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氯酚在酸性土壤表面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卞永荣 蒋新 +4 位作者 王代长 赵振华 孙磊 陈亮 周道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1-186,共6页
本实验研究五氯酚在江西红壤和南京黄棕壤表面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PCP在两种土壤表面的吸附,且黄棕壤表面的最大吸附量大于红壤.用动力学方程对PCP在红壤中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Elo... 本实验研究五氯酚在江西红壤和南京黄棕壤表面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PCP在两种土壤表面的吸附,且黄棕壤表面的最大吸附量大于红壤.用动力学方程对PCP在红壤中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均得到较好的结果,其相关系数(R2)在0.96~0.99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Elovich方程反映出PCP在土壤表面吸附的能量非均质分布;而抛物线扩散方程不能描述PCP的吸附过程,其相关系数0.46~0.48.PCP在土壤中的解吸率与有机质含量和pH值相关,随有机质含量增加,PCP解吸率降低,即黄棕壤表土<黄棕壤底土,红壤表土<红壤底土;随模拟酸雨的pH值降低,土壤因对PCP的吸附能力增加,其解吸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五氯酚 吸附与解吸 动力学 模拟酸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区煤矿复垦地乔灌木根区土壤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建军 姚虹 张树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197-13199,共3页
采用化学分析、微生物平皿培养,研究了黄土高原区准格尔煤田黑岱沟露天煤矿人工复垦区9种乔灌草不同配置下的土壤0~20cm及20~40cm土层60个土样的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区露天煤矿人工复垦区与裸地土壤中... 采用化学分析、微生物平皿培养,研究了黄土高原区准格尔煤田黑岱沟露天煤矿人工复垦区9种乔灌草不同配置下的土壤0~20cm及20~40cm土层60个土样的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区露天煤矿人工复垦区与裸地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其中各类群的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②不同树种下的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不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按灌木林>乔木林排序;③黄土高原"果树人工林-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大,种类较多,生物活性强,对土壤物质转化及肥力提高有明显作用。在恢复黄土高原植被时应将沙棘作为先锋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复垦地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区露天煤矿开发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二果 张树礼 +6 位作者 蔡煜 李静 闫文慧 杨力鹏 李永胜 张颖 张波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93-97,共5页
矿区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矿区周边草原质量状况和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本文以胜利一号露天矿为例,通过煤矿开发前与开发后土壤质量、再造土壤与原地貌典型草原土壤质量、剥离表土和其他再造土壤,以及有人工种植和无人工种植... 矿区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矿区周边草原质量状况和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本文以胜利一号露天矿为例,通过煤矿开发前与开发后土壤质量、再造土壤与原地貌典型草原土壤质量、剥离表土和其他再造土壤,以及有人工种植和无人工种植的再造土壤的对比等多角度研究草原区煤田开发对矿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采矿前相比,胜利一号露天矿开采5年后周边原地貌典型草原土壤pH值略有升高,重金属元素As、Hg、Cu、Cd等含量均高于采矿前水平,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也较采矿前有所升高;(2)与原地貌典型草原土壤相比,露天煤矿排土场再造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有所降低;(3)剥离表土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较其他再造土壤丰富,而且小型分散表土堆较大型表土排放场更有利于保持表土的营养成分;(4)人工种植会显著增加再造土壤有机质和多数营养元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区 露天煤矿 土壤环境质量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利用地工业开发的SO_2排放对区域大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吴全 李娟 +1 位作者 李现华 刘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4期8306-8307,8310,共3页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典型区为例,主要研究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为工业用地过程中排放的SO2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预测模型计算出鄂尔多斯市2014 ~2018年间SO2排放总量及单位面积排放量,其中新增加工业开发排入大气中SO2的总量呈增...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典型区为例,主要研究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为工业用地过程中排放的SO2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预测模型计算出鄂尔多斯市2014 ~2018年间SO2排放总量及单位面积排放量,其中新增加工业开发排入大气中SO2的总量呈增加趋势,且在2017年达到最高,为4 428.52万t/年.采用箱式模型计算得出鄂尔多斯市新增工业在生产过程中SO2的排放对地区大气SO2浓度的影响,预计2017年的影响最大,SO2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与SO2的排放总量呈正相关.在未来工业生产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以全面实现区域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利用地 工业开发 SO2 空气质量 鄂尔多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西部大开发中环境保护问题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 田小兵 包农建 《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42-344,共3页
在当前我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各项建设逐步推进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进军号角,这是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当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步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时,为了缩小东西... 在当前我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各项建设逐步推进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进军号角,这是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当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步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时,为了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巩固边疆地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 东西部地区差距 可持续 环境保护问题 发展道路 西部开发 生态建设 比较优势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布格局低覆盖度油蒿群丛防风效果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红艳 戴晟懋 +4 位作者 乐林 王林和 杨文斌 王晶莹 胡小龙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6,共6页
以低覆盖度(约20%)油蒿群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点式自记风速仪,研究行带式配置和随机分布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1)行带式配置的油蒿群丛的防风效果大于同覆盖度的随机分布的油蒿群丛,行带式配置具有显著的防风效果;2)在灌丛与灌丛之间形... 以低覆盖度(约20%)油蒿群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点式自记风速仪,研究行带式配置和随机分布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1)行带式配置的油蒿群丛的防风效果大于同覆盖度的随机分布的油蒿群丛,行带式配置具有显著的防风效果;2)在灌丛与灌丛之间形成的类似"狭管"流场的局部,有局部提升风速的作用,导致群丛内局部风速大于对照风速,致使随机分布的油蒿群丛内流场结构复杂、变化多样,低覆盖度时,沙地处于半固定、半流动状态,稀疏群丛内同时存在风蚀和积沙现象;3)除去两个极值后,行带式配置的油蒿群丛内平均地表粗糙度是随机配置的4倍,平均摩阻速度是随机配置的1.3倍,说明行带式配置具有显著的防止风蚀、固定流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群丛 低盖度 分布格局 防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露天煤矿无组织扬尘排放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郭二果 张树礼 +5 位作者 蔡煜 李静 闫文慧 杨力鹏 张波 李永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无组织扬尘污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露天煤矿开采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以胜利一号露天矿为例,研究露天煤矿无组织排放源大气扬尘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多数无组织排放源周界外TSP浓度均能达标,而从采掘场到南排土场的主要运输道路在个别... 无组织扬尘污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露天煤矿开采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以胜利一号露天矿为例,研究露天煤矿无组织排放源大气扬尘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多数无组织排放源周界外TSP浓度均能达标,而从采掘场到南排土场的主要运输道路在个别时段(14∶00-15∶00)出现超标;露天煤矿无组织扬尘主要来自采掘场到排土场的主要运输道路,其次以采掘场下风向场界和排土场对大气扬尘的贡献最高;储煤场(筒仓封闭式)产生的扬尘浓度最低;露天煤矿大气扬尘浓度的日变化总体为:早上较高,上午10∶00以后至午后15∶00左右浓度较低,傍晚TSP浓度又有所回升;但在采掘场下风向周界外TSP浓度在15∶00左右也会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露天煤矿 无组织扬尘 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