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风湿性疾病药物的免疫原性及抗药抗体的产生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国婧 刘媛 王永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28,共3页
风湿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会产生抗药抗体(ADAs)。其产生原因多与使用生物制剂类药物治疗有关,ADAs的产生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疾病控制不良及复发,因此研究ADAs的产生原因、定期监测ADAs及减少药物抗性会给风湿病患者带来巨大益处。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 生物制剂 抗药抗体 药物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文娟 常志芳 +2 位作者 赵剑波 王永福 李青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1-1325,1335,共6页
目的 通过对1 061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及相关临床因素的分析,探讨RA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确诊的1 061例RA患者,同期健康体检者636例,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腰椎1~4... 目的 通过对1 061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及相关临床因素的分析,探讨RA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确诊的1 061例RA患者,同期健康体检者636例,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腰椎1~4、左股骨近端骨密度,收集RA患者一般资料,评估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血沉、C-反应蛋白,分析RA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RA组股骨颈、股骨转子、转子间、全髋关节、腰椎1~4、全部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均减低(P<0.001),低骨量、骨质疏松占比分别为36.5%、30.7%,较对照组高(P<0.001)。RA是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2.30(1.70~3.09),BMI是RA合并OP的保护因素,OR值为0.82(0.77~0.86),年龄、女性、服用糖皮质激素大于1个月、脆性骨折史、股骨头坏死是RA合并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4(1.12~1.16)、4.83(3.05~7.64)、2.31(1.57~3.41)、6.90(2.28~20.88)、16.19(3.20~81.90)。抗CCP抗体、RF、DAS28评分非RA合并OP的危险因素。结论 RA较健康人群骨密度显著减低,罹患OP风险增加,对高龄、女性、长病程、低体重、有脆性骨折史、股骨头坏死、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尤其需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夏芳芳 胡明智 +2 位作者 孙慧莹 庞春艳 杨国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907-1912,共6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继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后又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由大于200个核苷酸组成。LncRNA有高度多样化的功能和结构、小的操作阅读框架(SORFs),它既对细胞分化、细胞凋亡以及多种疾病(如炎症、肿瘤)有重要作...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继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后又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由大于200个核苷酸组成。LncRNA有高度多样化的功能和结构、小的操作阅读框架(SORFs),它既对细胞分化、细胞凋亡以及多种疾病(如炎症、肿瘤)有重要作用,也对DNA的合成、转录和翻译有一定的调控作用。LncRNA在调节免疫功能和自身免疫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目前发现LncRN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本文将对LncRNA在SLE和RA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骆康凯 杨国安 王永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多关节对称性受累,以手小关节为主,伴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发病率与致残率高,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控制病情进展为主,延缓关节的破坏。长期应用DMARD过程中发现其疗效逐...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多关节对称性受累,以手小关节为主,伴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发病率与致残率高,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控制病情进展为主,延缓关节的破坏。长期应用DMARD过程中发现其疗效逐渐下降,即产生耐药,然而DMARD耐药机制研究甚少。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我们总结了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与RA传统药物治疗的相关性,分析了不同的基因型患者对药物的疗效及毒副作用,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从而实现精准医疗,RA的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多态性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瓜氨酸蛋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佳琦 鲁芙爱 +1 位作者 张文兰 王永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5-1120,共6页
目的分析ACPAs抗体(主要是AMCV和ACCP)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以及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91例RA患者,详细记录... 目的分析ACPAs抗体(主要是AMCV和ACCP)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以及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91例RA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AMCV、ACCP、三种亚型RF以及骨代谢指标PINP、β-CTX、N-MID OC和25HVD;采用DXA检测RA患者髋关节及腰椎的BMD、BMC、Z值和T值;采用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CV、ACCP阳性组较阴性组比较,IgA、IgM、三种亚型RF水平高,25HVD水平低。PINP、N-MID OC与病程呈正相关,骨密度指标与病程呈负相关;25HVD与ACCP、AMCV、三种亚型RF呈负相关。PINP和N-MID OC水平随病程增加而升高,25HVD和骨密度指标水平随病程增加而下降。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相比较,RA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三种亚型RF水平更高。结论ACPAs抗体与RA患者25HVD呈负相关;RA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与病程呈负相关;继发骨质疏松的RA患者病情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突变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miR-155-3p和hsa-miR-155-5p作为系统性硬化症生物标志物及调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宝玥 孙晓林 王永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02,共11页
目的:探讨hsa-miR-155-3p和hsa-miR-155-5p作为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生物标志物及调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方法:选取10例SSc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qPCR法检测SS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目的:探讨hsa-miR-155-3p和hsa-miR-155-5p作为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生物标志物及调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方法:选取10例SSc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qPCR法检测SS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sa-miR-155-3p和hsa-miR-155-5p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其诊断价值。Pearson或Spearman分析miRNA和SSc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利用miRDB、Targetscan和miRDIP数据库预测hsa-miR-155-3p和hsa-miR-155-5p靶基因,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PPI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中心基因的筛选。结果:在SSc患者PBMCs中hsa-miR-155-3p和hsa-miR-155-5p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ROC曲线显示,hsa-miR-155-3p和hsa-miR-155-5p诊断SSc的曲线下面积为(AUC=1, 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hsa-miR-155-3p、 hsa-miR-155-5p和高分辨率CT(HR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白球比(ALB/GLB)等临床指标相关(P<0.05)。hsa-miR-155-3p和hsa-miR-155-5p靶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与SSc纤维化、免疫、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hsa-miR-155-3p及hsa-miR-155-5p可能参与了调节SSc纤维化、免疫、炎症的发生、发展,hsa-miR-155-3p及hsa-miR-155-5p有可能作为SSc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3p MiR-155-5p 系统性硬化症 相关性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永福 庞春艳 +2 位作者 马秀芬 安燕 冯秀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β(glucocorticoid receptor beta,GRβ)和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l...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β(glucocorticoid receptor beta,GRβ)和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lpha,GRα)的表达量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以及SLE合并心血管受累时GRβ和GRα表达的变化,揭示GRβ和GRα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GRβmRNA和GRαmRNA表达量。结果:PBMC中的GRα表达量SLE患者组(相对表达量为1.24±0.97)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相对表达量为2.31±1.42),而GRβ的表达量SLE患者组(相对表达量为0.61±1.2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对表达量为0.1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GRα表达量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GRβ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sDNA阳性组GRα表达水平(相对表达量为0.89±0.66)低于dsDNA阴性组(相对表达量为1.54±1.10),dsDNA阳性组GRβ的表达水平(相对表达量为0.95±1.00)高于dsDNA阴性组(相对表达量为0.2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心血管受累组GRβ(相对表达量为1.02±1.76)的表达水平及GRβ/GRα(相对表达量之比为1.10±2.02)均高于无心血管受累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31和0.32±0.32)(P<0.05),而GRα的表达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α的表达与SLE的活动度呈负相关,而GRβ的表达量与SLE的活动度呈正相关;GRβ的表达可能与SLE发生心血管受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受体 糖皮质激素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抗体在肿瘤及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永福 刘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2-955,共4页
自身抗体是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诊断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风湿病学领域应用广泛,但自身抗体阳性不仅仅存在于CTD中,肿瘤及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也可以检出,并且有部分患者可表现出类似于CTD的相关临床特征。除此之... 自身抗体是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诊断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风湿病学领域应用广泛,但自身抗体阳性不仅仅存在于CTD中,肿瘤及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也可以检出,并且有部分患者可表现出类似于CTD的相关临床特征。除此之外,在CTD合并肿瘤或感染的患者中,自身抗体尤其是高滴度自身抗体的出现,使临床上容易忽略肿瘤或感染性疾病的存在。因此,临床医生应关注自身抗体在肿瘤及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自身抗体 肿瘤 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肌量改变及其与骨量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康丽荣 宋国婧 +2 位作者 赵剑波 陈娜 刘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1-824,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肌肉含量与骨量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导致SLE患者肌肉含量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0例SLE患者和55例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肌肉含量与骨量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导致SLE患者肌肉含量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0例SLE患者和55例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及法国MEDI-LINK超声骨密度仪对研究对象进行二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3D体积骨密度(皮质骨、骨小梁及总体积骨密度)及肌肉含量的测定,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史、吸烟及饮酒史、SLE之外的既往病史、激素治疗史及SLE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组患者的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含量明显降低(P<0.05);SLE患者肌肉含量的减少与其BMD及总的体积骨密度的减低具有明显相关性(r=0.447,P=0.013);而SLE患者的总体肌肉含量与激素的使用及SLEDA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的肌肉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且肌肉含量的改变与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肌肉含量 骨量变化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思路进展
10
作者 常志芳 冯成龙 王永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94-196,共3页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研究文献的梳理,从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差异、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研究领域中现存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肺动脉高压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沉默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的表达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肺间质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凯 常志芳 +2 位作者 王志华 庞春艳 王永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目的:研究基因沉默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eptidyl arginine deaminase 4,PAD4)的表达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肺间质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DBA/1小鼠建立CIA模型,尾静脉注射PAD4-siRNA表达载... 目的:研究基因沉默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eptidyl arginine deaminase 4,PAD4)的表达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肺间质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DBA/1小鼠建立CIA模型,尾静脉注射PAD4-siRNA表达载体制备的病毒液,每周1次,共8次。处死小鼠,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肺中PAD4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D4蛋白的表达;取脾组织进行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Tfh细胞和Tfr细胞比例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肺病理学的改变。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PAD4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4-siRNA治疗后CIA小鼠肺组织中PAD4 mRNA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白组小鼠肺组织红色荧光较少,而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的炎细胞浸润区和气管周围可见较多的红色荧光,PAD4-siRNA治疗后3组的红色荧光明显减少;(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脾细胞中Tfh细胞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4-siRNA治疗后CIA小鼠脾细胞中Tfh细胞比例较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细胞中Tfr细胞比例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D4-siRNA治疗后小鼠脾细胞中Tfr细胞比例升高,但只有PAD4-siRNA2组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模型组脾细胞中Tfh/Tfr值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4-siRNA治疗后3组Tfh/Tfr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的肺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增加,PAD4-siRNA治疗后CIA小鼠的肺组织破坏及炎性浸润减少,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基因沉默PAD4的表达可以降低Tfh细胞的比例,升高Tfr细胞的比例,逆转Tfh/Tfr值,减轻肺组织的间质病变程度和炎症浸润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 基因沉默 滤泡辅助性T细胞 滤泡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系统受累与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国婧 王永福 刘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430-2432,F0003,共4页
结缔组织病(CTD)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pSS)、系统性硬化症(SSc)、皮肌炎(DM)等,是一类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统称。对于CTD患者来说,自身抗体的出现不仅与疾病的诊断密切相关,同时依靠多种自... 结缔组织病(CTD)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pSS)、系统性硬化症(SSc)、皮肌炎(DM)等,是一类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统称。对于CTD患者来说,自身抗体的出现不仅与疾病的诊断密切相关,同时依靠多种自身抗体还可以预测不同CTD脏器受累的风险性,因此,定期对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对CTD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脏器受累 多系统受累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对CIA小鼠关节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静茹 白力 +3 位作者 庞春艳 尹芳蕊 张文兰(指导) 王永福(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5-388,394,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C(PC)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的影响及其是否通过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通路发挥作用。方法:构建CIA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CIA模型组和CIA+PC组。CIA+PC组预防性给予PC,CIA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应用量化评分评估PC对足肿... 目的:研究蛋白C(PC)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的影响及其是否通过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通路发挥作用。方法:构建CIA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CIA模型组和CIA+PC组。CIA+PC组预防性给予PC,CIA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应用量化评分评估PC对足肿胀的缓解程度;Micro-CT、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骨/软骨破坏情况;双重免疫荧光法检测EPCR在小鼠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iEPCR腺病毒载体干扰EPCR蛋白表达,观察其对PC作用的影响。结果:PC干预CIA小鼠后,小鼠的临床评分降低,足爪肿胀程度减轻,骨侵蚀缓解;在CIA小鼠和DBA1小鼠的关节滑膜组织中检测到EPCR表达,且CIA小鼠EPCR表达明显低于DBA1小鼠。PC+siEPCR腺病毒载体干预CIA小鼠后,CIA小鼠临床评分无明显降低,关节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结论:PC可改善CIA小鼠的关节症状,进而缓解CIA疾病进展。而siEPCR可逆转PC的这种保护作用,因此PC缓解CIA疾病进展依赖于EPCR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关节炎 蛋白C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髋部骨密度特点分析及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芙爱 赵思萌 +1 位作者 刘媛 王永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25-1729,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sw erythematosus,SLE)患者骨密度的特点和骨折风险性,并分析其骨量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SLE患者49例,体检的健康对照人群52名,收集受试者病史及与...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sw erythematosus,SLE)患者骨密度的特点和骨折风险性,并分析其骨量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SLE患者49例,体检的健康对照人群52名,收集受试者病史及与骨折风险相关的临床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两组人群股骨的3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二维骨密度,探讨SLE骨量降低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髋部骨小梁的体积骨密度明显降低(t=-0.47,P<0.05),股骨颈前节段、股骨转子侧面、股骨干前节段的皮质厚度均明显降低(t分别为-2.34、-2.10、-2.36,P均<0.05);②与对照组相比,SLE组患者髋部二维骨密度明显降低(t=-2.64,P<0.05),且SLE患者骨折风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54,P<0.01);③SLE组患者疾病活动相关的SLE-DAI积分与髋部骨小梁体积骨密度及股骨颈皮质厚度的减低呈正相关(B分别为1203.32、1.94,P均<0.05),而与BMD的改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LE患者存在明显的骨量流失和骨折风险性增加,骨密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骨小梁体积骨密度和二维骨密度的减低,且SLE病情活动度越高,骨小梁体积骨密度越低。积极控制原发病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折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芳芳 鲁芙爱 +2 位作者 吕慧敏 杨国安 刘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伴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评分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台州市第一人民...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伴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评分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且行肺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检查的60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匹配,其中SLE-ILD组的30例为病例组,SLE non-ILD(无ILD)组的30例为对照组。分析SLE-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肺HRCT评分,并分析SLE-I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相比,胸闷/气短、雷诺现象、Velcro啰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ILD组比SLE non-ILD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有明显下降趋势,而尿素氮、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IgG这4个指标有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ILD患者最常见的类型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依次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和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不同ILD分型的临床-影像-生理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LD分型的肺HRCT评分及肺功能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闷/气短、白蛋白下降是SLE-I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SLE患者出现胸闷/气短、低白蛋白血症要警惕ILD的发生,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是SLE-ILD最常见的表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质性肺疾病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系统性硬化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鑫 孙晓林 王永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7-103,共7页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一种以血管病变、皮肤纤维化为特征,可引起多器官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Sc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免疫机制异常等有关。自噬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机体内自降解过程,可...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一种以血管病变、皮肤纤维化为特征,可引起多器官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Sc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免疫机制异常等有关。自噬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机体内自降解过程,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机体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本文主要综述自噬通过调节免疫细胞、介导信号通路调控SSc血管病变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系统性硬化症 血管病变 纤维化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丁甜甜 吕凤凤 +2 位作者 赵巧英 孙晓林 王永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121,共7页
外泌体是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小囊泡。外泌体及其包含的microRNA、mRNA、蛋白质在细胞间通讯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及免疫治疗,并可作为诊断疾病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此外,外泌体可被... 外泌体是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小囊泡。外泌体及其包含的microRNA、mRNA、蛋白质在细胞间通讯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及免疫治疗,并可作为诊断疾病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此外,外泌体可被用作药物传递的生物载体。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包括血管损伤、免疫异常、内脏器官及皮肤纤维化。近年来,在研究SSc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推动了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的组成、功能,外泌体在SSc发病以及诊治方面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系统性硬化症 免疫调节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宝玥 王永福 孙晓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1-148,共8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内皮细胞损伤、炎症、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研究人员发现lncRNA可能...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内皮细胞损伤、炎症、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研究人员发现lncRNA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失调、微血管病变以及纤维化等过程参与SSc的发生和发展,还可能作为SSc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疾病的发生、活性程度以及进展阶段,因此可为SSc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系统性硬化症 发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