨小梁及总体积骨密度)及肌肉含量的测定,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史、吸烟及饮酒史、SLE之外的既往病史、激素治疗史及SLE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组患者的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含量明显降低(P<0.05);SLE患者肌肉含量的减少与其BMD及总的体积骨密度的减低具有明显相关性(r=0.447,P=0.013);而SLE患者的总体肌肉含量与激素的使用及SLEDA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的肌肉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且肌肉含量的改变与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文摘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sw erythematosus,SLE)患者骨密度的特点和骨折风险性,并分析其骨量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SLE患者49例,体检的健康对照人群52名,收集受试者病史及与骨折风险相关的临床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两组人群股骨的3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二维骨密度,探讨SLE骨量降低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髋部骨小梁的体积骨密度明显降低(t=-0.47,P<0.05),股骨颈前节段、股骨转子侧面、股骨干前节段的皮质厚度均明显降低(t分别为-2.34、-2.10、-2.36,P均<0.05);②与对照组相比,SLE组患者髋部二维骨密度明显降低(t=-2.64,P<0.05),且SLE患者骨折风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54,P<0.01);③SLE组患者疾病活动相关的SLE-DAI积分与髋部骨小梁体积骨密度及股骨颈皮质厚度的减低呈正相关(B分别为1203.32、1.94,P均<0.05),而与BMD的改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LE患者存在明显的骨量流失和骨折风险性增加,骨密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骨小梁体积骨密度和二维骨密度的减低,且SLE病情活动度越高,骨小梁体积骨密度越低。积极控制原发病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