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区应急人才培养模式与全产业链服务探究
1
作者
陈景序
刘雅雯
+3 位作者
赵永文
曹钊
刘业娇
李曙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2,共7页
为应对地区产业发展对应急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探索“政产学研用”融合育人方法在应急人才本硕博一体贯通式培养模式的应用。针对西部应急产业人才需求层次、核心能力评估与知识体系构建模糊等问题,通过FP-Growth算法对课程及对应能力...
为应对地区产业发展对应急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探索“政产学研用”融合育人方法在应急人才本硕博一体贯通式培养模式的应用。针对西部应急产业人才需求层次、核心能力评估与知识体系构建模糊等问题,通过FP-Growth算法对课程及对应能力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划分,实现核心能力评估;以安全工程能力作对比明确能力培养侧重点,探索人才培养路径;提出以政-校-企合作形式开设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本科“3+1/1”产业特色班、硕博层次“订单式”人才创新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等协同育人方式,形成地区应急人才全产业链服务的理念。结果表明:从4层次人才需求出发划分的核心能力与课程体系间的关联程度较高;从专业侧重点和应用背景角度明确安全、应急学科培养的方向,解决人才出口同质化与能力侧重问题;所提出的地区应急人才全产业链服务的理念将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应急管理现代产业的区域闭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技术与管理
应急人才
全产业链
人才培养
关联性分析
人才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缓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盘残留矿石离散元分析研究
2
作者
杜保平
刘欢
+2 位作者
卜庆为
康宏垚
李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3-417,共5页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用于缓倾斜中厚矿体时,常导致大量的矿石残留于下盘,分析下盘残留矿石的各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布置采矿工程,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综合考虑散体的流动性、矿体条件、采场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基于...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用于缓倾斜中厚矿体时,常导致大量的矿石残留于下盘,分析下盘残留矿石的各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布置采矿工程,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综合考虑散体的流动性、矿体条件、采场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基于离散元研究了散体自然安息角、矿体倾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出矿口尺寸对下盘残留矿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下盘残留矿石的各因素由主到次的顺序为矿体倾角、自然安息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和出矿口尺寸,其中自然安息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与下盘残留矿石呈正相关,矿体倾角与下盘残留矿石呈负相关,并且当自然安息角大于矿体倾角时,下盘残留矿石随着自然安息角与矿体倾角之间差异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缓倾斜中厚矿体
下盘残留
离散元
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裂隙煤岩组合体单轴压缩力学响应及失稳机制
被引量:
12
3
作者
陈光波
唐薇
+3 位作者
李谭
王创业
王二雨
张国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3-2652,共20页
煤岩系统中煤层与岩层之间的层间薄弱带是裂隙分布的主要区域,这些裂隙贯穿于两岩层,严重影响着煤岩系统的力学性质与工程稳定。为探究贯穿裂隙对煤岩系统力学性质的影响,对5种裂隙长度、5种裂隙角度的裂隙煤岩组合体开展轴向加载试验,...
煤岩系统中煤层与岩层之间的层间薄弱带是裂隙分布的主要区域,这些裂隙贯穿于两岩层,严重影响着煤岩系统的力学性质与工程稳定。为探究贯穿裂隙对煤岩系统力学性质的影响,对5种裂隙长度、5种裂隙角度的裂隙煤岩组合体开展轴向加载试验,结果表明:(1)随裂隙长度的增加,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能量、冲击能量指数呈线性减小。随裂隙角度的增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能量、冲击能量指数先减小后增大。(2)试样破坏声发射活动均经历平静期、活跃期、剧烈期3个阶段。随裂隙长度的增加,声发射累计能量先增加后减小。随裂隙角度的增大,声发射峰值能量和累计能量先增大后减小。(3)裂隙长度和角度对翼裂纹、次生倾斜裂纹、次生共面裂纹、斜裂纹、次生衍生裂纹、翼裂纹衍生裂纹、远场裂纹以及剥落现象有一定影响。(4)随裂隙长度的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逐渐降低。随裂隙角度的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先减小后增大。(5)构建了考虑裂隙长度和裂隙角度的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合理性验证发现:试样误差在1.367%~5.055%合理范围之内。(6)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组合体失稳破坏机制,组合体破坏主要经历了准稳态、亚稳态、失稳、新稳态4个阶段;构建了裂隙煤岩组合体能量运移模型,分析了裂隙煤岩组合体失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运移规律。裂隙两端是能量积聚的主要区域,煤组分裂隙端破坏时,一部分能量运移到岩石组分裂隙端,以岩石组分破坏或变形的形式释放出去。研究结果可为探究深部煤岩力学性质、揭示煤岩动力灾害发生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裂隙
煤岩组合体
力学响应
能量运移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饱水、干燥砂岩损伤破坏声、热异常信号及敏感性耦合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创业
闫宇航
+3 位作者
隋青瑞
朱黄金
游茹
郭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85-3196,3270,共13页
为进一步研究饱水、干燥砂岩损伤破坏异常前兆时序信号以及声、热信号的动态敏感性变化,开展不同含水状态砂岩单轴压缩试验,并实时监测砂岩内部声发射信号和表面热红外信号。研究表明:饱水砂岩热红外异常信号率先出现,声发射异常信号滞...
为进一步研究饱水、干燥砂岩损伤破坏异常前兆时序信号以及声、热信号的动态敏感性变化,开展不同含水状态砂岩单轴压缩试验,并实时监测砂岩内部声发射信号和表面热红外信号。研究表明:饱水砂岩热红外异常信号率先出现,声发射异常信号滞后出现;而干燥砂岩则相反;饱水砂岩声、热两类异常信号首次出现的时间差小于干燥砂岩,该时间差对于判断砂岩内外损伤加剧程度有重要参考意义,水减少了该时间差,增加了对饱水砂岩损伤破坏的监测难度;饱水砂岩声、热信号动态敏感性指标强弱顺序为:声-热联合信号>热红外信号>声发射信号;干燥砂岩声、热信号动态敏感性指标强弱顺序为:声-热联合信号>声发射信号>热红外信号。声-热联合信号敏感性明显高于声、热信号,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分析失稳前兆时,对声、热信号耦合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破坏
声发射
热红外
动态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合药剂对独居石与萤石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
3
5
作者
吴旭
胡轶文
曹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9-618,共10页
通过单矿物浮选与人工混合矿浮选、Zeta电位分析、接触角及XPS测试,研究复合捕收剂(辛基羟肟酸(OHA)+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抑制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独居石与萤石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OP10能够显著提高OHA...
通过单矿物浮选与人工混合矿浮选、Zeta电位分析、接触角及XPS测试,研究复合捕收剂(辛基羟肟酸(OHA)+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抑制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独居石与萤石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OP10能够显著提高OHA对独居石的捕收能力。相对于仅使用单一捕收剂OHA,使用复合捕收剂OHA/OP10对独居石的浮选回收率可提高13.91%;EDTA对萤石选择性抑制效果优于水玻璃;复合捕收剂OHA/OP10与抑制剂EDTA联合使用对独居石和萤石的浮选分离效果优于使用OHA和水玻璃联合使用时的分离效果。OP10和OHA能够协同吸附在独居石表面,强化其表面疏水性,提高其可浮性;EDTA能够抑制复合捕收剂OHA/OP10在萤石表面的吸附,而对独居石的影响较弱,从而提高独居石与萤石的浮选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萤石
复合药剂
浮选分离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波辐照再生活性炭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郄博洋
李沛
+3 位作者
苗腾飞
白杨
汤家焰
曹钊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2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针对载金用活性炭热再生能耗高、耗时长、炭损高和活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炭材料良好的吸波性,开展微波辐照再生活性炭的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表明活化效果与再生温度呈正相关,再生温度以650~750℃为宜;贫炭水份以30%左右为佳,过高或过...
针对载金用活性炭热再生能耗高、耗时长、炭损高和活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炭材料良好的吸波性,开展微波辐照再生活性炭的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表明活化效果与再生温度呈正相关,再生温度以650~750℃为宜;贫炭水份以30%左右为佳,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活化效果,可能与介电能力相关;多次辐照作业只有在高温时(≥700℃)有明显作用。相比热再生技术,达到同等活化程度时,新技术节能30%~50%,且炭损更少。在700℃、30%水份条件下微波再生炭碘值接近新炭。在之后的酸洗作业中,微波再生炭更易被清理,元素和物相分析表明炭中的CaO等无机污染物被大量去除。BET测试和SEM表征显示微波再生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比热再生炭更高、孔道更粗,支持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微波辐照
活化再生
黄金选矿
节能降耗
微波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区应急人才培养模式与全产业链服务探究
1
作者
陈景序
刘雅雯
赵永文
曹钊
刘业娇
李曙光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
矿业
与煤炭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安全与应急管理产业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包头市应急管理局
出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2,共7页
基金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2022QN05009)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2024QNJS101)
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大项目(JY2023003)。
文摘
为应对地区产业发展对应急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探索“政产学研用”融合育人方法在应急人才本硕博一体贯通式培养模式的应用。针对西部应急产业人才需求层次、核心能力评估与知识体系构建模糊等问题,通过FP-Growth算法对课程及对应能力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划分,实现核心能力评估;以安全工程能力作对比明确能力培养侧重点,探索人才培养路径;提出以政-校-企合作形式开设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本科“3+1/1”产业特色班、硕博层次“订单式”人才创新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等协同育人方式,形成地区应急人才全产业链服务的理念。结果表明:从4层次人才需求出发划分的核心能力与课程体系间的关联程度较高;从专业侧重点和应用背景角度明确安全、应急学科培养的方向,解决人才出口同质化与能力侧重问题;所提出的地区应急人才全产业链服务的理念将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应急管理现代产业的区域闭环发展。
关键词
应急技术与管理
应急人才
全产业链
人才培养
关联性分析
人才需求
Keywords
emergenc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mergency talent
talent training
full industry chain
correlation analysis
needs of personnel
分类号
X92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缓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盘残留矿石离散元分析研究
2
作者
杜保平
刘欢
卜庆为
康宏垚
李鹏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
工业
大学
资源与环境
工程
学院
内蒙古
科大爆破
工程
有限公司
六盘水师范学院
矿业
与机械
工程
学院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3-417,共5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2022QN05012)
煤炭绿色智能开采贵州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站项目资助(编号:黔科合平台KXJZ[2024]036)
+1 种基金
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与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项目资助(编号:黔发改高技[2025]90号)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一流学科科研专项项目资助(编号:YLXKZX-NKD-052)。
文摘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用于缓倾斜中厚矿体时,常导致大量的矿石残留于下盘,分析下盘残留矿石的各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布置采矿工程,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综合考虑散体的流动性、矿体条件、采场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基于离散元研究了散体自然安息角、矿体倾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出矿口尺寸对下盘残留矿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下盘残留矿石的各因素由主到次的顺序为矿体倾角、自然安息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和出矿口尺寸,其中自然安息角、矿体厚度、分段高度与下盘残留矿石呈正相关,矿体倾角与下盘残留矿石呈负相关,并且当自然安息角大于矿体倾角时,下盘残留矿石随着自然安息角与矿体倾角之间差异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缓倾斜中厚矿体
下盘残留
离散元
散体
Keywords
sublevel caving method
gently inclined and medium thick orebody
footwall residual ore
discrete element
granular material
分类号
TD853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裂隙煤岩组合体单轴压缩力学响应及失稳机制
被引量:
12
3
作者
陈光波
唐薇
李谭
王创业
王二雨
张国华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
矿业
与煤炭学院
山东
科技
大学
能源与
矿业
工程
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
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
煤炭绿色开采与绿色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黑龙江
科技
大学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3-2652,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2304142,No.52064042)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o.2023QNJS108)
+1 种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项目(No.NJYT22073)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22MS05037)。
文摘
煤岩系统中煤层与岩层之间的层间薄弱带是裂隙分布的主要区域,这些裂隙贯穿于两岩层,严重影响着煤岩系统的力学性质与工程稳定。为探究贯穿裂隙对煤岩系统力学性质的影响,对5种裂隙长度、5种裂隙角度的裂隙煤岩组合体开展轴向加载试验,结果表明:(1)随裂隙长度的增加,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能量、冲击能量指数呈线性减小。随裂隙角度的增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能量、冲击能量指数先减小后增大。(2)试样破坏声发射活动均经历平静期、活跃期、剧烈期3个阶段。随裂隙长度的增加,声发射累计能量先增加后减小。随裂隙角度的增大,声发射峰值能量和累计能量先增大后减小。(3)裂隙长度和角度对翼裂纹、次生倾斜裂纹、次生共面裂纹、斜裂纹、次生衍生裂纹、翼裂纹衍生裂纹、远场裂纹以及剥落现象有一定影响。(4)随裂隙长度的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逐渐降低。随裂隙角度的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先减小后增大。(5)构建了考虑裂隙长度和裂隙角度的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合理性验证发现:试样误差在1.367%~5.055%合理范围之内。(6)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组合体失稳破坏机制,组合体破坏主要经历了准稳态、亚稳态、失稳、新稳态4个阶段;构建了裂隙煤岩组合体能量运移模型,分析了裂隙煤岩组合体失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运移规律。裂隙两端是能量积聚的主要区域,煤组分裂隙端破坏时,一部分能量运移到岩石组分裂隙端,以岩石组分破坏或变形的形式释放出去。研究结果可为探究深部煤岩力学性质、揭示煤岩动力灾害发生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预制裂隙
煤岩组合体
力学响应
能量运移
试验研究
Keywords
prefabricated fissures
coal-rock combined body
mechanical response
energy migr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分类号
TD324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饱水、干燥砂岩损伤破坏声、热异常信号及敏感性耦合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创业
闫宇航
隋青瑞
朱黄金
游茹
郭宇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
矿业
与煤炭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煤炭安全开采与利用
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
煤炭绿色开采与绿色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
科技
大学
能源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85-3196,3270,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2464014,No.51464036)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24ZY0068)
+2 种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项目(No.NJYT22073)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22MS05037)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No.2024RCTDO15)。
文摘
为进一步研究饱水、干燥砂岩损伤破坏异常前兆时序信号以及声、热信号的动态敏感性变化,开展不同含水状态砂岩单轴压缩试验,并实时监测砂岩内部声发射信号和表面热红外信号。研究表明:饱水砂岩热红外异常信号率先出现,声发射异常信号滞后出现;而干燥砂岩则相反;饱水砂岩声、热两类异常信号首次出现的时间差小于干燥砂岩,该时间差对于判断砂岩内外损伤加剧程度有重要参考意义,水减少了该时间差,增加了对饱水砂岩损伤破坏的监测难度;饱水砂岩声、热信号动态敏感性指标强弱顺序为:声-热联合信号>热红外信号>声发射信号;干燥砂岩声、热信号动态敏感性指标强弱顺序为:声-热联合信号>声发射信号>热红外信号。声-热联合信号敏感性明显高于声、热信号,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分析失稳前兆时,对声、热信号耦合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
损伤破坏
声发射
热红外
动态敏感性
Keywords
damage failure
acoustic emission
thermal infrared
dynamic sensitivity
分类号
TU45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药剂对独居石与萤石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
3
5
作者
吴旭
胡轶文
曹钊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
矿业
与煤炭学院
矿冶
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科技大学
白云鄂博共伴生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9-61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6404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1YFC2901000)
+1 种基金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BGRIMM-KJSKL-2020-23)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MS05039)。
文摘
通过单矿物浮选与人工混合矿浮选、Zeta电位分析、接触角及XPS测试,研究复合捕收剂(辛基羟肟酸(OHA)+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抑制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独居石与萤石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OP10能够显著提高OHA对独居石的捕收能力。相对于仅使用单一捕收剂OHA,使用复合捕收剂OHA/OP10对独居石的浮选回收率可提高13.91%;EDTA对萤石选择性抑制效果优于水玻璃;复合捕收剂OHA/OP10与抑制剂EDTA联合使用对独居石和萤石的浮选分离效果优于使用OHA和水玻璃联合使用时的分离效果。OP10和OHA能够协同吸附在独居石表面,强化其表面疏水性,提高其可浮性;EDTA能够抑制复合捕收剂OHA/OP10在萤石表面的吸附,而对独居石的影响较弱,从而提高独居石与萤石的浮选分离效率。
关键词
独居石
萤石
复合药剂
浮选分离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Keywords
monazite
fluorite
compound reagents
flotation separation
octylphenol polyoxyethylene ether
分类号
TD923 [矿业工程—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波辐照再生活性炭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郄博洋
李沛
苗腾飞
白杨
汤家焰
曹钊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
矿业
与煤炭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白云鄂博共伴生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内蒙古
太平
矿业
有限公司
出处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2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稀土矿浮选中Ca、Ba脉石矿物的复合抑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编号:51764045)
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含碳铅锌多金属矿稀贵金属综合回收新工艺研究”(编号:KJJH-201901)
+1 种基金
包头稀土高新区科技局“科技创新服务载体项目”(编号:20191213)
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9QDL-B30)联合资助。
文摘
针对载金用活性炭热再生能耗高、耗时长、炭损高和活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炭材料良好的吸波性,开展微波辐照再生活性炭的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表明活化效果与再生温度呈正相关,再生温度以650~750℃为宜;贫炭水份以30%左右为佳,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活化效果,可能与介电能力相关;多次辐照作业只有在高温时(≥700℃)有明显作用。相比热再生技术,达到同等活化程度时,新技术节能30%~50%,且炭损更少。在700℃、30%水份条件下微波再生炭碘值接近新炭。在之后的酸洗作业中,微波再生炭更易被清理,元素和物相分析表明炭中的CaO等无机污染物被大量去除。BET测试和SEM表征显示微波再生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比热再生炭更高、孔道更粗,支持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活性炭
微波辐照
活化再生
黄金选矿
节能降耗
微波放电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microwave irradiation
activation and regeneration
gold processing
energy saving
microwave discharge
分类号
TD953 [矿业工程—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区应急人才培养模式与全产业链服务探究
陈景序
刘雅雯
赵永文
曹钊
刘业娇
李曙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缓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盘残留矿石离散元分析研究
杜保平
刘欢
卜庆为
康宏垚
李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裂隙煤岩组合体单轴压缩力学响应及失稳机制
陈光波
唐薇
李谭
王创业
王二雨
张国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饱水、干燥砂岩损伤破坏声、热异常信号及敏感性耦合分析
王创业
闫宇航
隋青瑞
朱黄金
游茹
郭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复合药剂对独居石与萤石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吴旭
胡轶文
曹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微波辐照再生活性炭试验研究
郄博洋
李沛
苗腾飞
白杨
汤家焰
曹钊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