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套灌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增强型植被指数的联合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马小茗
李瑞平
+3 位作者
李鑫磊
潘红梅
王向东
李玉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1,165,共9页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联合影响,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葵花)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增强型植被指数,野外试验获取0~20、0~4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埋深数据,构建双...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联合影响,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葵花)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增强型植被指数,野外试验获取0~20、0~4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埋深数据,构建双因素坐标系确定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盐量对植被指数的联合响应,统计得出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埋深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5—6月小麦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0.99~2.01、1.03~1.54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00~1.30、1.53~2.02 g·kg^(-1);(2)6—8月玉米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1.56~1.80、1.82~2.00、1.43~2.31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24~1.68、1.25~1.55、0.98~1.40 g·kg^(-1);(3)7—8月葵花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0.75~1.70、1.20~1.61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46~1.70、5.55~5.84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土壤盐渍化
增强型植被指数
作物生长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乌灌域深度节水改造前后地下水环境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舒雅
史海滨
+5 位作者
苗庆丰
刘伟
赵毅
闫妍
边利强
赵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179,共10页
为探究河套灌区沈乌灌域在深度节水改造前后地下水环境的演变规律,针对地下水埋深、矿化度以及二者关系,通过区域布井、定位长期监测方式,采用经典地统计学理论,分析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深度节水改造后,沈...
为探究河套灌区沈乌灌域在深度节水改造前后地下水环境的演变规律,针对地下水埋深、矿化度以及二者关系,通过区域布井、定位长期监测方式,采用经典地统计学理论,分析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深度节水改造后,沈乌灌域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平均地下水埋深由节水改造前1.83 m增大到节水改造后3.36 m,增长率为83.9%。灌域中心和南部埋深偏大,局部产生漏斗,最大埋深至9.37 m,灌域北部埋深变化为0.6 m以下。(2)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使地下水矿化度显著增高,由节水改造前的1 296 mg/L增长为节水改造后的2 634 mg/L,增长103.47%。沈乌灌域地下水矿化度在东南、西北地区表现较高,而在中部地区则表现较低,随着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淡水面积逐渐减少,微咸水面积逐渐增大。(3)研究区内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的变化呈指数关系,地下水矿化度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二者的决定系数为0.170 8。从空间上看,地下水埋深较小的地区,对应地下水矿化度大,地下水埋深大的区域对应矿化度小,摸清灌区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变化规律,为土壤盐渍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矿化度
地统计学
时空分布
普通Kriging
沈乌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套灌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增强型植被指数的联合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马小茗
李瑞平
李鑫磊
潘红梅
王向东
李玉敏
机构
内蒙古
农业大学
水利
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解放闸分中心
沙壕渠试验站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解放闸分中心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1,16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39006,52069021)。
文摘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联合影响,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葵花)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增强型植被指数,野外试验获取0~20、0~4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埋深数据,构建双因素坐标系确定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盐量对植被指数的联合响应,统计得出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含盐量及地下水埋深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5—6月小麦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0.99~2.01、1.03~1.54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00~1.30、1.53~2.02 g·kg^(-1);(2)6—8月玉米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1.56~1.80、1.82~2.00、1.43~2.31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24~1.68、1.25~1.55、0.98~1.40 g·kg^(-1);(3)7—8月葵花生长地下水埋深最适宜的范围分别为0.75~1.70、1.20~1.61 m,其对应的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46~1.70、5.55~5.84 g·kg^(-1)。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土壤盐渍化
增强型植被指数
作物生长
河套灌区
Keywords
groundwater depth
soil salinization
EVI
crop growth
Hetao irrigation area
分类号
S273.4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乌灌域深度节水改造前后地下水环境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舒雅
史海滨
苗庆丰
刘伟
赵毅
闫妍
边利强
赵伟
机构
内蒙古
农业大学
水利
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
水利
局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解放闸分中心
沙壕渠试验站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179,共10页
基金
“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120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69014,51769024)。
文摘
为探究河套灌区沈乌灌域在深度节水改造前后地下水环境的演变规律,针对地下水埋深、矿化度以及二者关系,通过区域布井、定位长期监测方式,采用经典地统计学理论,分析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深度节水改造后,沈乌灌域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平均地下水埋深由节水改造前1.83 m增大到节水改造后3.36 m,增长率为83.9%。灌域中心和南部埋深偏大,局部产生漏斗,最大埋深至9.37 m,灌域北部埋深变化为0.6 m以下。(2)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使地下水矿化度显著增高,由节水改造前的1 296 mg/L增长为节水改造后的2 634 mg/L,增长103.47%。沈乌灌域地下水矿化度在东南、西北地区表现较高,而在中部地区则表现较低,随着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淡水面积逐渐减少,微咸水面积逐渐增大。(3)研究区内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的变化呈指数关系,地下水矿化度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二者的决定系数为0.170 8。从空间上看,地下水埋深较小的地区,对应地下水矿化度大,地下水埋深大的区域对应矿化度小,摸清灌区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变化规律,为土壤盐渍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矿化度
地统计学
时空分布
普通Kriging
沈乌灌域
Keywords
groundwater depth
groundwater salinity
geostatistic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rdinary Kriging
ShenWu Irrigation District
分类号
S274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套灌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增强型植被指数的联合影响
马小茗
李瑞平
李鑫磊
潘红梅
王向东
李玉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沈乌灌域深度节水改造前后地下水环境时空变化规律
杨舒雅
史海滨
苗庆丰
刘伟
赵毅
闫妍
边利强
赵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