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土壤水盐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佳伟 史海滨 +3 位作者 李正中 李彬 李映刚 贾锦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5,共4页
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的节水改造项目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统计特征值、半方差函数和克立格法绘制的分布图几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节水改造前后的土壤水分和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2007年与2008年土壤水分和盐分可分别用球状模型和指数模... 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的节水改造项目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统计特征值、半方差函数和克立格法绘制的分布图几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节水改造前后的土壤水分和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2007年与2008年土壤水分和盐分可分别用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进行拟合,空间自相关距离表明二者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且2008年土壤水分和盐分的相关性都大于2007年,2008年较2007年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趋于连续。对克里格插值结果分析可知:土壤水分和盐分在空间上的分布都具有明显的逐渐变化趋势,表现为相近值的局部聚集;而且2008年的土壤水分和盐分分布与2007年相比在较大的范围内颜色变化幅度小且较连续。通过对灌区节水改造前后大尺度采样分析,了解区域土壤水盐分布状况和空间变异情况,为灌区今后的节水灌溉、盐碱地分区治理、区域化水资源管理提供一定得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EC 空间变异性 半方差函数 克立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W模型的内蒙古河套灌区秋浇节水灌溉制度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瑞平 史海滨 +3 位作者 赤江刚夫 张义强 张晓红 G.N.Flerchinger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6,共6页
根据内蒙古河套灌区秋浇节水与土壤盐渍化防治的需要,利用SHAW模型模拟确定了不同盐渍化土壤合理的秋浇节水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对于轻度盐渍化土壤,秋浇定额一般为142~183mm,秋浇时间为9月28日-10月23日;对于中度盐渍化土壤,定额应该... 根据内蒙古河套灌区秋浇节水与土壤盐渍化防治的需要,利用SHAW模型模拟确定了不同盐渍化土壤合理的秋浇节水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对于轻度盐渍化土壤,秋浇定额一般为142~183mm,秋浇时间为9月28日-10月23日;对于中度盐渍化土壤,定额应该为180~200mm,时间在10月14日-18日;对于重度盐渍化土壤,一般不种小麦,而种葵花等耐盐作物,定额为200~225mm。因此,对于该灌区应该根据不同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合理地安排秋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冻结 融化 节水灌溉 SHAW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永平 谢岷 +1 位作者 井涛 张义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2,共7页
为给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2006-2007年在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地下水灌区,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下春小麦产量形成、耗水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明显增加,而... 为给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2006-2007年在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地下水灌区,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下春小麦产量形成、耗水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明显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总耗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灌溉水消耗增多所致,地下水补给量则随灌水量增加呈明显减少趋势。小麦生育期总灌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抛物线关系,产量达峰值时的灌水量大于水分利用效率达峰值时的灌水量。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得出,在秋季浇足底墒水的基础上,春浇2水是实现春小麦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最佳灌溉模式,即在小麦分蘖至拔节期、抽穗至开花期灌2次水,每次灌水750~1 050m3.hm-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分别达到6 750kg.hm-2和1.75kg.m-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河套灌区 节水灌溉 高产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支流径流变化的贡献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龙 刘廷玺 +1 位作者 马丽 段剑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3,共6页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支流旗下营、准格尔站点控制流域为基础,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析了径流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径流量多年来呈减少趋势,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典型支流旗下营、准格尔站点控制流域为基础,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析了径流变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径流量多年来呈减少趋势,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径流量2000 s最小,相对1990 s减少了45.67%~58.26%。径流突变点为1981年。1981~2010年与1957~1980年相比,旗下营、准格尔两个水文站点控制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2.80%和23.46%,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7.20%和7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 贡献率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权马尔科夫链模型的河套灌区上中下游地下水埋深预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彬 史海滨 +2 位作者 李祯 张建国 周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6-212,共7页
以拓展和深化区域地下水埋深预测研究为目的,运用随机理论,建立了基于加权马尔科夫链的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预测内蒙古河套灌区上中下游在未来时段内地下水埋深所处区间值。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灌区中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2.... 以拓展和深化区域地下水埋深预测研究为目的,运用随机理论,建立了基于加权马尔科夫链的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预测内蒙古河套灌区上中下游在未来时段内地下水埋深所处区间值。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灌区中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2.380,2.742)区间,下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2.218,2.506)区间,这两个区间的数值都低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临界地下水埋深2.0 m,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河套灌区中下游的盐渍化有望进一步减轻。而上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1.227,1.727)区间,此区间的数值高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临界地下水埋深2.0 m,在未来的时间河套灌区上游是控制地下水埋深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改造 地下水埋深 马尔科夫链 预测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改造后盐渍化灌区区域地下水埋深与土壤水盐的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彬 史海滨 +3 位作者 闫建文 李祯 张建国 周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临河研究区为例,探讨节水改造后盐渍化灌区区域土壤水盐与地下水埋深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地下水作用对灌区0-10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都有影响,并且对60-100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地下水埋深水平的变化...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临河研究区为例,探讨节水改造后盐渍化灌区区域土壤水盐与地下水埋深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地下水作用对灌区0-10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都有影响,并且对60-100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地下水埋深水平的变化(浅→中→深),0-100cm各层土壤体积含水率总体逐渐降低;在地下水矿化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根层土壤电导率与地下水埋深存在较好的指数关系;在0-20cm、20-40cm和40-60cm 3个土层中,土壤表层(0-20cm)盐分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最大,土壤表层(0-20cm)土壤含盐量对地下水矿化度变化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灌区 节水改造 土壤水盐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矿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化灌区盐荒地水盐平衡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霍星 李亮 +2 位作者 史海滨 李瑞平 王长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5,18,共4页
在野外试验基础上,利用水盐平衡原理对河套灌盐荒地水盐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荒地作物生育期输入盐分27.929kg/hm2,秋浇期流失盐分26.882kg/hm2,盐分积聚1.047kg/hm2,是输入盐分的3.749%。盐荒地具有一定的积盐能力。研究结果... 在野外试验基础上,利用水盐平衡原理对河套灌盐荒地水盐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荒地作物生育期输入盐分27.929kg/hm2,秋浇期流失盐分26.882kg/hm2,盐分积聚1.047kg/hm2,是输入盐分的3.749%。盐荒地具有一定的积盐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灌区节水灌溉的实施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盐渍化土壤 盐荒地 水盐运移 土表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后土壤水盐动态规律预测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9
8
作者 屈忠义 陈亚新 +1 位作者 范泽华 张艺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7-30,33,共5页
以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中的BP、RBF模型为主要建模工具,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的试一个试验区(沙壕渠试区)为研究实例,对河套灌区节水工程实施后作物生长季(非冻季)的土壤水盐变化状况进行了模拟与预测研究。从预测结果看,2015年,当引水量减... 以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中的BP、RBF模型为主要建模工具,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的试一个试验区(沙壕渠试区)为研究实例,对河套灌区节水工程实施后作物生长季(非冻季)的土壤水盐变化状况进行了模拟与预测研究。从预测结果看,2015年,当引水量减少30%时,地下水位有较大幅度下降,夏灌前、夏灌后、秋浇前与封冻前的土壤水分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而土壤盐分在浅层与中层呈现出不同的结果:0-40 cm土壤盐分呈脱盐趋势,而40-70 cm土壤呈轻度积盐趋势,总体上节水改造工程对灌区浅层土壤盐碱化改善与防治有积极效果,但土壤水分的下降可能会造成土壤某些阶段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和作物种植结构及灌溉制度的改变。本文对中国北方大型灌区的节水工程改造与规划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灌区 节水工程 水(盐)动态 预测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化土壤水肥耦合对向日葵苗期生长影响的试验 被引量:25
9
作者 薛铸 史海滨 +3 位作者 郭云 张义强 闫浩芳 李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4,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定量分析方法,模拟研究了不同盐分胁迫下,水肥对向日葵苗期冠层形态特征、干物质量及其分配的影响,揭示了盐渍化土壤水肥耦合机制。结果表明:水盐胁迫使向日葵的生长发育显著受阻,苗期明显滞后、株高、茎粗及叶片数显著减少... 采用盆栽试验定量分析方法,模拟研究了不同盐分胁迫下,水肥对向日葵苗期冠层形态特征、干物质量及其分配的影响,揭示了盐渍化土壤水肥耦合机制。结果表明:水盐胁迫使向日葵的生长发育显著受阻,苗期明显滞后、株高、茎粗及叶片数显著减少,干物质量下降;在养分供应到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水分胁迫对向日葵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而且养分供应不足时水分的增产作用会受到影响。据试验结果初步确定水盐(中度含盐处理)双重胁迫条件下的水肥配合值为:灌水定额为田持的75%(中水)并配施肥300 kg/hm2(中肥)时,最大干物质量为845.1 kg/hm2。合理施肥、量水配肥是盐渍化地区节水灌溉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向日葵 水肥耦合 水盐胁迫 干物质量 节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期气温与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73
10
作者 李瑞平 史海滨 +1 位作者 赤江刚夫 张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74,共5页
在中国西北干旱、寒冷地区,冻融作用是土壤盐碱化独特的形成机制。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基于田间实测资料,对土壤冻融期间多年水分、盐分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各个年度的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 在中国西北干旱、寒冷地区,冻融作用是土壤盐碱化独特的形成机制。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基于田间实测资料,对土壤冻融期间多年水分、盐分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各个年度的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壤温度的变化滞后于气温的变化,而且滞后时间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气温的降低引起了土壤温度的降低,从而引起水分和盐分的迁移;盐分的时间变异系数(0.30-0.85)大于水分的变异系数(0.02-0.40),说明盐分的运移机制比水分运移机制复杂。该研究结果为河套灌区冻融土壤水热盐耦合模拟的研究和秋浇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冻融土壤 水盐 耦合运移 秋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土壤水盐动态预测BP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瑞平 史海滨 +1 位作者 赤江刚夫 张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冻融土壤水盐运移模拟预测一直是冻土物理学和土壤水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冻土水盐运动的特殊规律与分配特性是影响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发生、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因素。该文基于内蒙古河套灌区5个冻融期(1994~1999)的水分、盐分和温... 冻融土壤水盐运移模拟预测一直是冻土物理学和土壤水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冻土水盐运动的特殊规律与分配特性是影响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发生、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因素。该文基于内蒙古河套灌区5个冻融期(1994~1999)的水分、盐分和温度的田间实测资料,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冻融土壤水盐耦合运移进行了联合预测。结果表明:初冻期地下水埋深、初冻期含水率、初冻期含盐量、秋浇水量、11月到翌年4月的月平均地温等10个影响因子可以有效表征冻融土壤水分和盐分之间的强烈耦合关系,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该研究为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预报和灌区灌溉管理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土壤 水盐运移 BP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袋混凝土衬砌梯形渠道冻胀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娄宗科 莫腾飞 +2 位作者 张晓红 付小军 何武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74-80,共7页
为探明开放系统条件下梯形渠道渠基土冻胀对混凝土衬砌结构破坏规律,该文在水热力三场耦合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毛细作用及薄膜水迁移理论,采用动态变化的上下温度边界,利用多场耦合软件COMSOL模拟了渠基土67 d的冻胀过程,得出渠基土冻胀... 为探明开放系统条件下梯形渠道渠基土冻胀对混凝土衬砌结构破坏规律,该文在水热力三场耦合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毛细作用及薄膜水迁移理论,采用动态变化的上下温度边界,利用多场耦合软件COMSOL模拟了渠基土67 d的冻胀过程,得出渠基土冻胀量。在此基础上,考虑模袋对冻土与混凝土间接触行为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冻土与普通混凝土、冻土与模袋混凝土间接触力学行为,最终得出衬砌不同位置处应力场及位移场。结果表明:在距离渠底约1/3坡长处、渠底中心处冻胀量较大,渠顶处冻胀量最小;普通混凝土所能适应的最大不均匀冻胀量为2.98 cm;模袋混凝土的使用改变了冻土与混凝土间的接触行为,应力最大值约为普通混凝土的1/250,季节性冻土地区采用模袋混凝土可显著提高对不均匀冻胀量的适应性。该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结果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开放系统下季节性冻土区梯形渠道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渠道 模袋 水热力三场耦合 接触力学行为 冻胀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