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夏鹏飞 王伟 +2 位作者 高旭婷 崔朋玉 孙世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经血管介入栓塞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收治的UIA患者274例根据介入栓塞术后有无新发脑梗死或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分为无脑缺血性损伤组165例和有脑缺血性...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经血管介入栓塞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收治的UIA患者274例根据介入栓塞术后有无新发脑梗死或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分为无脑缺血性损伤组165例和有脑缺血性损伤组109例,回顾性分析这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UIA介入栓塞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UIA介入术后脑缺血性损伤患者有109例,占40%,其中34%的患者有明确的脑梗死灶(92例),6%的患者为单纯神经功能障碍(17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脑缺血性损伤组和有脑缺血性损伤组患者年龄(OR=2.547,95%CI=1.388~4.676,P=0.003)、高血压病史(OR=2.525,95%CI=1.307~4.881,P=0.006)、糖尿病史(OR=1.972,95%CI=1.050~3.701,P=0.035)、脑卒中病史(OR=9.325,95%CI=3.564~24.396,P<0.001)、脑动脉斑块粥样硬化(OR=3.680,95%CI=1.523~8.891,P=0.004)、术中血栓(OR=17.031,95%CI=4.042~71.756,P<0.001)及手术时间长短(OR=4.097,95%CI=2.126~7.89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UIA介入栓塞术后形成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病史、脑动脉斑块粥样硬化、术中血栓及手术时间长短是UIA介入术后微小脑梗死灶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脑缺血性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分选酶A抑制剂抗革兰阳性超级细菌感染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琦 艾常虹 商庆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5-392,共8页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抗菌药物耐药形势愈发严峻,多重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发现,抗毒力疗法可能成为对抗超级细菌感染的新选择。细菌分选酶A(SrtA)是一种细菌细胞膜酶,可将关键毒力因...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抗菌药物耐药形势愈发严峻,多重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发现,抗毒力疗法可能成为对抗超级细菌感染的新选择。细菌分选酶A(SrtA)是一种细菌细胞膜酶,可将关键毒力因子固定在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表面,在革兰阳性超级细菌的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SrtA通过识别、硫酯化和转肽化将微生物表面成分识别黏附基质分子锚定在细菌肽聚糖上,因此抑制SrtA可使细菌无法附着在特定的组织和(或)器官上,从而无法攻击宿主细胞,且无法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此外,SrtA并非细菌生长和生存所必需,在细胞膜上很容易获得,是开发抗毒力疗法药物的理想靶点。本文对合成小分子、多肽和天然产物等SrtA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同时对SrtA抑制剂治疗革兰阳性超级细菌感染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耐药性 抗毒力疗法 革兰阳性菌 细菌分选酶A 抑制剂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M设计的农区居民布鲁氏菌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彭丽 成子飞 +3 位作者 朱磊 梁晨 刘晨芳 梁秀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分析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点,探究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设计布鲁氏菌病调查问卷,对布病重点人群一般情况、防护知识和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13.0软件建立数据库... 目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分析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点,探究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设计布鲁氏菌病调查问卷,对布病重点人群一般情况、防护知识和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问卷,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选择符合病例对照研究的对象,使用SAS 9.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纳入病例组有152名,对照组有456名。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有过牲畜饲养行为的人群感染布病的危险性是没有饲养行为的3.119倍(95%CI:1.50~6.48,P<0.01);打扫圈舍的人群感染布病的危险性是不打扫圈舍人群的0.658倍(95%CI:0.44~0.99,P<0.05);而有接羔行为的人群感染布病危险性是没有接羔行为人群的1.684倍(95%CI:1.18~2.41,P<0.01)。结论饲养牲畜、不清理圈舍和接羔等行为是布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饲养牲畜人员应提高对防护装备的使用率,并改变无防护措施接羔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布鲁氏菌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脑灰质核团扩散参数和脑血流量的联合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付红江 张岗 +4 位作者 杨世杰 粱智博 陈苗 马艳君 李振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基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脑血流量(CBF)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及相关性,评价其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对20例早期PD患者(PD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NC组)行常规MRI、3D-ASL及DTI检查,测量... 目的:基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脑血流量(CBF)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及相关性,评价其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对20例早期PD患者(PD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NC组)行常规MRI、3D-ASL及DTI检查,测量双侧黑质(SN)、红核(RN)、尾状核(CA)、壳核(PU)、苍白球(GP)、丘脑(TH)和齿状核(DN)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和CBF值。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PD组FA值、ADC值与CBF值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具有组间差异脑区的各参数对早期PD诊断的效能。结果:PD组TH、CA、DN的FA值和RN、DN的ADC值均较NC组减低(P<0.05),而PD组SN、GP的ADC值较NC组增高(P<0.05);PD组SN、GP、TH和DN的CBF值较NC组减低,仅RN的CBF值较NC组升高(P<0.05)。PD组RN的FA值与CBF值呈负相关(r=-0.62,P<0.01)。TH、DN、CA的FA值及SN、DN的CBF值诊断PD的AUC较高,且联合诊断PD的AUC高于单项诊断PD的AUC。结论:早期PD患者脑灰质核团的微观结构存在广泛的损伤及灌注减低,少数脑灰质核团存在灌注代偿;RN微结构损伤可能与脑灌注代偿具有相关性;DN、TH、CA的FA值及SN、DN的CBF值对早期P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血管循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周围型肺动脉瘤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付红江 马金杨 +2 位作者 杨世杰 梁转云 李振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1-62,共2页
病例女,75岁,主诉:确诊面部基底细胞癌1周。既往肺结核病史20年余,治疗史不详,高血压史9年。体格检查:血压126/79 mmHg(1 mmHg≈0.133 kPa),胸部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肺结核抗酸染色阴性,其余实验指标也未见异常。因患者确诊面部基... 病例女,75岁,主诉:确诊面部基底细胞癌1周。既往肺结核病史20年余,治疗史不详,高血压史9年。体格检查:血压126/79 mmHg(1 mmHg≈0.133 kPa),胸部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肺结核抗酸染色阴性,其余实验指标也未见异常。因患者确诊面部基底节细胞癌,完善术前胸片X线检查,胸片提示:右肺门区病变,建议CT检查。胸部CT平扫(图1)提示右肺上叶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直径约1.70 cm,CT值约46 HU,邻近肺内可见条索影、钙化灶及支气管扩张征象;CT增强(图2,3)后右肺上叶结节均匀显著强化,病变强化程度与同层大动脉相仿,动脉期CT值约382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锁骨软骨间叶性错构瘤1例
6
作者 付红江 梁智博 +4 位作者 李振山 张岗 杨世杰 陈苗 武继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05-1805,共1页
患者男,62岁,胸痛1个月,活动后加重,以左锁骨胸骨端疼痛明显;肝右叶肝癌切除术后3年。查体:左锁骨胸骨端隆起,触痛明显,皮肤无瘀斑及红肿;右上腹见长30 cm“L”型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左锁骨胸骨端骨质破... 患者男,62岁,胸痛1个月,活动后加重,以左锁骨胸骨端疼痛明显;肝右叶肝癌切除术后3年。查体:左锁骨胸骨端隆起,触痛明显,皮肤无瘀斑及红肿;右上腹见长30 cm“L”型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左锁骨胸骨端骨质破坏,骨皮质毛糙、不光整,局部可见6.1 cm×4.3 cm×3.8 cm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CT值42 HU(图1A),增强扫描中未见明显强化(图1B);骨窗可于病灶内见小斑片状钙化影(图1C)。影像学考虑为左锁骨良性占位性病变。行CT引导下左锁骨肿物穿刺活检术。病理:肉眼见灰白色穿刺组织3条,直径0.05~0.10 cm,长0.2~0.6 cm,质地软;光镜下见大量软骨细胞及少量胶原样骨小梁,易见软骨内成骨,间质内部分区域可见血管及纤维组织(图1D)。免疫组织化学:Vim(+),S100(-),ERG(-),D2-40均(-)。病理诊断:(锁骨)软骨间叶性错构瘤(chondromesenchymal hamartoma,C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软骨间叶性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部术后20年迟发性张力性气颅1例
7
作者 康文迪 付红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4-625,共2页
颅内积气(pneumocephalus,PC)是指气体滞留在颅腔内,多数位于脑室、硬膜下及硬膜外间隙,位于脑实质内极少。当颅内积气积聚至25 mL以上,且初次损伤72 h后发生,导致颅内压增高及占位效应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时,称为迟发性张力性气颅(tension... 颅内积气(pneumocephalus,PC)是指气体滞留在颅腔内,多数位于脑室、硬膜下及硬膜外间隙,位于脑实质内极少。当颅内积气积聚至25 mL以上,且初次损伤72 h后发生,导致颅内压增高及占位效应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时,称为迟发性张力性气颅(tension pneumocephalus,TPC)。TPC病因主要与颅骨破坏有关,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颅底或鼻部手术等,机制主要是气体经颅骨缺损进入颅内。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鼻部术后20年迟发性TPC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TPC 肢体无力 影像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