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灌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跃辉 黎雨衫 +4 位作者 刘海萍 陶春 张昕红 塔娜 张东威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蒙药扎冲十三味丸(扎冲-13)灌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与PTEN及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冲-13高剂量组、扎冲-13低剂量组,每组... 目的观察蒙药扎冲十三味丸(扎冲-13)灌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与PTEN及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冲-13高剂量组、扎冲-13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扎冲-13高剂量组、扎冲-13低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 h后拔除线栓形成再灌注;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颈部手术及血管处理同模型组。扎冲-13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728、0.432 g/(kg·d)扎冲-13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 d。造模后72 h及7 d后,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脑组织PTEN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PTEN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扎冲-1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扎冲-1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评分均降低(P<0.05或<0.01),且扎冲-13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PTEN 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扎冲-1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均<0.01),且扎冲-13高剂量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量低于低剂量组(P均<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PI3K、p-GSK-3β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扎冲-13低剂量组Akt蛋白表达量升高,扎冲-13高剂量组PI3K、Akt、p-GSK-3β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或<0.01);与扎冲-13低剂量组比较,扎冲-13高剂量组PI3K蛋白表达量升高、Akt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或<0.01)。结论蒙药扎冲-13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TEN表达、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冲十三味丸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PTEN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不典型布氏杆菌病3例报道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努恩吉雅 马俊萍 +1 位作者 姜彩霞 张东威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持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例布氏杆菌病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缺乏布氏杆菌病的常见表现及缺乏全身性症状和体征,病情复杂,其他疾病不能解释的神经症状,考虑到流行病学资料,布... 目的探讨不典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持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例布氏杆菌病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缺乏布氏杆菌病的常见表现及缺乏全身性症状和体征,病情复杂,其他疾病不能解释的神经症状,考虑到流行病学资料,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阳性,并血培养及规律抗布氏杆菌治疗后预后好。结论神经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时,应该提高认识,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治疗采用抗生素联合原则,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神经系统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口服辅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3
作者 秦贺 张昕红 李玉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讨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口服辅助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ACI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rt-PA组55例(给予rt-PA 0.9 mg/kg静脉溶栓)、蒙药联合rt-PA组61例(在rt-PA组基础上给予额尔敦... 目的 探讨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口服辅助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ACI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rt-PA组55例(给予rt-PA 0.9 mg/kg静脉溶栓)、蒙药联合rt-PA组61例(在rt-PA组基础上给予额尔敦—乌日勒口服,15粒/次,1次/天,共90 d)。比较两组入院时、溶栓即刻、溶栓后14 d以及溶栓后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mRS评分;两组溶栓后90 d评价临床疗效,计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 与同组入院时和溶栓即刻比较,两组溶栓后14、90 d 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蒙药联合rt-PA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蒙药联合rt-PA组显效22例、好转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44%,rt-PA组分别为6、35、14例及85.46%;两组比较P<0.05。蒙药联合rt-PA组溶栓后90 d梗死区域继发性出血1例(1.6%)、症状性出血1例(1.6%)、全因死亡1例(1.6%),rt-PA组分别为1例(1.8%)、2例(3.6%)、1例(1.8%);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辅助口服额尔敦—乌日勒有助于修复损伤神经并提高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敦—乌日勒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诊疗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金花 姜彩霞 +2 位作者 刘跃辉 马骏萍 张东威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2期231-233,共3页
脑小血管病是脑血管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导致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影像、神经病理学改变。由于脑小血管病呈隐匿性或慢性进展,人们对它往往认识不足。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 脑小血管病是脑血管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导致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影像、神经病理学改变。由于脑小血管病呈隐匿性或慢性进展,人们对它往往认识不足。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大脑小血管疾病 痴呆 血管性 脑白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3
5
作者 田小东 常宏 +1 位作者 刘跃辉 佟淑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8-861,共4页
目的建立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模型,精准识别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292例,随访1年,根据是... 目的建立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模型,精准识别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292例,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112例和对照组180例。将数据集又随机分为训练集204例,验证集88例。分析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相关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分析并验证模型对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组年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时间明显增加,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年龄≥80岁、卧床时间≥6个月、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吞咽困难是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30 g/L是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P<0.01)。训练集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75~0.887),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0.758(95%CI:0.656~0.860)。在验证集里对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6.664,P=0.573)。结论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通过Nomogram模型可以有效识别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卧床者 肺疾病 预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彭红梅 张东威 李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研究椎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变化。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为介入治疗提供直接的影像依据,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1例椎动脉狭窄患者的DSA病例资料为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 6.2.16,在一个心动... 目的研究椎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变化。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为介入治疗提供直接的影像依据,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1例椎动脉狭窄患者的DSA病例资料为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 6.2.16,在一个心动周期(T)内对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局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椎动脉狭窄存在时,t1=0.05T、t2=0.12T、t3=0.21T时刻血液流场状况,比较t3(血流速度峰值)时刻介入治疗前后血液流场及血管壁切应力变化。结果血流速度较小时(t1、t2时刻),由于起始端狭窄存在,椎动脉中血流量不足,影响大脑供血。血流速度较大时(t3时刻),椎动脉入口处血液出现了严重紊流,同样影响大脑供血,并且狭窄处血管壁较大的切应力可能会撕裂血管内膜,加重增生。椎动脉实施支架植入术后,显著改善椎动脉对大脑的供血情况,同时也改善血管壁的应力状况,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结论对椎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治疗可以降低卒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椎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意识障碍双下肢截瘫为主要症状的主动脉夹层2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东威 赵强 +3 位作者 迟戈夫 尹哲 张昕红 姜彩霞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3期1174-1175,共2页
主动脉夹层多起病迅速,进展快,病死率高。患者多以急性胸腹疼痛就诊于心内科、消化科、普外科。但是,部分患者会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应引起神经内科医生充分重视,需要对患者进行慎重鉴别,紧急处置。现将我科收治的分别以意识障碍... 主动脉夹层多起病迅速,进展快,病死率高。患者多以急性胸腹疼痛就诊于心内科、消化科、普外科。但是,部分患者会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应引起神经内科医生充分重视,需要对患者进行慎重鉴别,紧急处置。现将我科收治的分别以意识障碍、双下肢截瘫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2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意识障碍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腹腔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跃辉 刘珍 +3 位作者 武燕 李敏 龚金山 张东威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5期112-114,共3页
随着多排螺旋CT的不断发展,MSCTA在腹腔血管疾病的检查中越来越重要,而且在某些方面正在快速取代了DSA,应用的范围也从大血管扩展到中、小血管。本文综述了多排螺旋CT在腹腔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 MSCTA 腹部血管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对伴抑郁障碍的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付凯 赵努恩吉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1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伴抑郁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梗死伴抑郁障碍患者,按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脑梗死相关药物及康复护理措施;研究组加入米氮平改善其心理抑郁状态。记录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伴抑郁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梗死伴抑郁障碍患者,按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脑梗死相关药物及康复护理措施;研究组加入米氮平改善其心理抑郁状态。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抑郁、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抑郁总发生率5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米氮平可显著改善脑梗死伴抑郁障碍患者心理抑郁情况,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获得满意预后,保障其生活质量,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脑梗死 抑郁障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脑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凯 赵努恩吉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4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脑电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成年部分性癫痫患者60例采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24周行视频脑电图监测。采用癫痫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癫痫患者脑...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脑电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成年部分性癫痫患者60例采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24周行视频脑电图监测。采用癫痫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癫痫患者脑电图α波均值、θ波数、δ波数在入组时和治疗12、2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痫样放电消失或减少50%以上者46例(76.7%),治疗24周后痫样放电消失或减少50%以上58例(96.7%)。癫痫患者经左乙拉西坦治疗后生活质量均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部分性癫痫患者不仅抑制痫样放电,而且不影响脑电图背景活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左乙拉西坦 脑电图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11
作者 赵努恩吉雅 姜彩霞 张东威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6期55-57,共3页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HOD)是一种少见的跨突触神经变性。现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诊冶的1例继发于多发性硬化后的HOD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
关键词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多发性硬化 继发 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变性 蒙古民族 认识水平 跨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