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在乡村电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江红 高岩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9期45-47,共3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过度依赖传统能源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提高能源枯竭的风险。为此,新能源技术理念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该文以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为例展开分析,探讨了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在乡村电力中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过度依赖传统能源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提高能源枯竭的风险。为此,新能源技术理念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该文以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为例展开分析,探讨了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在乡村电力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以期为乡村电力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发电 乡村电力 电力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火电厂后备柴油发电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2
作者 郭磊 张迪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17-220,共4页
矿区火电厂的生产环境复杂,一旦主电源出现故障,可能导致生产停滞、设备损坏甚至安全事故。因此,为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保护矿区生产和人员安全,有必要优化设计应用后备柴油发电机监控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为关键设备提供电力,确... 矿区火电厂的生产环境复杂,一旦主电源出现故障,可能导致生产停滞、设备损坏甚至安全事故。因此,为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保护矿区生产和人员安全,有必要优化设计应用后备柴油发电机监控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为关键设备提供电力,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鉴于此,本文分析了矿区柴油发电机的监控系统应用现状,明确柴油发电机组系统组成,而后就监控系统设计基本要求,以及监控系统设计结构及控制方法展开探讨,对该系统监控功能的具体实现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多矿区火电厂正常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火电厂 后备柴油发电机 监控系统 应用现状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应用
3
作者 徐江红 高岩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0期67-69,共3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地区对电力供应需求的增加,储能技术作为平衡供需、优化能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促进了乡村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该文在介绍各类储能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在乡村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并分析了农村地... 随着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地区对电力供应需求的增加,储能技术作为平衡供需、优化能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促进了乡村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该文在介绍各类储能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在乡村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并分析了农村地区储能技术的类型选择和具体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储能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新能源 电化学储能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系统宽范围输入电压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吕耀文 赵耀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燃料电池输出特性较软使得其系统中单向DC/DC变换器需要较宽的输入电压,从而限制了该变换器的应用。文章利用双管Buck-Boost级联电路可根据输入电压的大小自动切换升/降压工作状态来获得合适的恒定的输出电压的优点,对该级联电路设计了... 燃料电池输出特性较软使得其系统中单向DC/DC变换器需要较宽的输入电压,从而限制了该变换器的应用。文章利用双管Buck-Boost级联电路可根据输入电压的大小自动切换升/降压工作状态来获得合适的恒定的输出电压的优点,对该级联电路设计了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环路,从而实现其在宽范围输入电压下得到恒定的输出电压,可为燃料电池系统后级变换器提供稳定的输入电压,并降低其设计和优化的难度,还有效解决传统单管Buck-Boost电路开关管电压应力过高的问题。仿真和小功率样机的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采用双闭环控制环路的升降压变换器在宽范围输入电压下均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Buck-Boost级联电路 自动切换工作状态 平均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结构边节点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魏春明 杨建辉 马潇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1,共5页
为了研究高层建筑结构边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7个高强混凝土梁柱边节点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构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将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强混凝土梁柱边节点在不同轴压比、... 为了研究高层建筑结构边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7个高强混凝土梁柱边节点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构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将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强混凝土梁柱边节点在不同轴压比、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柱中混凝土在梁中的延伸长度等影响因素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节点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随各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 边节点 抗震性能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集电线路故障在线定位方案探讨
6
作者 赵忠立 贾焜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2期44-4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光纤感温电缆实现对风电场集电线路故障在线定位的方案。方案能提高运行人员工作效率,缩短集电线路故障查找时间,可对电缆早期一些潜在的有热特征的故障提前监测,有利于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 风电场 集电线路 光纤 在线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BIM的新能源选址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雷 苗程广 +3 位作者 韩晓亮 陈佳婧 侯鹏 赵海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173,共6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得以日益增长。由于项目设计环节涉及的要素众多,土地、地理位置制约下的新能源选址难度较大,面对新能源项目爆发式增长,传统选址设计方式亟须提高效率,保障新能源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基于...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得以日益增长。由于项目设计环节涉及的要素众多,土地、地理位置制约下的新能源选址难度较大,面对新能源项目爆发式增长,传统选址设计方式亟须提高效率,保障新能源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基于GIS+BIM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分析,提出了新能源智能选址新的解决方案,基于GIS+BIM融合技术构建三维数字平台,通过平台充分分析地理位置、环境因数等多资源条件,实现了对新能源项目的全面评估和优化选址。应用分析表明,本文研究成果可确保选址科学性和合理性,设计效率提高了15%,提升了选址精度,降低了成本,促进了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GIS 新能源 数字平台 智能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近距下穿地铁隧道的微振爆破技术 被引量:17
8
作者 傅洪贤 赵继罡 高宇璠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78,共7页
研究目的:隧道超近距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时,通常采用机械施工。本文基于目前最先进的起爆器材--电子雷管,采用隧道电子雷管单孔连续起爆降振技术,利用无线爆破振动监测设备测试每次爆破产生的振动,优化爆破参数和减振措施,确保运营地铁隧... 研究目的:隧道超近距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时,通常采用机械施工。本文基于目前最先进的起爆器材--电子雷管,采用隧道电子雷管单孔连续起爆降振技术,利用无线爆破振动监测设备测试每次爆破产生的振动,优化爆破参数和减振措施,确保运营地铁隧道和列车内人员的安全,形成超近距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微振爆破技术。研究结论:(1)超近接隧道修建时,可以采用微振爆破技术,根据保护目标的要求,可适当增加减振措施;(2)采用微振爆破技术,在施工效率和经济成本方面优于机械施工;(3)掏槽区设置减振孔的减振效果明显,减振效果与减振孔孔径大小和数量有关;(4)目前的爆破振动规律或计算公式并不适合近接隧道的爆破振动控制,这种情况下建议:每炮均测试爆破振动,然后调整爆破参数满足控制标准;(5)本研究成果可为近接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微振爆破 下穿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FRCC中长柱抗震性能与损伤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玉清 蔡思远 +1 位作者 雷栋栋 刘曙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9-1598,共10页
以剪跨比、配筋率和轴压比为研究变量,对7根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VA-FRCC)中长柱(以下简称PVA-FRCC柱)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试件的裂缝形态、变形、耗能和抗损伤能力。结果表明:PVA-FRCC柱具有优良的裂缝控制能... 以剪跨比、配筋率和轴压比为研究变量,对7根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VA-FRCC)中长柱(以下简称PVA-FRCC柱)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试件的裂缝形态、变形、耗能和抗损伤能力。结果表明:PVA-FRCC柱具有优良的裂缝控制能力和卸载后裂缝闭合能力;PVA-FRCC具有较好的延性、较强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其弹塑性极限位移角最大可达1/13;剪跨比较大的试件虽承载力较低,但由于PVA纤维的增韧作用,试件达到峰值荷载后具有优良的耐受变形能力和抗损伤能力;当配筋率提高时,柱的承载力、变形和抗损伤能力均提高;增大的轴压比明显降低了试件的变形、耗能和抗损伤能力。当PVA纤维体积分数为1%时,具有较小轴压比和适中剪跨比与配筋率的PVA-FRCC柱综合性能最优。本文提出的改进Park-Ang损伤模型符合边界条件,且反映的损伤发展趋势与试验现象相符,可较好地评价PVA-FRCC柱的损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FRCC 抗震性能 损伤模型 破坏形态 变形 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中纤维-基体界面性能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向阳 米力 +2 位作者 牛恒茂 赵燕茹 剧武赫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88,共5页
聚乙烯醇(PVA)纤维-水泥基体界面性能是影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延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单纤维拔出试验原理系统介绍了PVA纤维-基体界面性能参数计算和PVA纤维在拔出试验中的破坏机理,结合扫描电镜(SEM)影像,详细说明了PVA纤维表面油剂处理... 聚乙烯醇(PVA)纤维-水泥基体界面性能是影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延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单纤维拔出试验原理系统介绍了PVA纤维-基体界面性能参数计算和PVA纤维在拔出试验中的破坏机理,结合扫描电镜(SEM)影像,详细说明了PVA纤维表面油剂处理、水泥基体组分(粉煤灰、水灰比和砂灰比及砂类型)变化对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油剂处理的PVA纤维形成的复合材料,高掺量粉煤灰和高水灰比条件下,PVA纤维-基体界面利于材料宏观高延性的形成,而砂灰比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界面性能,同时界面性能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延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 单纤维拔出 界面 扫描电镜(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韧度对PVA纤维水泥基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磊 牛恒茂 +2 位作者 李仙兰 郭向阳 王红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09-2815,共7页
对加入超强吸水性能SAP颗粒形成的聚乙烯醇(PVA)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通过楔劈拉伸试验研究了材料的断裂韧度,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材料的弯曲性能,同时基于微观力学机理分析了断裂韧度对PVA纤维水泥基材料延性的影响。断裂试验结果表明:... 对加入超强吸水性能SAP颗粒形成的聚乙烯醇(PVA)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通过楔劈拉伸试验研究了材料的断裂韧度,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材料的弯曲性能,同时基于微观力学机理分析了断裂韧度对PVA纤维水泥基材料延性的影响。断裂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基体断裂韧度随SAP颗粒掺量增大而减小;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开裂强度与弯曲强度随SAP颗粒掺量增大而降低,但弯曲韧度随SAP颗粒掺量增大而提高;依据能量准则与强度准则发现:掺入SAP颗粒后的PVA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延性提高与高的E值与S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纤维 水泥基材料 断裂韧度 弯曲性能 微观力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220kV配电装置中的布置方案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兵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4年第5期26-30,共5页
根据不同工程中业主对220 kV GIS布置方案的各种要求,提出了包括户内布置、户外布置、户内与屋外架构相结合布置方案以及GIS与主变的各种连接方案等。
关键词 220 KV GIS 布置方案 主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脉对于风电场影响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晓亮 高志鹰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20年第8期112-115,共4页
针对内蒙古区域典型风电场,采用专业软件Wasp计算分析了山脉对于风电场发电量的影响,通过假设山脉有无的方式对比分析了与山脉不同距离时,发电量减少的相对差值与距离、高度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山脉对于周围风电场的发电... 针对内蒙古区域典型风电场,采用专业软件Wasp计算分析了山脉对于风电场发电量的影响,通过假设山脉有无的方式对比分析了与山脉不同距离时,发电量减少的相对差值与距离、高度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山脉对于周围风电场的发电量有影响;随着风电场距离山脉越远,山脉对于风电场发电量的影响逐渐降低,与山脉距离由0 km至1 km时,发电量减少的相对差值幅度最大;山脉的高度越高,其对风电场的影响越大,对于所研究的区域,主峰区域的风电场发电量减小相对差值是中段区域的风电场发电量减小相对差值的1.5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脉 尾流模型 风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从控制的微电网电压质量改善策略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彪 菅永 +2 位作者 曹雪源 连勃 高超 《电力工程技术》 2020年第6期117-123,共7页
针对非线性不平衡混合负载易导致微电网母线电压质量下降的问题,文中利用并联在微电网母线上的多个逆变器对母线电能质量进行治理。以单台逆变器为例,对非线性不平衡混合负载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主从... 针对非线性不平衡混合负载易导致微电网母线电压质量下降的问题,文中利用并联在微电网母线上的多个逆变器对母线电能质量进行治理。以单台逆变器为例,对非线性不平衡混合负载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主从控制策略。主逆变器充当电压源,从逆变器充当电流源,利用从逆变器剩余可用容量来补偿负载中的谐波、负序电流分量,而负载中的基波电流和零序电流分量则由主从逆变器共同分担。该策略有效降低了逆变器输出侧电压的畸变率和不平衡度,将电能质量治理功能嵌入到从逆变器中,避免增加额外的电能质量治理装置,降低了系统成本。最后,在PSCAD仿真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非线性不平衡混合负载 主从控制 电压畸变和不平衡 电能质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激光雷达高程测量精度评定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孟现彪 刘盛庆 +1 位作者 史雅茹 谢文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8-442,共5页
为了最大限度提升并量化测试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对地表形变量的识别能力,通过系统探讨机载LiDAR技术的误差来源及其有效改进措施,借助5个红外测距仪器检测墩与5、10、30、50、70 mm 5个不同厚度板,使用相同无人机与激光扫描设备对观测... 为了最大限度提升并量化测试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对地表形变量的识别能力,通过系统探讨机载LiDAR技术的误差来源及其有效改进措施,借助5个红外测距仪器检测墩与5、10、30、50、70 mm 5个不同厚度板,使用相同无人机与激光扫描设备对观测墩在放置厚度板前、后重复扫描,将多期数据间作一阶差分处理,最大限度抵消机载LiDAR技术对地面高程扫描的系统误差,以测试目前市场主流机载LiDAR设备对小量形变的监测能力,获得了较为可靠的测试效果。结果表明:在多次重复形变监测中,无人机LiDAR点云扫描技术对地表z方向上形变量的最高识别能力约30 mm。基于该测试结果,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技术不仅可用于传统地形测绘,还能够用于山体滑坡、矿区地表形变监测、地质运动以及自然灾害跟踪等领域,为同等及以上地表垂直方向形变量级的监测方案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 形变监测 点云 识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延性纤维混凝土低矮剪力墙的抗震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向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172,共1页
凭借着承载力高、刚度大等特性,混凝土低矮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被大量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工程材料,高延性纤维混凝土有着良好的受拉性能、高抗裂性能力、弯曲变形能力,表现出良好的抗压韧性,具有增韧阻裂的作用,将其与混凝土低矮剪力墙相... 凭借着承载力高、刚度大等特性,混凝土低矮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被大量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工程材料,高延性纤维混凝土有着良好的受拉性能、高抗裂性能力、弯曲变形能力,表现出良好的抗压韧性,具有增韧阻裂的作用,将其与混凝土低矮剪力墙相结合,能够提高其耐损伤能力、受力性能和变形能力,改善结构的剪切性能,进而提升其抗震性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纤维混凝土 低矮剪力墙 受拉性能 变形能力 新型工程材料 抗震分析 抗裂性 剪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输煤栈桥供暖冷热不均问题分析
17
作者 王世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37,共4页
为有效解决严寒地区输煤栈桥经常易出现的供暖效果差的问题,对具体工程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管路系统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因围护结构封闭不严造成的冷风渗透和室内热压差过大造成的热气流散失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 为有效解决严寒地区输煤栈桥经常易出现的供暖效果差的问题,对具体工程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管路系统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因围护结构封闭不严造成的冷风渗透和室内热压差过大造成的热气流散失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采取优化散热器布置方案,增加栈桥隔断等措施可有效抑制空气流通、降低热量损失。最后,给出了保证栈桥供暖效果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输煤栈桥 供暖 冷风渗透 热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理论与PCA-APSO-SVM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18
作者 李海莲 杨斯媛 +2 位作者 祁增涛 刘忠磊 李清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8期10-17,共8页
针对传统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建立了基于粗糙集理论(rough set,RS)与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ent analysis,PCA)-自适应粒子群算法(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PSO)-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 针对传统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建立了基于粗糙集理论(rough set,RS)与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ent analysis,PCA)-自适应粒子群算法(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PSO)-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基于沥青路面的时序指标与影响因素指标,建立了11个初始预测指标(包括前3年的路面使用性能、当量轴次、路龄、养护性质、坑槽率、修补率、年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通过RS属性约减筛选出9个核心指标;利用PCA提取4个主成分,得到了基于4个主成分的数据集;将APSO引入到SVM中,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并优化了SVM模型参数;建立了路面使用性能的PCA-APSO-SVM预测模型,并以G6京藏高速甘肃境内某段道路为例,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PCA-APSO-SVM模型预测精度较PCA-PSO-SVM、APSO-SVM、PSO-SVM有较大提高,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能为路面养护决策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粗糙集理论 主成分分析 粒子群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