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乌拉特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被引量:3
1
作者 谭 强 王维祯 +2 位作者 苗 壮 杨秀玲 胡 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内蒙河套灌区从1999年试行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乌拉特灌域处于河套灌区东部最下游,灌溉面积达8.67万hm2。1999年根据总局的改制精神,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六种不同形式的改制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一年多实践,节水2 283万... 内蒙河套灌区从1999年试行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乌拉特灌域处于河套灌区东部最下游,灌溉面积达8.67万hm2。1999年根据总局的改制精神,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六种不同形式的改制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一年多实践,节水2 283万m3,节省水费111.5万元,效益显著。较系统地对这六种不同改制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利弊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内蒙古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模袋法施工工艺及存在问题探讨
2
作者 赵泉 武军 +2 位作者 王伟 赵天祺 邹春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205-206,214,共3页
河套灌区作为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是项目主要实施区,项目工程中渠道衬砌占的比重较大。模袋混凝土由于其一次喷灌成型、施工简便、速度快、耐久性好等优势,在渠道衬砌工程的应用逐年增加。阐述了渠道衬砌模袋施工的工序以及施工中容... 河套灌区作为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是项目主要实施区,项目工程中渠道衬砌占的比重较大。模袋混凝土由于其一次喷灌成型、施工简便、速度快、耐久性好等优势,在渠道衬砌工程的应用逐年增加。阐述了渠道衬砌模袋施工的工序以及施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法,并讨论模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改进的方法和工艺,包括土坡的密实度和坡比的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后期养护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以为河套灌区模袋混凝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袋混凝土 河套灌区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与对策简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迎战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23期45-45,共1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地区主要灌溉工程,在保证农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直接影响。但现阶段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地区主要灌溉工程,在保证农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直接影响。但现阶段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足、设备陈旧、管理机制不完善。要增加资金投入渠道,引进设备,提高技术,构建完善的建设管理措施,真正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 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 管理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系统及其在节水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文娥 汪志农 +2 位作者 马孝义 周俊 苗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5-128,共4页
阐述了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指出在节水农业专家系统开发中应根据不同层次的用户进行设计,注重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术手段的集成。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将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 阐述了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指出在节水农业专家系统开发中应根据不同层次的用户进行设计,注重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术手段的集成。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将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科教兴农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专家系统 节水农业 灌溉管理 专业系统 开发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袋混凝土干湿-冻融侵蚀孔结构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浩然 邹春霞 +2 位作者 薛慧君 赵泉 武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为探究干湿-冻融循环作用下模袋混凝土损伤特征,基于扫描电镜(SEM),结合差分盒维数法,计算得到了其分形维数的微观损伤演化特征;又基于核磁共振试验(NMR)的T_(2)谱计算了孔隙体积的分形维数,发现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并推导了孔隙度、... 为探究干湿-冻融循环作用下模袋混凝土损伤特征,基于扫描电镜(SEM),结合差分盒维数法,计算得到了其分形维数的微观损伤演化特征;又基于核磁共振试验(NMR)的T_(2)谱计算了孔隙体积的分形维数,发现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并推导了孔隙度、渗透率与分形维数之间的数学关系;进一步,结合分形理论,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为损伤指标,建立了基于小波变换回归估计的模袋混凝土干湿-冻融损伤模型.所建立的损伤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渗透率与相对动弹性模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说明分形维数能够作为损伤参量用以评估模袋混凝土的抗干湿-冻融性能.分形维数将模袋混凝土的微观特征进行了量化,建立了其微观和宏观损伤的联系,研究结果可为模袋混凝土衬砌干湿-冻融损伤定量描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模袋混凝土 干湿-冻融循环 扫描电镜 核磁共振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掺合料模袋混凝土的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唐加俊 邹春霞 +4 位作者 薛慧君 牛德元 郑新 赵泉 武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74-2280,共7页
以大理石粉、硅粉、粉煤灰为矿物掺合料配制双矿物掺合料模袋混凝土,研究了不同矿物掺合种类及替代率的变化对模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并采用核磁共振和气泡间距分析其孔隙变化特征,为探寻适合内蒙古河套灌区的模袋混凝土最优配合比... 以大理石粉、硅粉、粉煤灰为矿物掺合料配制双矿物掺合料模袋混凝土,研究了不同矿物掺合种类及替代率的变化对模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并采用核磁共振和气泡间距分析其孔隙变化特征,为探寻适合内蒙古河套灌区的模袋混凝土最优配合比方案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双掺粉煤灰和大理石粉替代率在20%时,力学性能最好。双掺粉煤灰和硅粉对于孔隙结构的改善明显优于双掺粉煤灰和大理石粉,渗透率降低了49.4%,束缚流体饱和度提高了2.587%,随着替代率的变化,双掺粉煤灰和硅粉的孔隙度下降了0.182%,渗透率下降了89.8%,束缚水饱和度提高了8.296%,气泡间距系数增大了0.075mm。将孔隙特征和力学性能对比发现,双掺合料模袋混凝土随着孔隙度下降,渗透率降低,束缚水饱和度增加,以及气泡间距系数增大,其强度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袋混凝土 核磁共振 渗透率 束缚流体饱和度 气泡间距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WSF-FA模袋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结构和物质组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德儒 邹春霞 +3 位作者 丁洪晶 孙浩然 赵泉 武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4-820,共7页
为优化模袋混凝土衬砌性能,合理利用当地粉煤灰和废弃硅粉代替部分水泥制备模袋混凝土衬砌.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固体紫外试验、核磁共振和热重试验研究双掺粉煤灰-工业废弃硅粉替代适量水泥后对模袋混凝土抗压特性、内部孔隙结构和水化... 为优化模袋混凝土衬砌性能,合理利用当地粉煤灰和废弃硅粉代替部分水泥制备模袋混凝土衬砌.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固体紫外试验、核磁共振和热重试验研究双掺粉煤灰-工业废弃硅粉替代适量水泥后对模袋混凝土抗压特性、内部孔隙结构和水化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双掺工业废弃硅粉和粉煤灰(如FA15S4)可以提高模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紫外吸收光谱表明其水化产物C-S-H和CH组成优于其他组别;核磁共振T_(2)谱分布呈现“三峰结构”,左峰信号幅度最高,双掺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有利于改善其内部孔隙结构.并且双掺工业废弃硅粉和粉煤灰后,热学性质良好.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的模袋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测试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7%.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废弃硅粉和粉煤灰混凝土在水工衬砌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袋混凝土 工业废弃硅粉-粉煤灰 抗压强度 紫外吸收光谱 核磁共振 热重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