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低碳理念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宏锦 康永霞 +1 位作者 宋鑫 王强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1期42-44,共3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解决能源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解决能源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该文从相关研究背景出发,探讨了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低碳理念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实现的途径,例如选取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等在内的多种应用方法,为城市建设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园林设计 城市园林植物 低碳理念 园林植物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理念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宏锦 康永霞 +1 位作者 宋鑫 王强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4期136-139,共4页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包括植物的品种选择、空间配置、文化特征等,其对提升居住区生态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收集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现状问题,依据居住区园林植物设计的原则及环境特征,结合景观生...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包括植物的品种选择、空间配置、文化特征等,其对提升居住区生态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收集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现状问题,依据居住区园林植物设计的原则及环境特征,结合景观生态规划布局理念,按照居住区植物分区设计要求分析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内容,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植物景观 西北地区 植物分区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渣细骨料混凝土冻融及自愈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石东升 张鹏 +2 位作者 姜文超 韩平 马政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24-128,共5页
针对生活垃圾焚烧渣量大、难以利用的问题,本工作研究了利用生活垃圾焚烧渣代替天然砂用作混凝土细骨料。选用0.2、0.4、0.6三种水胶比及0%、25%、50%(质量分数)三种代砂率,研究了生活垃圾焚烧渣细骨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不同冻融次... 针对生活垃圾焚烧渣量大、难以利用的问题,本工作研究了利用生活垃圾焚烧渣代替天然砂用作混凝土细骨料。选用0.2、0.4、0.6三种水胶比及0%、25%、50%(质量分数)三种代砂率,研究了生活垃圾焚烧渣细骨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不同冻融次数和冻融后自愈的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两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逐渐降低,但生活垃圾焚烧渣细骨料混凝土强度降低幅度小于普通混凝土,说明其抗冻融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经过自愈养护,焚烧渣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强度均有一定上升,由于垃圾焚烧渣具有一定的潜在水硬性,自愈强度增长率要大于普通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渣 混凝土 细骨料 冻融循环 自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代砂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抗压强度 被引量:8
4
作者 石东升 淮炳栋 +2 位作者 马政 姜文超 杨凯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8-257,共10页
孔结构是混凝土微观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混凝土的宏观性能,为了研究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代替天然砂对混凝土孔结构和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代砂混凝土微观孔结构进行测试,分析了孔隙率和孔隙分布变化... 孔结构是混凝土微观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混凝土的宏观性能,为了研究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代替天然砂对混凝土孔结构和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代砂混凝土微观孔结构进行测试,分析了孔隙率和孔隙分布变化规律,并根据分形理论研究了孔隙分形特征,获得各孔径区间的分形维数与整体分形维数,并探讨了各孔径占比、孔隙率和分形维数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灰熵关联度。结果表明:随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代砂率的增加,混凝土孔隙率增加,无害孔占比减小,抗压强度降低;分形维数随着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代砂率的增加而减小,由于生活垃圾焚烧灰渣具有潜在的水硬性,随龄期的增长,分形维数呈增加趋势,同时孔隙结构得到了优化。灰熵关联度分析发现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代砂混凝土整体分形维数和无害孔占比对抗压强度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灰渣 混凝土 孔结构 抗压强度 核磁共振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灰渣代砂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石东升 淮炳栋 +2 位作者 姜文超 马政 杨凯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5-177,181,共4页
生活垃圾焚烧灰渣是生活垃圾经过高温焚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为硅钙铝氧化物,外观与天然砂类似。为了促进垃圾焚烧灰渣的再利用,提出了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用作混凝土细骨料的研究课题。通过试验对比了不同水胶比和代砂率下垃圾焚... 生活垃圾焚烧灰渣是生活垃圾经过高温焚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为硅钙铝氧化物,外观与天然砂类似。为了促进垃圾焚烧灰渣的再利用,提出了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用作混凝土细骨料的研究课题。通过试验对比了不同水胶比和代砂率下垃圾焚烧灰渣代砂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规律,并研究已有干燥收缩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收缩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增大;垃圾焚烧灰渣代砂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量要大于同配合比条件的普通混凝土,且需要更长的龄期干燥收缩才能趋于稳定;垃圾焚烧灰渣代砂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可以用常用的干燥收缩预测模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灰渣 混凝土 干燥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