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义长灌域土壤盐分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显泽 岳卫峰 +1 位作者 贾书惠 陈爱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3-507,共5页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作物产量与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义长灌域2012年5-12月份的野外实测资料,分析了试验区土壤含盐量在垂向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了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研究...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作物产量与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义长灌域2012年5-12月份的野外实测资料,分析了试验区土壤含盐量在垂向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了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强烈的蒸发促进盐分向土表运移,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盐量呈降低趋势;土壤积盐脱盐交替频繁,交替周期与灌水周期相对应;地下水埋深受灌排系统影响较大,作物生育期内地下水矿化度无较大波动;由于土壤盐分运移受多种因素影响,在野外试验条件下,单一因素如地下水埋深或地下水矿化度与土壤盐分运移的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义长灌域土壤盐渍化防治与水土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长灌域 盐分运移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矿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浇对内蒙古义长灌域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显泽 岳卫峰 +1 位作者 倪宝锋 陈爱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0-386,共7页
秋浇是河套灌区一种特有的灌溉制度,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套灌区义长灌域为研究区,收集了研究区近30a的监测资料,分析义长灌域引排水盐量变化特征及秋浇对地下水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研究区... 秋浇是河套灌区一种特有的灌溉制度,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套灌区义长灌域为研究区,收集了研究区近30a的监测资料,分析义长灌域引排水盐量变化特征及秋浇对地下水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研究区引排水与引排盐量变化趋势相似,引水量相对稳定,引盐量呈上升趋势;排水、排盐量变化幅度较大,增减频繁.研究区排水、排盐效果差,多年平均排水、排盐量分别占引水、引盐量的4.80%和11.06%,灌区长年处于积盐状态.秋浇占全年引排水盐量的比例较大,尤以排盐所占比例最大,多年平均秋浇排盐量占年排盐量的53.81%.秋浇对地下水位影响显著,秋浇前后地下水位相差较大,秋浇后地下水位为全年最高水位.秋浇虽具有良好的压盐效果,但不具备减少灌区积盐、改善地下水水质的效果.提高研究区排水排盐能力是改善义长灌域地下水环境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秋浇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矿化度 引水量 排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义长灌域近20年地下水均衡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贾书惠 岳卫峰 +2 位作者 王金生 高鸿永 陈爱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5,共3页
选择义长灌域作为研究区,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定量分析了1991—2010年灌域地下水各均衡要素的变化情况,评价了节水改造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地下水补给量平均减少了5 100万m3.a-1,地下水消耗量平均减少了4 390万m3... 选择义长灌域作为研究区,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定量分析了1991—2010年灌域地下水各均衡要素的变化情况,评价了节水改造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地下水补给量平均减少了5 100万m3.a-1,地下水消耗量平均减少了4 390万m3.a-1,地下水位降低了0.7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长灌域 地下水 水均衡 节水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合理开采系数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岳卫峰 贾书惠 +1 位作者 高鸿永 陈爱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9-242,共4页
在分析河套灌区适宜埋深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不同开采系数下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确定了不同水质分区的地下水合理开采系数:矿化度≤3g.L-1区域的开采系数为0.7,矿化度>3g.L-1区域的开采系数为0.5.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地下水 开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S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资源联合利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岳卫峰 高鸿永 +1 位作者 陈爱萍 陈隽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6,共5页
根据国家和地方对黄河水量的分配比例,未来内蒙河套灌区引黄水量为40亿m3/a,而目前河套灌区多年平均引黄水量为52亿m3/a。随着引黄水量的逐年减少和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本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成为灌区的首要... 根据国家和地方对黄河水量的分配比例,未来内蒙河套灌区引黄水量为40亿m3/a,而目前河套灌区多年平均引黄水量为52亿m3/a。随着引黄水量的逐年减少和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本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成为灌区的首要任务。通过灌区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并根据河套灌区中长期规划和水资源利用特点,设计了2种引黄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方案,同时对规划年水资源联合利用情况进行了优化分析,并对不同方案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井渠结合灌溉面积,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包括微咸水,可以在40亿m3/a引黄水量下维持灌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水资源 联合利用 QW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隔层对盐碱土水盐运移及食葵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赵永敢 逄焕成 +3 位作者 李玉义 胡小龙 王婧 高鸿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153-5161,共9页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深埋(S)、上盖秸秆下埋秸秆(简称上秸下秸,S+S)、上盖地膜下埋秸秆(简称上膜下秸,P+S)和地膜覆盖(对照,CK)4种耕作措施对0—40 cm土层水盐运移及食葵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措施对土...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深埋(S)、上盖秸秆下埋秸秆(简称上秸下秸,S+S)、上盖地膜下埋秸秆(简称上膜下秸,P+S)和地膜覆盖(对照,CK)4种耕作措施对0—40 cm土层水盐运移及食葵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措施对土壤水盐调控的效果与作用时期差异较大。P+S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和盐溶质浓度较低,控盐效果显著;S+S仅在苗期能保墒控盐,但控盐效果比P+S差,后期出现水减盐增现象,保墒控盐效果也不佳;S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和盐溶质浓度最高,控盐效果最差;CK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不大,而盐分含量较高,控盐效果也不明显。(2)不同措施对土壤水盐运移调控程度的差异,导致食葵光合特性也有明显变化。与CK、S、S+S相比,P+S由于其较低的盐溶质浓度环境,明显改善了其光合特性,在苗期、蕾期和花期能提高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增加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从而使其作物长势和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其它措施。综合试验结果,P+S是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中优选的控抑盐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秸秆 控盐 盐碱土 食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