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牧区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丽 乌云巴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125,共5页
牧区传统的游牧业发展为定居畜牧业之后,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牧区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又出现了脱离原有生产基础等问题,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又在发生变化,某些领域的变化甚至超出了正常发展的极限,... 牧区传统的游牧业发展为定居畜牧业之后,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牧区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又出现了脱离原有生产基础等问题,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又在发生变化,某些领域的变化甚至超出了正常发展的极限,走向了一种变异式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小康社会 民族生业方式 传统文化 变异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文化工程——记《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历史文化部分)的出版发行
2
作者 乌云巴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 历史文化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民族文化 通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近代蒙古族作家文学繁荣之社会宏观语境 被引量:1
3
作者 包红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49-154,共6页
探求近代蒙古族作家文学繁荣发展的深层原因,研究的视角不能只囿于纯文学的影响关系界框,而有必要去聚焦近代蒙古族所生存生活的社会宏观语境。本文从跨文化的空间语境和跨文化的生存语境两个层面,通过解读近代蒙古族在人口结构、经济... 探求近代蒙古族作家文学繁荣发展的深层原因,研究的视角不能只囿于纯文学的影响关系界框,而有必要去聚焦近代蒙古族所生存生活的社会宏观语境。本文从跨文化的空间语境和跨文化的生存语境两个层面,通过解读近代蒙古族在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方面所经历的巨大变迁,证明近代蒙古族作家文学在东部蒙古地区异军突起的微观巧合,而这种巧合从社会的宏观角度看却有着不可避免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蒙古族 作家文学 社会宏观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蒙古语文学思潮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包斯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2-156,共5页
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蒙古语文学同全国性的文学思潮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由于人文历史传统、文学传统以及民族现实存在的差异,蒙古语文学又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改革开放以来,兴起于蒙古语文学领域并推动文学朝着一定方向发展的文学思潮... 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蒙古语文学同全国性的文学思潮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由于人文历史传统、文学传统以及民族现实存在的差异,蒙古语文学又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改革开放以来,兴起于蒙古语文学领域并推动文学朝着一定方向发展的文学思潮,大致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现实主义思潮、新启蒙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文化民族思潮。其中一些思潮来势凶猛,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着旧有的文学观念和意识,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文学的面貌,而有些思潮的发生虽无汹涌澎湃之势,却在相对平静的表面下孕育着不可逆转的态势,使文学变革显得异常深刻且具有久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蒙古语文学 文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蒙古族古典文学中的审美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乌云巴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9-94,38,共7页
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蒙古族是较发达的文化民族之一。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并创造了与此相应的文学艺术。研究和总结蒙古族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蒙古族是较发达的文化民族之一。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并创造了与此相应的文学艺术。研究和总结蒙古族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文学 审美意识 蟒古斯 孤儿形象 史诗 蒙古人 古典文学 巴特 审美范畴 艺术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蒙古族文学与神话传说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永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3-88,共6页
神话是人类文学样式之源,蒙古族文学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学概莫能外。无论哪个民族虽然存在不同社会阶段的文化体系,但它的起源都是原始文化,绝不是以最早的文字写定的典籍为其起点。
关键词 蒙古族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样式 神话传说 原始文化 存在 文字 典籍 文化体系 起点
全文增补中
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乌云巴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43,共6页
该文从民族文化确立的能量基础出发,用生态人类学的观点分析和阐述了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的衣、食、住、行等诸多行为现象,从而推导出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 蒙古族 游牧文化 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蒙古族生态观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8
8
作者 乌云巴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2,共6页
蒙古先民的原始生态意识是在萨满教的氛围中产生的 ,蒙古人的生态观念最初发源于有关“阿密”(生命 )概念的确认和“天父地母”意识的形成。蒙古族形成以前的生态观念经历了母系社会。
关键词 蒙古族 大生态观 生命概念 类与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婚礼的形成与婚礼祝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永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蒙古族 成吉思汗 《蒙古秘史》 鄂尔多斯 婚礼歌 蒙古人民 祝词 内蒙古 仪礼 风俗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蒙古文小说情节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斯钦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6期80-84,共5页
随着现代科学的诞生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生产方式开始改弦更张,社会生活的节奏开始加快,人类的思维机制也随之复杂起来。人类社会团体运动的这种高速运转赋予社会一些事物以离心力,赋予另一些事物以向心力。如果把社会生活和人类精... 随着现代科学的诞生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生产方式开始改弦更张,社会生活的节奏开始加快,人类的思维机制也随之复杂起来。人类社会团体运动的这种高速运转赋予社会一些事物以离心力,赋予另一些事物以向心力。如果把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的这种必然变迁比作天体运动的引潮力,那么,文学的内部运动无疑蕴含着一种求变革、求发展、求深化、不断摆脱传统束缚的离心力。在这种“引潮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叙事艺术的情节大陆断裂了,开始飘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文 作品 小说情节 新时期 故事情节 心理小说 老黄 人骨 心理活动 引潮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产生与发展
11
作者 赵永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民间故事 蟒古斯 英雄神话 蒙古族文学 英雄史诗 魔法故事 动物故事 主观愿望 英雄时代 神话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草原文学”的忧患意识 兼谈表现“悲怆”的美学倾向
12
作者 乌冉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81-85,共5页
由于历史运动本身提供的丰富内容与审美意识的开放性,给文坛带来了意识的变革,其中,忧患意识作为一种蕴涵着哲学觉醒的理性精神,作为对国家和各民族命运的焦灼与忧虑,在经过十年动乱后的今天,从人们意识的深层被重新唤起,进而浸透在“... 由于历史运动本身提供的丰富内容与审美意识的开放性,给文坛带来了意识的变革,其中,忧患意识作为一种蕴涵着哲学觉醒的理性精神,作为对国家和各民族命运的焦灼与忧虑,在经过十年动乱后的今天,从人们意识的深层被重新唤起,进而浸透在“草原文学”的创作活动中,使这一类文学在思想深度和历史真实性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学 美学倾向 现代忧患意识 新时期 性格悲剧 类文学 作家 草原人 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儿童的审美要求与儿童戏剧文学的创新——兼论我区的儿童剧作
13
作者 张锦贻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6期74-77,共4页
儿童戏剧的繁荣发展必须以儿童戏剧文学的创新为前提,而只有了解和理解当代儿童的审美要求,儿童戏剧文学才能创新。 1 当代儿童的早熟、,早思,要求当代儿童剧作主题多维、多义。当代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代人的思维... 儿童戏剧的繁荣发展必须以儿童戏剧文学的创新为前提,而只有了解和理解当代儿童的审美要求,儿童戏剧文学才能创新。 1 当代儿童的早熟、,早思,要求当代儿童剧作主题多维、多义。当代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代人的思维功能也日渐发达,因此,当代审美趋向已经不满足于认识的因果判断而要求多侧面、多方位地感受和认识,注重艺术欣赏的审美反思性。成人如此,儿童也如此,区别只在于成人是自觉的,儿童一般不是自觉的。当代儿童已经明显地厌恶直奔“主题”,而喜爱主题的多维、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戏剧文学 当代儿童 儿童剧 审美要求 儿童形象 剧作者 影剧 儿童观 观众 北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箴言、训谕诗的产生与特征
14
作者 赵永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9-74,共6页
蒙古族箴言、训谕诗的产生与特征赵永铣一箴言、训谕诗的产生形成,其渊源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早在氏族社会、部落群体时代,氏族首领和那些年迈的长者们便有向本氏族成员讲述氏族历史及种种传说的传统。当蒙古古代社会进入一夫一妻制... 蒙古族箴言、训谕诗的产生与特征赵永铣一箴言、训谕诗的产生形成,其渊源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早在氏族社会、部落群体时代,氏族首领和那些年迈的长者们便有向本氏族成员讲述氏族历史及种种传说的传统。当蒙古古代社会进入一夫一妻制,即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以后,蒙古人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社会 首领 先祖 尊号 族属 部落 世系 述说 蒙古人 掌故
全文增补中
蒙古族高僧藏文著作简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树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5-184,共10页
自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蒙古族藏文著作已有近800年的历史。蒙古族高僧藏文典籍是特殊历史时期佛教文化影响的产物。蒙古族高僧藏文著作经历了开始、复苏、复兴、衰弱的过程,是蒙藏民族文化关系的结晶,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蒙古族藏文著作已有近800年的历史。蒙古族高僧藏文典籍是特殊历史时期佛教文化影响的产物。蒙古族高僧藏文著作经历了开始、复苏、复兴、衰弱的过程,是蒙藏民族文化关系的结晶,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高僧藏文著作丰富多彩,各有千秋,其内容涉及佛教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等大五明和修辞学、异名学、韵律学、戏剧学、天文历算学等小五明以及相关历史著作,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解释了佛经和佛学著作,研究并发展了各类学科,显示出与藏族高僧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内容,创新并丰富了佛教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著作 蒙古族 十明 地域性 民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蒙古族变异史诗的特征
16
作者 金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5-81,共7页
所谓变异史诗,是与远古或传统史诗相对而言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同远古或传统史诗相比已发生质的区别的诗体。从形式方面看,变异史诗自然地继承了远古或传统史诗的基本模式。不过,即使是在形式方面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素。从思想内容方面... 所谓变异史诗,是与远古或传统史诗相对而言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同远古或传统史诗相比已发生质的区别的诗体。从形式方面看,变异史诗自然地继承了远古或传统史诗的基本模式。不过,即使是在形式方面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素。从思想内容方面看,变异史诗同远古或传统史诗相比,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并形成于氏族制度分化,奴隶制度形成时期的远古或传统史诗,是在原始萨满教思想主宰下的产物,而变异史诗则是在封建制度早已确立,黄教被引入蒙古地区初期产生的,因此,其指导思想已不再是清一色的萨满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史诗 蟒古斯 萨满教 蒙古族 坐骑 喇嘛 演义小说 蒙古地区 敌对双方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婚礼歌概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荣.苏赫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5-71,共7页
纵观蒙古各部、各地区的婚礼歌,数量很多,内容各异。仅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各部族各地区的婚礼歇总计不下数百首之多。有的歌唱祖先训谕,有的歌唱神佛保佑,有的歌唱恩孝大义,有的歌唱家乡山水,有的歌唱男女爱情……似乎各类民歌都包括... 纵观蒙古各部、各地区的婚礼歌,数量很多,内容各异。仅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各部族各地区的婚礼歇总计不下数百首之多。有的歌唱祖先训谕,有的歌唱神佛保佑,有的歌唱恩孝大义,有的歌唱家乡山水,有的歌唱男女爱情……似乎各类民歌都包括在婚礼歌的范围之内,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兼容并有、异彩纷呈的面貌,不禁使人产生究竟什么是蒙古婚礼歌的疑问。但是,把握住婚礼歌的民俗性这一根本特征,从婚礼歌和婚俗礼仪的结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宴歌 婚礼歌 送亲 婚礼仪式歌 内蒙古 新娘 母亲 姑娘 歌曲 酒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吉思汗神话:13~19世纪蒙古族史传文本思维结构解析
18
作者 包红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神话式思维往往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象征地表达着一种文化或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成书于13世纪的《蒙古秘史》深受萨满文化影响,其中关于成吉思汗的神话与17世纪受藏传佛教影响的史著相关内容大不相同,然而在思维结构上却一脉相承,它们... 神话式思维往往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象征地表达着一种文化或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成书于13世纪的《蒙古秘史》深受萨满文化影响,其中关于成吉思汗的神话与17世纪受藏传佛教影响的史著相关内容大不相同,然而在思维结构上却一脉相承,它们赋予历史人物成吉思汗以神圣光环,借以重构成吉思汗伟大、神圣形象,希冀激发和振兴蒙古人的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吉思汗 神话 蒙古族 史传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男子三项那达慕歌 被引量:3
19
作者 荣.苏赫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2-87,共6页
被誉为蒙古族游戏娱乐之最的男子三项那达慕——摔跤、射箭、赛马,无论从民间传承,还是从文献记载考察,都具有古老的传统。和摔跤、射箭、赛马的某些仪式过程结合在一起的仪式歌,虽然至今还没有找到更多确切可靠的文献根据,但从其和男... 被誉为蒙古族游戏娱乐之最的男子三项那达慕——摔跤、射箭、赛马,无论从民间传承,还是从文献记载考察,都具有古老的传统。和摔跤、射箭、赛马的某些仪式过程结合在一起的仪式歌,虽然至今还没有找到更多确切可靠的文献根据,但从其和男子三项那达慕紧密结合的关系推断,从某些仪式歌本身的内容形式分析,有一部分也是比较古老的或者基本属于晚清以前的作品。 据我国汉文史料记载,从纪元前三世纪的匈奴到纪元十三世纪的蒙古,先后出现于大漠南北的诸北方民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所决定,都以游牧、狩猎为主要的生产手段和共同的生活方式,具民风习俗“善骑射”,重“勇力”。做为狩猎、游牧生产和部落部族战争的一种演练,北方民族的摔跤、射箭、赛马游戏,其产生必然很早。《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仪式歌 男子三项那达慕 《苏林哦嗨歌》 《万马之首》 《邀跤歌》
全文增补中
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永铣 巴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1-76,共6页
“那达慕”,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也作戏弄、玩笑解,旧时还含有“赌博”之意。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那达慕”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体性的体育、娱乐、物资交流盛会的专有名称。由于会中主要举行摔... “那达慕”,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也作戏弄、玩笑解,旧时还含有“赌博”之意。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那达慕”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体性的体育、娱乐、物资交流盛会的专有名称。由于会中主要举行摔跤、赛马、射箭竞赛,故又称“男子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达慕大会 诈马宴 成吉思汗 《蒙古族文学史》 蒙古人民 罗布桑却丹 《清太宗实录》 物资交流 敖包 摔跤比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