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包头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特征及其ORF2分子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树鹏 方苓 +3 位作者 任可 刘锦龙 张宇 白慧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3-1297,共5页
为调查内蒙古包头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基因特征,本研究从内蒙古包头周边地区共收集猪血清样品186份经ELISA方法检测其HEV IgG抗体;收集猪粪便样品96份提取总RNA,经套式PCR检测HEV ORF2基因,测序后采用MEGA11.0... 为调查内蒙古包头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基因特征,本研究从内蒙古包头周边地区共收集猪血清样品186份经ELISA方法检测其HEV IgG抗体;收集猪粪便样品96份提取总RNA,经套式PCR检测HEV ORF2基因,测序后采用MEGA11.0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猪血清样品中HEV IgG抗体的总阳性率高达78.49%(146/186);猪粪便样品检测到2份HEV阳性样品,经克隆ORF2部分基因并测序后推导分析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2份HEV阳性样品所属HEV基因型为Genotype 4,氨基酸序列分析首次检测到HEV ORF2氨基酸突变位点E^(276)G;HEV ORF2编码病毒衣壳蛋白,包含S(Shell)、M(Middle)和P(Protruding)3个结构域,ColabFold预测结果显示,S结构域的E^(276)G突变可能导致HEV ORF2与受体结合的P结构域的折叠发生约90°偏转。上述结果表明内蒙古包头地区猪群中存在HEV的流行,且感染情况很普遍、感染率较高,主要流行株为HEV Genotype 4,小型饲养场中感染率较饲养散户的感染率更高;2份粪便阳性样品均来自同一养殖场可证明该养殖场正处于HEV感染期;新发现的E^(276)G突变可使HEV ORF2 P结构域折叠发生改变,是否导致HEV抗原性改变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揭示了内蒙古包头地区圈养猪群中HEV的感染特征,并首次发现其ORF2 E^(276)G突变对其受体结合区(P区)结构存在潜在影响,为HEV的人兽共患防控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感染与流行 蛋白质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S1基因多态性与包头地区汉族人群复发性流产的关联性
2
作者 赵萍萍 吴涤 +1 位作者 李得春 王艳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目的探究PROS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包头地区汉族人群复发性流产(RSA)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SA患者及对照人群各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活性;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 目的探究PROS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包头地区汉族人群复发性流产(RSA)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SA患者及对照人群各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活性;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PROS1基因rs13062355、rs6441600和rs1263434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PROS1基因三种SNP与RSA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RSA患者的蛋白S、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P<0.05);PROS1 SNP rs13062355在显性模型下与RSA发病风险相关:与携带TT基因型患者比较,携带CT+CC基因型的患者RSA发病风险下降(OR=0.398,95%CI:0.249~0.638)。SNP rs6441600、rs12634349与RSA的发病风险无关联。在PROS1 rs13062355、rs6441600、rs12634349构建的单体型中,单体型C-C-C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阶交互模型rs13062355-rs6441600-rs12634349与RSA发病风险相关。结论PROS1 SNP rs13062355可能与包头地区汉族女性RSA患病风险相关;PROS1 rs13062355、rs6441600、rs12634349的单体型C-C-C降低了RSA发病风险;三阶模型rs13062355-rs6441600-rs12634349的交互作用在RSA的发生中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S PROS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复发性流产 PCR-RFLP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验证肉苁蓉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赵杰 霍东升 +2 位作者 祝洪博 张士滨 贾建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6-1274,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中药肉苁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挖掘肉苁蓉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肉苁蓉...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中药肉苁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挖掘肉苁蓉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肉苁蓉和AD相关靶标,并对两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对肉苁蓉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在网络药理学预测基础上,采用8月龄SAMP8系小鼠建立AD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认知功能,尼氏染色观测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ELISA、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cAM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肉苁蓉可能通过8种活性成分作用于74个AD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等活性成分与ESR1、BDNF、MAPK1、APP等核心靶点具有较高亲和力。KEGG结果分析主要涉及癌症的通路、cAMP信号通路、AD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肉苁蓉能有效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认知功能障碍,改善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ELISA、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肉苁蓉能显著提高cAMP通路cAMP、PKA、P-CREB蛋白表达水平,并促进下游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结论肉苁蓉可以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认知障碍,并且可能通过上调cAMP信号通路及下游BDNF蛋白靶点的表达,改善海马神经元损伤而发挥治疗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阿尔茨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cAMP信号通路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血浆外泌体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低氧耐受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晰 杨文杰 邵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9-1814,共6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前后卒中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浆外泌体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低氧耐受的影响。方法HMEC-1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OGD)处理组(OGD组),分别使用卒中患者RIPC前后(S-b组,S-a组)及健康成人RIPC...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前后卒中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浆外泌体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低氧耐受的影响。方法HMEC-1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OGD)处理组(OGD组),分别使用卒中患者RIPC前后(S-b组,S-a组)及健康成人RIPC前后(C-b组,C-a组)的血浆外泌体(35μg/ml)孵育HMEC-1细胞24 h,随后各组均给予OGD处理6 h,再灌注处理24 h。水溶性四氮唑(WST-1)法检测内皮细胞活力,测定caspase-3酶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表达水平。结果健康成人RIPC后血浆外泌体显著增加HMEC-1细胞活力,降低HMEC-1细胞caspase-3酶活性。结论RIPC治疗后血浆外泌体减少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内皮细胞低氧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外泌体 内皮细胞 低氧耐受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钕经鼻滴注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纪乐 杨宁 +4 位作者 吴涛 刘东杰 杨通旺 张博闻 吴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2-68,共7页
研究氧化钕经鼻滴注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进一步考察氧化钕的神经毒性是否存在剂量和尺寸效应。选取健康的ICR雌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纳米(L-nm)氧化钕组(1μg/mL)、高剂量纳米(H-nm)氧化钕组(40μg/mL)和低剂量微米(L-μm)... 研究氧化钕经鼻滴注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进一步考察氧化钕的神经毒性是否存在剂量和尺寸效应。选取健康的ICR雌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纳米(L-nm)氧化钕组(1μg/mL)、高剂量纳米(H-nm)氧化钕组(40μg/mL)和低剂量微米(L-μm)氧化钕组(1μg/mL)。经鼻染毒,共10d,隔天1次;染毒第2次之后进行水迷宫试验,定位航行试验7d,1d一个单元,同时在第7天进行空间探索试验;取血,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取脑置于100g/L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剂量效应显示,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钕对小鼠经鼻滴注,高纳米组与低纳米组相比,目标象限游程占总游程百分比较高(P<0.05),但在此尺寸条件下剂量效应不明显。尺寸效应显示,相同浓度纳米氧化钕对小鼠经鼻滴注,L-μm组海马颗粒细胞排列稀疏,细胞脱落;L-nm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排列较整齐,可见部分细胞核固缩在此试验浓度条件下尺寸效应不明显。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查试验显示,氧化钕经鼻滴注会对小鼠肝功能、肾功能产生一定的损伤。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钕经鼻滴注,对小鼠有轻微的刺激学习记忆的作用,但剂量效应不明显。低微米氧化钕对小鼠神经系统有轻微的损伤,但与低纳米氧化钕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尺寸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钕 水迷宫 学习记忆 神经毒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钠对小鼠海马神经HT22细胞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娜 蔡珂沁 +7 位作者 李文欣 吕军 石瑞丽 马宝慧 时静华 郝肖琼 邵国 齐瑞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2-1526,共5页
目的研究丙酮酸钠(sodium pyruvate,SP)在低氧条件下对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在低氧条件下,用MTS检测不同浓度SP孵育HT22细胞的活性变化;从形态学上,采用铁染色观察SP对HT22细胞的影响;应用溶酶体染色检测SP对HT22... 目的研究丙酮酸钠(sodium pyruvate,SP)在低氧条件下对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在低氧条件下,用MTS检测不同浓度SP孵育HT22细胞的活性变化;从形态学上,采用铁染色观察SP对HT22细胞的影响;应用溶酶体染色检测SP对HT22细胞的溶酶体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和LC3-Ⅱ/LC3-Ⅰ蛋白的表达。结果5 mmol·L^(-1)的SP能提高HT22细胞活力以及减少HT22细胞损伤;SP提高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使LC3-Ⅱ/LC3-Ⅰ比值增加。结论在低氧的条件下给予SP可能通过减少HT22细胞凋亡,激活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从而降低低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丙酮酸钠 HT22细胞 细胞凋亡 自噬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HT22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志军 曹菡 +5 位作者 刘宇通 吴俊澄 宝婉婷 张敏 齐瑞芳 邵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低氧预适应(HPC)对小鼠海马HT22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HT22细胞并分为对照组(control)、低氧组(hypoxia)、低氧预适应组(HPC)和低氧预适应与3-甲基腺嘌呤联合处理组(HPC+3-MA)。MTS法检测HT22细胞活性,采用real time RT-PCR... 目的:研究低氧预适应(HPC)对小鼠海马HT22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HT22细胞并分为对照组(control)、低氧组(hypoxia)、低氧预适应组(HPC)和低氧预适应与3-甲基腺嘌呤联合处理组(HPC+3-MA)。MTS法检测HT22细胞活性,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HT22细胞中自噬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mRNA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LC3蛋白的表达及LC3Ⅱ/LC3Ⅰ的比值变化,转染GFP-LC3进一步检测LC3Ⅱ表达。结果:HPC可增加低氧状态下HT22细胞的活性,与HPC组相比,HPC+3-MA组HT22细胞活性降低;HPC可以诱导低氧状态下HT22细胞中LC3的mRNA的表达,并增加LC3Ⅱ/LC3Ⅰ的比值。结论:HPC通过促进低氧状态下HT22细胞自噬提高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神经保护 自噬 HT2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y及叶酸、EGCG对HUVECs TM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丽珍 周雪颖 +2 位作者 韩沙如拉 袁瑞 杨志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98-404,共7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明确叶酸(folic acid,FA)与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明确叶酸(folic acid,FA)与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Hcy所引起的上述变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株,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50、100、200、500、1000μmol/L)Hcy组、100μmol/L Hcy+FA组以及100μmol/L Hcy+EGCG组。干预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各组HUVECs凋亡率;巢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TM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M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Hcy组HUVECs凋亡率(10.04%、14.67%、16.02%、17.08%、20.78%vs.6.32%)、DNMT1蛋白表达水平(0.96±0.07、1.43±0.09、1.43±0.09、1.04±0.10、1.08±0.15 vs.0.56±0.05)与T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0.68±0.09、2.90±0.25、1.43±0.03、1.30±0.05、0.91±0.11 vs.0.31±0.08)均升高(P<0.01),TM mRNA表达水平(0.24±0.04、0.09±0.02、0.05±0.01、0.04±0.02、0.04±0.02 vs.2.25±0.11)下降(P<0.01)。与100μmol/L Hcy组相比,100μmol/L Hcy+FA组、100μmol/L Hcy+EGCG组HUVECs凋亡率(11.84%、8.84%vs.14.67%)、DNMT1蛋白表达水平(0.78±0.14、0.59±0.08 vs.1.43±0.09)与T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0.94±0.05、0.74±0.04 vs.1.43±0.06)均明显下降(P<0.01)、TM mRNA表达水平(0.57±0.08、1.94±0.41 vs.0.09±0.02)明显升高(P<0.01)。结论Hcy可通过上调HUVECs DNMT1蛋白表达水平,引起TM启动子区高甲基化,进而下调TM mRNA表达,诱导HUVECs凋亡增加。而FA和EGCG可以逆转Hcy所引起的上述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血栓调节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 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海马HT22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齐瑞芳 李娜 +6 位作者 王立军 吕军 石瑞丽 马宝慧 时静华 郝肖琼 邵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85-1588,1594,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小鼠海马HT22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分为对照组、低氧组、HPC组,通过检测各组三磷酸腺苷(ATP)和活性氧(ROS)的水平,以观察HPC对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Wes...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小鼠海马HT22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分为对照组、低氧组、HPC组,通过检测各组三磷酸腺苷(ATP)和活性氧(ROS)的水平,以观察HPC对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蛋白和自噬底物P62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mTOR,LysoTracker^(TM)探针检测溶酶体,验证HPC引起细胞代谢改变是否与mTOR/自噬通路有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ATP明显下降,ROS水平增加,HPC处理后,ATP水平增加,ROS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HPC组磷酸化mTOR表达下调,自噬底物P62表达下调。结论HPC可能通过mTOR/自噬信号通路影响HT22细胞能量代谢从而对HT22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线粒体代谢 MTOR 自噬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经PXR/NF-κB通路减缓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CYP2C下调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佩佩 曹盈莹 +3 位作者 邹慧琼 丁瑞峰 白雪峰 薛永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20-2324,共5页
目的探讨沙棘(sea-buckthorn)是否通过PXR/NF-κB通路,减缓卡介苗(BCG)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2C(CYP2C)下调。方法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BCG 125 mg·kg-1复制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用于乙型肝炎相关研究,将小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沙棘(sea-buckthorn)是否通过PXR/NF-κB通路,减缓卡介苗(BCG)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2C(CYP2C)下调。方法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BCG 125 mg·kg-1复制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用于乙型肝炎相关研究,将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BCG组、BCG+沙棘颗粒(sea-buckthorn granule,SG)(分别灌胃50、100、200 mg·kg-1,每日2次)组和BCG+PCN(腹腔注射100 mg·kg-1,每日1次)组。ELISA法检测血清转氨酶和肝组织中TNF-α、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脏NF-κB p65核蛋白和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CYP2C总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沙棘抑制TNF-α、IL-1β、NF-κB p65的过表达,且缓解CYP2C、PXR蛋白表达下调,肝脏病理和血清转氨酶均有所改善,且呈剂量依赖性;用PXR的小鼠特异性激动剂PCN干预后与SG高剂量组相似。结论沙棘可以经PXR/NF-κB通路,减缓免疫性肝损伤小鼠CYP2C的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沙棘 NF-ΚB PXR CYP2C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224⁃5P调控的IL6ST/JAK/STAT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鑫 杨静 辛向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7-362,共6页
目的探讨miR⁃224⁃5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抽取DR患者及健康人群各6名的外周血,RT⁃qPCR检测miR⁃224⁃5P相对表达量。将正常培养的ARPE⁃19细胞随机... 目的探讨miR⁃224⁃5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抽取DR患者及健康人群各6名的外周血,RT⁃qPCR检测miR⁃224⁃5P相对表达量。将正常培养的ARPE⁃19细胞随机分成高糖组(给予30 mmol·L^(-1)高糖)、高糖+miR⁃224⁃5P mimics组(转染100 nmol·L^(-1) miR⁃224⁃5P mimics后给予30 mmol·L^(-1)高糖)、高糖+miR⁃224⁃5P inhibitor组(转染100 nmol·L^(-1) miR⁃224⁃5P inhibitor后给予30 mmol·L^(-1)高糖)、高糖+OE⁃IL6ST组(转染100 nmol·L^(-1) OE⁃IL6ST后给予30 mmol·L^(-1)高糖)和高糖+miR⁃224⁃5P mimics+OE⁃IL6ST组(转染100 nmol·L^(-1) miR⁃224⁃5P mimics和100 nmol·L^(-1) OE⁃IL6ST后给予30 mmol·L^(-1)高糖),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率,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224⁃5P与IL6ST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IL6ST、P⁃JAK及P⁃STAT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中IL⁃1β、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过表达IL6ST进一步验证miR⁃224⁃5P是否通过IL6ST/JAK/STAT通路发挥作用。结果DR患者外周血中miR⁃224⁃5P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01)。与高糖组相比,高糖+miR⁃224⁃5P mimics组细胞活力、细胞迁移率增高,高糖+miR⁃224⁃5P inhibitor组细胞活力、细胞迁移率降低(均为P<0.001)。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结果证实IL6ST是miR⁃224⁃5P调控的靶基因。与高糖组相比,高糖+miR⁃224⁃5P mimics组细胞的IL6S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JAK和P⁃STA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高糖+miR⁃224⁃5P inhibitor组细胞的IL6S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JAK和P⁃STA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miR⁃224⁃5P mimics组细胞的IL⁃1β、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1),高糖+miR⁃224⁃5P inhibitor组细胞的IL⁃1β、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均为P<0.01)。高糖+miR⁃224⁃5P mimics+OE⁃IL6ST组细胞活力和细胞迁移率均较高糖+miR⁃224⁃5P mimics组显著降低(均为P<0.001)。与高糖+OE⁃IL6ST组相比,高糖+miR⁃224⁃5P mimics+OE⁃IL6ST组细胞的P⁃JAK和P⁃STAT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01);与高糖+miR⁃224⁃5P mimics组相比,高糖+miR⁃224⁃5P mimics+OE⁃IL6ST组细胞的P⁃JAK和P⁃STAT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01)。结论miR⁃224⁃5P在DR患者血液中表达降低,过表达miR⁃224⁃5P可降低高糖引起的炎症因子表达,并可通过IL6ST/JAK/STAT信号通路增加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活力及细胞迁移率,从而调控DR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iR⁃224⁃5P IL6ST/JAK/STA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补体组分C1q的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路娟 程喆 +1 位作者 王彦海 赵利美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6,共7页
为表达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EmCRT,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及结构与补体结合功能分析。本研究以多房棘球绦虫囊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至pcDNA3.3-Myc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3-Myc-EmCRT;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后,以脂... 为表达多房棘球绦虫钙网蛋白EmCRT,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及结构与补体结合功能分析。本研究以多房棘球绦虫囊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至pcDNA3.3-Myc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3-Myc-EmCRT;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后,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ela细胞,运用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重组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生物学软件分析EmCRT结构与功能特点。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3-Myc-EmCRT,其在Hela细胞中可高效表达重组钙网蛋白,表达产物约为46 kDa;预测该蛋白N端含有1个18 aa的信号肽序列,与其他寄生虫CRT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41%~56%,存在4个C1q潜在结合位点。本研究结果为抗包虫疫苗和新药的研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钙网蛋白 真核表达 补体C1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