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那达慕文化的经济贸易功能 被引量:6
1
作者 白红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107,共3页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因其传统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社会功能,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那达慕已经发展成为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提高。但那达慕的可持续开...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因其传统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社会功能,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那达慕已经发展成为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提高。但那达慕的可持续开发必须以文化传统内涵的挖掘为根,以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那达慕 民俗文化 文化旅游 经济贸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大学生财政资助政策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额尔敦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05,共5页
海峡两岸虽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迥异,但长期以来受同一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制度,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财政资助政策的内容及其形式等方面具有极度的相似性。当然,因实施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原因,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大学生... 海峡两岸虽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迥异,但长期以来受同一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制度,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财政资助政策的内容及其形式等方面具有极度的相似性。当然,因实施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原因,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大学生财政资助政策在实施的目的、内容和优惠对象等方面表现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少数民族大学生 财政资助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和谐发展的民族认同及其教育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立军 曲铁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笔者追溯了民族认同的源起,详细解析了"民族"、"认同"、"民族认同"的概念,提出了认同过程的逻辑假设,即从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到中华民族整体认同,阐述了民族认同的条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素,探讨了... 笔者追溯了民族认同的源起,详细解析了"民族"、"认同"、"民族认同"的概念,提出了认同过程的逻辑假设,即从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到中华民族整体认同,阐述了民族认同的条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素,探讨了民族认同及其教育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这对当前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民族认同 社会和谐 多元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神经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从“实验室”到“教室”的学习科学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永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77,共7页
心理、脑与教育的整合研究,已经在教育研究者与行为研究者、认知科学研究者、神经生物学研究者、心理科学研究者之间建立了永久性连接,这些学科的繁荣以及这些研究领域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交流,促进了我们对学习科学的更深层次理解,形成了... 心理、脑与教育的整合研究,已经在教育研究者与行为研究者、认知科学研究者、神经生物学研究者、心理科学研究者之间建立了永久性连接,这些学科的繁荣以及这些研究领域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交流,促进了我们对学习科学的更深层次理解,形成了一个神经科学取向的教育学研究领域,即教育神经科学。教育神经科学被誉为是从"教室"中走出的神经科学,它通过神经科学的技术和研究方法,研究来自教学实践中的学习问题。然而,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与神经科学的整合并不十分顺利,神经科学的知识往往被教育实践者错误解读,并形成"神经神话"。神经科学研究者与教学实践者之间的沟通障碍,导致神经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者之间的"数字鸿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改变。但是,通过加强神经科学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的双向交流,能推动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促进教育神经科学对教育实践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神经科学 实验室 教室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60年回眸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立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经历了以下六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初始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文革"时期的受挫阶段,历史转折时期的恢复阶段,全面改革时期的发展阶段,当前社会"深刻变革&qu...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经历了以下六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初始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文革"时期的受挫阶段,历史转折时期的恢复阶段,全面改革时期的发展阶段,当前社会"深刻变革"时期的振兴阶段。追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60年历史,从少数民族升学照顾政策到双语教学,从优惠政策的制定到特殊政策的实施,都凸显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等教育 民族教育政策 6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民族文化传承成为现实——读金志远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6
作者 阿荣 王风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业已成为民族成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然而,在相关的教育研究包括教育人类学和民族教育研究中,却过多地重视家庭教育和礼...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业已成为民族成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然而,在相关的教育研究包括教育人类学和民族教育研究中,却过多地重视家庭教育和礼会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视了学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民族文化传承 民族传统文化 教育研究 保护和传承 教育人类学 改革开放 家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加民族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比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额尔敦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68,共7页
中国和加拿大都是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由于两国政治历史和经济及其文化教育制度等原因,中加民族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在实施的背景和目的及其内容等方面有不同,但在民族高等教育制度,尤其是民族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的... 中国和加拿大都是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由于两国政治历史和经济及其文化教育制度等原因,中加民族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在实施的背景和目的及其内容等方面有不同,但在民族高等教育制度,尤其是民族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的目的及其具体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亦有其共性。在新时代视域下,基于理性视角审视,法律化和分层分类对待是两国民族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的完善与发展的趋势,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高等教育 民族高等教育 财政资助政策 异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语词汇加工中的词频效应
8
作者 张璐 江雨涵 王敬欣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43,共7页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通过控制蒙古语整词和词根词频考察词汇加工特点。实验1以蒙古语整词词频为自变量,验证了蒙古语词汇识别过程中的基础词频效应。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采用2(整词词频:高频、低频)×2(词根词频:高频、低频)两因素...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通过控制蒙古语整词和词根词频考察词汇加工特点。实验1以蒙古语整词词频为自变量,验证了蒙古语词汇识别过程中的基础词频效应。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采用2(整词词频:高频、低频)×2(词根词频:高频、低频)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发现整词高频条件下词根词频效应消失,整词低频条件下词根词频效应反转,且词根词频影响词汇加工的时间进程。研究结果首次探明蒙古语词汇加工过程更加符合双通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语 词频效应 双通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神经质人格、手机网络服务偏好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 被引量:25
9
作者 姜永志 李笑燃 +3 位作者 白晓丽 阿拉坦巴根 王海霞 刘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55,共9页
采用问卷法,以1488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大学生神经质人格、手机网络服务使用偏好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手机网络服务的偏好依次是:信息服务、娱乐服务、社交服务和交易服务;(2)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手机... 采用问卷法,以1488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大学生神经质人格、手机网络服务使用偏好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手机网络服务的偏好依次是:信息服务、娱乐服务、社交服务和交易服务;(2)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手机网络服务偏好和手机网络过度使用有显著正相关,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有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对手机网络过度使用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4)神经质人格通过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手机网络过度使用,信息服务和娱乐服务在二者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培养积极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有效抑制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过度使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神经质人格 手机网络 使用偏好 过度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交往困扰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笑燃 姜永志 +3 位作者 刘勇 阿拉坦巴根 李敏 刘桂芹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8-210,24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社会交往困扰与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4—6月采用心理测量法对内蒙古3所高校1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低、高人际交往困扰组在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的戒断反应得分分别为(1.98±0.71)... 目的探讨大学社会交往困扰与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4—6月采用心理测量法对内蒙古3所高校1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低、高人际交往困扰组在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的戒断反应得分分别为(1.98±0.71)、(3.23±0.69)分,情绪调节得分分别为(2.60±0.87)、(3.33±0.79)分,社会功能得分分别为(2.33±0.84)、(3.03±0.71)分,耐受性得分分别为(2.18±0.85)、(2.89±0.85)分,使用时间得分分别为(2.10±0.75)、(3.26±0.88)分。5个维度和总分得分高人际交往困扰组明显高于低人际交往困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压力知觉与戒断反应、社会功能、耐受性和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量表总分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交往焦虑、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和人际交往困扰总分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在明显正相关(P均<0.05)。压力知觉、交往焦虑和人际交往困扰对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P均<0.01)。结论大学生高社会交往困扰更易引起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通过降低大学生对社会交往困扰的压力知觉,可以减少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困扰 压力知觉 手机移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失衡: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课程的多元文化解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洪俊 齐阿娜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9,共6页
课程文化的失衡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发展具有种种不利的影响。笔者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民族学校的课程文化失衡现象,阐述了其各种表现与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 课程文化的失衡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发展具有种种不利的影响。笔者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民族学校的课程文化失衡现象,阐述了其各种表现与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文化适切性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文化建设 少数民族教育 农村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课程文化 文化失衡 课程适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手机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关系: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的中介 被引量:9
12
作者 姜永志 王海霞 白晓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 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高(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互...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 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高(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3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097~0.761,P〈0.01),社交焦虑和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可见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手机互联网 手机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姜永志 白晓丽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8-310,314,共4页
目的:考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网络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不同社交... 目的:考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网络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不同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均高于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2)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三者间呈正相关(r=0.097~0.761,P〈0.01),社交焦虑和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均能正向预测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3)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社交焦虑与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结论: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对大学生手机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手机网络 手机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在线心理需求满足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包乌力吉仓 姜永志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1-233,237,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在线心理需求满足与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2014年4-6月采用心理测量法对1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总均值为(2.749±0.552)分,5个因子得分均值分别为戒断反应(2.569... 目的:探讨大学在线心理需求满足与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2014年4-6月采用心理测量法对1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总均值为(2.749±0.552)分,5个因子得分均值分别为戒断反应(2.569±0.841)分、情绪调节(3.108±0.853)分、社会功能(2.705±0.774)分、耐受性(2.431±0.875)分、使用时间(3.204±0.830)分,31.04%的研究对象有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倾向。(2)低、高在线心理需求满足组在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的戒断反应得分分别为(2.343±0.753)、(3.020±0901)分,情绪调节得分分别为(2.760±0.802)、(3.458±0.878)分,社会功能得分分别为(2.600±0.810)、(2.733±0.771)分,耐受性得分分别为(2.326±0.776)、(2.574±0.720),使用时间得分分别为(3.125±0.834)、(3.555±0.645),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总分得分分别为(2.560±0.521)、(2.991±0.496),戒断反应、情绪调节、耐受性、使用时间4个因子和总分得分高在线心理需求满足组明显高于低在线心理需求满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自我提升、成就感、休闲娱乐、角色扮演和在线心理需求满足总分与整体自尊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人际交往、成就感、休闲娱乐、角色扮演、自主性和在线心理需求满足总分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4)自尊对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有明显负向预测作用(t=-6.999,P<0.01);人际交往、成就感、休闲娱乐、自主性和在线心理需求满足总分对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t=2.346,P=0.019)、(t=6.227,P<0.01)、(t=3.689,P<0.01)、(t=2.550,P=0.011)、(t=7.818,P<0.01)。(5)整体自尊在在线心理需求满足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高在线心理需求满足组大学生更易产生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通过合理的在线社交媒体使用提高自尊水平可以抑制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心理需求满足 整体自尊 手机移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方向与问题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永志 七十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5,190,共7页
民族心理学研究根植于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每一种历史文化资源都提供了关于民族成员心理生活的特定解说。民族心理学需要开展本土化研究,对民族成员的心理进行根植于文化资源的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在民族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方... 民族心理学研究根植于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每一种历史文化资源都提供了关于民族成员心理生活的特定解说。民族心理学需要开展本土化研究,对民族成员的心理进行根植于文化资源的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在民族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方向上,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是动力,问题中心定向是实质,一种心智、多种心态是基本原则,以文化为根基、方法为工具、事实为导向是研究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心理学 本土化 方向与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教育的技术本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晓玲 邱晓丹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3,28,共5页
教育技术探讨的不仅是教育中的技术应用,还应对教育的技术应用进行理性的思考,包括对教育与技术进行理性的哲学思考。本文从海德格尔的技术本质观点出发,论证技术特征在现代教育中的体现,从而得出教育和技术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的观点。
关键词 现代教育 技术 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文化的一种浓缩形式及其象征意蕴——对蒙古族那达慕文化的象征主义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红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3,共4页
蒙古族那达慕文化是一种具有800年传承历史的民俗文化活动,是一种完整承载古老游牧文化和充分体现蒙古人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的浓缩形式。它早已形成特有的内涵和自在模式,并通过其核心的、标志性的文化要素表达着深刻而丰富的象征意蕴。
关键词 蒙古文化 那达慕 象征主义 象征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的60年历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立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23,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政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断调整与改革。60年以来,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即:高等教育条块分级管理格局的"初步形成"阶段;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的"悲惨遭遇"与&qu...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政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断调整与改革。60年以来,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即:高等教育条块分级管理格局的"初步形成"阶段;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的"悲惨遭遇"与"调整恢复"阶段;推进高等教育五大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全方位深化改革的高等教育管理政策"深化发展"阶段;当前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的高等教育"深刻变革"阶段。通过追溯和研析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的历史,以求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管理政策 60年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区域性评价制度的原则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红梅 额尔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是难中之难,农村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在我国农村教育由"两基"迈向"两全"的新征程的今天,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以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为导向。为此,建立适合农村义务教育"...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是难中之难,农村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在我国农村教育由"两基"迈向"两全"的新征程的今天,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以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为导向。为此,建立适合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区域性评价制度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评价走向科学化和制度化,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得以均衡发展和顺利实现"两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 以县为主 区域性评价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与大学生人际困扰的关系: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覃江霞 姜永志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为探讨线上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自尊与人际困扰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社交网站自我呈现问卷和自尊量表,对内蒙古地区106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Mplus进... 目的:为探讨线上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自尊与人际困扰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社交网站自我呈现问卷和自尊量表,对内蒙古地区106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Mplus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线上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自尊均与人际困扰间呈显著负相关,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自尊三者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2)线上积极自我呈现对人际困扰的影响通过三条中介路後发生作用,分别通过自尊与线上积极反馈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线上积极反馈与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不但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线上积极反馈和提高自尊水平,而且还能通过二者中介作用缓解人际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自我呈现 线上积极反馈 自尊 人际困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