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季内蒙古通辽市眼科门诊患者眼病构成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鹏志 姚震宇 +1 位作者 田世元 包玉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2,共3页
本研究对2014年春季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患者的眼病构成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屈光不正比例最高,其次为结膜病、角膜病、视网膜和眼睑疾病、白内障。研究门诊眼病构成有助于了解当地患者眼病特点,对眼病的... 本研究对2014年春季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患者的眼病构成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屈光不正比例最高,其次为结膜病、角膜病、视网膜和眼睑疾病、白内障。研究门诊眼病构成有助于了解当地患者眼病特点,对眼病的防治工作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门诊患者 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科尔沁地区食疗用酸马奶发酵引子化学成分及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乌日汗 包连胜 +3 位作者 包秀萍 李爽 王歆远 贾士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9-185,共7页
对内蒙古科尔沁地区食疗用酸马奶发酵引子部分化学指标,包括pH值、糖类、有机酸、游离脂肪酸等进行分析,同时为调查其中细菌多样性,应用Illumina MiSeq第2代测序技术测定其细菌的16S rDNA V3-V4高变区序列,分析物种的丰度、物种分布和Al... 对内蒙古科尔沁地区食疗用酸马奶发酵引子部分化学指标,包括pH值、糖类、有机酸、游离脂肪酸等进行分析,同时为调查其中细菌多样性,应用Illumina MiSeq第2代测序技术测定其细菌的16S rDNA V3-V4高变区序列,分析物种的丰度、物种分布和Alpha多样性。结果:该酸马奶引子样品pH值为3.54,乳糖、半乳糖质量分数分别为(0.281±0.011)%和(0.100±0.003)%,未检测到葡萄糖;乳酸质量分数为(1.506±0.069)%,丙酸质量分数为(0.053±0.002)%,乙酸质量分数为(0.345±0.014)%,丁酸质量分数为(1.143±0.061)%;共检测到19种脂肪酸,包括12种饱和脂肪酸和7种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中α-亚麻酸质量浓度最高,为(14.12±0.36)mg/L;细菌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样品所获优化序列为(62 082.7±4 868.8)条,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数为34.3±2.3;稀释曲线表明该测序深度充分,OTU数接近于饱和。该酸马奶引子细菌主要分布于以下4个属: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84.08%、醋杆菌属(Acetobacter)9.83%、乳球菌属(Lactococcus)2.41%、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2.18%;其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以上结果表明,该酸马奶引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益生菌占主要地位,食品安全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马奶 发酵引子 理化指标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适宜技术在民族医院推广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金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939-1940,共2页
本文简要综述中医适宜技术在民族医院的应用及面临的困境,通过邀请老师指导,营造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良好氛围,对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医护配合沟通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将中医适宜技术的运用纳入综合护理质量绩效考核等对... 本文简要综述中医适宜技术在民族医院的应用及面临的困境,通过邀请老师指导,营造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良好氛围,对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医护配合沟通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将中医适宜技术的运用纳入综合护理质量绩效考核等对策,解决中医适宜技术在民族医院应用中的困难,从而得到持续广泛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技术 民族医院 推广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医体质特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型临床研究
4
作者 赵梅花 谢美英 +2 位作者 赵百岁 圆圆 照日格图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蒙医体质特征采用蒙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型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抽取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60例被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西药治疗,研究组(30例)予以蒙西药治疗。观... 目的研究不同蒙医体质特征采用蒙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同证型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抽取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60例被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西药治疗,研究组(30例)予以蒙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蒙医主症和次症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复发率、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研究组复发率(6.67%,2/30)低于对照组(33.33%,10/3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蒙医主症、次症证候积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对比,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蒙西药治疗后,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蒙医体质 临床疗效 复发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miR-140-5p过表达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李丽 崔海山 李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miR-140-5p过表达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C组和miR-140-5p-mimic组,每组10只。miR-NC组、miR-140-5p-mimic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慢病毒空载体miR-NC、重组miR-14... 目的:探究慢病毒介导miR-140-5p过表达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C组和miR-140-5p-mimic组,每组10只。miR-NC组、miR-140-5p-mimic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慢病毒空载体miR-NC、重组miR-140-5p,对照组、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 d后模型组、miR-NC组、miR-140-5p-mimic组大鼠腹腔注射10 mg/kg脂多糖,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12 h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清ALT、AST、内毒素、TNF-α、IL-6、IL-1β、SOD、MDA、CAT水平,HE、TUNEL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与细胞凋亡情况。TargetScanHuman预测miR-140-5p和TLR4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40-5p和TLR4的靶向调节关系。qRT-PCR检测肝组织miR-140-5p水平,q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LR4、My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NF-κB表达。结果:对照组肝小叶清晰可见,无肝细胞变性、坏死,无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miR-NC组可见明显肝细胞坏死、空泡变性、充血,炎症细胞渗入肝窦;miR-140-5p-mimic组肝细胞充血、坏死、空泡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较模型组、miR-NC组明显减少。miR-140-5p能够直接靶向作用于TLR4。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iR-NC组、miR-140-5p-mimic组ALT、AST、内毒素、凋亡细胞数、TNF-α、IL-6、IL-1β、MDA、TLR4、MyD88 mRNA与蛋白、NF-κB mRNA、p-NF-κB水平升高(P<0.05),SOD、CAT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miR-NC组相比,miR-140-5p-mimic组ALT、AST、内毒素、凋亡细胞数、TNF-α、IL-6、IL-1β、MDA、TLR4、MyD88 mRNA与蛋白,以及NF-κB mRNA、p-NF-κB水平降低(P<0.05),SOD、CAT水平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miR-140-5p能够降低内毒素诱导肝损伤大鼠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的病理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0-5p 内毒素 肝损伤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柳蒿芽脂溶性成分调节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徐艳华 华谦 +4 位作者 何祥 那仁朝克图 孙鑫颖 乌云嘎 王青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5-973,共9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柳蒿芽脂溶性成分(liposoluble components of Artemisia integrifolia L.bud,AILC)调节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itus,T2DM)的作用机制。首先,制备了AILC,并分离得到了24个化合物;运用SwissTargetPre...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柳蒿芽脂溶性成分(liposoluble components of Artemisia integrifolia L.bud,AILC)调节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itus,T2DM)的作用机制。首先,制备了AILC,并分离得到了24个化合物;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AILC靶点;利用Gen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T2DM疾病靶点。然后通过Venn、Cytoscape3.10.1、String和DAVID数据库分析AILC调节T2DM的潜在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T2DM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AILC作用于T2DM关键靶点可能为蛋白激酶B、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等。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在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非小细胞肺癌、松弛素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ILC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法验证表明,AILC显著下调大鼠VEGFA表达量(P<0.05)。研究表明,柳蒿芽脂溶性成分通过调节VEGFA蛋白表达,调节糖脂代谢紊乱而对T2DM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蒿芽脂溶性成分 网络药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萌 马咏馨 +3 位作者 贾琼 张东威 张昕红 徐耀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分为静脉溶栓组(66例)和双抗组(72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两组患者按照1∶1进行匹配,匹配后静脉溶栓组(44例)和双抗组(4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临床预后指标及不良事件。主要结局定义为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次要结局为发病后24 h、72 h、7 d 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发病90 d内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事件及发病90 d内死亡。结果①匹配前静脉溶栓组年龄、入院时mRS评分均低于双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梗死部位、TOAST分型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静脉溶栓组与双抗组患者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患者比例和发病后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6%(39/44)vs 93.2%(41/44),P=0.458、P=0.308];③静脉溶栓组发病后24 h、72 h中位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双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vs 2.5、1 vs 2,P=0.018、0.043],其余有效性结局和安全性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为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显著的短期获益,有助于缩短恢复至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的时间,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和病死率。然而,在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方面,其效果与双抗治疗相似,尽管如此,亟需开展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在神经炎症介导帕金森疾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洋 张昕红 +2 位作者 刘跃辉 赵努恩吉雅 张东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38-1441,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上升,约65岁以上人群的1%受其影响,其神经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导致纹状体中多巴胺水平降低[1]。预计到2030年,全球帕金森病的病例数将超过1000万。目前帕金森病的...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上升,约65岁以上人群的1%受其影响,其神经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导致纹状体中多巴胺水平降低[1]。预计到2030年,全球帕金森病的病例数将超过1000万。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提出了多种可能的致病机制,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星形细胞 炎症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INK4a蛋白在蒙古族患者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强欣 霍文艳 +3 位作者 杨灿 范亚楠 石彩云 白海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3-355,I0004,共4页
目的:检测p16INK4a蛋白在蒙古族患者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蒙古族患者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蒙古族患者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慢性宫颈炎和子宫平滑肌瘤病变组织石蜡切片,分为宫颈癌组25例、CIN组35例... 目的:检测p16INK4a蛋白在蒙古族患者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蒙古族患者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蒙古族患者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慢性宫颈炎和子宫平滑肌瘤病变组织石蜡切片,分为宫颈癌组25例、CIN组35例、慢性宫颈炎组20例和子宫平滑肌瘤组2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石蜡切片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结果:蒙古族患者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74.3%、25.0%和10.0%。多个样本比较的K-W H秩和检验,宫颈癌组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慢性宫颈炎组和子宫平滑肌瘤组(P<0.05)。结论:p16INK4a蛋白可以作为筛选蒙古族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一种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INK4a基因 P16INK4A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慢性宫颈炎 子宫平滑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基因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与急性应激障碍发生风险的因果关系: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10
作者 唐雨晴 谢伟 +1 位作者 白海花 乔瑞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5-934,共10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与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创伤后抑郁症]发生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1)将3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 h束缚应激(Res)组和Res+5-氮-2'脱氧胞苷...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与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创伤后抑郁症]发生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1)将3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 h束缚应激(Res)组和Res+5-氮-2'脱氧胞苷(5-Aza-cdR)组,每组10只。采用24 h束缚应激建立ASD小鼠模型。每天记录小鼠的体重;造模成功后24、48 h采用旷场实验评估小鼠活动水平和焦虑样行为,采用RT-q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采用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进行工具变量(IVs)的筛选,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方法分析BDNF基因CpG位点甲基化与ASD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leave-one-out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体重监测和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es组小鼠的体重和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及站立次数均明显降低或减少(P<0.001);与Res组比较,Res+5-Aza组小鼠的体重和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及站立次数均明显增高或增多(P<0.001)。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es组小鼠海马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与Res组比较,Res+5-Aza组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2)TSMR分析结果显示,BDNF基因中cg10635145位点(OR=0.862,95%CI 0.793~0.938,P=0.043)与PTSD患病风险呈负相关,cg08362738位点(OR=0.975,95%CI0.960~0.992,P=0.003)与创伤后抑郁症患病风险呈负相关,而cg18117895位点(OR=1.008,95%CI 1.000~1.016,P=0.047)与创伤后抑郁症患病风险呈正相关。Leave-one-out检验结果显示,BDNF基因CpG位点的SNP与ASD的因果关系不受某个强工具变量影响。结论BDNF基因的CpG位点cg1063145和cg08362738可能为ASD相关疾病的保护因素,而cg18117895可能为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应激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联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终末期肝病中的应用
11
作者 希古日干 苏雅 +1 位作者 佟静 王炳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560,共5页
在全球范围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用来确定肝移植器官分配优先顺序。随着MELD评分的运作环境重点朝着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移植的方向发展,已经提出了几种模型来改进和提高MELD评分。MELD评分还用于非移植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本文... 在全球范围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用来确定肝移植器官分配优先顺序。随着MELD评分的运作环境重点朝着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移植的方向发展,已经提出了几种模型来改进和提高MELD评分。MELD评分还用于非移植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本文简要回顾了这些不同模型产生的背景,认为MELD产生的初衷是用于肝移植器官分配的优先顺序,肝移植评估之外的扩大应用应结合临床实际,个体化合理选择不同的MELD,以期患者得到最佳的预后评估、最佳的干预措施和最大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特征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牡兰 斯琴格日勒 +1 位作者 白力嘎 其木格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4-922,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和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特点,联合二者探讨其对儿童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和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特点,联合二者探讨其对儿童支原体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37例,普通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对MPP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5)和预后良好组(n=8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对MPP患儿转归良好的预测效能和净效益。结果:相较于普通MPP组,重症MPP组发热热程更长、多数出现IgG、PLT、NLR水平显著升高,疾病转归多出现预后不良(P<0.05),观察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发现,普通MPP患儿两肺纹理清晰,未见异常密度灶、两肺纹理增多,重症MPP患儿右下肺见片状高密度影,边缘不清、两肺纹理增多,左下肺见斑片状高密度影,支气管肺炎伴部分病灶实变。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的临床特征显示,发热程度、IgM、IgG、IgA、PLT、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NLR、CRP、PCT、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是MPP患儿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子。基于上述影响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AUC=0.827,具有较高预测效能,且校正曲线贴近理想曲线,DCA曲线验证预测概率高达79.3%,表示该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净效益。结论:PLT、NLR、CRP、PCT、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充气征和肺实变影类型是MPP患儿疾病转归的独立预测因子,HRCT影像学特征联合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儿童MPP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MPP患儿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高分辨率CT 肺炎 支原体 疾病转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海萍 刘跃辉 +3 位作者 李芳 佟占杰 孟帮柱 白海花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67-69,共3页
分析蒙古族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病例-对照、问卷调查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其中文化程度、吸烟、体质指数和高血压几个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而饮酒(OR=0.61)、口味偏甜(OR=34.64)、... 分析蒙古族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病例-对照、问卷调查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其中文化程度、吸烟、体质指数和高血压几个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而饮酒(OR=0.61)、口味偏甜(OR=34.64)、腰围(OR=2.45)3个因素病例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肥胖、口味偏甜为蒙古族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应提倡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防治2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DM 危险因素 蒙古族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分析蒙药狼毒毒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14
作者 薛兰 包乌云毕力格 +1 位作者 李格日勒 李佟拉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71-1678,1705,共9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分析蒙药狼毒(狼毒大戟)毒效部位化学成分,比较狼毒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分析蒙药狼毒(狼毒大戟)毒效部位化学成分,比较狼毒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所含化合物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文献及实验室建立的数据库对比,解析得68个化合物,其中有43个二萜类、5个三萜类、8个香豆素类、2个酚酸类、2个鞣酸类、3个苯乙酮类、1个甾醇类、1个生物碱类、1个脂肪酸类、1个间苯三酚类和1个其他类化合物。本研究采用的UPLC-Q-TOF-MS/MS技术为鉴定狼毒毒效部位化学成分提供了快速、高效的定性分析方法。该研究不仅为狼毒毒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以及狼毒毒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狼毒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狼毒 毒效部位 超高液相串联质谱法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熨灸疗法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包哈申 巴.吉格木德 宝音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
熨灸疗法是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医学中起源甚早、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影响极广的一种治病技术。此种疗术不仅对风湿寒冷引起的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急救伤员、净化环境具有神奇的作用。
关键词 古代 北方 游牧民族 熨灸 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全科-专科-基层实践基地联合门诊教学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李金宏 王宇 +2 位作者 徐耀铭 刘洋 侯静晖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26-2730,2739,共6页
背景全科门诊教学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临床培训基地的全科门诊教学活动仅由全科医学科医生和全科住院医师来完成,与专科医生和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生联系不够紧密,如何优化门诊教学模式和方法... 背景全科门诊教学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临床培训基地的全科门诊教学活动仅由全科医学科医生和全科住院医师来完成,与专科医生和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生联系不够紧密,如何优化门诊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全科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全科-专科-基层实践基地联合门诊教学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民医院进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住院医师24名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在通辽市人民医院进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住院医师23名为试验组。对照组由全科医疗科指导老师进行全科门诊教学培训,每2周1次,试验组在全科医疗科指导老师基础上,增加专科和基层实践基地指导老师,进行全科-专科-基层实践基地联合门诊教学培训,每2周1次,两组培训时间均为2年;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住院医师采用迷你临床演练(mini-CEX)评估量表联合全科接诊技能评价表进行考核,对比两组培训效果。结果试验组mini-CEX评估量表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人文关怀、临床判断、卫教咨询、组织效能、整体表现7个考核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全科接诊技能评价表的病史采集完整、病史询问技巧、体格检查、健康宣教、接诊时间合理5个考核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专科-基层实践基地联合门诊教学活动通过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强化全科住院医师临床诊疗思维、沟通协作能力及综合服务意识,有效提升了全科住院医师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门诊教学 全科住院医师 全科-专科-基层实践基地联合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血栓患者血栓弹力图和凝血项目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国利 宋秀军 +2 位作者 马盈盈 金花 王欣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讨蒙古族血栓病所致脑梗死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及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四项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蒙古族血栓病所致脑梗死患者的年龄分布及TEG、常规... 目的:探讨蒙古族血栓病所致脑梗死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及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四项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蒙古族血栓病所致脑梗死患者的年龄分布及TEG、常规凝血四项和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的结果,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298例蒙古族血栓病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占比最高,为38.3%,其次为51-60岁,占26.8%。TEG检测的R时间与PT、APTT呈线性相关(r=0.186,r=0.152),TEG测出的K值、MA值、α-Angle与Fib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0.364,r=0.616,r=0.359),TEG测出的K值、MA值、α-Angle与P1t呈明显的线性相关(r=0.318,r=0.519,r=0.301);TEG检测的R时间与PT、APTT的Kappa值分别为0.252(P<0.001)和0.336(P<0.001);K值、MA值、α-Angle和Fib的Kappa值分别为0.265(P<0.001)、0.289(P<0.001)和0.290(P<0.001);K值、MA值、α-Angle和P1t的Kappa值分别为0.276(P<0.001)、0.285(P<0.001)和0.302(P<0.001)。结论:蒙古族血栓病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其次是51-60岁,发病年龄具有年轻化趋势;TEG与凝血四项之间呈显著相关,但一致性弱,两种方法不能互相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凝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硫素通过调节ALOX5/NF-κB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糖酵解抑制糖尿病肾病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乌日娜 丁海东 +2 位作者 常宏 孙娜娜 张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7,共8页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FN)调节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基因(arachidonic acid 5-lipoxygenase,ALOX5)/核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调节巨噬细胞糖酵解对糖尿病肾病(DN)进展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SFN治疗DN的靶基因。使用30 mmol/L高...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FN)调节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基因(arachidonic acid 5-lipoxygenase,ALOX5)/核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调节巨噬细胞糖酵解对糖尿病肾病(DN)进展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SFN治疗DN的靶基因。使用30 mmol/L高葡萄糖(HG)处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诱导体外DN模型。将HK-2细胞分为如下组:正常糖(NG)组、HG组、HG+SFN(3 mmol/L)组、HG+ALOX5组、HG+SFN(3 mmol/L)+ALOX5组、HG处理的巨噬细胞+HK-2细胞组、HG+SFN(3 mmol/L)处理的巨噬细胞+HK-2细胞组、HG+ALOX5转染处理的巨噬细胞+HK-2细胞组、HG+SFN(3 mmol/L)+ALOX5转染处理的巨噬细胞+HK-2细胞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葡萄糖和乳酸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葡萄糖和乳酸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ALOX5、NF-κB以及糖酵解相关蛋白己糖激酶-2(HK2)、丙酮酸激酶M2(PKM2)、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使用链脲佐菌素(STZ)构建DN小鼠模型,DN小鼠给与SFN(0.5 mg/kg)治疗;检测小鼠各项生化指标,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脏巨噬细胞中糖酵解相关蛋白己糖激酶-2(HK2)、丙酮酸激酶M2(PKM2)、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ALOX5是SFN治疗DN的靶基因。与HG组相比,SFN处理增强HK-2细胞活力并抑制细胞凋亡(P<0.05);同时,SFN处理抑制HG诱导的巨噬细胞糖酵解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弱巨噬细胞介导的HK-2细胞损伤(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FN抑制ALOX5和NF-κB的表达(P<0.05);小鼠实验结果显示,SFN治疗改善DN小鼠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抑制肾组织中巨噬细胞糖酵解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SFN通过抑制ALOX5/NF-κB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糖酵解从而改善DN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 糖尿病肾病 巨噬细胞 糖酵解 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苏格木勒-7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减轻子宫内膜炎大鼠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乌恩岳苏 杨晓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5-852,共8页
目的探讨蒙药苏格木勒-7对子宫内膜炎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15%苯酚胶浆注入雌性SD大鼠子宫方法建立子宫内膜炎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蒙药低剂量(0.8 g/kg)组、蒙药中剂量(1.6 g/kg)组、蒙药高剂量(3.2 g/kg)组、妇... 目的探讨蒙药苏格木勒-7对子宫内膜炎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15%苯酚胶浆注入雌性SD大鼠子宫方法建立子宫内膜炎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蒙药低剂量(0.8 g/kg)组、蒙药中剂量(1.6 g/kg)组、蒙药高剂量(3.2 g/kg)组、妇科千金胶囊(1.6 g/kg)组、TAK-242(0.3 mg/kg)组、模型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雌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药物干预3周后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并比较病理评分;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TL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组织TLR4、NF-κB p65、IκBα、p-IκBα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改变评分均增高(均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TLR4、NF-κB p65、IκBαmRNA和蛋白表达,p-IκBα及p-IκBα/IκBα均增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妇科千金胶囊组、TAK-242组、蒙药各剂量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改变评分均降低(均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TLR4、NF-κB p65、IκBαmRNA和蛋白表达,p-IκBα及p-IκBα/IκBα均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严重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妇科千金胶囊组、TAK-242组、蒙药各剂量组子宫内膜组织损伤均减轻。蒙药苏格木勒-7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蒙药中剂量组与妇科千金胶囊组作用相当。与TAK-242组比较,蒙药高剂量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改变评分均降低(均P<0.05),而子宫内膜组织TLR4、NF-κB p65、IκBαmRNA与蛋白表达,p-IκBα及p-IκBα/IκB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蒙药苏格木勒-7可减轻子宫内膜炎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损伤和炎症反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苏格木勒-7 子宫内膜炎 炎症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酮调控BDNF/NF-κB信号通路对多发性抽动症大鼠行为学和神经炎症的影响
20
作者 吴春霞 刘洋 +3 位作者 牡兰 宝高娃 苏布德格日乐 斯琴格日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5-790,共6页
目的研究麝香酮对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大鼠行为学和神经炎症的影响,并分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TS组)、麝香酮低剂量组(L-Mus组)、麝香酮高剂量组(H-Mus组)、阳性药物组(泰必利... 目的研究麝香酮对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大鼠行为学和神经炎症的影响,并分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TS组)、麝香酮低剂量组(L-Mus组)、麝香酮高剂量组(H-Mus组)、阳性药物组(泰必利组),每组12只。Contro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3,3-亚氨基二丙腈(IDPN)建立TS大鼠模型。采用双盲法检测大鼠行为学,ELISA法检测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TS组大鼠运动行为学评分和刻板行为学评分升高,血清和纹状体中IL-6、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纹状体中5-HT、DA水平均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量降低,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和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与TS组比较,L-Mus组、H-Mus组和泰必利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H-Mus组和泰必利组大鼠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L-Mus组(均P<0.05)。结论麝香酮能够改善TS大鼠行为学和神经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DNF/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多发性抽动症 神经炎症 纹状体 BDNF/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