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水剂协同外源物添加对矿区复垦地植物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茁恒 王东丽 +2 位作者 赵晓亮 谢伟 郭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65-70,76,共7页
为探究有效提高黄土区矿区复垦地的改良措施,设置未添加物与牛粪、鸡粪、绿肥、菌剂4种添加物及其对应添加保水剂10个处理,采用大田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处理下植物生长与土壤养分特征,旨在探明保水剂添加是否能够协同外源添加物对矿区复... 为探究有效提高黄土区矿区复垦地的改良措施,设置未添加物与牛粪、鸡粪、绿肥、菌剂4种添加物及其对应添加保水剂10个处理,采用大田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处理下植物生长与土壤养分特征,旨在探明保水剂添加是否能够协同外源添加物对矿区复垦产生积极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外源添加物协同保水剂处理后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黄芪的生长,保水剂协同牛粪和鸡粪施用均可促进黄芪株高和生物量的增加,而微生物菌剂施用下则相反;保水剂协同鸡粪和绿肥可增大二级根的根径。保水剂协同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与氮含量,而协同微生物菌剂处理不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与氮含量;保水剂配施牛粪和鸡粪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保水剂协同绿肥与微生物菌剂可提升土壤全磷含量,对速效磷的影响与全磷相反。综合评价分析可知,保水剂协同绿肥与菌剂对黄芪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好,而且保水剂协同菌剂对土壤养分的改良作用也较好。未添加保水剂,黄芪大部分生长指标与土壤全磷、速效磷呈负相关关系;添加保水剂处理下,黄芪大部分生长指标仅与土壤全磷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保水剂协同菌剂对黄芪生长与土壤养分改善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改良后土壤肥力水平仍较低,建议在实际生产中还应加大外源添加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保水剂 土地复垦 冗余分析 露天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排土场复垦初期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
作者 王东丽 徐源 +5 位作者 于百和 赵晓亮 连昭 谢伟 郭建军 胡澍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为探究黄土区排土场在复垦初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的养分状况与限制性,在内蒙古武家塔排土场选取恢复年限3—4 a的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大叶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刺槐(Robinia pseudoacac... 为探究黄土区排土场在复垦初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的养分状况与限制性,在内蒙古武家塔排土场选取恢复年限3—4 a的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大叶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竹柳(Bamboo willow)和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6种植被恢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以新排土为对照,研究其土壤碳氮磷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模式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变化在2.83—4.52 g·kg^(-1)、0.13—0.21 g·kg^(-1)和0.05—0.17 g·kg^(-1),除苜蓿土壤全氮和苜蓿、刺槐土壤全磷外,其余恢复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新排土;其中土壤有机碳在刺槐和苜蓿模式下较高,在沙棘模式下较低,而全氮与全磷均反之,各恢复模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均较低;各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表聚现象,而土壤全磷在垂直土层变化不明显。各恢复模式下土壤C/N、C/P和N/P分别变化在13.68—30.69、19.30—106.60和1.13—3.61;苜蓿和刺槐恢复模式下的土壤C/N、C/P和N/P整体表现为高于其他模式且在垂直土层变化差异较大。研究区复垦初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整体与土壤各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紧密相关,土壤C/N、C/P更易受土壤有机碳影响,土壤N/P更易受土壤磷的影响。苜蓿和刺槐恢复模式土壤有机质矿化率低,受磷限制性大,需及时补充磷肥,而新疆杨恢复模式需补充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土壤改良 植被恢复 养分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黄土区排土场不同恢复类型植物群落与土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东丽 郭莹莹 +5 位作者 谢伟 钱晓彤 郭建军 赵晓亮 连昭 杜华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77,共7页
风沙黄土区排土场作为一种人造生态系统,自然条件恶劣,土壤贫瘠,植被恢复困难。为了探明有效的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措施,采用植被调查与种子库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地上植物群落与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二者的关系,探讨了... 风沙黄土区排土场作为一种人造生态系统,自然条件恶劣,土壤贫瘠,植被恢复困难。为了探明有效的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措施,采用植被调查与种子库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地上植物群落与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二者的关系,探讨了其植被恢复效益及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工植被恢复下地上植物群落中共47种植物,分属16科40属,土壤种子库共14种植物,分属5科13属,其中均以禾本科、菊科、藜科、豆科占主导地位;灌木植被的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最优;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变化范围为88.48~495.47株/m^(2),74.74~1422.91粒/m^(2),且均在草地类型下最大。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普遍较低,相似性系数仅为0.16~0.23。因此,风沙黄土区排土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需要加强保护与管理,可以考虑构建以草灌配置为主的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保障群落的恢复潜力,并提高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亦可考虑引入外源种子库提升群落恢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排土场 植被类型 土壤种子库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