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主要畜牧气象灾害减灾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乌兰巴特尔 刘寿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40,共5页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草地畜牧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草地雪灾、暴风雪、风冷灾害、旱灾等方面讨论了气象灾害对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为草原牧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内蒙古 畜牧气象灾害 减灾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距平的内蒙古地区马铃薯干旱指标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永利 侯琼 +2 位作者 云文丽 苗百岭 贾成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4-229,共6页
为建立内蒙古地区马铃薯干旱灾害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以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全生育期、苗期和花期的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与相对气象产量二者建立回归方程,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得出了三个时段轻旱、中旱和重... 为建立内蒙古地区马铃薯干旱灾害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以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全生育期、苗期和花期的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与相对气象产量二者建立回归方程,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得出了三个时段轻旱、中旱和重旱的等级指标。即全生育期中西部和东部降水距平等级指标分别为-5%^-25%、-25%^-40%、<-40%和-10%^-30%、-30%^-45%、<-45%;苗期中西部和东部等级指标为-10%^-35%、-35%^-50%、<-50%和-20%^-45%、-45%^-60%、<-60%;花期中西部和东部地区指标相同,即-5%^-30%、-30%^-50%、<-50%。利用2014和2015年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发生重旱的灾情进行指标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际发生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标 马铃薯 降水距平 相对气象产量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VDI的内蒙古植被生长期干旱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毕力格 银山 +1 位作者 包玉龙 关彦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45-5948,共4页
利用内蒙古地区2007、2008年植被生长期(4~9月)的MOD13A3和MOD11A2数据,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将得到的内蒙古地区的TVDI数据划分等级,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气象站点、样点的土壤含水量与TVD... 利用内蒙古地区2007、2008年植被生长期(4~9月)的MOD13A3和MOD11A2数据,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将得到的内蒙古地区的TVDI数据划分等级,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气象站点、样点的土壤含水量与TVDI的散点图看出,TVDI作为内蒙古植被生长期的旱情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内蒙古地区植被生长期主要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占全区面积的70%以上;湿润、正常和重旱的面积所占比例较小。③在时间尺度上,内蒙古地区4、5、6月旱情比较严重,7、8月份旱情有所缓解,是全年干旱最轻的时段,而进入9月份旱情又逐渐加剧;在空间尺度上,东北部地区4~9月份旱情比较轻,干旱等级主要以湿润和正常为主;其他地区在7、8月份旱情比较缓和,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其中西部的沙漠地区在4~9月份的旱情均十分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VDI 植被生长期 干旱监测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旱灾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乌兰巴特尔 刘寿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在充分考虑草地土壤水分亏缺和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构造了草地缺水指数和旱灾评判系数。通过对旱灾评判系数与灾情历史序列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旱灾等级指标,并提出了大面积监测草地旱灾的方法,为客观准确地监测草地旱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草地 缺水指数 旱灾评判系数 旱灾等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主要灌区春小麦、春玉米农田优化灌溉指标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侯琼 沈建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9,共7页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在系统分析土壤相对有效含水量 Ar和耗水量与产量、灌溉量与 WUE及需水关键期 Ar与 WUE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适合内蒙古主要灌区春小麦、春玉米不同发育时期农田水分优化灌溉指标 ,即苗期、孕穗开花期和灌浆期春小麦的...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在系统分析土壤相对有效含水量 Ar和耗水量与产量、灌溉量与 WUE及需水关键期 Ar与 WUE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适合内蒙古主要灌区春小麦、春玉米不同发育时期农田水分优化灌溉指标 ,即苗期、孕穗开花期和灌浆期春小麦的灌溉指标分别为 Ar6 0 %、70 %和 55% ,春玉米的灌溉指标分别为 Ar6 0 %、75%和 6 0 %。同时给出了供试作物适宜耗水量、灌水量及 WUE最高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指标 土壤相对有效含水量 春小麦 春玉米 内蒙古 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部黄芪种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杜文旭 侯慧萍 +1 位作者 姜艳丰 任晓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445-8446,共2页
利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通过对黄芪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在阴山北部地区推广黄芪种植的可行性。并结合引种对比、小区田间试验,对在阴山北部地区推广黄芪种植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阴山北部地区属黄芪适宜种植区,最... 利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通过对黄芪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在阴山北部地区推广黄芪种植的可行性。并结合引种对比、小区田间试验,对在阴山北部地区推广黄芪种植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阴山北部地区属黄芪适宜种植区,最佳播种期为早春或晚秋。阴山北部地域辽阔,多坡梁地,在该地区种植价值较高的黄芪草药,可起到固土护坡、防止风蚀沙化、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作用。建议扩大种植规模,加快发展山区经济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部 气候资源 黄芪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降水对内蒙古草原天然牧草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夏子 王宇宸 +1 位作者 朝鲁 苏立娟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5期130-134,共5页
依托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具有代表性的牧业气象试验站,以牧草生长发育状况为研究对象,利用24年(1994—2017年)的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观测资料,以及平行观测的地面气象资料,采用对比分析和积分回归统计方法[1]分析大气降水对牧草产量... 依托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具有代表性的牧业气象试验站,以牧草生长发育状况为研究对象,利用24年(1994—2017年)的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观测资料,以及平行观测的地面气象资料,采用对比分析和积分回归统计方法[1]分析大气降水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气降水显著影响了内蒙古草原天然牧草产量,且其时间分布对不同类型草原天然牧草产量的影响不同,草甸草原区、典型草原区、荒漠草原区依次以7月中下旬、6月和4月下旬至5月下旬影响较大,降水量每增减1 mm,牧草产量分别增减14,20,12 kg/hm^2,其中典型草原区受降水时间分布的影响最大。内蒙古地区降水量呈线性减少趋势,以荒漠草原区降水量减少最为显著。受降水量减少的影响,天然牧草产量随之减少,以典型草原区减产最多。这些结果表明,内蒙古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受到了自然降水量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降水 牧草产量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鄂托克旗园林绿化树种研究
8
作者 任晓萌 吴书泽 +1 位作者 张晓伟 赵培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773-9774,9777,共3页
基于内蒙古鄂托克旗所栽植的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主要绿化树种。研究结果表明:①能够承担鄂托克旗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有樟子松、油松、云杉和国槐。②主要园林树种的种源地差异方面,山西吕梁山一带的樟子松苗... 基于内蒙古鄂托克旗所栽植的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主要绿化树种。研究结果表明:①能够承担鄂托克旗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有樟子松、油松、云杉和国槐。②主要园林树种的种源地差异方面,山西吕梁山一带的樟子松苗木生长较好;鄂托克旗本土油松苗木生长较好;辽宁及青海的云杉更能适应当地的各种条件。③在鄂托克旗的两种土壤条件下生长的园林绿化树种中,樟子松、国槐、云杉等在风沙土上长势较好,而金叶榆和油松在栗钙土上长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鄂托克旗 园林绿化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马铃薯干旱风险区划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永利 侯琼 +2 位作者 苗百岭 云文丽 贾成朕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4-512,共9页
利用1979—2013年内蒙古73个旗县气象站资料、历史干旱资料、马铃薯产量数据和社会属性数据等,通过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全生育期的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与相对气象产量二者建立的回归方程,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等级... 利用1979—2013年内蒙古73个旗县气象站资料、历史干旱资料、马铃薯产量数据和社会属性数据等,通过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全生育期的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与相对气象产量二者建立的回归方程,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得到了马铃薯轻旱、中旱和重旱的等级指标,确定了干旱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合承灾体的脆弱性、孕灾环境的暴露性和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1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内蒙古马铃薯干旱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东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和北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和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19.1%;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赤峰市中部和南部、通辽市西北部、兴安盟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北部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20.1%;干旱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赤峰市西部和北部、通辽市东南部、兴安盟西南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地区,分布区域面积最大,所占比例为41.0%;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灌溉区域,包括河套灌区和辽河流域,所占面积比例为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 风险区划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雷暴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67
10
作者 刘晓东 张其林 +2 位作者 冯旭宇 巴特尔 巩迪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基于1971-2007年内蒙古115个气象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6d,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37 a来雷暴日... 基于1971-2007年内蒙古115个气象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8.6d,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37 a来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下降幅度为2.09 d/10 a,但东胜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有增加的趋势;全年中6-8月为雷暴集中期,出现3个或4个雷暴中心,活动区集中在110°E以东区域;通过EOF分解将内蒙古雷暴异常划分为全区一致型、东南—西北型、纬向型、经向型等4种类型;初步分析认为,内蒙古地区水汽的减少是雷暴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时空分布 经验正交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韩芳 李兴华 +2 位作者 苗百岭 乌兰巴特尔 郭瑞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6,共6页
利用趋势倾向率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气候(1961—2006年)和小叶杨叶芽开放期(1981—2006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不同时段的气温、降水、日照的相关性以及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分析发现:内蒙古地区小叶杨... 利用趋势倾向率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气候(1961—2006年)和小叶杨叶芽开放期(1981—2006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不同时段的气温、降水、日照的相关性以及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分析发现:内蒙古地区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变化趋势表现出强烈的地域差异。小叶杨平均叶芽开放期孪井滩最早,鄂温克最晚,两地相差39 d;各地区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额尔古纳呈提前趋势外,其他地区表现出延迟趋势;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春季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即春季气温升高,小叶杨叶芽开放期提前,与降水和日照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日照充足的内蒙古地区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着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小叶杨 叶芽开放期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芳 苗百岭 +3 位作者 郭瑞清 李兴华 那日苏 王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717-9719,共3页
利用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9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应用气候趋势倾向率、累计距平、空间差值等方法,分析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内... 利用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9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应用气候趋势倾向率、累计距平、空间差值等方法,分析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表现出不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呈南高北低的状态,西南部气候生产力不断增长,东南部逐渐减少;气候生产力变化速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47 a来东南部朱日和地区气候生产力减少幅度最大,该区也是气候生产力变化的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气候生产力 时空特征 变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部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季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夏子 韩国栋 郭春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146-4155,共10页
研究温性典型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季与气候因子变化的关系,对于监测草地环境变化及保护利用,评估区域气候变化对优势牧草生长的影响,指导畜牧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内蒙古中部草原3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983—2009年克氏... 研究温性典型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季与气候因子变化的关系,对于监测草地环境变化及保护利用,评估区域气候变化对优势牧草生长的影响,指导畜牧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内蒙古中部草原3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983—2009年克氏针茅和羊草的物候期、气象资料,对返青、黄枯日期、生长季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7a间,该区的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春季升温幅度最大,气候倾向率为0.71—0.84℃/10a;各时段降水量变化除春季呈微量增加趋势外,总体呈减少态势。可见,内蒙古中部温性典型草原区暖干化趋势明显。(2)27a间,锡林浩特克氏针茅和羊草返青日期表现为推后趋势,并与4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镶黄旗和察右后旗克氏针茅和羊草返青日期呈提前趋势,并与3—5月气温、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气温每升高1℃、降水量每增加10mm,优势牧草返青日期约提前3.0—5.1d和1.3—2.1d。(3)该区克氏针茅和羊草黄枯日期均呈提前趋势,与8—9月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降水量为正相关,气温每升高1℃,克氏针茅黄枯日期提前1.7—10.7 d,羊草黄枯日期提前3.5—11.3d,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弱。(4)该区克氏针茅生长季延长趋势明显,羊草生长季缩短趋势明显。克氏针茅生长季与4—10月均温正相关系数最大,羊草生长季与水热系数的正相关系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部 气候变化 牧草生长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技术分析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彦才 高涛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1980年以来农田基本建设投资以16.8%的年增长率增加.2004年比1980年增加了40倍。农机总动力年增长率达4.8%,200a年比1980年增加2倍,农业用电以农作物播种面积计(下同)平均每hm^2从95.6kW/h提高到451.0kW/h。
关键词 技术分析 影响因素 粮食生产 内蒙古 农田基本建设 年增长率 农机总动力 播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雨养农业区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模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琼 李一平 沈建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2-79,共8页
文章根据多年实际观测资料,在土壤水分平衡参数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初始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3要素,建立了0~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模式,确定了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11个站点两年的检验和试... 文章根据多年实际观测资料,在土壤水分平衡参数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初始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3要素,建立了0~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模式,确定了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11个站点两年的检验和试用,对主要农作物春小麦和春玉米农田的水分状况监测准确率达80%以上.同时,对两个站点的土壤水分进行了预报,准确率平均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农业区 土壤水分 动态监测模式 实际蒸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粮食生产发展状况及种植结构调整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晓 陈彦才 +1 位作者 敖其尔 高涛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4期23-27,共5页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内蒙古的粮食总产和单产分别增加了7倍和5倍.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632kg,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但粮食产量年际波动性很大,而且增产是以较高的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所取得.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国民...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内蒙古的粮食总产和单产分别增加了7倍和5倍.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632kg,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但粮食产量年际波动性很大,而且增产是以较高的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所取得.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产业化快速发展对粮食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研究内蒙古粮食增产的特点、需求和发展的技术取向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人均纯收入 兴安盟 呼伦贝尔市 粮食总产 单位面积产量 单产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雹天气预报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一平 薄玉华 金恒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7-40,共4页
首先从大气能量学的观点出发,阐述了有利于冰雹产生的几个因子和动力条件;尔后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1980~1987年降雹的84次个例的计算分析,获得了适于内蒙古中西部冰雹天气的预报指标,在业务预报中收到一定效果。
关键词 大气能量学 不稳定因子 预报指标 冰雹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玉米农田土壤墒情动态预测模式 被引量:14
18
作者 侯琼 郝文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6,共7页
根据多年实际观测资料 ,在土壤水分平衡参数模拟方法的基础上 ,利用初始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三要素 ,建立了 0 cm~ 5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动态预测模式 ,提出了玉米农田土壤墒情评估方法。通过 1 0个区域的试用 ,土... 根据多年实际观测资料 ,在土壤水分平衡参数模拟方法的基础上 ,利用初始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三要素 ,建立了 0 cm~ 5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动态预测模式 ,提出了玉米农田土壤墒情评估方法。通过 1 0个区域的试用 ,土壤水分预测准确率在 80 %左右 ,墒情预测准确率可达 9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农田 墒情预测 动态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内蒙古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评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素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12期81-85,共5页
介绍了无干旱时“期望产量”的确定方法,并据此可以求算出历年干旱对内蒙古粮食产量的损失量值,依据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所发生的干旱的强度、范围以及作物对干旱的敏感度等关系,建立了干旱损失量的统计评估模式。并在2000~2003年赤峰市... 介绍了无干旱时“期望产量”的确定方法,并据此可以求算出历年干旱对内蒙古粮食产量的损失量值,依据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所发生的干旱的强度、范围以及作物对干旱的敏感度等关系,建立了干旱损失量的统计评估模式。并在2000~2003年赤峰市粮食产量评估中进行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产量 粮食产量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1971—2018年春季终霜冻日期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宇 尤莉 +1 位作者 关彦如 武荣盛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第2期97-103,共7页
采用内蒙古自治区94个国家级气象站1971—2018年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以最低地温≤0℃为指标,统计分析了内蒙古各地春季终霜冻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终霜冻的平均日期与纬度、海拔相关显著,纬度和海拔越低,出现越早;终霜冻日... 采用内蒙古自治区94个国家级气象站1971—2018年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以最低地温≤0℃为指标,统计分析了内蒙古各地春季终霜冻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终霜冻的平均日期与纬度、海拔相关显著,纬度和海拔越低,出现越早;终霜冻日期的年际变率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海拔越高年际变率越大;大部分测站的终霜冻日期存在提前趋势,趋势系数与海拔有一定关联,海拔增高有利于趋势提前;大部分测站的终霜冻日期存在气候突变,突变年份与纬度有一定关联,纬度增高有利于突变偏晚;平均每年终霜冻的无灾害等级、轻度灾害等级、中度灾害等级和重度灾害等级的站数分别占总站数的49%,18%,16%,17%;在近48 a中,无灾害等级的站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轻度灾害等级的站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中度灾害等级的站数略呈下降趋势,重度灾害等级的站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终霜冻日期进行自然正交展开(EOF)分析,得到两个主要模态,第一模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时间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体现了气候因素的影响;第二模态表现为南北反向型,荷载值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站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对应较好,没有提前或推后的变化趋势,体现了地理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终霜冻 最低地面温度 变化趋势 气候突变 灾害等级 EOF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