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挑战
1
作者 杨琨 石亮 刘鸿雁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5年第2期70-75,共6页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主脊西侧,区域内广泛分布的兴安落叶松林(Larixgmelinii)是西伯利亚东部寒温带针叶林向南延伸的部分,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生态系统之一。该保护区同时也位于欧亚高纬多...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主脊西侧,区域内广泛分布的兴安落叶松林(Larixgmelinii)是西伯利亚东部寒温带针叶林向南延伸的部分,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生态系统之一。该保护区同时也位于欧亚高纬多年冻土南缘,冻土类型为生态系统保护型,因此该地区也是寒温带冻土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本文系统梳理了汗马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的气候、植被、冻土、动物相互关系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导致该区域多年冻土退化,活动层厚度增加,深根系的蒙古栎有逐渐取代兴安落叶松的趋势,驼鹿等典型寒温带物种的生境也日益缩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发生显著变化。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生态系统的退化,对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严峻挑战,同时使汗马保护区及周边中山山地成为我国东北寒温带针叶林及环北极圈动物的重要避难所。为应对上述挑战,建议加强区域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深化冻土、森林与动物的综合观测与协同研究;同时,推动跨部门的生态保护与气候适应协同治理,加快大、小兴安岭国家公园体系的规划与实施,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韧性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带针叶林 生态系统保护型冻土 驼鹿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瑜 崔国发 +2 位作者 谷建才 胡金贵 李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9,共4页
以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为研究对象,根据1954年、1989年和2001年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对其森林资源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54年至2001年,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发生了巨大... 以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为研究对象,根据1954年、1989年和2001年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对其森林资源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54年至2001年,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林地面积扩增22.8%,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7.9%,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增长了40%。经过多年的保护,疏林地郁闭成林,转为有林地;灌木林地由于天然更新,转化为疏林地或有林地;无林地也逐渐向有林地转化。树种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始终占主体地位,且越来越显著,其它乡土树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1954—2001年间,兴安落叶松面积由62 912 hm2增加到87 580hm2,面积增加24 668 hm2,增长了39%;白桦(Betula platyhylla)1954年为1 334 hm2,到2001年增加到4 094 hm2,增加2 760 hm2,增加了151%;原作为伴生树种出现的钻天柳(Chosenia macrolepis)和甜杨(Populus suaveolens)已形成林分,且占有一定面积。钻天柳和甜杨从1954年到2001年分别增加91 hm2和74 hm2。从龄级结构的变化看,经过近50 a的生长,各龄级间自然进级,高龄级林分面积、蓄积占显著优势。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保护,仍基本保持着原生性天然针叶林群落的特征,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顶级群落基本保持稳定,保持了寒温带原始林的特征。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保护区的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保护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动态变化 森林保护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旭东 胡金贵 +2 位作者 李晔 张卫华 李显达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1-937,共7页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对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共记录到鸟类200种,隶属于17目43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06种(占53.0%),雀形目94种(47.0%);古北界鸟类136种(68.0%),东洋界鸟类3种(1.5%),广布种61种(30.5%...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对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共记录到鸟类200种,隶属于17目43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06种(占53.0%),雀形目94种(47.0%);古北界鸟类136种(68.0%),东洋界鸟类3种(1.5%),广布种61种(30.5%);夏候鸟有126种(63.0%),冬候鸟11种(5.5%),留鸟33种(16.5%),旅鸟30种(15.0%);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马自然保护区 资源调查 鸟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鸟类新纪录——紫翅椋鸟
4
作者 杨旭东 李晔 +2 位作者 李显达 张卫华 杨琨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4期480-480,共1页
2013年4月9日7:40,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科研人员在保护区附近的原金河林业局吉峰林场南部2 km(N51°23′28.2″,E122° 03′32.9″),兴安落叶松林采伐迹地林缘拍摄到1只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是内蒙... 2013年4月9日7:40,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科研人员在保护区附近的原金河林业局吉峰林场南部2 km(N51°23′28.2″,E122° 03′32.9″),兴安落叶松林采伐迹地林缘拍摄到1只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鸟类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地区 内蒙古 鸟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兴安落叶松林 科研人员 野生动物 采伐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鸮在中国境内夏季首次现身
5
作者 代林生 杨旭东 刘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0,共1页
雪鹗(Bubo scandiacus)隶属于鹗形目(Strigiformes)、鸱鹗科(Strigidae),雕鹗属。雪鹗体长52-71 cm,翼展125-150 cm,体重可达3 kg以上。成年雄性雪鹗通体白色,眼先和脸盘微沾浅褐色,杂有少许黑褐色斑点。
关键词 雪鸮 褐色斑点 污白色 横斑 鸱鸮科 内蒙古大兴安岭 雄鸟 雌鸟 幼鸟 内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