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蒙古民族文化心理对蒙古族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佟斯琴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9-101,共3页
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人生态度、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对该民族文学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影响。蒙古族英雄主义、拿来主义等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对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对五... 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人生态度、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对该民族文学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影响。蒙古族英雄主义、拿来主义等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对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对五畜的热爱,使蒙古族文学具备了以五畜为文学素材的独特风格;诗性思维与音乐思维,是蒙古族文学以韵文形式作为民间文学的主形式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文学 英雄主义 拿来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学生汉语偏误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包双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4-86,共3页
本文拟从中介语理论出发,对蒙古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产生的偏误现象进行分析,探求偏误产生的原因,寻求减少偏误现象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 蒙古国学生 学习汉语 偏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萨满教对蒙古社会的影响及其衰落原因 被引量:2
3
作者 呼和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2-43,共2页
要深刻认识一个民族,探寻该民族早期的文化根源是必不可少的,而研究这个民族曾经信仰的宗教则是探寻其文化根源的重要途径。蒙古族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曾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对该民族原始宗教发展的研究,可作为探寻蒙古族早期文化、乃至... 要深刻认识一个民族,探寻该民族早期的文化根源是必不可少的,而研究这个民族曾经信仰的宗教则是探寻其文化根源的重要途径。蒙古族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曾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对该民族原始宗教发展的研究,可作为探寻蒙古族早期文化、乃至探索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原始宗教 萨满教 蒙古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子故事《羌胡传》对《蒙古秘史》情节的趋同性传承
4
作者 席凤玲 陈永春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36-40,共5页
文学的发展是一条历史长河,在它发展的下一阶层上,总是传承着上一阶层的源流,并且同时又接受着各种文学潮流的影响。本子故事《羌胡传》在故事的敘述中,与《蒙古秘史》的情节趋同,表现出蒙古族口头传统对书面文学的传承特色。
关键词 《羌胡传》 趋同性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中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红梅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2期6-9,共4页
汉语教学要为培养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应该包括正确的职业观、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以及正确认识汉语教学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汉语教学工作... 汉语教学要为培养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应该包括正确的职业观、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以及正确认识汉语教学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汉语教学工作以及正确认识汉语教学与本民族语言教学的关系和汉语教学的思想教育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汉语教师 思想道德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杂剧中的少数民族因素
6
作者 高红梅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0-22,共3页
元杂剧 ,由于时代的影响含有很多少数民族因素。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 ,作品的题材、人物形象及音乐和语词的运用等方面。元杂剧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 元杂剧 少数民族因素 民族特色 元代 艺术形式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萨满“过关”仪式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4
7
作者 乌仁其其格 陈永春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0-25,共6页
科尔沁蒙古萨满"过关"仪式是蒙古萨满承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对参加"过关"仪式者进行法术检验,确认其萨满身份和强化其法力的一种民间宗教仪式。对"过关"仪式的田野考察,描述了该仪式的基本程... 科尔沁蒙古萨满"过关"仪式是蒙古萨满承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对参加"过关"仪式者进行法术检验,确认其萨满身份和强化其法力的一种民间宗教仪式。对"过关"仪式的田野考察,描述了该仪式的基本程序及过程、并对入巫仪式中的人物角色、入巫过程的构成要素和功能等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仪式现象 科尔沁萨满 过关仪式 田野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萨满神歌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永春 阿如那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1-46,共6页
科尔沁萨满神歌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结合歌舞形式,在萨满教祭礼仪式中,对神灵唱诵的具有固定程式的传统诗歌。神歌作为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具有结构程式化和语言韵律化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科尔沁 萨满神歌 艺术特征 程式化 韵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过的曾经 彼岸的寻求——张爱玲与安妮宝贝作品比较分析
9
作者 阿如那 计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8-129,共2页
20世纪30年代与9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两位思想与风格都有相似之处的女性作家:张爱玲和安妮宝贝。这两位女作家都以同样的女性视角来感知人生和社会,在她们的笔下,都写出了新旧交融的世界中女性生活的残缺和女性在伤痕累累中不断寻求自我... 20世纪30年代与9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两位思想与风格都有相似之处的女性作家:张爱玲和安妮宝贝。这两位女作家都以同样的女性视角来感知人生和社会,在她们的笔下,都写出了新旧交融的世界中女性生活的残缺和女性在伤痕累累中不断寻求自我的过程。她们所使用的意象和隐喻也同样地奇特而苍凉,精致的文字中透露出灰黑的清冷与阴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安妮宝贝 思想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约翰·斯坦贝克笔下的生态主义女性形象
10
作者 李彩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Z期39-40,共2页
约翰·斯坦贝克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影响力巨大的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极具同情心的文字于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文学作品的成就曾对西部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斯坦贝克的作品大多以当时的时代特征为背景... 约翰·斯坦贝克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影响力巨大的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极具同情心的文字于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文学作品的成就曾对西部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斯坦贝克的作品大多以当时的时代特征为背景来反映社会现实,他一生都在进行创作,其作品在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目前国内外对于斯坦贝克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以其作品的美学角度为主,而对于其作品中的生态主义女性形象的研究明显要少于对其艺术性的研究,故本文试图通过对斯坦贝克作品的重新解读来探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态主义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生态主义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青史演义》中汉化的理想人物形象
11
作者 秋喜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2-26,共5页
《青史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不仅是蒙古族历史真人 ,而且是经作家汉文化过滤后豁然而立的理想人物形象。作者除了本民族文化的审美把握之外 ,用儒家理想人格及参照汉族文学的人物形象 。
关键词 《青史演义》 理想人物 蒙古族 人物形象 儒家理想人格 汉族文学 蒙汉文化 成吉思汗 毛浩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教学中的创造与实践训练
12
作者 陈永春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9-81,共3页
写作教学不是单一的理论讲授 ,而是一门强调写作主体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综合能力训练课。其写作训练途径有二 :一是与阅读联结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与生活联结 ,促进生命写作的实践性。通过具体可感的写作教学训练提高学生... 写作教学不是单一的理论讲授 ,而是一门强调写作主体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综合能力训练课。其写作训练途径有二 :一是与阅读联结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与生活联结 ,促进生命写作的实践性。通过具体可感的写作教学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让他们确实体会到写作是一种创造、一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写作教学 写作训练 实践教学 创造性思维 阅读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校图书馆、资料室与实现校内文献资源共享 被引量:2
13
作者 欧仁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5-106,共2页
近年来,国内外书刊不断涨价,文献量激增,这与有限的图书经费形成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探索加强文献合理布局、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图书情报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充分利... 近年来,国内外书刊不断涨价,文献量激增,这与有限的图书经费形成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探索加强文献合理布局、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图书情报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充分利用校内馆藏文献,实行资源互补,从而达到实现校内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资料室 资源互补 文献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元杂剧中北方游牧文化对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
14
作者 欧仁 谢秀云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9-102,共4页
元杂剧作为元代文学的象征,是在多元文化中生成并繁盛的。因此,北方游牧文化对元代文化的影响,无疑也在元杂剧中留下了游牧文化的痕迹。北方游牧文化的渗入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的冲击和影响,表现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形态对儒家传... 元杂剧作为元代文学的象征,是在多元文化中生成并繁盛的。因此,北方游牧文化对元代文化的影响,无疑也在元杂剧中留下了游牧文化的痕迹。北方游牧文化的渗入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的冲击和影响,表现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形态对儒家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以及游牧民族的主观意识对儒家传统"礼"的影响。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至今天,是多民族文化不断冲突与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北方游牧文化 儒家传统伦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殇妖传》的历史叙事艺术
15
作者 雷沙其拉 陈永春 《艺术科技》 2015年第8期3 7-,7,共2页
历史与文学的结合成就了古典小说中的历史叙事的艺术性。蒙古族本子故事《殇妖传》中的故事内容及叙事背景都具有历史性。对历史故事的叙事艺术上表现出显明的虚实结合的特征。这种虚实结合的叙事特征具体体现在作品中的地名、职官、人... 历史与文学的结合成就了古典小说中的历史叙事的艺术性。蒙古族本子故事《殇妖传》中的故事内容及叙事背景都具有历史性。对历史故事的叙事艺术上表现出显明的虚实结合的特征。这种虚实结合的叙事特征具体体现在作品中的地名、职官、人物形象设置上,形成了蒙古本子故事借鉴与创新的叙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殇妖传》 叙事艺术 虚实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谁解易安“愁”——李清照词《声声慢》之“弦泉幽咽”意境赏析
16
作者 武秋丽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1-22,27,共3页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 ,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 ,以手中的笔来诉“愁” ,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 ,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外 ,满纸绕“愁” ,写...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 ,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 ,以手中的笔来诉“愁” ,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 ,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外 ,满纸绕“愁” ,写“愁”而不言“愁” ,其中蕴涵着的是“悲” ,是“怨” ,是“愤” ,是“恨” ,谁又能解其中味 ?意境不仅富于意味 ,而且让人咀嚼不尽 ,意蕴尤深 ,在更深层意义上表现了“弦泉幽咽”的意境之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 词鉴赏 意境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