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草原碳汇经济发展的基础与路径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丽弘 唐孝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对内蒙古草原碳汇潜力及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内蒙古草原面积约7586.67万hm2,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7%,草原碳汇储量高达1亿t以上,折合CO2约4亿t,大约能抵消我国全年CO2排放总量的6.5%,为内蒙古发展草原碳汇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内蒙古草... 对内蒙古草原碳汇潜力及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内蒙古草原面积约7586.67万hm2,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7%,草原碳汇储量高达1亿t以上,折合CO2约4亿t,大约能抵消我国全年CO2排放总量的6.5%,为内蒙古发展草原碳汇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内蒙古草原碳汇经济发展应从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寻找路径。国内路径应本着完善地方行政法规,促进草原增汇措施、碳汇评估以及碳汇交易的法制化;国际路径一要依托"清洁发展机制",构建草原碳汇机制;二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完善草原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碳汇 经济 清洁发展机制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聚居区文化贫困对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图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一体化发展这一奋斗目标的前提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整个的历史阶段,必须承认汉族与少数民族、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长期并存的客观现实性,平等共存、繁荣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法性,坚决反对任何超越历史阶段和现... 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一体化发展这一奋斗目标的前提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整个的历史阶段,必须承认汉族与少数民族、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长期并存的客观现实性,平等共存、繁荣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法性,坚决反对任何超越历史阶段和现实条件,把未来目标放到今天来推行的思想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化 蒙古族文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蒙古西征与罗斯国家的统一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宝维 张龙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77,共5页
蒙古西征前的罗斯处于封建割据的混乱时期,内争不断,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来抵抗外族劲敌的入侵。强大的蒙古军队凭借自身的军事优势和罗斯的政治分裂,迅速征服了罗斯各公国,建立了对罗斯的统治政权。金帐汗国统治时期,罗斯的政治、经济... 蒙古西征前的罗斯处于封建割据的混乱时期,内争不断,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来抵抗外族劲敌的入侵。强大的蒙古军队凭借自身的军事优势和罗斯的政治分裂,迅速征服了罗斯各公国,建立了对罗斯的统治政权。金帐汗国统治时期,罗斯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客观上为罗斯国家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西征 罗斯 金帐汗国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富汗毒品问题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姚大学 赵宇欣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5,共7页
罂粟种植与人类文明相伴而生。随着世界交往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区性交往向全球性交往的转变,罂粟种植与鸦片的使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阿富汗出现鸦片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阿富汗毒品问题产生,在此后2... 罂粟种植与人类文明相伴而生。随着世界交往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区性交往向全球性交往的转变,罂粟种植与鸦片的使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阿富汗出现鸦片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阿富汗毒品问题产生,在此后20余年的内战中毒品问题进一步发展,对阿富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对国际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阿富汗现代化的挫折是毒品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阿富汗独立不结盟地位的丧失是毒品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适宜的气候条件则是毒品问题形成的必要条件。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考察,阿富汗毒品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只有在国际社会通力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 毒品问题 塔利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游牧民族收继婚俗中的女性——以辽金元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贾淑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67,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北方游牧民族女性的贞节观念增强,收继婚俗渐趋为人们所不齿,作为接受收继婚的主体,因自身无法摆脱世俗中约定俗成的习俗,其内心充满了挣扎与无奈,却又无法挣脱,只能被动地顺从。加之上层高压的政治因素、生... 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北方游牧民族女性的贞节观念增强,收继婚俗渐趋为人们所不齿,作为接受收继婚的主体,因自身无法摆脱世俗中约定俗成的习俗,其内心充满了挣扎与无奈,却又无法挣脱,只能被动地顺从。加之上层高压的政治因素、生产结构转变后的经济以及中原礼制文化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冲击着辽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收继婚俗中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继婚 游牧民族 女性 辽金元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基督教的再度东传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宝维 包春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57,共4页
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的建立,客观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基督教的再度东传正是这种交流的重要表现。蒙古部落中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东传的前提,蒙古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是基督教东传的保证,而蒙古帝国皇帝与教皇之间互派... 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的建立,客观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基督教的再度东传正是这种交流的重要表现。蒙古部落中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东传的前提,蒙古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是基督教东传的保证,而蒙古帝国皇帝与教皇之间互派使节则使东西方文化交流达到了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帝国 基督教 东西方文化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福革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体现在英雄崇拜、宗教与道德等领域,要想真正理解传统思维方式,必须要:抓住三个概念:英雄、道德和宗教信仰。把握两条线:从对英雄的渴望到对英雄本身的追求与自然宗教向人文宗教的演化。秉承一种精神:以德感天、用善... 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体现在英雄崇拜、宗教与道德等领域,要想真正理解传统思维方式,必须要:抓住三个概念:英雄、道德和宗教信仰。把握两条线:从对英雄的渴望到对英雄本身的追求与自然宗教向人文宗教的演化。秉承一种精神:以德感天、用善应人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思维方式 英雄 萨满教 喇嘛教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真人婚姻习俗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3
8
作者 贾淑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69,共4页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别于中原汉族的婚姻习俗。女真先民婚俗经历了"从妻居"向"从夫居"的演进,女真先祖时期"服役婚"盛行,金朝时期则有"抢婚"制、族际通婚等...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别于中原汉族的婚姻习俗。女真先民婚俗经历了"从妻居"向"从夫居"的演进,女真先祖时期"服役婚"盛行,金朝时期则有"抢婚"制、族际通婚等。女真族婚姻习俗变迁的轨迹,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女真民族群体及民族心理的历史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真人 婚姻习俗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秘史》礼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福革 赵亚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蒙古秘史》提供了蒙古族礼制起源和发展的最早史料,主要记载了蒙古族早期的婚俗之礼、安达之礼、祭祀之礼、禁忌之礼和饮食之礼等。这些礼制以蒙古族天命论信仰为信托,是天命神学的礼制之规范。《蒙古秘史》之礼制反映了蒙古族礼制起... 《蒙古秘史》提供了蒙古族礼制起源和发展的最早史料,主要记载了蒙古族早期的婚俗之礼、安达之礼、祭祀之礼、禁忌之礼和饮食之礼等。这些礼制以蒙古族天命论信仰为信托,是天命神学的礼制之规范。《蒙古秘史》之礼制反映了蒙古族礼制起源的时间和来源的多样性以及注重仪式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秘史》 礼制 蒙古族 天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律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娜仁图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38,共5页
建立健全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律保护机制,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象、评定标准和原则、行政保护机制的认可,以及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保存机制和传承人认定、保障机制入手,全面、系统地研究符合科尔沁地区和文化特征的行政法... 建立健全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律保护机制,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象、评定标准和原则、行政保护机制的认可,以及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保存机制和传承人认定、保障机制入手,全面、系统地研究符合科尔沁地区和文化特征的行政法律保护机制,使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行政保护轨道上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政法律 保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蒙古族哲学”到“蒙古族的哲学”转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福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66-70,共5页
用蒙古族文化的范式构建"蒙古族的哲学"是对传统的"蒙古族哲学"研究的突破;是从"照着讲"向"接着讲的"和"自己讲"的转变。认识蒙古族哲学的民族性和哲学研究的共性,是解决蒙古族哲学... 用蒙古族文化的范式构建"蒙古族的哲学"是对传统的"蒙古族哲学"研究的突破;是从"照着讲"向"接着讲的"和"自己讲"的转变。认识蒙古族哲学的民族性和哲学研究的共性,是解决蒙古族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关系的前提。提出蒙古族哲学的范畴、逻辑及关系是建立"蒙古族的哲学"的理论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哲学 蒙古族的哲学 范畴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俄罗斯边疆民族政策镜鉴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22-123,共2页
边疆民族问题在国家对内政策中具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帝国在这方面的历史经验非常丰富,俄罗斯帝国在它存在的那段时间里呈现出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多样性并存的特征,对俄罗斯帝国边疆民族问题的考察能为我们处理现今民族问题提供思考... 边疆民族问题在国家对内政策中具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帝国在这方面的历史经验非常丰富,俄罗斯帝国在它存在的那段时间里呈现出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多样性并存的特征,对俄罗斯帝国边疆民族问题的考察能为我们处理现今民族问题提供思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边疆问题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战与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的转折趋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泰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92,共16页
一战期间,英国加大了对埃及的控制,使埃及的民族主义意识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深化,为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由"消极"向"积极"转变提供了思想基础;埃及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短暂繁荣,增加了埃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人数,... 一战期间,英国加大了对埃及的控制,使埃及的民族主义意识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深化,为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由"消极"向"积极"转变提供了思想基础;埃及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短暂繁荣,增加了埃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人数,壮大了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由"改良"向"革命"转变的社会基础;国际局势因一战发生的新变化,为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由"谨慎"向"斗争"转变提供了发展契机。因此,一战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为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的转变准备了思想条件,奠定了社会基础,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从根本上催生了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的转变和1919年民族大起义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战 埃及民族主义 国际环境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的农业治理及其历史启示
14
作者 韩国志 刘国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0-122,共3页
农业对古代王朝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次朝代变更和重大变法,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汉、唐、明、清等朝代的历次重要改革,都是以农业治理为主要内容,这些变革之后,农业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形成了一定时期的... 农业对古代王朝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次朝代变更和重大变法,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汉、唐、明、清等朝代的历次重要改革,都是以农业治理为主要内容,这些变革之后,农业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形成了一定时期的农业繁荣景象。这些变革对当前我国转型时期的农业改革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变法 农业 国家治理 历史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44—1949年陕北地区旱灾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宪功 徐雪强 +2 位作者 古帅 王尚义 牛俊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6-180,共5页
通过对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了该区域旱灾的等级、发生频率、分布特征、致灾原因等。经统计,该区共发生旱灾131次,发生频率为2.34 a/次。旱灾阶段性明显:1644—1743年间以轻度旱灾为主,灾害频率较低... 通过对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了该区域旱灾的等级、发生频率、分布特征、致灾原因等。经统计,该区共发生旱灾131次,发生频率为2.34 a/次。旱灾阶段性明显:1644—1743年间以轻度旱灾为主,灾害频率较低;1744—1823年间中度旱灾增加,轻度中度旱灾交替发生,旱灾频次提高;1824—1949年间,灾害频次大幅增加,大旱灾和特大旱灾频繁发生,灾情持续时间延长,呈现频次逐渐增加、等级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发生季节看,夏季是旱灾发生的主要季节,次为春季和秋季。从地域分布上看,旱灾的发生频率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特征。该区旱灾的发生与气候波动有直接关系,降水量减少是诱发该区大旱灾和特大旱灾的主要原因,而降水分配不均则是轻度和中度旱灾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农业开发则加剧了旱灾的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时空特征 成因 1644-1949年 陕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马克思视野下“完整的人”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舒心心 穆艳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3,共6页
"完整的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它的提出先后经过了多个时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1844年手稿》的初次提出,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的补充和丰富,最后到《1857—1858年手稿》中具体提出了人的发展... "完整的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它的提出先后经过了多个时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1844年手稿》的初次提出,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的补充和丰富,最后到《1857—1858年手稿》中具体提出了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完整的人"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意味着人的本质丰富性;他要全面占有自己的社会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解;最后人还要以一种健全的生命方式来存在。"完整的人"需要在人的社会历史中生成,是一个历史生成过程,这一过程要借助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同时还需要通过共产主义运动;除此以外,人类的历史必须由地域性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全面促进人的发展,和马克思"完整的人"思想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的人 全面发展 异化劳动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中的政府信任及其建构途径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强 韩志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1期5-10,20,共7页
政府信任是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从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种心理。政府信任是公共行政体系的评价尺度,也是公民对政府的一种情感寄托,是对政府未来公共行政的期许。政府信任可以弱化行政权力的强制性色彩,降低政... 政府信任是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从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种心理。政府信任是公共行政体系的评价尺度,也是公民对政府的一种情感寄托,是对政府未来公共行政的期许。政府信任可以弱化行政权力的强制性色彩,降低政府与社会及公民关系的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行动体系的行为预期,有助于建构协同合作的治理结构。建构政府信任的结构性途径是努力形成服务的政府、负责任的政府、有效能的政府、法治的政府、开放的政府和参与的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任 政府及其行政人员 公民或公众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原资源所有权制度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丽弘 郭立光 杨青龙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共5页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我国草原资源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我国草原资源所有权"二元制"结构使得我国草原资源在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所有者和使用人权利义务内容不明确的混乱状态,造成了我国相当多的草原资源浪费和无序使...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我国草原资源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我国草原资源所有权"二元制"结构使得我国草原资源在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所有者和使用人权利义务内容不明确的混乱状态,造成了我国相当多的草原资源浪费和无序使用的局面,致使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步履维艰。因此,完善草原资源所有权制度,在我国现行草原资源所有权"二元制"结构下,将草原所有权管理集权于国家专门机构,是实现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资源 所有权制度 “二元制” “一元制” 草原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华文化复兴之文化要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福革 卢少志 包塔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5期23-26,共4页
确立新时期文化复兴之基本内涵,在坚持振兴、创新和突破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复兴、传统文化与文化利益和西方文化与文化复兴等问题。上述问题是文化复兴战略中文化要素的对比研究,是历史性、时代性与当下性的统一。
关键词 文化复兴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朴槿惠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勃然 黄凤志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2,79,共6页
朴槿惠执政以来,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出现了显著变化,深化韩美战略同盟关系、探寻韩朝关系"新路径"、推进韩国与中俄战略合作、策略性"制冷"对日外交是其战略调整的突出表现。此项调整主要受国际体系、国家和决... 朴槿惠执政以来,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出现了显著变化,深化韩美战略同盟关系、探寻韩朝关系"新路径"、推进韩国与中俄战略合作、策略性"制冷"对日外交是其战略调整的突出表现。此项调整主要受国际体系、国家和决策者三个层次性动因的综合影响:东北亚地区权力结构的渐变、信任性国际机制的缺失、韩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现状、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国家行为的舆论驱动、朴槿惠决策集团的外交理念及朴槿惠个人的文化情结等因素共同制约着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的最终指向。总体来看,朴槿惠政府正在探寻韩国东北亚外交的"黄金分割点",以使韩国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及安全利益,其对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朴槿惠 东北亚地区 外交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