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东草原典型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
1
作者 德力格尔 赵宇 李媛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剖析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修复需求,形成并开展了集“边坡重塑、采排复一体化、固土保水、植被护坡与景观重建、效果监测”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剖析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生态修复的修复需求,形成并开展了集“边坡重塑、采排复一体化、固土保水、植被护坡与景观重建、效果监测”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同时,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跟踪监测了2019—2023年间技术集成体系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坡面重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区有显著提升(P<0.05),且逐年向周边原生草原土壤值接近;(2)各坡面平均植被覆盖率由2019年的30.44%,上升至2023年的95.02%,植物多样性平均较对照区有明显的提升;(3)2023年坡面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得到了恢复(含水量值12.65%),显著高于对照区的6.3%(P<0.05),但显著低于周边原生草原土壤的33.3%(P<0.05).集成化生态修复理念能够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可为高寒草原典型露天矿排土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提供本土化、系统化、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东高寒草原 露天煤矿排土场 高陡边坡 生态修复技术集成 绿色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山韭种子萌发的影响
2
作者 德力格尔 刘泽宇 +7 位作者 杨旭 张洋 杨伊菲 赵宇 刘永杰 李苗苗 赵勇 李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干旱环境下山韭种子的萌发情况,了解其对干旱环境的抵抗能力。[方法]采集山韭种子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PEG-6000浓度模拟干旱胁迫对山韭种子萌发的影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度、胚根长度和活力指数。... [目的]探究干旱环境下山韭种子的萌发情况,了解其对干旱环境的抵抗能力。[方法]采集山韭种子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PEG-6000浓度模拟干旱胁迫对山韭种子萌发的影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度、胚根长度和活力指数。[结果]随着PEG-6000浓度升高,山韭种子初始萌发到达到50%的时间增长;发芽率PEG浓度10%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随着PEG浓度升高,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降低,但轻度干旱PEG浓度10%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EG浓度15%、20%则抑制种子萌发,浓度20%种子萌发停滞;胚根长度随着干旱胁迫增加表现为低促高抑,在PEG-6000浓度10%时达到最长。[结论]野山韭种子对PEG 10%浓度干旱胁迫具有一定抗性,但高浓度下野山韭种子萌发会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山韭 种子萌发 PEG-6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型配置对青贮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体冠层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毛海龙 邰继承 +3 位作者 杨恒山 张玉芹 张瑞富 王真真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42,共13页
以玉米金岭17和大豆东豆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米豆间距设50、60、70 cm三个水平、行比配置设2∶2、2∶4、4∶4、4∶6四个水平,研究不同带型配置对以青贮利用为目的的米豆复合种植体相邻行的冠层特性、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 以玉米金岭17和大豆东豆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米豆间距设50、60、70 cm三个水平、行比配置设2∶2、2∶4、4∶4、4∶6四个水平,研究不同带型配置对以青贮利用为目的的米豆复合种植体相邻行的冠层特性、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 cm米豆间距和4∶4行比配置可改善米豆复合种植体的地上部冠层光合环境,共同影响光能的分布利用,进而促进米豆复合种植体相邻行玉米的光合物质积累,有利于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的提高,促进冠层叶片光合能力的增加,进而增加玉米生物产量。在整体带型配置中,大豆生物量随着米豆间距及行数的增加而提高,在60 cm米豆间距、4∶4行比配置模式下玉米生物产量最高,大豆生物产量虽略低,但在该带型配置下米豆复合体生物产量及单位面积粗蛋白质产出量最高。综上所述,60 cm米豆间距、4∶4行比配置模式可推荐为西辽河平原灌区以青贮利用为目的较为适宜的米豆复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用玉米 大豆 带型配置 冠层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植食性盲蝽与寄主植物种间互作网络分析
4
作者 郭艳奇 石凯 +3 位作者 兴安 黄保祥 令玉 李媛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0-780,I0001,I0002,共13页
为了解植食性盲蝽与其取食的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于2019年7月至9月在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天然草地进行调查,明确当地植食性盲蝽及其寄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构建并分析两者互作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地分布有15属40种植食... 为了解植食性盲蝽与其取食的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于2019年7月至9月在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天然草地进行调查,明确当地植食性盲蝽及其寄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构建并分析两者互作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地分布有15属40种植食性盲蝽和22科50属61种植物;构建了32种植食性盲蝽与22种寄主植物的互作网络,分析发现该网络呈现低嵌套高模块化结构(连接度为0.20,不对称度为0.58,嵌套性为39.01,模块度为0.49);植食性盲蝽和寄主植物的物种度均呈右偏态分布,两者主要由泛化物种构成;确定西伯利亚草盲蝽为该网络的关键物种。深入分析植食性盲蝽与寄主植物间互作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植食性盲蝽物种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通过监测盲蝽关键物种的发生情况,对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盲蝽 寄主植物 种间互作网络 关键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播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在西辽河平原灌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5
作者 刘泽宇 刘欢 +4 位作者 张玉霞 张庆昕 王振国 崔凤娟 王显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试验旨在评价夏播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在西辽河平原灌区的生产性能。为筛选适宜西辽河平原灌区种植的饲用甜高粱品种,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5个饲用甜高粱(Sorghum saccharatum Moench)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利用相... 试验旨在评价夏播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在西辽河平原灌区的生产性能。为筛选适宜西辽河平原灌区种植的饲用甜高粱品种,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5个饲用甜高粱(Sorghum saccharatum Moench)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利用相关性、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5个饲用甜高粱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辽甜1号的茎粗、叶面积、鲜草产量显著高于晋牧1号、晋牧4号和通甜1号(P<0.05),与北甜C4差异不显著(P>0.05)。北甜C4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辽甜1号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北甜C4 (P<0.05),北甜C4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14.54%(P<0.05),晋牧1号、晋牧4号和辽甜1号的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通甜1号和北甜C4 (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鲜草产量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将株高、茎粗等1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96.95%,基于主成分分析对参试品种进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辽甜1号>北甜C4>通甜1号>晋牧4号>晋牧1号。研究表明,辽甜1号具有较高的饲草产量和饲草品质,适宜在西辽河平原灌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甜高粱 品种筛选 生产性能 隶属函数 西辽河平原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时期对科尔沁沙地冬黑麦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隋可 刘泽宇 +4 位作者 张玉霞 王显国 张庆昕 王振国 崔凤娟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科尔沁沙地冬黑麦的适宜收获时期。以“白基1号”为试验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9月17日播种,翌年5月15日开始,每隔5 d刈割一期,测定不同收获时期冬黑麦饲草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显示,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株高呈上升趋势,... 试验旨在探究科尔沁沙地冬黑麦的适宜收获时期。以“白基1号”为试验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9月17日播种,翌年5月15日开始,每隔5 d刈割一期,测定不同收获时期冬黑麦饲草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显示,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株高呈上升趋势,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对饲喂价值总体呈降低趋势,在开花初期后出现波动,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呈先升高再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鲜草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抽穗期最高,2024年抽穗期刈割的冬黑麦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时期(P<0.05)。干草产量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乳熟期刈割的冬黑麦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除灌浆初期外的其他刈割时期(P<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冬黑麦适宜刈割时期的顺序依次为抽穗期>乳熟期>开花期>开花后期>灌浆初期>开花初期>抽穗初期>孕穗期。研究表明,在科尔沁沙地,冬黑麦饲草的适宜收获时期是抽穗期,其次是乳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黑麦 刈割时期 饲草产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中作物和土壤养分利用及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思宇 高凯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68-72,共5页
间作是作物种植模式之一,能够通过改善作物、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进而改变作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本文从间作对作物、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间作中植物和土壤养分利用及化学计量特征。间作对作物养分含量及化学... 间作是作物种植模式之一,能够通过改善作物、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进而改变作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本文从间作对作物、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间作中植物和土壤养分利用及化学计量特征。间作对作物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主要包括间作中作物养分利用情况、间作的养分竞争与协同效应以及间作作物的化学计量特征;该种植方式促进作物吸收碳、氮和磷等养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影响作物的干物质积累量与生物产量;种间竞争和协同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速度,并影响植物器官间的生物量分配,通过不同作物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作物碳氮比和氮磷比等化学计量特征。间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面,该种植模式较单播、连作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主要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发挥其作用;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影响土壤的碳化能力以及土壤氮和磷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本文为进一步优化间作系统和提高间作养分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添加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生物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8
作者 刘晓阳 赵力兴 +3 位作者 朱铁霞 王志鹏 梁晓宇 高凯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9,共10页
通过对不同施磷深度和施磷水平条件下紫花苜蓿生物量及各器官碳(C)、氮(N)、磷(P)含量测定,探讨磷添加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生物量及其各个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为在科尔沁沙地实施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紫花... 通过对不同施磷深度和施磷水平条件下紫花苜蓿生物量及各器官碳(C)、氮(N)、磷(P)含量测定,探讨磷添加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生物量及其各个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为在科尔沁沙地实施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在S15P320处理下达到最大,为537.00 g/m^(2);紫花苜蓿茎、叶、根碳含量分别在S5P240、S10P320、S10P160处理下最高,氮含量分别在S5P160、S20P160、S10P320处理下最高,磷含量分别在S5P240、S10P320、S10P320处理下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秆氮含量与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与氮磷比呈显著正相关,茎秆磷含量与碳磷比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氮含量与氮磷比呈显著正相关,与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叶片磷含量与碳磷比、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隶属函数分析表明,S10P320处理对紫花苜蓿总生物量和元素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添加 紫花苜蓿 生物量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针式喷灌下减氮对饲用燕麦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9
作者 梁品航 范立钊 +4 位作者 张运龙 刘泽宇 王显国 徐明亮 卡地尔·亚库甫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探究指针式喷灌下减氮对科尔沁沙地饲用燕麦(Avena sativa)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本试验以‘领袖2号’燕麦为供试材料,设置60%N(216 kg·ha^(-1))、80%N(288 kg·ha^(-1))、100%N(360 kg·ha^(-1))共3个氮素水平,测定株... 为探究指针式喷灌下减氮对科尔沁沙地饲用燕麦(Avena sativa)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本试验以‘领袖2号’燕麦为供试材料,设置60%N(216 kg·ha^(-1))、80%N(288 kg·ha^(-1))、100%N(360 kg·ha^(-1))共3个氮素水平,测定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上氮素含量和土壤无机氮,计算氮素吸收量和氮盈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饲用燕麦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拔节期,60%N燕麦株高最低(P<0.05);在燕麦抽穗期、灌浆期与成熟期,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呈降低趋势。80%N和100%N的燕麦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60%N处理(P<0.05),且80%N和100%N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减氮20%可稳定燕麦干草产量。在0~20 cm和60~80 cm土层,100%N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高于60%N(P<0.05);100%N处理氮盈余量显著高于80%N和60%N。因此,科尔沁沙地饲用燕麦最佳施氮量为288 kg·ha^(-1)(80%N)。该研究可为燕麦生物量提升及氮素营养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指针式喷灌 产量 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科尔沁沙地苜蓿碳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高启凡 刘泽宇 +3 位作者 张庆昕 张玉霞 张运龙 王显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5-21,共7页
为促进苜蓿高产优质栽培,以苜蓿品种“骑士T”为试验材料,设置N0(0 kg·hm^(-2))、N1(37.5 kg·hm^(-2))、N2(52.5 kg·hm^(-2))和N3(75.0 kg·hm^(-2))4个施氮处理,探究科尔沁沙地苜蓿碳氮代谢与干物质产量相关性及其... 为促进苜蓿高产优质栽培,以苜蓿品种“骑士T”为试验材料,设置N0(0 kg·hm^(-2))、N1(37.5 kg·hm^(-2))、N2(52.5 kg·hm^(-2))和N3(75.0 kg·hm^(-2))4个施氮处理,探究科尔沁沙地苜蓿碳氮代谢与干物质产量相关性及其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氮肥对苜蓿碳氮代谢产物及相关酶的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干物质产量和蛋白质产量,52.5 kg·hm^(-2)施氮量效果最佳。与不施氮肥相比,不同施氮量下干物质产量分别提高了30.82%~45.17%(第一茬)、7.43%~27.93%(第二茬)、18.49%~39.36%(第三茬);干物质产量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氨酸转氨酶(GPT)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产量与可溶性蛋白(SP)和游离氨基酸(A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S和SPS呈极显著正相关;NR与SP、SPS和SS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适宜氮肥用量能够调节紫花苜蓿生产中碳氮代谢酶活性,提高碳氮代谢强度,进而增加紫花苜蓿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苜蓿 干物质产量 碳氮代谢 蛋白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水浸提液对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王恩鹏 马金宝 +3 位作者 周立业 王鹏 包金连 王竹天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0,共7页
为探究羊草对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的影响,采用培养皿法和盆栽法研究羊草水浸提液对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茎叶、根水浸提液均抑制了长刺蒺藜草种子的萌发,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仅1... 为探究羊草对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的影响,采用培养皿法和盆栽法研究羊草水浸提液对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茎叶、根水浸提液均抑制了长刺蒺藜草种子的萌发,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仅100 g/L羊草茎叶水浸提液对长刺蒺藜草幼苗的叶面积产生显著影响(P<0.05);长刺蒺藜草幼苗丙二醛、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50 g/L、100 g/L处理除外)、脯氨酸随着羊草茎叶水浸提液浓度增加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随着根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长刺蒺藜草幼苗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50 g/L处理除外)、超氧化物歧化酶(12.5 g/L处理除外)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根水浸提液处理下长刺蒺藜草幼苗丙二醛、脯氨酸在100 g/L时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51.6%、143.1%,降低了27.7%。本研究为羊草替代控制长刺蒺藜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刺蒺藜草 羊草 入侵植物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冬黑麦饲草复种早熟大豆的品种适应性
12
作者 项锴锋 张玉霞 +3 位作者 张庆昕 王振国 崔凤娟 刘庭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5-19,共5页
为筛选适宜科尔沁沙地冬黑麦饲草收获后复种的早熟大豆品种,选择内豆4号、蒙豆5号、蒙豆11等11个早熟大豆品种,于冬黑麦饲草收获之后进行复种,大豆收获后测定其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表明,蒙豆180的株高最高,为61.53 cm,蒙豆160和蒙... 为筛选适宜科尔沁沙地冬黑麦饲草收获后复种的早熟大豆品种,选择内豆4号、蒙豆5号、蒙豆11等11个早熟大豆品种,于冬黑麦饲草收获之后进行复种,大豆收获后测定其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表明,蒙豆180的株高最高,为61.53 cm,蒙豆160和蒙豆170的茎粗分别为0.30 cm和0.31 cm,东农36的单株荚数最多为55个,蒙豆11的单株粒数最多,为137粒,黑河49百粒重最大,为21.9 g,产量则是蒙豆281最高,为2911.41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早熟大豆产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早熟大豆的生产性能排序为蒙豆281(0.89)>蒙豆170(0.75)>黑河49(0.74)>蒙豆160(0.72)>蒙豆343(0.64)>内豆4号(0.61)>蒙豆11(0.58)>东农36(0.57)>蒙豆5号(0.35)>蒙豆180(0.24)>蒙豆46(0.22)。建议在科尔沁沙地冬黑麦饲草收获之后种植蒙豆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冬黑麦饲草 早熟大豆 复种 隶属函数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及浸种时间对冠芒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13
作者 刘松喆 陈翔 +1 位作者 张健 高凯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4期163-165,共3页
为提高冠芒草种子产量、促进冠芒草种子的萌发,该研究探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及浸种时间对冠芒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浸种可以显著提高冠芒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浸种浓度为C5、浸种时间为48 h时,冠芒草种... 为提高冠芒草种子产量、促进冠芒草种子的萌发,该研究探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及浸种时间对冠芒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浸种可以显著提高冠芒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浸种浓度为C5、浸种时间为48 h时,冠芒草种子的发芽率最低;浸种浓度为C3、浸种时间为72 h时,冠芒草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浸种浓度为C5,浸种时间为48 h时,冠芒草种子的发芽势最低;浸种浓度为C3、浸种时间为72 h时,冠芒草种子的发芽势最高。浸种浓度为C5、浸种时间为48 h时,冠芒草种子的发芽指数最低;浸种浓度为C3、浸种时间为72 h时,冠芒草种子的发芽指数最高。浸种浓度为30 mg/L时,冠芒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84.44%、66.11%、3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芒草 赤霉素 浸种时间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科尔沁沙地刺萼龙葵适宜生长区预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齐开源 王雪丽 +4 位作者 苏雅乐 罗亚勇 孙忠林 熊梅 周立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9-1287,共9页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在科尔沁沙地的适生区分布,利用刺萼龙葵的记录点和19个环境变量,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相结合对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刺萼龙葵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其适生区,并...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在科尔沁沙地的适生区分布,利用刺萼龙葵的记录点和19个环境变量,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相结合对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刺萼龙葵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其适生区,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在特性曲线下的面积值(AUC)分别为0.849和0.950,预测结果较为准确。结果表明,气象因子中最暖月高温、最冷季平均温度、最干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日均温是影响刺萼龙葵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刺萼龙葵在科尔沁沙地的高适生区约占3.9万km^(2),主要集中分布于科尔沁沙地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环境变量 适生区预测 刺萼龙葵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年限对苜蓿产量和品质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泽宇 张运龙 +3 位作者 王显国 孙洪仁 张玉霞 单新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00,共11页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年限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氮肥施用量和最适宜种植年限,以中国为研究区域,通过检索文献收集整理田间数据,将数据按照氮肥添加量(不施氮;0<施氮量≤50 kg/hm^(2),低氮;50<...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年限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氮肥施用量和最适宜种植年限,以中国为研究区域,通过检索文献收集整理田间数据,将数据按照氮肥添加量(不施氮;0<施氮量≤50 kg/hm^(2),低氮;50<施氮量≤100 kg/hm^(2),中氮;施氮量>100 kg/hm^(2),高氮)和种植年限(1年、2年、3年和3~5年)进行分组,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系统研究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年限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粗脂肪、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苜蓿产量和品质指数提高效应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中氮水平下产量和品质指数提高效应均最高;施氮显著影响苜蓿品质指标(中性洗涤纤维除外);与低氮和高氮相比,中氮下苜蓿粗蛋白含量提高效应最高、酸性洗涤纤维降低效应最高(P<0.05)。随种植年限延长,苜蓿产量提高效应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种植3年苜蓿产量提高效应最高。综上所述,从区域尺度上来看,为获得高产优质的苜蓿,建议最佳氮肥施用量为50~100 kg/hm^(2),最适宜种植年限为3年。在实际生产中,应基于生产目标,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土壤特性和苜蓿品种等实际情况,确定适宜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苜蓿 氮肥 种植年限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寒系数对“WL”系列苜蓿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泽宇 袁梓桐 +5 位作者 隋可 张玉霞 刘庭玉 单新河 张智勇 王显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92-2598,共7页
为了阐明科尔沁沙地不同秋眠级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抗寒性与抗寒生理特性的关系,选取12个不同秋眠级的“WL”系列苜蓿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科尔沁沙地种植,封冻前取苜蓿越冬器官(苜蓿根系),模拟4℃(CK)... 为了阐明科尔沁沙地不同秋眠级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抗寒性与抗寒生理特性的关系,选取12个不同秋眠级的“WL”系列苜蓿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科尔沁沙地种植,封冻前取苜蓿越冬器官(苜蓿根系),模拟4℃(CK)和-20℃低温胁迫处理,测定苜蓿根颈的抗氧化特性和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利用抗寒系数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其抗寒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秋眠级与过氧化物酶的抗寒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丙二醛和淀粉的抗寒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聚类分析可将12个苜蓿品种分为3组,第1组‘WL168HQ’秋眠型品种;第2组为‘WL329HQ’‘WL319HQ’‘WL298HQ’秋眠型和‘WL349HQ’半秋眠型品种,第3组则是其他半秋眠型品种。(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单一指标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0.20%。(4)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WL168HQ’苜蓿品种最适宜科尔沁沙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秋眠级 抗寒系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混播比例对麦豆混播草地饲草产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泽宇 刘罡 +5 位作者 张玉霞 王显国 王振国 崔凤娟 张庆昕 刘庭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7,共9页
为研究适宜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的麦豆混播草地氮肥用量和混播比例,设置0(N0)、70(N70)、140(N140)、210(N210)kg·hm^(-2)共4个氮肥施用水平,100∶0(W0)、80∶20(W20)、70∶30(W30)、60∶40(W40)、50∶50(W50)、0∶100(W100)共6个燕... 为研究适宜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的麦豆混播草地氮肥用量和混播比例,设置0(N0)、70(N70)、140(N140)、210(N210)kg·hm^(-2)共4个氮肥施用水平,100∶0(W0)、80∶20(W20)、70∶30(W30)、60∶40(W40)、50∶50(W50)、0∶100(W100)共6个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处理,进行田间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氮肥用量和混播比例及其交互作用对麦豆混播草地产量和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燕麦、饲用豌豆和麦豆总产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210处理较其他施氮处理麦豆鲜草总产量提高24.33%~48.24%,干草总产量提高56.91%~111.16%;随饲用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燕麦鲜草产量呈降低趋势,饲用豌豆的鲜草和干草产量呈增加趋势,麦豆总产量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W40处理麦豆饲草产量最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29.79 t·hm^(-2)和9.06 t·hm^(-2);N210W40处理下,麦豆混播草地产量最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34.4 t·hm^(-2)和10.53 t·hm^(-2),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1.42%~89.32%和0.38%~255.74%。不同混播比例下土地当量比>1,其中W40处理土地当量比最高(1.19);麦豆混播草地中燕麦的相对产量高于饲用豌豆,燕麦的侵略强度高于0。综上,建议在科尔沁沙地采用60∶40麦豆混播比例配合210 kg·hm^(-2)氮肥用量进行麦豆混播草地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豆混播草地 氮肥 混播比例 产量 种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水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佳文 许明贺 +3 位作者 周立业 高凯 孙忠林 熊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48-2556,共9页
为探究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的入侵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Zucc.)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ex Bunge)Tzvelev)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本试验采用培养皿法研究少花蒺藜草各部位... 为探究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的入侵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Zucc.)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ex Bunge)Tzvelev)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本试验采用培养皿法研究少花蒺藜草各部位(凋落物、种子、根、茎、叶)不同浓度水浸提液(1.25%,2.50%,5.00%,10.00%)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的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化感作用不同,1.25%种子水浸提液与10.00%种子、凋落物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中1.25%种子水浸提液作用最强,综合化感效应指数为0.05,其他部位各浓度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少花蒺藜草各部位水浸提液对野大豆种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10.00%叶水浸提液完全抑制了野大豆种子萌发;10.00%种子水浸提液对羊草种子抑制作用最强,综合化感效应指数为-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少花蒺藜草 牧草 化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施用量对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生物量累积和磷素吸收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单新河 张运龙 +2 位作者 王显国 刘泽宇 孙洪仁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1,共9页
为探究磷肥施用量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物量累积和磷素吸收规律的影响,选取‘骑士T’苜蓿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施磷梯度,磷肥用量分别为0 kg/hm^(2)(P0)、81 kg/hm^(2)(P1)、162 kg/hm^(2)(P2)和243 kg/hm^(2)(P3)... 为探究磷肥施用量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物量累积和磷素吸收规律的影响,选取‘骑士T’苜蓿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施磷梯度,磷肥用量分别为0 kg/hm^(2)(P0)、81 kg/hm^(2)(P1)、162 kg/hm^(2)(P2)和243 kg/hm^(2)(P3),测定苜蓿全生育时期株高、地上生物量和磷素浓度,并计算磷素吸收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苜蓿初花期到盛花期,与不施磷相比,P2和P3处理下株高显著增高(P<0.05),增幅为13.03%~18.64%。2)苜蓿现蕾期到盛花期,P2处理较P0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34.08%、50.21%和63.25%;苜蓿盛花期,与不施磷相比,P2和P3处理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增幅为63.25%和54.21%,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施磷处理下生物量的磷肥有效性均在盛花期时最高。3)苜蓿分枝前期到孕蕾期,磷素浓度和磷素吸收量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不断增大,且各磷肥处理下苜蓿磷素吸收量的磷肥有效性均在孕蕾期时最高;苜蓿盛花期磷素吸收量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2处理是拐点。4)随施磷量增加,苜蓿各生育时期磷素利用率和磷素偏生产力均降低。综上所述,在科尔沁沙地,与施磷量81 kg/hm^(2)和243 kg/hm^(2)相比,162 kg/hm^(2)是该地区苜蓿建植适宜施磷量,且孕蕾期和盛花期是磷肥施用关键时期。该研究可为苜蓿生产力提升及磷素营养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磷量 苜蓿 生物量累积 养分吸收量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泽宇 隋可 +5 位作者 单新河 高启凡 张玉霞 张运龙 孙铁男 王显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73-3979,共7页
为揭示减施氮肥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骑士T’为材料,设置N_(0)(0 kg·hm^(-2)),N_(1)(37.5 kg·hm^(-2)),N_(2)(52.5 kg·hm^(-2))和N 3(75 kg·hm^(-2))共4个施... 为揭示减施氮肥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骑士T’为材料,设置N_(0)(0 kg·hm^(-2)),N_(1)(37.5 kg·hm^(-2)),N_(2)(52.5 kg·hm^(-2))和N 3(75 kg·hm^(-2))共4个施氮处理,研究了苜蓿光合特性、产量及生长特性对氮肥施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N_(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最高,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concentration,Ci)最低,均与N_(0)处理差异显著(P<0.05);施氮处理的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和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则显著高于N_(0)处理(P<0.05)。(2)施氮未显著影响苜蓿株高(Plant height,PH),N_(2)处理的苜蓿茎粗(Stem thick,ST)、单株重(Plant weight,PW)和叶重(Leaf weight,LW)最高(P<0.05)。(3)随施氮量的增加苜蓿干草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_(2)处理下差异显著(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Pn、PW和ST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WUE和LW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建议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的施氮量可以减施至5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紫花苜蓿 氮肥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