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9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蒙古东部近54年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
46
1
作者
白美兰
郝润全
+1 位作者
邸瑞琦
高建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6,共6页
利用4个代表站1951—2004年温度和降水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从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基本气候状态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演化趋势等方面,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4年来东部区温度呈显著的升高态势。降水量...
利用4个代表站1951—2004年温度和降水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从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基本气候状态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演化趋势等方面,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4年来东部区温度呈显著的升高态势。降水量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呈缓慢的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属于气候自然波动的范围,而1998年至本世纪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并存在11年和22年的周期性变化。(2)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目前都处于高的气候基本态和高气候变率时期,致使极端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气候的变干、变暖以及变率的增大,加剧了内蒙古东部地区干旱化的程度。由此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等。(3)从示范区卫星遥感资料获悉,固定沙地面积的增加,说明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整体出现生态良性好转,但各类沙地图斑数的增加,表明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沙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沙漠化局部有所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力分析评估
被引量:
16
2
作者
白美兰
郝润全
+2 位作者
高建国
李喜仓
杨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257,共5页
利用内蒙古地区46 a的气象和粮食产量以及社会经济等资料,运用Tharnthwaite Memorial和迈阿密气候资源生产潜力计算模型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评估了目前和未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对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得出:(1)内蒙...
利用内蒙古地区46 a的气象和粮食产量以及社会经济等资料,运用Tharnthwaite Memorial和迈阿密气候资源生产潜力计算模型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评估了目前和未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对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得出:(1)内蒙古地区温度生产潜力的利用率为24%,降水生产潜力利用率略有增加,为47%,多年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为45%,表明内蒙古地区植物实际的生产力远未达到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约有50%多的潜力可以开发。(2)目前情况下,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承载力较高,但东西部地区气候资源差异较大。内蒙古东部偏南以及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承载能力最高,可承载6-7.6人/hm^2;内蒙古广大牧区可承载能力相对较低,为4-5.9人/hm^2;西部北部最低,不足4人/hm^2,其中阿拉善盟地区不到1人/hm^2。(3)随着未来30-50 a内蒙古地区气温升高2℃、降水增加6%的情况下,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承载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但由于各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不均匀性,气候资源生产潜力波动性较大,承载能力地区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资源承载力
分析评估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分布特征及对农业影响评估
被引量:
23
3
作者
白美兰
郝润全
+1 位作者
高建峰
刘宏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7,共7页
以1984-200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收集到的同时段极端气候事件农作物受灾面积资料为基本资料,基于线性趋势分析、回归分析、贝叶斯分类判别预测等方法以及灾害学理论,分析与气温和降水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出,随着全球气...
以1984-200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收集到的同时段极端气候事件农作物受灾面积资料为基本资料,基于线性趋势分析、回归分析、贝叶斯分类判别预测等方法以及灾害学理论,分析与气温和降水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出现频率和灾害损失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内蒙古地区农业生产干旱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定量分析评估了干旱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及损失的大小。模型经过实际检验,与实况基本相符。同时预估了干旱灾害发生时,作物种植的最优方案及经济效益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分布特征
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蝗虫消长的影响
被引量:
26
4
作者
陈素华
乌兰巴特尔
曹艳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8-82,共5页
对内蒙古草原蝗虫连续泛滥成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气候变化是内蒙古草原蝗虫消长的最重要因素。冬季变暖,地面最低温度升高是蝗卵安全越冬的重要保证;在春季气候变暖的同时,配合一定量的降水,为蝗卵孵化出土提供了适宜的温湿度,加上...
对内蒙古草原蝗虫连续泛滥成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气候变化是内蒙古草原蝗虫消长的最重要因素。冬季变暖,地面最低温度升高是蝗卵安全越冬的重要保证;在春季气候变暖的同时,配合一定量的降水,为蝗卵孵化出土提供了适宜的温湿度,加上温度升高牧草提前返青,蝗蝻有充足的食物,个体发育好,下一代产卵量增加;草原开垦,为蝗虫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和更宽的食物选择范围,蝗虫数量不断膨胀,由不规则间歇性发展到近年来的持续性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蝗虫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GIS内蒙古荒漠草原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超
高晶
赵艳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12-2220,共9页
为了定量分析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本研究使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及周边共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1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平均风速资料,了解荒漠草原基本气候状况,对各要素的年、月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进...
为了定量分析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本研究使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及周边共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1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平均风速资料,了解荒漠草原基本气候状况,对各要素的年、月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显著上升,西部地区2000年后升温2.7℃,2月平均气温升高4℃左右;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大部分阶段地区年代间变化35 mm左右,北部和中部偏南部分站点冬季降水显著增多,西部春秋季有减少的趋势;年平均风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减弱(0.1~1.4 m·s-1),春季、冬季风速减弱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荒漠草原
平均气温
降水量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星晨
马清霞
+1 位作者
王冰晨
高志国
《内蒙古草业》
2010年第4期36-39,共4页
利用内蒙古东部农区21个测站1961-2009年春季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5°×10°格点资料及月平均环流特征量资料,对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2009年春夏季...
利用内蒙古东部农区21个测站1961-2009年春季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5°×10°格点资料及月平均环流特征量资料,对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2009年春夏季特大干旱的响应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①春旱发生在5月的几率较高。②在乌拉尔山高压脊、鄂霍次克海高压、欧亚西风带环流的影响下,2009年春播期间正处于干旱少雨时期。③从年际变化看,前期青藏高压和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是影响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间干旱少雨的因素之一。④2009年春播期间内蒙古东部农区出现了较严重的干旱,主要表现在5月出现了明显的旱情,5月东部农区降水量明显偏少,在近30年排第2位,同时伴随持续时间较长的无降水天气。⑤2009年春季和5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图上,出现了典型少雨年的特征。这些因素对预测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播期干旱
气候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
26
7
作者
吴学宏
曹艳芳
陈素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2期65-68,共4页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内蒙古草原自东向西出现了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和荒漠的过渡。气候变暖使内蒙古地区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降水量也出现由少转多的变化,对草原类型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湿润...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内蒙古草原自东向西出现了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和荒漠的过渡。气候变暖使内蒙古地区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降水量也出现由少转多的变化,对草原类型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湿润度几乎没有变化。近几年来草原退化、沙化的过程是伴随着草原开垦,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1999-2001年连续高温干旱加剧了草原退化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草原退化的趋势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生态环境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17
8
作者
沈建国
白美兰
李云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91,共8页
利用近50多年来的气象、社会经济和遥感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大,但从1998年之后呈快速的下降态势,目前正处于暖干化的气候期...
利用近50多年来的气象、社会经济和遥感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大,但从1998年之后呈快速的下降态势,目前正处于暖干化的气候期。气候的变干、变暖,使得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2)不同的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处于同一气候区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区域,由于人口分布密度、工业化程度等的不同,使得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演化影响较大,而对贝尔湖区域生态演变的影响相对较少。(3)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对农牧业产品等物质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部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6
9
作者
赵慧颖
郝文俊
+3 位作者
刘丽
王广生
巩范江
张治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利用大兴安岭东南部1971-2005年气温资料与玉米、大豆、小麦和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种作物气候产量与各个气温因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由此可见气候变暖有利于该区各种作物产量的提高。气候变...
利用大兴安岭东南部1971-2005年气温资料与玉米、大豆、小麦和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种作物气候产量与各个气温因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由此可见气候变暖有利于该区各种作物产量的提高。气候变暖可使作物生长期延长8-15天,因此可以引种生长期为120-130天的高产品种,增加中、晚熟品种。气候变暖扩大了作物种植区域,作物的种植北界北推,范围扩大至49°45′N以南的地区,上界升高至海拔400 m。但是气候变暖也增大了干旱发生的机率,加重了干旱的程度,增加了农作物害虫对农田的危害。气候变暖使异常天气事件增加,对农业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影响,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作物产量
作物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地区2010年气候对牧业的影响评价
10
作者
冯月琴
杨丽桃
杨晶
《内蒙古草业》
2011年第3期9-12,共4页
2010年度(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内蒙古地区牧业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大,大部分牧区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低1~2℃;年降水量偏少20%~40%;光照条件差于常年。影响牧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主要有白灾、冬春季低温冻害、夏季高温、阶段性干旱...
2010年度(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内蒙古地区牧业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大,大部分牧区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低1~2℃;年降水量偏少20%~40%;光照条件差于常年。影响牧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主要有白灾、冬春季低温冻害、夏季高温、阶段性干旱和病虫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气候
牧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50年内蒙古东部水热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
10
11
作者
李喜仓
郭瑞清
+1 位作者
杨丽桃
侯琼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5-759,共5页
利用内蒙古东部农业区25个气象站近50a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应的产量资料,研究内蒙古东部主要产粮区水热变化与农业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a该区气温增温速率高于全国平均增温速率,降水和日照时数存在减少趋势,增温幅度从西向...
利用内蒙古东部农业区25个气象站近50a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应的产量资料,研究内蒙古东部主要产粮区水热变化与农业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a该区气温增温速率高于全国平均增温速率,降水和日照时数存在减少趋势,增温幅度从西向东递增,有明显时段差异,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后暖干化趋势明显,水热匹配格局发生变化。降水是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其次是温度因子。降水在Ⅰ-Ⅲ区主要影响时段是6~8月,而Ⅳ区是4—5月;生长季或夏季温差和平均最高气温对产量影响较显著,水分短缺和高温胁迫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变化
对农业的影响
胁迫
内蒙古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地区近五十年来气温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7
12
作者
丁晓华
陈廷芝
韩晶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3期109-111,共3页
利用内蒙古地区46个气象台站逐月观测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平均和季平均气温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处于波动式下降阶段,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存在明显的突变。在突变前,出...
利用内蒙古地区46个气象台站逐月观测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平均和季平均气温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处于波动式下降阶段,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存在明显的突变。在突变前,出现了异常冷和严重偏冷阶段;在突变后,出现了异常暖和严重偏暖阶段。这种异常气候特征与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和欧亚环流指数有着良好的统计相关关系。当欧亚大陆经向环流占优势时,北半球极涡面积较大,位置偏东半球,则内蒙古地区气温较低;反之当欧亚大陆纬向环流占优势时,北半球极涡面积较小,位置偏西半球,则内蒙古地区气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突变
信噪比
异常年
显著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黄河凌汛灾害及其防御
被引量:
16
13
作者
潘进军
白美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凌汛是内蒙古黄河沿河地区频繁发生的一种气象衍生灾害,黄河贯穿内蒙古中西部大部地区,凌汛灾害对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该文从凌汛灾害的基本特点、形成原因、易发时段、发生趋势预测、风险评估和防御对...
凌汛是内蒙古黄河沿河地区频繁发生的一种气象衍生灾害,黄河贯穿内蒙古中西部大部地区,凌汛灾害对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该文从凌汛灾害的基本特点、形成原因、易发时段、发生趋势预测、风险评估和防御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凌汛是内蒙古黄河沿河地区特有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双重作用的一种自然灾害;凌汛灾害只是在特定地区和黄河开河和封河的特定时段内出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开河日期逐年提前,封河日期逐年推后,而流凌期的不断延长,及气温冷暖异常波动,增加了黄河凌汛的自然风险。针对凌汛灾害的特殊性,结合防御现状,应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加强防御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凌汛灾害
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50年内蒙古山洪灾害的规律及成因
被引量:
8
14
作者
李兴华
李彰俊
+1 位作者
韩芳
曹艳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41-246,共6页
在全面系统地统计分析近50年的内蒙古山洪灾害和降水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内蒙古山洪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内蒙古山洪灾害具有时间序列周期性和单峰型正态分布特征,主要发生期为每年7,8月份,7月中旬...
在全面系统地统计分析近50年的内蒙古山洪灾害和降水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内蒙古山洪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内蒙古山洪灾害具有时间序列周期性和单峰型正态分布特征,主要发生期为每年7,8月份,7月中旬是山洪灾害的高峰期;每日13-15时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时段。山洪灾害的空间变化受暴雨空间变化和山区、丘陵区分布的影响明显,在东西部地区各有一个中心。山洪灾害具有暴发突然、水量集中、影响范围大、经历时间短、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山洪灾害的发生是高强度暴雨与复杂的地质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山洪灾害增多的主导因素;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对山洪灾害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山洪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赤峰地区沙尘暴的天气学特征
被引量:
3
15
作者
尤莉
程玉琴
王革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51,共8页
分析了1960-2003年内蒙古赤峰地区69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重点讨论了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根据沙尘暴的观测资料,以造成内蒙古赤峰地区沙尘暴的主要地面环流系统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归纳,将形成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划分为蒙古气旋...
分析了1960-2003年内蒙古赤峰地区69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重点讨论了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根据沙尘暴的观测资料,以造成内蒙古赤峰地区沙尘暴的主要地面环流系统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归纳,将形成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划分为蒙古气旋、高压前偏北大风、冷锋过境、东低西高和南高北低型等5种环流形势,供本地沙尘暴天气过程的预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环流型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霜冻发生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
12
16
作者
王冰晨
陈素华
杨丽桃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52-54,共3页
文章通过对各类霜冻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对农业影响的分析论述,为今后自治区在农业生产方面如何防御霜冻的影响及如何减少霜冻对作物的危害提供了一些保障措施。
关键词
霜冻
灾害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农业干旱的成因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
2
17
作者
宫德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91-97,共7页
内蒙古旱灾频繁既有天气原因,也有环境因素,还有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变化大、雨量过分集中及降雨强度高,降低了该地区的有效水资源量,而人们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上的不合理,对干旱也起着加剧的作用。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发...
内蒙古旱灾频繁既有天气原因,也有环境因素,还有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变化大、雨量过分集中及降雨强度高,降低了该地区的有效水资源量,而人们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上的不合理,对干旱也起着加剧的作用。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可以大大减少旱灾。最后,提出了“避、防、抗、救”的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干旱
成因
减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0—2015年内蒙古气象灾害损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18
作者
刘新
冯晓晶
+2 位作者
刘林春
高志国
刘炜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4期94-98,共5页
以1980—2015年气象灾害损失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综合指标法,建立气象灾害损失综合指数,分析内蒙古气象灾害损失的变化特征,并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死亡人口对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的影响大于直接经济损失;1980—2015年内蒙...
以1980—2015年气象灾害损失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综合指标法,建立气象灾害损失综合指数,分析内蒙古气象灾害损失的变化特征,并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死亡人口对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的影响大于直接经济损失;1980—2015年内蒙古气象灾害综合损失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1998年之前气象灾害综合损失较小,增加趋势不明显,气象灾害损失中死亡人口占主导地位;1998年之后综合损失显著增加,气象灾害损失中直接经济损失占主导地位;1980—2015年气象灾害损失等级逐年加重,1998年以后气象灾害损失偏重;直接经济损失和气象灾害综合指数均与气温显著相关,死亡人口与降水量显著相关,气温和降水量异常是引发内蒙古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加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损失
综合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沙尘暴对内蒙古农牧业的危害及其治理
被引量:
1
19
作者
安莉娟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80-81,共2页
文章对内蒙古地区沙尘暴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沙尘暴给内蒙古地区农牧业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以期能够减少沙尘暴给农牧业带来的危害,有效地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沙尘暴
危害
治理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土壤水分变化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及在区域性沙尘天气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20
作者
陈素华
吴向东
曹艳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2期61-64,共4页
对内蒙古地区土壤水分和沙尘天气季节和年际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沙尘天气和土壤水分基本遵循着共同的变化规律。年际间,土壤水分含量和沙尘天气次数的差异均较大,但季节变化都以一年为周期进行波动。0~20cm土壤相对湿度的大小,...
对内蒙古地区土壤水分和沙尘天气季节和年际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沙尘天气和土壤水分基本遵循着共同的变化规律。年际间,土壤水分含量和沙尘天气次数的差异均较大,但季节变化都以一年为周期进行波动。0~20cm土壤相对湿度的大小,对沙尘天气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土壤相对湿度越大,沙尘天气越难以形成,但当相对湿度≤40%时,地表疏松干燥,为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最有利的下垫面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土壤相对湿度
沙尘天气
天气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东部近54年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
46
1
作者
白美兰
郝润全
邸瑞琦
高建国
机构
内蒙古气候中心
内蒙古
气象科技开发
中心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6,共6页
文摘
利用4个代表站1951—2004年温度和降水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从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基本气候状态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演化趋势等方面,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4年来东部区温度呈显著的升高态势。降水量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呈缓慢的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属于气候自然波动的范围,而1998年至本世纪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并存在11年和22年的周期性变化。(2)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目前都处于高的气候基本态和高气候变率时期,致使极端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气候的变干、变暖以及变率的增大,加剧了内蒙古东部地区干旱化的程度。由此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等。(3)从示范区卫星遥感资料获悉,固定沙地面积的增加,说明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整体出现生态良性好转,但各类沙地图斑数的增加,表明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沙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沙漠化局部有所恶化。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生态环境
Keywords
climatic change
extreme climatic event
eco-environment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力分析评估
被引量:
16
2
作者
白美兰
郝润全
高建国
李喜仓
杨晶
机构
内蒙古气候中心
内蒙古
气象科技服务
中心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25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波动对典型草原蒸散合水分平衡影响研究"
文摘
利用内蒙古地区46 a的气象和粮食产量以及社会经济等资料,运用Tharnthwaite Memorial和迈阿密气候资源生产潜力计算模型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评估了目前和未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对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得出:(1)内蒙古地区温度生产潜力的利用率为24%,降水生产潜力利用率略有增加,为47%,多年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为45%,表明内蒙古地区植物实际的生产力远未达到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约有50%多的潜力可以开发。(2)目前情况下,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承载力较高,但东西部地区气候资源差异较大。内蒙古东部偏南以及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承载能力最高,可承载6-7.6人/hm^2;内蒙古广大牧区可承载能力相对较低,为4-5.9人/hm^2;西部北部最低,不足4人/hm^2,其中阿拉善盟地区不到1人/hm^2。(3)随着未来30-50 a内蒙古地区气温升高2℃、降水增加6%的情况下,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承载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但由于各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不均匀性,气候资源生产潜力波动性较大,承载能力地区间差异较大。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资源承载力
分析评估
内蒙古
Keywords
climatic resources potential productivity
resources capac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nner Mongolia
分类号
S42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S162.1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分布特征及对农业影响评估
被引量:
23
3
作者
白美兰
郝润全
高建峰
刘宏伟
机构
内蒙古气候中心
内蒙古
气象科技服务
中心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7,共7页
基金
内蒙古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内蒙古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分布规律及预评估方法研究”(NMQX200505)
文摘
以1984-200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收集到的同时段极端气候事件农作物受灾面积资料为基本资料,基于线性趋势分析、回归分析、贝叶斯分类判别预测等方法以及灾害学理论,分析与气温和降水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出现频率和灾害损失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内蒙古地区农业生产干旱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定量分析评估了干旱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及损失的大小。模型经过实际检验,与实况基本相符。同时预估了干旱灾害发生时,作物种植的最优方案及经济效益的高低。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分布特征
影响评估
Keywords
extreme climatic event
distribution character
influence evaluation
分类号
S42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S162.1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蝗虫消长的影响
被引量:
26
4
作者
陈素华
乌兰巴特尔
曹艳芳
机构
内蒙古
生态与农业气象
中心
内蒙古气候中心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8-82,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3DIB4J146)资金资助项目
内蒙古气象局科研项目(200403)
文摘
对内蒙古草原蝗虫连续泛滥成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气候变化是内蒙古草原蝗虫消长的最重要因素。冬季变暖,地面最低温度升高是蝗卵安全越冬的重要保证;在春季气候变暖的同时,配合一定量的降水,为蝗卵孵化出土提供了适宜的温湿度,加上温度升高牧草提前返青,蝗蝻有充足的食物,个体发育好,下一代产卵量增加;草原开垦,为蝗虫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和更宽的食物选择范围,蝗虫数量不断膨胀,由不规则间歇性发展到近年来的持续性大发生。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蝗虫
气候变暖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locust
climatic warming
分类号
S812.6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IS内蒙古荒漠草原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超
高晶
赵艳丽
机构
内蒙古
生态与农业气象
中心
内蒙古气候中心
内蒙古
气象台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12-2220,共9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青年气象科技项目(nmqnqx201412)--内蒙古各月降水典型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中国气象局2014年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SWAP系统在内蒙古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应用推广"(CMAGJ2014M11)
文摘
为了定量分析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本研究使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及周边共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1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平均风速资料,了解荒漠草原基本气候状况,对各要素的年、月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显著上升,西部地区2000年后升温2.7℃,2月平均气温升高4℃左右;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大部分阶段地区年代间变化35 mm左右,北部和中部偏南部分站点冬季降水显著增多,西部春秋季有减少的趋势;年平均风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减弱(0.1~1.4 m·s-1),春季、冬季风速减弱较多。
关键词
GIS
荒漠草原
平均气温
降水量
风速
Keywords
GIS
desert steppe
mea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wind speed
分类号
S812.1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星晨
马清霞
王冰晨
高志国
机构
内蒙古
大气探测技术保障
中心
内蒙古气候中心
内蒙古
气象信息
中心
出处
《内蒙古草业》
2010年第4期36-39,共4页
基金
内蒙古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201009)"内蒙古月尺度干旱预测方法研究"资助
文摘
利用内蒙古东部农区21个测站1961-2009年春季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5°×10°格点资料及月平均环流特征量资料,对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2009年春夏季特大干旱的响应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①春旱发生在5月的几率较高。②在乌拉尔山高压脊、鄂霍次克海高压、欧亚西风带环流的影响下,2009年春播期间正处于干旱少雨时期。③从年际变化看,前期青藏高压和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是影响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间干旱少雨的因素之一。④2009年春播期间内蒙古东部农区出现了较严重的干旱,主要表现在5月出现了明显的旱情,5月东部农区降水量明显偏少,在近30年排第2位,同时伴随持续时间较长的无降水天气。⑤2009年春季和5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图上,出现了典型少雨年的特征。这些因素对预测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
春播期干旱
气候特征
影响因素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
26
7
作者
吴学宏
曹艳芳
陈素华
机构
内蒙古
气象台
内蒙古气候中心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2期65-68,共4页
文摘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内蒙古草原自东向西出现了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和荒漠的过渡。气候变暖使内蒙古地区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降水量也出现由少转多的变化,对草原类型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湿润度几乎没有变化。近几年来草原退化、沙化的过程是伴随着草原开垦,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1999-2001年连续高温干旱加剧了草原退化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草原退化的趋势和格局。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生态环境
气候因子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S812.1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17
8
作者
沈建国
白美兰
李云鹏
机构
内蒙古
气象局
内蒙古气候中心
内蒙古
生态与气象
中心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9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资助项目(2004DIB4J170)
文摘
利用近50多年来的气象、社会经济和遥感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大,但从1998年之后呈快速的下降态势,目前正处于暖干化的气候期。气候的变干、变暖,使得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2)不同的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处于同一气候区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区域,由于人口分布密度、工业化程度等的不同,使得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演化影响较大,而对贝尔湖区域生态演变的影响相对较少。(3)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对农牧业产品等物质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limatic change
humanity activities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部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6
9
作者
赵慧颖
郝文俊
刘丽
王广生
巩范江
张治国
机构
内蒙古
呼伦贝尔市生态与农业气象评估
中心
内蒙古气候中心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1042
文摘
利用大兴安岭东南部1971-2005年气温资料与玉米、大豆、小麦和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种作物气候产量与各个气温因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由此可见气候变暖有利于该区各种作物产量的提高。气候变暖可使作物生长期延长8-15天,因此可以引种生长期为120-130天的高产品种,增加中、晚熟品种。气候变暖扩大了作物种植区域,作物的种植北界北推,范围扩大至49°45′N以南的地区,上界升高至海拔400 m。但是气候变暖也增大了干旱发生的机率,加重了干旱的程度,增加了农作物害虫对农田的危害。气候变暖使异常天气事件增加,对农业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影响,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作物产量
作物种植
Keywords
climate change,crop yield,crop planting
分类号
P4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地区2010年气候对牧业的影响评价
10
作者
冯月琴
杨丽桃
杨晶
机构
内蒙古
气象信息
中心
内蒙古气候中心
出处
《内蒙古草业》
2011年第3期9-12,共4页
文摘
2010年度(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内蒙古地区牧业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大,大部分牧区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低1~2℃;年降水量偏少20%~40%;光照条件差于常年。影响牧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主要有白灾、冬春季低温冻害、夏季高温、阶段性干旱和病虫害等。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气候
牧业
影响
分类号
S811.1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50年内蒙古东部水热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
10
11
作者
李喜仓
郭瑞清
杨丽桃
侯琼
机构
内蒙古气候中心
内蒙古
气象信息
中心
内蒙古
气象科学研究所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5-759,共5页
基金
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环境安全研究开放实验室基金资助
文摘
利用内蒙古东部农业区25个气象站近50a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应的产量资料,研究内蒙古东部主要产粮区水热变化与农业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a该区气温增温速率高于全国平均增温速率,降水和日照时数存在减少趋势,增温幅度从西向东递增,有明显时段差异,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后暖干化趋势明显,水热匹配格局发生变化。降水是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其次是温度因子。降水在Ⅰ-Ⅲ区主要影响时段是6~8月,而Ⅳ区是4—5月;生长季或夏季温差和平均最高气温对产量影响较显著,水分短缺和高温胁迫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水热变化
对农业的影响
胁迫
内蒙古东部
Keywords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impact on agriculture
stress
eastern Inner Mongolia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地区近五十年来气温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7
12
作者
丁晓华
陈廷芝
韩晶霞
机构
内蒙古气候中心
包头市气象局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3期109-111,共3页
文摘
利用内蒙古地区46个气象台站逐月观测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平均和季平均气温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处于波动式下降阶段,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存在明显的突变。在突变前,出现了异常冷和严重偏冷阶段;在突变后,出现了异常暖和严重偏暖阶段。这种异常气候特征与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和欧亚环流指数有着良好的统计相关关系。当欧亚大陆经向环流占优势时,北半球极涡面积较大,位置偏东半球,则内蒙古地区气温较低;反之当欧亚大陆纬向环流占优势时,北半球极涡面积较小,位置偏西半球,则内蒙古地区气温较高。
关键词
气温突变
信噪比
异常年
显著性检验
Keywords
Temperature mutation
Related ratio
Fxcrescent year
Advantage examination
分类号
S161.22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黄河凌汛灾害及其防御
被引量:
16
13
作者
潘进军
白美兰
机构
内蒙古
自治区气象局
内蒙古气候中心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文摘
凌汛是内蒙古黄河沿河地区频繁发生的一种气象衍生灾害,黄河贯穿内蒙古中西部大部地区,凌汛灾害对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该文从凌汛灾害的基本特点、形成原因、易发时段、发生趋势预测、风险评估和防御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凌汛是内蒙古黄河沿河地区特有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双重作用的一种自然灾害;凌汛灾害只是在特定地区和黄河开河和封河的特定时段内出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开河日期逐年提前,封河日期逐年推后,而流凌期的不断延长,及气温冷暖异常波动,增加了黄河凌汛的自然风险。针对凌汛灾害的特殊性,结合防御现状,应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加强防御能力建设。
关键词
黄河
凌汛灾害
防御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ice run disaster
defense
分类号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343.1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50年内蒙古山洪灾害的规律及成因
被引量:
8
14
作者
李兴华
李彰俊
韩芳
曹艳芳
机构
内蒙古
气象卫星遥感
中心
内蒙古
气象局
内蒙古气候中心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41-246,共6页
文摘
在全面系统地统计分析近50年的内蒙古山洪灾害和降水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内蒙古山洪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周期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内蒙古山洪灾害具有时间序列周期性和单峰型正态分布特征,主要发生期为每年7,8月份,7月中旬是山洪灾害的高峰期;每日13-15时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时段。山洪灾害的空间变化受暴雨空间变化和山区、丘陵区分布的影响明显,在东西部地区各有一个中心。山洪灾害具有暴发突然、水量集中、影响范围大、经历时间短、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山洪灾害的发生是高强度暴雨与复杂的地质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山洪灾害增多的主导因素;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对山洪灾害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
GIS
山洪
演变规律
Keywords
GIS
mountain torrents
evolvement rule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赤峰地区沙尘暴的天气学特征
被引量:
3
15
作者
尤莉
程玉琴
王革丽
机构
内蒙古气候中心
内蒙古
赤峰市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51,共8页
基金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KJS0405)
北京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创新基金联合资助项目(BRMCCX200609)
文摘
分析了1960-2003年内蒙古赤峰地区69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重点讨论了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根据沙尘暴的观测资料,以造成内蒙古赤峰地区沙尘暴的主要地面环流系统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归纳,将形成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划分为蒙古气旋、高压前偏北大风、冷锋过境、东低西高和南高北低型等5种环流形势,供本地沙尘暴天气过程的预报参考。
关键词
沙尘暴
环流型
预报
Keywords
dust storm
circulation style
forecast
分类号
P445.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霜冻发生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
12
16
作者
王冰晨
陈素华
杨丽桃
机构
内蒙古
气象信息
中心
内蒙古
生态与农业气象
中心
内蒙古气候中心
出处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52-54,共3页
文摘
文章通过对各类霜冻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对农业影响的分析论述,为今后自治区在农业生产方面如何防御霜冻的影响及如何减少霜冻对作物的危害提供了一些保障措施。
关键词
霜冻
灾害
预警
分类号
S425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农业干旱的成因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
2
17
作者
宫德吉
机构
内蒙古气候中心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91-97,共7页
文摘
内蒙古旱灾频繁既有天气原因,也有环境因素,还有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变化大、雨量过分集中及降雨强度高,降低了该地区的有效水资源量,而人们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上的不合理,对干旱也起着加剧的作用。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可以大大减少旱灾。最后,提出了“避、防、抗、救”的减灾对策。
关键词
农业
干旱
成因
减灾
对策
Keywords
agriculture drought reasons mitigate disaster strategy
分类号
S42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0—2015年内蒙古气象灾害损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18
作者
刘新
冯晓晶
刘林春
高志国
刘炜
机构
内蒙古气候中心
内蒙古
气象台
出处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4期94-98,共5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青年基金项目(nmqnqx201602)
文摘
以1980—2015年气象灾害损失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综合指标法,建立气象灾害损失综合指数,分析内蒙古气象灾害损失的变化特征,并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死亡人口对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的影响大于直接经济损失;1980—2015年内蒙古气象灾害综合损失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1998年之前气象灾害综合损失较小,增加趋势不明显,气象灾害损失中死亡人口占主导地位;1998年之后综合损失显著增加,气象灾害损失中直接经济损失占主导地位;1980—2015年气象灾害损失等级逐年加重,1998年以后气象灾害损失偏重;直接经济损失和气象灾害综合指数均与气温显著相关,死亡人口与降水量显著相关,气温和降水量异常是引发内蒙古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加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气象灾害损失
综合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性分析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loss
Composite index
Change trend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尘暴对内蒙古农牧业的危害及其治理
被引量:
1
19
作者
安莉娟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内蒙古气候中心
出处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80-81,共2页
文摘
文章对内蒙古地区沙尘暴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沙尘暴给内蒙古地区农牧业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以期能够减少沙尘暴给农牧业带来的危害,有效地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沙尘暴
危害
治理
内蒙古
Keywords
Sandstorm
Harm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分类号
S424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土壤水分变化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及在区域性沙尘天气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20
作者
陈素华
吴向东
曹艳芳
机构
内蒙古
气象台
内蒙古气候中心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2期61-64,共4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沙尘天气预警系统的推广及应用)
文摘
对内蒙古地区土壤水分和沙尘天气季节和年际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沙尘天气和土壤水分基本遵循着共同的变化规律。年际间,土壤水分含量和沙尘天气次数的差异均较大,但季节变化都以一年为周期进行波动。0~20cm土壤相对湿度的大小,对沙尘天气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土壤相对湿度越大,沙尘天气越难以形成,但当相对湿度≤40%时,地表疏松干燥,为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最有利的下垫面条件。
关键词
内蒙古
土壤相对湿度
沙尘天气
天气预警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Soil relative humidity
Sand dust weather.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S661.7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蒙古东部近54年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白美兰
郝润全
邸瑞琦
高建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力分析评估
白美兰
郝润全
高建国
李喜仓
杨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内蒙古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分布特征及对农业影响评估
白美兰
郝润全
高建峰
刘宏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蝗虫消长的影响
陈素华
乌兰巴特尔
曹艳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GIS内蒙古荒漠草原气候变化分析
张超
高晶
赵艳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星晨
马清霞
王冰晨
高志国
《内蒙古草业》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动态响应
吴学宏
曹艳芳
陈素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
沈建国
白美兰
李云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部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赵慧颖
郝文俊
刘丽
王广生
巩范江
张治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内蒙古地区2010年气候对牧业的影响评价
冯月琴
杨丽桃
杨晶
《内蒙古草业》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近50年内蒙古东部水热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
李喜仓
郭瑞清
杨丽桃
侯琼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内蒙古地区近五十年来气温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丁晓华
陈廷芝
韩晶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内蒙古黄河凌汛灾害及其防御
潘进军
白美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近50年内蒙古山洪灾害的规律及成因
李兴华
李彰俊
韩芳
曹艳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内蒙古赤峰地区沙尘暴的天气学特征
尤莉
程玉琴
王革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内蒙古霜冻发生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王冰晨
陈素华
杨丽桃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内蒙古农业干旱的成因与减灾对策
宫德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1980—2015年内蒙古气象灾害损失特征分析
刘新
冯晓晶
刘林春
高志国
刘炜
《北方农业学报》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沙尘暴对内蒙古农牧业的危害及其治理
安莉娟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内蒙古土壤水分变化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及在区域性沙尘天气预警中的应用
陈素华
吴向东
曹艳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