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脑膜/颅缝间充质干细胞对颅骨发育的影响
1
作者 安冉 刘赞(综述) +2 位作者 邵国 张春阳 孙志刚(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5-1680,共6页
颅缝复合体由具有间充质的纤维组织、成骨前沿、下面的硬脑膜和上覆的骨膜组成。硬脑膜是一层保护大脑和脊髓的纤维结缔组织,拥有血管和淋巴管,对早期发育过程中颅骨成骨的进展,后期颅骨的形态和颅缝状态十分重要。颅缝间充质干细胞主... 颅缝复合体由具有间充质的纤维组织、成骨前沿、下面的硬脑膜和上覆的骨膜组成。硬脑膜是一层保护大脑和脊髓的纤维结缔组织,拥有血管和淋巴管,对早期发育过程中颅骨成骨的进展,后期颅骨的形态和颅缝状态十分重要。颅缝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颅缝中,具有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生成颅骨和增强颅骨损伤后修复的能力。了解颅缝间充质干细胞与硬脑膜的作用机制,对颅骨生长发育和颅脑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该文对硬脑膜和颅缝间充质干细胞在颅骨发育中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 颅缝间充质干细胞 发育 颅缝 颅骨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脑膜对颅脑发育及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王雷 邢剑鸣 +5 位作者 马玉博 张晓璐 张司玺 文平(综述) 孙志刚 张春阳(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84,共4页
硬脑膜是贴覆在颅骨内面且包绕大脑的一层质韧的结缔组织膜。近年来对硬脑膜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在颅脑生长发育以及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明确硬脑膜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对许多尚不明确具体病因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硬脑膜是贴覆在颅骨内面且包绕大脑的一层质韧的结缔组织膜。近年来对硬脑膜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在颅脑生长发育以及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明确硬脑膜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对许多尚不明确具体病因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但目前对于硬脑膜的研究甚浅,许多分子机制和对目前硬脑膜在颅脑发育和损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还缺乏深入地探究。该文对硬脑膜发育过程及硬脑膜在颅脑发育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 颅骨 大脑 生长发育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HT22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志军 曹菡 +5 位作者 刘宇通 吴俊澄 宝婉婷 张敏 齐瑞芳 邵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低氧预适应(HPC)对小鼠海马HT22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HT22细胞并分为对照组(control)、低氧组(hypoxia)、低氧预适应组(HPC)和低氧预适应与3-甲基腺嘌呤联合处理组(HPC+3-MA)。MTS法检测HT22细胞活性,采用real time RT-PCR... 目的:研究低氧预适应(HPC)对小鼠海马HT22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HT22细胞并分为对照组(control)、低氧组(hypoxia)、低氧预适应组(HPC)和低氧预适应与3-甲基腺嘌呤联合处理组(HPC+3-MA)。MTS法检测HT22细胞活性,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HT22细胞中自噬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mRNA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LC3蛋白的表达及LC3Ⅱ/LC3Ⅰ的比值变化,转染GFP-LC3进一步检测LC3Ⅱ表达。结果:HPC可增加低氧状态下HT22细胞的活性,与HPC组相比,HPC+3-MA组HT22细胞活性降低;HPC可以诱导低氧状态下HT22细胞中LC3的mRNA的表达,并增加LC3Ⅱ/LC3Ⅰ的比值。结论:HPC通过促进低氧状态下HT22细胞自噬提高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神经保护 自噬 HT2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羊颅骨缺损修复中LncRNA的差异性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岩 邵国 张春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基因在幼羊颅骨缺损修复的差异性表达及改善颅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将12只1月龄的小尾寒羊分成2组:原生骨组织组、新生骨组织组,每组6只。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组骨组织内LncRNA的表达变化,通过Real-time PC...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基因在幼羊颅骨缺损修复的差异性表达及改善颅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将12只1月龄的小尾寒羊分成2组:原生骨组织组、新生骨组织组,每组6只。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组骨组织内LncRNA的表达变化,通过Real-time PCR验证测序LncRNA表达量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钙调蛋白(OCN);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原生骨组织组相比,新生骨组织中LncRNA ODSM、LncRNA UCA1表达上调,LncRNA H19、LncRNA MEG3的表达下调;新生骨组织组幼羊血清中ALP、OCN的含量升高;新生骨内的Wnt/β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 LncRNA ODSM、UCA1可能调控Wnt/β信号通路参与缺损部位颅骨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颅骨缺损 WNT/Β-CATENIN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Twist1信号通路在颅缝闭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寇正雄 张海燕 +3 位作者 邵国 张晓璐 张春阳 侯晓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探究FAK/Twist1信号通路在颅缝闭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0 d大鼠分为对照组(50只)和颅缝旋转组(50只),以大鼠人字缝中点为中心,直径约0.5 cm做一骨窗,将骨瓣在不损伤硬脑膜的情况下游离,对照组骨瓣原位复位,旋转组骨瓣旋转180°... 目的探究FAK/Twist1信号通路在颅缝闭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0 d大鼠分为对照组(50只)和颅缝旋转组(50只),以大鼠人字缝中点为中心,直径约0.5 cm做一骨窗,将骨瓣在不损伤硬脑膜的情况下游离,对照组骨瓣原位复位,旋转组骨瓣旋转180°后复位,两组大鼠3周后进行实验。旷场试验测试行为学,测量两组体质量、头围、骨瓣面积、骨瓣厚度等生理学指标,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颅缝闭合情况,Western blot、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染色测定骨瓣及骨瓣下硬脑膜FAK/Twist1通过表达情况。结果旋转组骨瓣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围、体质量、骨瓣面积、术区面积无明显差异;显微镜下及HE染色中结果显示:旋转组颅缝完全闭合,对照组颅缝保持正常形态;行为学试验结果显示,颅缝闭合后大鼠行动能力下降且出现抑郁倾向;Western blot、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旋转组FAK在颅骨和硬脑膜中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组Twist1在硬脑膜中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骨中两组Twist1表达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缝旋转后可以导致颅缝早闭,并会出现行动能力下降等行为学异常,FAK/Twist1可能在颅缝闭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TWIST1 颅缝闭合 狭颅症 信号通路 颅缝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志威 邵国 +1 位作者 赵志军 张春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0-384,共5页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中常见且重要的临床问题,利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来修补临界大小的骨缺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各种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如何提高干细胞的植入率和存活率是该修补方式的关键。干细...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中常见且重要的临床问题,利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来修补临界大小的骨缺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各种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如何提高干细胞的植入率和存活率是该修补方式的关键。干细胞治疗颅骨缺损已经在动物研究中被证明是可行的,这可能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干细胞移植仍是颅骨缺损修补方式中最有希望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影响脂肪干细胞成骨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赖文涛 赵志军 张春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3-969,共7页
目的探究在大鼠脂肪干细胞内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后成骨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成骨能力的变化。方法通过电转染Bmp2至大鼠脂肪干细胞内,以空白组作为对照,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空载组(Vector组)、成骨诱导组(Inducement组)... 目的探究在大鼠脂肪干细胞内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后成骨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成骨能力的变化。方法通过电转染Bmp2至大鼠脂肪干细胞内,以空白组作为对照,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空载组(Vector组)、成骨诱导组(Inducement组)、过表达组(Bmp2组),采用Western blot、qRT-PCR及免疫荧光对比成骨基因表达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与茜素红染色观察硫化钴沉淀及钙盐沉积情况。结果Western blot与qRT-PCR检测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Bmp2组的Bmp2、Bmp4、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磷酸化大鼠信号转导分子1/5(P-Smad1/5)、远端缺失同源框2(Dlx2)、骨涎蛋白(BSP)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Smad1/5的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Bmp2组的OPN、Runx2荧光强度显著增高(P<0.05);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Bmp2组细胞周围钙盐沉积增多,硫化钴沉淀增多,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结论过表达Bmp2增强了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基因表达,提高了其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BMP2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羊颅骨缺损模型中颅骨组织Dlx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毕玉杰 周昊 +2 位作者 崔阳 邵国 张春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78,共6页
目的检测Dlx2基因在小尾寒羊颅骨缺损模型颅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颅骨缺损的意义。方法选取10只1月龄小尾寒羊,建立颅骨缺损模型,对缺损部位的新生颅骨组织及邻近缺损部位的原生颅骨组织进行取材,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 目的检测Dlx2基因在小尾寒羊颅骨缺损模型颅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颅骨缺损的意义。方法选取10只1月龄小尾寒羊,建立颅骨缺损模型,对缺损部位的新生颅骨组织及邻近缺损部位的原生颅骨组织进行取材,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l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邻近缺损部位的原生颅骨组织比较,缺损部位的新生颅骨组织Dl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Dlx2基因表达增加可能对颅骨缺损修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修复 PCR Dlx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瓣塌陷综合征研究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丹霞 韩建国 +1 位作者 张春阳 韩彦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在健康成人中,完整的颅骨可以保护颅内结构免受大气压力的影响,部分突发颅高压患者,如颅脑损伤需急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术后各种原因造成大气压与颅内压之间形成负梯度,进而缺损区域皮肤塌陷,从而导致各种症状或功能改变,临床将其描... 在健康成人中,完整的颅骨可以保护颅内结构免受大气压力的影响,部分突发颅高压患者,如颅脑损伤需急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术后各种原因造成大气压与颅内压之间形成负梯度,进而缺损区域皮肤塌陷,从而导致各种症状或功能改变,临床将其描述为皮瓣塌陷综合征(sinking skin flap syndrome,SSFS)。SSFS是大型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可导致多种症状,包括精神状态的改变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目前针对皮瓣塌陷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是颅骨成形术。本文综述了SSFS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塌陷综合征 去骨瓣减压术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PI3K/AKT信号通路在新生大鼠颅盖骨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司玺 张晓璐 +3 位作者 王雷 马玉博 邵国 张春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的SD大鼠颅盖骨进行检测,探究大鼠颅盖骨的生长特点。方法选取同窝1、4、7、10、12周SD大鼠颅盖骨(每周3只),使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颅盖骨中局部粘着斑激酶(FA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的SD大鼠颅盖骨进行检测,探究大鼠颅盖骨的生长特点。方法选取同窝1、4、7、10、12周SD大鼠颅盖骨(每周3只),使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颅盖骨中局部粘着斑激酶(FA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FAK-PI3K/AKT在颅盖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情况。结果大鼠脑容积的增长与颅盖骨厚度的变化是同步增长;FAK的表达变化与大鼠各经线的变化呈正相关;FAK的表达变化与PI3K/AKT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结论FAK的表达变化与大鼠头颅的生长发育规律具有相关性,FAK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在颅盖骨中发挥作用,FAK可能作为颅骨快速生长发育期的标志物,为临床上的颅骨缺损修复治疗中时机的选择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盖骨 FAK PI3K/AKT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羊硬脑膜mRNA表达差异及影响颅缝处细胞迁移的信号通路探究
11
作者 王孟辉 高岩 +3 位作者 叶小健 张春阳 邵国 吴启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探讨颅缝处硬脑膜相较于普通颅骨下硬脑膜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及骨缝处硬脑膜对于细胞迁移作用的机制,为临床颅骨缝早闭合补充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只51日龄小尾寒羊,分别取其颅缝与非颅缝下方的硬脑膜,利用二代测序检测发育期小尾寒... 目的探讨颅缝处硬脑膜相较于普通颅骨下硬脑膜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及骨缝处硬脑膜对于细胞迁移作用的机制,为临床颅骨缝早闭合补充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只51日龄小尾寒羊,分别取其颅缝与非颅缝下方的硬脑膜,利用二代测序检测发育期小尾寒羊的不同部位硬脑膜细胞中mRNA表达差异,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并通过RT-PCR对测序结果中mRNA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对颅缝处硬脑膜与颅骨下方硬脑膜共有的差异表达上调基因生物信息分析发现,关于骨缝处硬脑膜相对于颅骨下方硬脑膜上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胞迁移、血管束形成以及细胞外基质产生等方面,富集程度最高的细胞通路为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验证发现,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表达量在颅缝处下方硬脑膜较普通颅骨下方硬脑膜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骨缝处硬脑膜相对于颅骨下方硬脑膜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表达量显著升高,可能与该通路所具有的增殖与迁移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发育 颅缝 硬脑膜 mRNA 二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