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力工程异常数据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文生 王雁宇 +1 位作者 李海清 宦晓超 《电子设计工程》 2021年第7期157-160,165,共5页
针对传统的电网工程数据识别与检测严重依赖人工核算,实时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为准确、高效地识别电网工程的异常数据,文中建立了分层数据监测系统。为了区分异常数据与正常数据,引入NIDES统计学模型,建立归一化的统计学架... 针对传统的电网工程数据识别与检测严重依赖人工核算,实时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为准确、高效地识别电网工程的异常数据,文中建立了分层数据监测系统。为了区分异常数据与正常数据,引入NIDES统计学模型,建立归一化的统计学架构。在对数据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5种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BP神经网络分类结果最优、成本最低。通过对搭载BP神经网络分类器的异常数据识别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可知,该系统可以精确识别出仅占全局数据5%~10%的异常数据,且总体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分层系统 NIDES 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研究
2
作者 萨仁高娃 聂建春 +5 位作者 张振 王旭 李晨霞 田建勃 王游春 刘高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2-501,共10页
为提升小跨高比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新方案,即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通过对内置钢板-混凝土连梁和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连梁的破坏过程及滞回性能.结果表明:钢板-混凝土连梁在加载过... 为提升小跨高比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新方案,即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通过对内置钢板-混凝土连梁和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连梁的破坏过程及滞回性能.结果表明:钢板-混凝土连梁在加载过程中,主剪切裂缝发展明显,最终发生弯曲剪切型破坏,而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在加载过程中,相比较于弯曲裂缝,剪切裂缝发展缓慢,加载到中后期,剪切裂缝基本停止发展,表现出较好的变形能力,直至试件破坏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试件整体保持形态完整,最终发生以弯曲控制为主的破坏.纤维的加入能够有效地限制混凝土裂缝宽度,保持试件的完整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连梁的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进行参数分析,对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探究跨高比、钢板配板率、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配筋率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滞回性能 有限元 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梁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EIM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框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乐 王芳 +1 位作者 张慧翔 王维军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3期224-230,共7页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推广,工程数字孪生在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也逐渐展开,为了推动电力行业BIM技术应用与发展,电力行业融合BIM理论体系,提出了更为适用电力工程建设的“电力工程信息模型”的概念体系。基于EI...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推广,工程数字孪生在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也逐渐展开,为了推动电力行业BIM技术应用与发展,电力行业融合BIM理论体系,提出了更为适用电力工程建设的“电力工程信息模型”的概念体系。基于EIM理论体系,分析输变电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业务,分析输变电工程项目实现全面信息化的目标与交互关系,研究并构建输变电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工程建设信息在项目全寿命期和各参与方的传递共享和交互协同,促进输变电工程建设全面信息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电力工程信息模型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及攻防新技术运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崔子倜 《通信电源技术》 2018年第2期209-210,共2页
现阶段,网络信息系统在电网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网络信息安全威胁随之出现。为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性。因此,简要阐述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电网企业... 现阶段,网络信息系统在电网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网络信息安全威胁随之出现。为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性。因此,简要阐述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电网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新技术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企业 网络信息安全 威胁 攻防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